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高敏感父母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高敏感父母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uction (suctionunit)看板BabyMother標題[心得] 高敏感父母時間S...
高敏感父母 在 吉爾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15:29:15
昨天是每周孩子和奶奶約會的日子,後來他們更坳到在奶奶家過夜的福利;我和老丹決定抓緊機會外出享受一頓安靜的晚餐。 家不遠處有一間道地的印度咖哩,每周二咖哩特價;醬汁濃郁甘醇,肉質滑嫩順口,抓餅鬆軟如棉,每一口都堪比人間美味。 最近在看一本書《高敏感父母Highly Sensitive Parent...
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高敏感父母》高敏感父母:高敏感,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依蓮 艾倫博士是研究高敏感特質的心理學家,另一本有名的著作是《孩子,你的敏感我
都懂》,當初我讀這一本跟《蘭花與蒲公英》是為了確認自己孩子的特質,沒想到讀著讀
著,孩子怎麼樣我都還不確定,倒發現自己才是高敏感人。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高敏感人?
書中有高敏感的自評表,但如果以下讀冊心得讓你感覺誇張,覺得「這是一群玻璃心的人
在自吹自擂或找藉口吧!」那這位讀者,你可能就不是高敏感人,因為長期不被理解的這
個族群,看到這些例子,應該會深刻感受到安慰,原來我不怪!
作者在《高敏感父母》中說到,這個族群在當家長時,對自己評價在兩個極端間擺盪,「
我表現的很棒,也表現的很糟」。這真是精準的觀察,我每天都有如此兩極的心情。對高
敏感人而言,育兒經驗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也是最糟糕的時刻,這樣的心情擺盪其實是
辛苦的,所以,本書的目標是幫助高敏人了解自己、放過自己,並且看到自己的優勢。
高敏感父母的優勢
高敏感人較容易、自然地超越文化期待。本書說,當他們看到孩子的需要與主流不同時,
比較容易依照孩子們的需要而非遵從主流意見。例如,在大家都覺得應該進入體制內的教
育,高敏感家長比較能夠為了孩子的需求而接受自學等體制外的做法。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大概是當大家覺得「本土語言不重要,把時間拿去學英文更好時」
時,我認為學會本土語言,再加上外在環境的華語,這樣的語言刺激對孩子本身有很大的
好處。那為什麼不是早點學英文呢?最簡單的理由是,CP值的問題,因為我家沒有能力營
造英文母語的環境,而且,我本來就會講台語,為什麼不好好運用呢?另外,我也認為在
未來的時代,最吃虧的就是沒有特色的人,當大家追求的教育都很類似時(例如英文好),
產生的就是一整批相似的年輕人。
高敏感人較容易讀出孩子的情緒、需要。書中引用一個父母的話說,高敏感特質讓他可以
「精細地養育孩子」,我覺得精細一詞用得十分好。非高敏感人若無法體會這種感覺,可
以想像一般人也許是小孩講出心情之後,家長才去確認孩子的狀態,但高敏感人也許是看
到了孩子嘴角動了一下,就感覺出孩子對眼前狀況不以為然。
高敏感父母的壓力來源
高敏感父母的優點都是腦袋高速運轉之下的產物,所以他們負擔的很大。
關於內在的壓力源,對自身生理感覺較他人敏感的高敏人,輕微的生理不適也常常造成他
們的負擔。自我批判也令人感到疲憊,自省也是壓力來源之一。
外在壓力源,環境雜亂、接受情緒反應、做決定也都是壓力來源,高敏感父母花很多時間
研究小孩的醫生、幼稚園、保母,或是要不要再生一胎...等,這些資訊的收集會使人疲
