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覺就在北醫舒適圈待了半年,回想一切除了感動這段期間的進步,也深感自己還有好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每天內科晨會的case都有不少收穫,尤其喜歡兩週一次李源德教授teaching round,看著他從chief complaint後就可以列出各種邏輯清晰的可能,簡直是精彩演講xd老教授們的Pa...
/
不知不覺就在北醫舒適圈待了半年,回想一切除了感動這段期間的進步,也深感自己還有好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每天內科晨會的case都有不少收穫,尤其喜歡兩週一次李源德教授teaching round,看著他從chief complaint後就可以列出各種邏輯清晰的可能,簡直是精彩演講xd老教授們的Pathophysiology,PE都是我自覺能力最不足的地方,某些內科醫生對患者的關懷身教也足以記得一輩子。
至於那些充滿壓力的時刻,事後回想確實是讓自己短時間內成長的最佳催化劑。壓力破表的北麻、每天戰戰兢兢的血腫,都讓我學會更全面地分析病患、預防風險以及處理問題。
第一次麻醉計劃被老師認真電到一點,當時都不太清醒了她還是不斷逼問,人生首次體會什麼叫聲音左進右出,好想直接coma上手術台躺好~~雖然後來兩週她都對我很好,但我依舊心有餘悸,因為那晚已深深烙印在腦海、名列我人生中most impressive night top 3;大樑主任就更不用說ㄌ,晨會聽到他凌厲的聲音從正後方射來:「clerk 黃慈雯!」不誇張Epinephrine 直接飆到最高點;還有跟著他一起麻的那整天真ㄉ緊張到都要arrhythmia,幸好那兩週他開心著要高升了心情一直不錯:)
還有hema ,讓我聽公務機鈴聲聽到會怕:「黃醫師!妳在哪裡!妳化療單到底開了沒!」或者突然打來:「黃醫師!病人家屬現在來吵要病解,我沒空,妳去開PET和所有影像給他們看然後好好解釋!」真ㄉ是每天不斷地讓我發掘自己的潛力:)就連我已經徹底離開hema、爽快按下公務機關機鍵後,換戴維佑打messenger來:「蔡醫師找不到妳、說妳公務機好像關機了,要我跟妳說妳的admission note沒有照他的腫六點來寫、寫太爛了!!!」事隔7天,人在nephro的我非常不幸地在電梯遇到他,他竟然還記得然後又唸了一頓腫六點。
值班要睡醫院雖然討厭但也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跟著學長姊接new patient,從問診、PE、到開order,每經歷一次完整的流程都可以再學一次不同的細節。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被call去做EKG,貼片才剛貼完病患就突然shock,bedside只有我一個目擊者的狀況下活生生上演病房ACLS,讓我發覺真正發生事情時自己就算有執照腦袋還是會先閃過一片空白。不過,雖然值班可以從學長姐身上挖寶,但我還是很討厭半夜被call,睡夢中每一通電話聽起來都好朦朧、好像從遙遠世界傳來的,護理師霹哩啪啦講完後我根本不記得她的主角到底是住在哪個病房的哪一床餒~
在北醫最特別的應該是無形之中可以接觸不少醫師自己開發的AI軟體、課程,雖然我對這方面完全沒有興趣xd,但醫院這種氛圍確實讓人深深感受到AI醫療的趨勢和未來發展性。
最後一次在內科的報告是在28病房討論室,記得基礎內科時身為clerk的第一次報告也是坐在相同位置,那時候我好緊張,但高醫師好溫柔。沒想到之後就這樣經歷了十幾次報告,也越來越習慣了。最後一次在同樣位置報給方教授聽,受益無窮,在走出討論室的當下也感受到了自己半年來的成長。
/
