[爆卦]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欽榮Charles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預見「產學共創」之創新價值的發展,未來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上周末,林健正教授發出邀請召集令,包含:林欽榮、趙建銘建築師與陳欣宜音樂家、許伯夷藝術大師與許夫人、林健正教授及聯奇開發黃文昌經理等一同;來者各自分別從台北、新竹、台南、高雄等地,集...

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旅讀建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3:38

新竹市東區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二), 1943,2010公告為歷史建築。 承前篇,1943年7月六燃廠完竣,高雄本廠成立精製部,新竹支廠成立合成部,新高支廠成立化成部。 選擇高雄、新高兩處設廠多半是因為港口,但新竹只有南寮一個小小魚港,之所以選擇新竹設廠,是因新竹盛產蔗糖及天然氣,當...

  • 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20 09:02:42
    有 282 人按讚

    【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預見「產學共創」之創新價值的發展,未來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上周末,林健正教授發出邀請召集令,包含:林欽榮、趙建銘建築師與陳欣宜音樂家、許伯夷藝術大師與許夫人、林健正教授及聯奇開發黃文昌經理等一同;來者各自分別從台北、新竹、台南、高雄等地,集合到台南高鐵站區-沙崙綠能科學城,直驅交通大學台南校區,並巡禮即將完工新建成的「台南校區致遠產學共創中心」。

    致遠共創中心大樓的主要設計者趙建銘建築師,以及推動這項共創中心大樓終於能從概念化直到現在,即將完工問世在台南校區的真正監造者-林健正教授,他們兩人一路介紹這幢建築物的設計特色與施工重點,以及智慧建築與綠色建築的作法等。這幢建築將以籌設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以及AI學院設置於建築區塊。建築物部分空間則作為產學共創進駐單位;大抵均為國內重要ICT、智慧科技等大廠將其研發與產學單位,進駐於本建築物內,形成一個產業與教育能夠逐步發揮產業新創、深化、支援與產業聚落功能。

    林健正教授一直以來就曾經跟我提過,交大台南校區過去3年多以來,有非常快速的成長,主要得力於施振榮學長及張懋中校長,同行致遠,合作無間;施學長正在帶領交大、學術團體、研發界以及產業界的大家,正式締造「產學共創」的新紀元。在施學長和張校長的帶領下,台南校區過去三年有長足的進展,2017迄今,三年之內,先後完成研究生宿舍群及共創中心大樓(致遠樓)。

    施學長和張校長擘劃的同行樓也已經完成建築基本設計,同行致遠Twin Buildings將留下可貴的校園精神資產,這些硬體建設其實是為實踐「產學共創」的理念而新增的空間需求。

    這歷程,我僅是擔任顧問的協助角色,經由深入了解林健正執行長(負責新校區推動小組)他長年對台南校區籌設、與產業界產學共創的招商以及慎審選擇優質產業界的研發需求的實體發展、以及校區治理工作付出等,可清楚地發現,林健正執行長他跟隨並親眼目睹施振榮學長如何積極奔走,盡其可能協陽明交大合校。施學長始終以最誠懇的初衷來各級中央首長與主管說明產學共創的價值以及高教發展是未來必要的發展模式。

    當能深入了解「產學共創中心」的空間生成以及經營模式;即可進一步了解,張懋中前校長拜託施學長協助台南交大校區的發展,所謂協助是1分到99分,都算數,施振榮學長卻用100分的力量在幫忙。施學長發起成立「致遠基金會」, 用意在於校本部有「思源基金會」,台南校區則有致「致遠基金會」。

    張懋中校長代表學校和致遠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書,是希望能夠在一個充分授權的基礎上,讓施學長協助台南校區穩定發展,作為產學共創的實驗基地,成為高等教育的典範移轉。此為最核心的目標想像,並希逐步建置發展。

    這個周末在交大台南校區,不僅是目睹台灣高等教育場域第一個產學共創中心的具體建築即將完工啟用,也更預見台灣產學共創的創新價值的未來發展,將更趨重要與必要。

  • 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編笑編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4 14:37:12
    有 254 人按讚

    碩二那年,我到上海復旦交換,驀然回首竟已過六年。當我讀《時間不感症者》時,隻身一人飛往上海、落地、安置的過程,隨著作者禎苓學姊相似的經驗,一一清晰。
     
     
    「我們排隊向承辦人員接取房門鑰匙和鎖片,一行人再度路過人工池、公共澡堂、食堂,抵達四十一號樓。」(頁39)
     