憊。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也是,例如電話會議時,小孩在旁邊說話,WFH的高敏感父母
真是辛苦了。
高敏感父母的減壓策略
以慈悲心來對待自己、趁早準備後援,獨處時才是他們能放鬆的時刻、觀察小孩是否缺乏
刺激或過度刺激,維持小孩穩定我們才能穩定。要懂得拒絕,尤其是拒絕自己的罪惡感。
以上是作者的建議,我這邊另外建議,居住空間要夠大,要有一間房間隨時可以把雜物掃
進去,有一間可以把自己鎖在裡面的空間。住在郊區對我們也許是較舒適的。
除了以上針對行為來改善的策略外,還有針對心靈的改善。高敏人很容易追求心靈層次,
思考「人」或「我」的存在意義,作者也鼓勵大家「心靈練習」,例如靜坐、瑜珈等。即
使我現在並沒有固定練習靜心,但了解正念靜心是什麼的過程也已經幫助我很多。我喜歡
瑜珈,瑜珈讓我覺得自己可控制自己的身體跟意念。不限定任何形式,大家能找自己適合
的心靈練習。
結語
關於「比較」,書中某段作者只淡淡地提了一句不要比較,但我覺得「比較」這個議題是
我一直以來造成情緒困擾的主因。例如,去想別人可以一打一二三四五六七…都不喊累,
或是別人家庭狀況很好,自己家經濟狀況差。比較會增加壓力,但對高敏人說「不要比較
」,以我自身的經驗是沒效果的,但我們可以「讓情緒來自由來去」。
前陣子我跟幾位朋友兼心靈導師說,我很嫉妒某個人,以前還可以轉念壓下嫉妒,但現在
沒辦法了,我找不到比對方優秀的地方好讓自己轉念。
一位朋友說「我們的匱乏去吸引某些人讓我們有反應」,是的,我會不自覺去跟人比較自
己特別在意的地方,若是另一方有所回應,我們就像傳接球一樣,互相丟出比較的球,過
程中還極力掩飾自己的優越感。另一位朋友說,嫉妒是一種正常情緒,去轉念、壓住他,
會有爆發的時候,試試看讓嫉妒自由來去。
我突然覺得舒服多了,也突然理解到原來我一定要自己轉念是因為我覺得嫉妒是一件羞恥
的事情。不,它就只是一種情緒,我們可以選擇將他藏起來,但讓他自由來去,或許是讓
自己更自在的做法。
最後一個建議是,找高敏感人朋友吧!我自己覺得高敏感人有一種雷達,看行文風格或是
做事的態度很容易找到同類。並不是跟非高敏人就無法相處,而是,有些幽微的在乎,只
有高敏感人能懂。
總結一下,本書作者身為心理學家,十分了解高敏感特質及這個族群可能出現的問題,對
高敏感人能有非常實質的幫助,例如提供了快速做出決定的訣竅以及與伴侶相處的問題都
提供了建議。對長期過度負擔的族群,對我自己,想引用作者的一句話及書的副標來跟大
家互相鼓勵--
「幸運的你,幸運的孩子」
「高敏感,讓你成為更好的父母」
--
以下網址是三采文化的高敏感自評表,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嘗試做看看
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books/highlysensitive/quiz.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27.1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26510797.A.694.html
我其實不太會想對原生家庭很好的人有什麼想法,因為會讓我想要比較的是跟我起點類似
但後續發展比我好的人。跟朋友還有其他後續的討論,我覺得那樣的嫉妒是我因為我心中
有個理想的自己,但我還沒有達成理想。
另外就是,我認識的原生家庭不錯的人,通常也很努力教養小孩,比較少人是沒在管的。
我本來只是想要稱讚一下你卓越的閱讀理解能力,不過後來覺得好好表達自己想法會比較
好。
本土語言對我的孩子來說是母語,只要我肯說,他本人根本不用努力,現在自然而然就會
了。英文是外語,我內文指的是學齡前我不追求把英文用學習母語的方式教,一來我自己
無法,二來我沒有錢送去品質夠好的園所學。
如果我有餘力,讓小孩去上英文當娛樂是無所謂,但是錢不夠的話,學齡前的英文課CP值
有點低。就我自己的經驗,學習動機比什麼時候學,要來得重要多了,創造小孩對新語言
的「需求」才是我想努力的事情,例如,想要聽懂卡通在講什麼、跟小孩約好要自己用日