這張照片是去年某日在病房隨手拍下的,當時一位NP突然遞給我這朵玫瑰,告訴我:「等一下看到X醫師請妳把花給他,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們想要給他一個驚喜!」看著她離去後又把那一大束玫瑰分給一位位推著工作車在病房前忙進忙出的護理師,頓時覺得這個舉動好溫暖好可愛噢,我希望自己記住這個感覺,就算經歷了很多不開心和挫折,也要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很多愛。
太久沒寫字了,寫了好多流水帳。不敢相信下一次再進內科身份就變成pgy(實在太可怕了),雖然北醫內科自我學習的時間挺多的,但整體來說我還是蠻喜歡、好不想離開啊~(尤其接下來是雙和外科!!!嗚嗚嗚
#medlife #clerkship #內科登出
高醫病房位置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 【新增2例本土個案!台灣首名醫師感染確診,疑照護重症患者及插管時遭感染,再傳給護理師女友;指揮中心擴大匡列464名接觸者,全數陰性;但醫師感染源指揮中心未說明】
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桃園一家醫院有1名醫師及護理師確診,是繼上月(12月22日)長榮紐西蘭籍機師確診後,再度出現本土病例,並是國內第2起醫院感染;去(2020)年2月間,另一間醫院的院內感染,造成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及陪病者共8人感染。桃園地區的專責醫院因鎮守入境第一關,從疫情開始迄今收治的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責任吃重,國內2起院內感染都發生在桃園的醫院。
此案昨晚已在社群媒體傳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12)日在臨時記者會中證實,北部(桃園地區)一名30多歲年輕醫師,因照顧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又稱武漢肺炎)的病人,疑照護患者時及協助麻醉科醫師插管時遭到感染,再傳染給同住的護理師女友。
■屬院內感染、非群聚感染,但感染來源指揮中心未說明
陳時中表示,此名醫師在1月4日、5日密集進出一位病情惡化的病人的病房進行治療,4日時病人急救插管時也在現場協助。1月8日自覺身體有些許不適,10日就醫採檢,今日確診。醫師的同住護理師女友,則在9日開始也出現咳嗽、發燒症狀,同樣在10日採檢,今日確診,指揮中心判斷並非工作染疫,而是被醫師男友感染,兩人目前症狀輕微、病情穩定。
指揮中心自昨夜起,大規模匡列接觸者,一共採檢464人,包括密切接觸者55人(醫院員工29人、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26人)、擴大採檢醫院員工234人、住院病人及陪病家屬175人,採檢結果全數陰性;全院員工將會在3天後再次採檢。
陳時中強調,此案目前定義為「醫院院內感染」,而非群聚感染,現正進行分艙分流、擴大匡列接觸者等管制措施。
至於,該名醫師的感染源是否為已列入確診的個案?或是新增個案?今日臨時記者會上,針對記者提問,指揮中心卻未做說明和釐清,僅強調,「感染源不是英國變種病毒的個案。」
■確診醫師足跡公布,1月9日到過相同地點民眾請加強自主管理
陳時中表示,確診醫師的疫調已經大致完成,1月4、5日接觸病患後,6~7日在醫院上班;9日休假,下午1點步行至星巴克國際門市停留30分鐘喝咖啡,再前往振宇五金行桃園國際店買東西。桃園市衛生局已經針對這些地點進行消毒,購物中心也已暫停營業。
【確診醫師疫調及足跡】
1月4日 接觸確診病患協助插管
1月5日 接觸病患
1月6日~7日 醫院上班
1月8日 出現輕微症狀
1月9日 休假,下午1點左右到星巴克國際門市喝咖啡、然後到振宇五金買東西
1月10日 不舒服,篩檢後確診