     
    四十一號樓是給港澳臺交換生的專屬公寓樓,在我交換那年,這座樓是復旦北區宿舍群裡,少數內建浴室、設有電熱水器的「高級宿舍」。因此即便我天天途經澡堂,在滬四個月間,我卻未曾踏進一步。(後來,聽說其他在地學生的公寓樓也開始加裝電熱水器,不知是否屬實。)
     
     
    有些交換生基於好奇,會去體驗一下公共澡堂。剛到上海時已接近初春,但氣溫猶低,入夜後常有零下低溫。房內的電熱水器需等上三、四十分鐘才足以提供一個人次的洗澡熱水,熱烘烘的澡堂也就成了不錯的替代方案。「沒見識過的」港澳臺學生,有人說澡堂很暖和舒適,唯獨走回四十一號樓的路太冷了,很快就把蓄積的暖意耗盡;有人說赤身裸體雖略感羞赧,好在澡堂裡含煙籠霧,什麼也看不清楚。
     
     
    我和禎苓學姊一樣,住在四十一號樓最頂端的七樓。這是一座沒有電梯的公寓樓,第一天抵達時,每位臺灣交換生無不帶著飄洋過海,沈甸甸的行李箱,校方請來了幾位大叔幫忙扛抬行李,才讓我不至於看著七層樓的階梯暈頭轉向;最後一天離去時,則有已建立起交情的同房室友及住在低樓層的男同學們出手相助,行李未曾是沈重負荷。
     
     
    唯每天上下樓,當時節穿越初春,氣溫逐漸上升後,除了氣喘吁吁之外,滲出的薄汗亦提醒著我,夏日近了——當時的我是多麽渴望著夏天的到來,代表著歸期將近。
     
     
    北區宿舍群除了四十一號樓外,我最常去的是食堂,北區食堂是多數人公認「全復旦最好吃的」,印象中有兩層樓,從早餐到宵夜都能在此滿足。這裡只有傳統的中式早餐:包子、油條、燒餅、豆漿,沒有鮪魚蛋餅,也沒有培根蛋吐司。
     
     
    與我同房的是另外五位來自不同學校的研究生,其中一位晨間型的室友,常帶著大家的學生證幫我們買早餐,因為食堂消費都是靠卡扣款,不做現金交易的。在上海期間,我的早餐菜單一直是水煮玉米跟水煮蛋,再加一杯自己沖泡的咖啡;如果要上課,我會到全家超商買一份三明治,充當培根蛋吐司的替代品。
     
     
    我很少在食堂裡用餐,多半用保鮮盒外帶回宿舍。我最喜歡盡頭的一家麻辣香鍋,消費方式與台灣的滷味攤無異,我特別喜歡一種叫做「萵筍」的蔬菜(其實攤位上只寫「笋」),外型跟西洋芹有點類似,但沒有那麼明顯的纖維感。這是少數我回台後,偶爾想念的中國食物——另一個是北區宿舍門外、夜間限定的「黑暗料理」:肉夾饃——這又該是另一個故事了。
     
     
    令人想念的,還有北區宿舍每套房的標配小陽台。那是臺灣宿舍少見的結構,在外租屋也難求的夢幻逸品。入住後第二天,同房室友從小賣店買回了一根長竹竿,橫跨在陽台的欄杆上,成為我們洗滌日常的好夥伴,七樓高雖走得累人,陽光灑落的時數卻是最長、最暖、最不受阻撓的。
     
     
    宿舍裡沒有洗衣機,拎著髒衣服到洗衣房成為日常工事。洗一趟衣服好像是5RMB,整個北區宿舍群只有一座洗衣房,洗衣機多半需要排隊,跟大媽約定好時間再回來取洗淨的衣物;若是不額外花錢烘乾,只能帶回四十一號樓晾乾。為了節省花費及時間,薄的、可以用手擰乾的、貼身的衣物只好手洗,厚重的、穿幾次再洗也無妨的毛衣、牛仔褲才進洗衣房。
     
     
    食堂、小賣店、洗衣房,在異鄉逐漸建立的日常,讓人偶爾會忘記自己只是一介過客;因為終究要離開,所以忍住不對太多事物放感情,沒和每週來打掃的大媽聊過天、也沒和食堂、小賣店的員工有過交易以外的對話。
     
     
    這是我面對異鄉的「涼薄」,奠基於我對中國的不諒解與不友善,明知政府與人民的態度可能相距甚遠,做為「臺灣人」的我,在三一八學運的彼時,在海的彼端,彆扭而壓抑地生活著。
     