文買新幹線車票之類的。當孩子自己有動機,即使是學齡前,我也會教他。
當然家長也得真正示範學習態度,所以上台語課的時候,我不介意讓小孩在旁邊打擾。遇
到不會的詞,我開字典查給他看。
學習就是因為想要知道一些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啊…
另外,身為多語言國家的國民,覺得自己小孩只能學會華語,頂多再一個英文,那不是很
看低自己的孩子嗎@@
是的,學英文真的隨時可以,而且很多人鼓勵,本土語言就難了,不是母語的話不太會有
動機去學。
我沒有要閃躲,也有在研究怎麼教幼兒,如果我教不來,學前兒花在英文課的費用我會小
學之後拿去請家教。
我身邊台語家庭有台英華、台日華的孩子,有這些前例,我要的是小孩會多語,並不是放
棄英文。
希望對各位有幫助,對我來說可以跟人家聊這些書也很愉快。
我覺得了解正念跟情緒的處理對我有很大幫助!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早點懂,可以少很多冤
枉路。
我有點忘記我分享過哪方面不好了,實際上各方面都不算太好吧XD 但心理上的平靜倒是
可以靠練習得來,所以心情還不錯,我很推薦《被討厭的勇氣》,書名容易被誤以為在說
要懂得拒絕之類的,不過實際上看完之後,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幸福。
看到高敏感人出來相認,又看到有人因為這篇文才發現自己是這種特質,想跟大家說一路
以來辛苦了!我也是常常會希望自己不要想那麼多,現在可以欣賞自己想那麼多XD
另外,有研究顯示高敏感人大約是佔五分之一,雖是少數但不罕見啊!
我以前稱呼這種不友善的行為挑釁,現在我覺得是提問,讓我為本土語言多說一些,也不
錯。
這分數讓人好想認識你!
這方面我沒有想很多XD
前幾天才剛讀到李琴峰對語言的看法--
「我有時會想,在習得『戀愛』這個詞語之前,人們是否有可能真正談『戀愛』?若人類
是透過語言的濾鏡來觀看這個世界,那麼未知的詞語是否就意味著對世界眼光的死角?」
出處:https://reurl.cc/EnajxR
若大家都認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那不會本土語言的話,我們能夠深入認識本土文化嗎?
有一套書是小黑啤玩台灣,透過繪本介紹台灣文化給孩子,也不是說不推薦這套書,但是
總覺得哪邊毛毛的。
舉例來說,像是認識布袋戲,我們住在台灣,要接觸布袋戲,居然是看著繪本、用著布袋
戲不用的語言,隔著好幾層去了解,那我們的孩子理解到的本土文化是什麼呢?
我個人會比較喜歡小孩能直接聽懂布袋戲、直接看布袋戲、直接操作戲偶…
https://i.imgur.com/0wKZrFq.j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0wKZrFql.jpg?e=1739545011&s=Wtz5LdPkoZCSzfGmSlma8w)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m8qUISXl.jpg?e=1739523685&s=s5L6-dpcV5XOzzanipKPXQ)
https://reurl.cc/noRN9l
像這個Podcast,能直接聽懂的話,應該比看華語繪本要更能深入認識吧,不過能聽懂的
孩子有幾個…
我覺得這些都是比學齡前去上英文說唱課之類的,還要重要的事情。
我們也有同伴是自己不太會講但是努力跟孩子,家長帶去各種台語環境,小孩到處吸收結
果比家長講得還順的狀況。也有四歲以前不會台語,家長決定要講台語之後就全台語成功
的狀況。
其實我覺得這就跟生小孩一樣,沒有生孩子並不會如何,反而很輕鬆愉快,但是生了之後
,覺得一天一樣是24H,但生命的廣度是無限的。本土語言之於我也是一樣,沒有跟孩子
講台語的話超級輕鬆愉快,不需要費盡心思,但是開始跟孩子說台語,為孩子發掘了很多
原本他不可能接觸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