至於同樣染疫的護理師女友部分,陳時中表示目前仍在核對足跡,同時強調,這2名醫師和護理師,外出時都有戴口罩,僅在吃飯、喝咖啡時拿下口罩。因為某些地方是醫師感染前去的,指揮中心正請警政單位協助,再與確診者溝通核對,確認後公布,也請這段期間去過這些地點的民眾,確實做好自主健康管理。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後,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下午3點半也出面說明疫情狀況,他表示昨天接到通知後,桃園環保局緊急出動對確診者到過的3個場所消毒。因疫情擴大,過年前桃園市府舉辦的大型活動將延後到年後,視疫情狀況舉辦,並停止市府所屬機關舉辦的尾牙,另外將協助桃園地區11家防疫責任醫院的物資調度與病床調度,協助保持防疫能量,進行長期的應變準備。
桃園衛生局長王文彥補充指出,確診醫師與護理師女友的足跡出現的地點,將進行停業與消毒,也呼籲,「1月8日到9日間到過相同地點的民眾,也可主動前往責任醫院要求採檢。」
■醫院採取分艙分流措施,相關接觸病人採1人1室,不會再重演「和平式封院」
台灣迄今防疫成果較其他國家堅實,原因在於記取SARS時醫療體系崩潰的教訓,此次醫院無論醫療防護物資準備及篩檢防線流程都更確實。今再傳院內感染,陳時中宣布對該院採取6大措施:
1.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由於相關接觸的醫護人員都要檢疫14天,會影響醫院人力,加上病房需要調度清潔,因此來急診就醫的病人,若要住院則需轉院,維持醫院病人「只出不進」。直到人力陸續回歸、病房清消完畢。
2.匡列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居家隔離。
3.門急診照常開設。
4.取消所有探病行為,陪病限制1人並採實名制。
5.將可能有風險的區域病人,先全部移至1人1室的病房觀察14天,清空的樓層全面消毒。
6.全院員工3天後安排採檢;隔離病人14天期滿後再採檢。
陳時中表示,目前將相關醫護人員的在醫院內的足跡,包括病房、護理站、ICU病房、一般病室等整層樓全數清空,移動到另一層樓,空出的高風險樓層會進行大規模消毒,等都清消完畢,沒有問題才會重新安排病人入住,並且將被移出的病人安置於另一層樓、1人1室的病房中。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表示,目前並沒有將已經住在院內的病人轉院,因為門、急診照常看診,每天都會有一定數量要新住院的病人,對此該院目前不再多收,轉院僅針對這些還未入住的病人。
陳時中表示,目前有明確且標準的分艙分流措施,「絕對不會有像2003年SARS和平醫院封院的可能。」石崇良則說,上述的6大管制措施,會等到所有醫護人力檢疫期滿,回歸正常上班,才會解除。
■是否插管感染?陳時中、張上淳說法不一
插管是高風險的醫療行為,2003年SARS時,台灣有74名醫護人員感染SARS,占全部感染者10.6%,其中7人不幸死亡,罹難的包括2名年輕住院醫師、1名牙醫和4名護理人員。而多名感染及死亡醫師,都在進行插管時遭病人傳染,一名資深急診醫師透露,當年大家聞「煞」色變,許多醫院幾乎都讓沒有急救經驗的住院醫師上場插管,加上當年疫情初期防護裝備不足,新手插管時間長、病人噴出物也多、防護又不足,都增加了感染風險,「這次COVID-19多數醫院都有共識,讓中生代醫師上場,有些醫院是急診科和麻醉科輪值,同時還給插管獎金,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減少風險。」
SARS後期,麻醉科和感染科醫師才主導成立插管團隊。至於,此次遭感染的桃園地區醫師,究竟是否也在協助插管時被感染,今日記者會上出現指揮官陳時中與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看法不同的狀況。
陳時中脫口而出表示,醫師疑似在確診個案的插管現場,因此染疫。但張上淳表示,確診醫師在發病前2、3天,密集對重症確診個案執行醫療處置,再參考相關的疫調足跡、周遭接觸者採檢陰性的結果來看,可以確定是在照顧該名確診病人的過程中染疫,但因為負責執行插管的是麻醉科醫師(採檢陰性),因此不一定是在插管時造成感染。