     
    交換生每學期來來去去,四十一號樓乘載著四面八方的喜怒哀樂。第一天便開始思鄉的我,一直以為我遺留在樓房裡的哀怒遠比喜樂來得多;如今事過境遷再回首,那曾經讓人急著離開的異鄉,成為我的人生裡,難以再踏上的一小片「故土」。
     
     
    畢竟上海是除了台北、高雄以外,我住過最久,不以旅人姿態生活的地方。
     
     
    #B編的冊格仔
    #時間不感症者 #徐禎苓 #印刻出版
    #上海 #復旦大學 #41號樓

  • 高雄大學研究生宿舍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05 02:31:33
    有 1,279 人按讚

    〈新型冠狀肺炎這些天,我在這頭,珍珠奶茶在那頭。〉

    想念大家。
    想念珍珠奶茶。

    目前廣東屬於二級疫區,陸生限制入境,開放入境時間還需等待通知。入境後學校會統一接機,將我們載到集中管制區隔離十四天。

    一月15號下午我乘坐虎航從桃園降落澳門,
    入境珠海。

    君問歸期未有期呀,
    今天是鼠年立春,
    是我想念五十嵐的第二十天。

    #以主之名#

    十多天來,都有看到line群里的消息,很可愛的是,在基督教小排群和佛教精舍群,大家言語中透露出的情感。

    基督小排群里大年初一的禱告,一位姊妹是這樣說的:「大年初一,新春愉快,喜樂平安。求神保守大陸、台灣、地球🌍,回復起初創造的伊甸園。」

    大坪林普善精舍日間中級禪修課群裡,有師兄群發消息說,精舍住持師父帶領大眾發心誦1080部金剛經回向給肺炎疫情。師兄告訴我,「中台禪寺暨所屬精捨都在誦金剛經回向。」

    原來有一群人在對岸默默地,
    用一片真心,用對自己來講最神聖的方式,
    祝福著我們,祝福著這個地球。

    我時常感嘆,很多外交官、政治家、社會學專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宗教卻可以解決。

    到底是為什麼呢。一千四百年前就有人點破玄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助三十萬個口罩、一萬四千件醫療防護衣及三噸消毒液馳援武漢。

    高雄佛光山「聯合國際佛光會」共同在海外募集訂購的120多萬只口罩,已有70萬只送達疫區一線。

    原來啊,不是因為宗教是「宗教」,而是因為,宗教里有「愛」,這種愛,是大愛,超越意識型態,突破地域疆界,無遠弗屆。

    #我在廣東的情況#

    先跟大家說我很好,人生第一次老老實實在家待著就是為社會做貢獻,自然義無反顧!每天在家吃媽媽做的健康菜,面色紅潤有光澤,過得很滋潤呢!

    過年都乖乖呆在家裡,珠海的情況還算樂觀,初期大家比較慌亂,一周過去,我們家無論從網上還是線下都買到了口罩,食物和基本生活物資也逐漸恢復穩定供應。

    廣東的確診人數還在增加,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十四天的潛伏期,確診人數最高峰還未到來,但因為嚴厲控制人口的流動,病情還算在預料與可控範圍,作為普通市民,我相對樂觀,但也聽從指揮儘量不出門不闖禍不惹是生非。

    #人們關切的最前線#

    福禍相依,在動蕩的外境中,唯有提醒自己保持正念和積極的態度。在黑暗和磨難中,人的情感愈發閃閃發光。這些天,我見證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外省的醫生和護士簽下請戰書,熾紅的指紋印,主動奔赴湖北重疫情區。

    載著各省市的醫護人員的航班上,乘務長用哽咽的聲音說:「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你們遠離家人,出征武漢⋯願你們平安歸來,在你們平安回家時,我們去接你們回家。」

    開往武漢的大巴車出發前,一位護士的新婚丈夫對著車窗聲音顫抖,「給我平安回來!」「嗚嗚嗚⋯我包一年的家務⋯」

    為了輕鬆上陣,本是愛美年紀的護士們毫不猶豫剪下長髮。取下口罩後,她們的臉上佈滿因長時間穿戴被勒出的深深淺淺紅腫瘀痕。網友說「這是最美的人!」

    湖北各大小醫院附近的酒店聯合動員,
    免費提供房間和生活物資讓醫生護士入住。

    全國各地網友有錢出錢沒錢聲援,
    源源不斷的物資和鼓勵湧入湖北…

    武漢vlogger戴著口罩出門拍攝封城紀錄片,嘻哈歌手寫最炸的beat鼓舞民間士氣,理工男製作數學模型科普病毒蔓延情況,十四億人,有才的出才,有力的出力。

    #小人物的光芒#

    小伙子到警局門口扔下500口罩轉頭就跑,民警追出去只見他的背影匆匆離去。

    十歲的女兒去醫院給作為醫生的媽媽送飯,為了避免傳染風險,兩人只能在隔離線外張開雙手「隔空擁抱」。

    退休的大爺拿著一綑用報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錢,一萬元,放在警局櫃台,他搖搖手拒絕告訴民警自己的名字。