張上淳表示,現在醫護在為病人插管、甚至做任何醫療照護處置時,都一定有全套防護裝備,只要醫護動作正確,都不容易被感染。張上淳提到,「目前國內COVID-19確診病人中,有2人正在插管治療中,包括傳染給醫師的這名病人。」
專長感染科學、現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認為,醫師在執行插管時被感染的機率不高,尤其插管的麻醉科醫師並沒有被感染。他表示,為了避免病人因插管不適咳嗽產生飛沫,增加風險,現在多數醫院的麻醉科醫師會先對病人麻醉,再以「影像式插管」來降低風險。透過螢幕引導插管行為,也就是傳統插管的管子是很短的喉鏡,插在看到病人的聲帶位置上,因此醫師執行時與病人口鼻很接近,甚至只有1、20公分,才能看清楚插管位置;現在透過影像,就能跟病人保持一點距離,減少被飛沫傳染的風險。
「比較有可能的,是照顧病人,或採檢病人的過程,一旦鬆懈不注意;或是病人房間有病毒,沾染到後沒有即刻洗手而被感染,」陳世英認為。
疾病管制署前署長、三軍總醫院感染及熱帶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峰義則表示,現在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都蠻齊全,「被感染的機率不高,但不代表不可能」;院內感染也有可能是間接感染造成,醫護人員若沒有百分百做到勤洗手,就有可能因碰觸到一些附著病毒的物體(fomite),不知覺又摸臉、摸鼻子,讓病毒進入黏膜造成感染,「雖然這種情況不容易發生,但偶爾出現個案也是可能的!」
張峰義說,只要社區有病毒,就有可能出現院內感染,這是可預期的狀況,但現在的重點是強化感染管控的系統,包括醫院要做好感染管制措施,包含監測系統、良好的動線、做好病人分流、提高醫護警覺心;社區也要不斷宣導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些都做好,就算發生院內感染,也不至於造成大規模傳播。」(文/陳潔、何柏均;圖/楊子磊、中央社)
#延伸閱讀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bit.ly/3aMLzrK
★以獨立報導,堅守新聞價值,#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疫情 #院內感染 #醫師確診 #護理師確診 #COVID19
高醫病房位置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2/16(三)
[100題生活題目]NO.71醫院(上)
-----------------------
蹦的一聲,巨大的撞擊聲在寂靜的病房內響起。
T子瞬間從陪病床上彈坐起來,身上的毯子滑落,驚惶的左顧右盼,尋找發出巨大聲響的來源。
收垃圾的清潔人員不知道什麼時候推著巨大的推車進門,他推開了廁所門撞到了牆壁,粗魯的打開垃圾桶,乒乒乓乓的把垃圾袋抽起來,蓋子不斷打開又闔上,垃圾桶連續撞了好幾下地面,發出砰砰的聲音。
T子轉身望向身旁躺在病床上的母親,憔悴的黑眼圈下掛滿了倦容。
拜託不要醒來啊,好不容易哄到媽媽睡著了,醒來會很難睡的,她默默的想著。
但清潔人員沒有聽到她的祈禱,持續發出噪音,病床上的母親也睜開眼睛。事實上,媽媽和她一樣,都是怕吵喜歡安靜的空間,容易被驚醒。
除了他們,隔壁簾子還有一位室友,但似乎因為安眠藥的關係睡的相當沉,似乎沒有被吵醒。
抬起手腕上的電子錶,螢光幕上顯示時間是清晨4點鍾。
「現在幾點了?」
母親沙啞的問
「4點多了」
T子揉著眉心回答,因為猛地驚醒的關係,她的頭始隱隱抽痛。
清潔人員收完垃圾後俐落的推車離開,
室內又恢復了寧靜。
「為什麼要在清晨4點來收垃圾啊?」
母親皺著眉頭,手臂上的傷讓她很不舒服。
「我也不知道...」T子垂著頭,坐在椅子上,她的頭很痛,掏了掏口袋,拿出一個小小的罐子,沾了一點涼膏在太陽穴上用手指緩緩推開,讓她頭痛散去了些。