    年輕女孩每日做800份餐點供給一線醫護工作者。

    冬日的湖北陰寒,火神山醫院戶外操作機器的工人手指凍得僵硬。一位工人吃著涼掉的盒飯,憨憨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初出茅廬的年輕挖掘機技師放棄在家安穩過春節,從外地趕往湖北現場助力施工進程。

    工地上,面對鏡頭,操著濃重鄉音的工人聲色憨厚地答道「是的,我自己來的。這裡沒有熟人,昨天打車來的。」

    #平凡天使創造的奇蹟#

    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和事,
    還有好多好多。

    「農民騎40公里給醫療隊送菜、武漢夫妻24小時為醫院送餐、醫生父子隔防護玻璃打氣、97年小伙子和朋友自費購買25萬只一次性醫用口罩匿名捐給武漢、青年買到最後一盒口罩與街坊同分享等等…」

    鄧紫棋寫下《平凡天使》這首歌,
    歌詠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和他們炙熱的心靈。

    《漂亮的李慧珍》裡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由小人物撐起來的。」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無數次擊退的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災難中,需要被悼念和緬懷的,需要被銘記和歌頌的,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來自台灣的問候#

    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情,這些天,我無時無刻都被海峽對面的大家「雲」感動著。

    每天都有台灣同學、台灣朋友問我還好嗎,
    情況怎麼樣?
    有點擔心你。

    未來室友叮囑我,
    回來了要第一時間告訴她喔。

    疫情突然,來勢洶洶。在限制出口前,也是大陸最需要幫助的初期爆發期,有陸生朋友收到了台灣同學寄來的四盒口罩。

    曾在台灣交換的湖北陸生收到台灣同學一大串急促的信息,「腰秀喔你終於回我了!」「嚇死我了!」她說不要擔心,她很好,對方說「好吧⋯啊不行!你每天都要跟我報平安!」

    房東叔叔從一週前就關心我的情況,
    他還幫我關注世新大學的開學時間,
    讓我跟他保持聯絡。

    研究生學長常去的咖啡廳店員靦腆地傳來messenger:「我是小廢墟的店員~不知道你還好嗎?」

    對我關愛有加的台灣老師每日在微信聽我嘮叨,提醒我要有信心,耐心等待,同時在家不能懈怠,要安排好日常生活,趁這個機會多陪伴父母。

    #書之不盡#

    一週前,認識的台商叔叔所在的微信群里,大家集資在全球採集口罩運回大陸。

    在廣西的台商谷春林在微信發布消息,
    孕婦可找他們免費領取口罩和消毒酒精。

    在北京工作的台北女孩郭雪筠說:「台灣有快200萬人生活在大陸,幫別人就是幫自己,大家同命運,我們許多人也懂的。」

    在疫情初期為大陸口罩奔走的台商巫月樺說:「病毒肆虐下沒有人可以幸免。」「我們做得到的一定會做,期望疫情趕快退散。」

    北京百貨公司總裁、台商章啓正先生,為減輕普通商戶因為疫情而產生的經營壓力,主動減免月租金約450萬元人民幣。

    因為經營出口貿易,台灣商戶盧先生平日有存N95型口罩,他將600個口罩送到平潭「满庭香」台灣小吃店,讓朋友曾德滿給平潭鄉親免費發送。小吃店老板曾德满介绍,不用证件,不用登记,约40分钟就全部免费发放完毕。曾有人花25人民幣的價格找盧先生購買,他不同意,態度堅決:「我不卖,就要送。」

    不用證件,不用登記,約40分鐘就全部免費發放完畢。曾德滿說,盧先生不接受採訪,只想替大陸做一點事情。

    許多台商透過地域為劃分單位,發動籌資籌款。例如截止到1.31號,棲霞台企累計募集資金32萬元,其中包括隔離衣、醫用防護服、靴套、護目鏡、口罩、牛奶等物資,支援抗擊疫情。

    #來自台灣各行各業的人#

    湖北疫區第一線,不乏來自台灣的醫療工作者,遼寧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黃建寧,臨危受命,在疫情爆發初期第一時間奔赴前線,她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人類與病毒的對抗卻也不亞於當年的戰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對抗。」