室內安靜了不到5分鐘,房間門又被推開,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靠近,沙的一聲,簾子被拉開,從走廊間射出來的亮光照進昏暗的室內。
護理師輕快的走到了病床旁的點滴架
「我來幫你換點滴囉!」
「...好的,麻煩你了」
--------------
T子接到媽媽住院的消息非常突然。
她早些時候在高醫附近的吉林街和老公愉快的逛街,吉林街是個擁有許多美食攤位的夜市,以熱河街為主要幹道發展的商圈。
T子嘴裡咬著艋舺雞排的爆汁雞球,右手掛著一串豬油烤玉米,再接過老公遞過來的無糖烏龍茶,慢悠悠的閒晃,跟老公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這是她一個禮拜只有這天的假日約會,可以放下所有的事,專心的和老公互相陪伴一整天。
當她把最後的烤玉米吃完,擦乾淨油膩的嘴巴,準備坐上機車回家時,電話響起了。
「你在哪裡啊?」
電話那一頭是妹妹焦慮的聲音。
「怎麼了嗎?」T子皺了眉頭
「你沒看手機對不對,我有留言給你,媽媽摔倒手受傷,她一直說手很痛,現在我們在急診室檢查,你趕快過來!」
「等一下,你在說什麼,媽媽為什麼嚴重到要去掛急診!?」T子整個愣住了
「有什麼見面再說,我們要推病床進去照核磁共振了,就這樣,拜拜」妹妹快速的掛斷電話。
T子瞪著手機還沒回神,妹妹在講什麼,昨天人不是好好的嗎,怎麼現在就在醫院!?
一旁的老公關心的問:「還好嗎?」
並遞過了安全帽。
T子努力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對老公說「載我到醫院吧,我媽出事了。」
機車一路飛馳前往醫院,在路上T子沉默著,一面告訴自己要冷靜,焦慮一點好處都沒有,並努力排解胃倒了一大桶冰水的寒冷感,一邊思考著接下來該怎麼辦。
老公握了握她的手,溫暖的掌心讓她感覺好過了些。
機車駛到急診室門口,當T子要進去時,在門口被醫護人員攔了下來。
「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病患家屬僅能進去兩人,你要請你家人出來跟你交換進去」醫護人員說。
無奈之下T子撥了電話請妹妹來門口,等了一會看到妹妹急匆匆的身影趕來,她忍不住開口詢問「媽媽現在怎麼樣了?」「不是很好,醫生說她的手腕閉鎖性骨折,似乎是跌坐在地上時,手先撐在地板上造成的。」妹妹口罩下的語氣透露著無奈。
「那你現在要跟我交換進去看她嗎?」T子說
「你現在進去看,你也不知道他在哪裡啊,醫院很大,她一直被推去做檢查,爸爸陪在她旁邊也不能離開,我不知道怎麼跟你講她的位置」妹妹搖搖頭
「醫生交代媽媽今晚要緊急住院,明天早上要開刀,你先回家準備一下,晚上你就睡在醫院,等一下我會傳訊息給你,看要帶什麼東西過來。」
T子的臉色變得非常蒼白,她環顧四周,巨大的醫院像蟻穴一樣通往四通八達的房間,許多的病患坐在椅子上等侯,需要護理師的引導才知道要去哪裡報到。這裡還有許多的禁止通行的大門,她的確不知道母親在哪裡,也不知道怎麼找到她。
無助感從腳底蔓延了上來。
「那我先載你回家吧,好不好」T子的先生撫了撫她的背,她同意上了車。
回到家,T子的先生安慰她不要想太多,然後就離開了。
T子開起了一樓的燈,空無一人的房子顯得非常安靜,她對神龕裡的玄天上帝拜了拜,脫下了安全帽擺好,進了房間。
桌子上疊了一堆手稿,潦草的筆跡和塗鴉是為了下個禮拜第一次上台演講所做的準備,筆電旁疊著幾本書,夾著重點的便條紙,是她原本回家後就準備開始動工的簡報內容。
手機叮鈴的響起,妹妹傳來了母親住院的清單,T子走到了衣櫃抽出了旅行袋,開始打包自己和母親的衣物,對著書桌深深看了幾眼後,隨後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房間。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醫院
#第一次住院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