    出生在醫生世家的台灣青年鍾流,她們一家有四位醫護人員戰鬥在肺炎前線,「面對疫情,我們全家都有共識,那就是,一家人整整齊齊站好崗,勇敢衝就對了。」

    哈爾濱市一院腦外科主任屈洋從疫情爆發以來,和所在團隊一直堅守在醫院。年初二至今,主動取消年假,為了減輕口罩和防護服短缺負擔,他和團隊成員上班時間一口水都不喝,減少更換防護裝備的次數。

    桂林市為湖北籍遊客設置的定點賓館香江大飯店,已有50多位遊客入住,急需口罩。在廣西師範大學任教的台灣老師王孟筠雖已回台北過年,依然不遺餘力地用電話隔海訂購五百隻口罩,給桂林的這批湖北遊客應急。

    他說:「我能來廣西師範大學任教,就是一位湖北籍的廣西師大研究生牽的線。我對湖北人有著特殊的情感,湖北人有恩於我,希望有機會還這份恩情。」

    溫州市台商、東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憲清第一時間趕回溫州,為解決一線工作人員的用餐問題,「2月3日中午,近700份東池便當送到了甌江口各檢查卡口、溫醫大附二院甌江口院區、市中醫院等處。」

    他說:「看著一線的工作人員工作這麼辛苦,而便當能馬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吃好,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們市民的安全。」目前計劃的送20天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有需要,他們協會將繼續給予支持,為溫州的疫情阻擊出一份力。

    名為tonk的台灣網友拍攝影片,自彈自唱創作的歌曲,《為武漢歌讚》。

    歌詞是這樣寫的:

    你可以呼吸 輕飄飄白雲
    多麼幸運 躺臥在長江邊



    你可以相信 善良的力量
    智慧的分辨虛實 是多麼純真
    你可以 停住困境
    為武漢歌贊

    無論是從電視媒體、報紙新聞、網路分享還是朋友們的口耳相傳,這些大大小小的事蹟,我知道的,實在有太多太多了⋯

    #老師復工第一時間開會擬定陸生安心就學事宜#

    陸生被限制入境,理解並接受這一安排的同時,大四同學難免擔心延畢,研究所的學長姐也在憂愁論文和導師面談,原訂這學期來台灣交換的學生更因突如其來的疫情感到無比遺憾。

    令人動容的是,學校的老師在復工第一時間緊急開會,替我們規劃方案,陸生中心的老師連過年休假的晚上都忙著回復同學的訊息,只為了讓我們能安心。

    世新大學議會會長彭宬私信我說大家在討論陸生回台的事項,「你有什麼想法和需求可以跟我說,畢竟世新是陸生佔比也是台灣當中數一數二高的,必須好好保障才是。」

    台灣學生會長第一時間聯繫陸生,還將代表陸生參與制定方案會議,積極瞭解陸生同學的需求,跟學校溝通反應。

    學校為我們準備的安置宿舍條件不錯,還有獨立衛浴,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學業,推遲註冊、加退選、繳學費期限,配備了在線網路或錄製影片教學。

    雖然我在飛機一小時四十五分鐘航程以外的珠海,我們彼此看不見、摸不著,但知道有那麼多人正關心著我們,維護著我們,為我們爭取現有條件下最妥當和舒適的隔離、就學方案,我實在很感激、很安心。

    我們會全力配合,耐心等待,一切以大局為重。因為現下大家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疫情退卻,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回到正軌。

    「有需要跟我說。」
    「等你回台灣。」
    「加油!」
    「什麼時候回來」

    這次疫情中,我感受到非常多來自台灣的情感支持,無論是明黃色的emoji笑臉或是一句加了三個感嘆號的「加油」。

    我相信,
    病毒遠離的那一天,
    人心的距離會更近。

    #立春了#

    寫春的詩句裡,我最喜歡唐代詩人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初春,天之使者,
    往往神秘、俏皮,朦朧且溫柔。

    神州大地,
    立春了。

    溫潤的東風翩翩而至,太陽回歸,白晝漸長,送暖入屠蘇。
    蟄伏的蟲鳥揉眼醒來,萬物復蘇,生機伊始,江暖鴨先知。

    青草掙脫泥殼探出尖尖腦袋,
    海棠嬌羞縫繡透明的紗衣,
    山茶花兜不住渾圓的裙擺,
    即刻就要翻下來。​

    很快,北京頤和園的柳樹抽發新綠,湖北黃鶴樓前的積雪晶瑩融化,杭州龍井茶園飄出沁人的芬芳,西安古城牆飄下綿綿春雨⋯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立春了,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2020.02.04
    廖小花
    農曆正月十一

    ps:文末附圖來自本人和同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