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高敏感兒檢測量表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高敏感兒檢測量表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runeko (小花)看板book標題[心得] 高敏感是種天賦時間Sun Sep 3 15...
高敏感兒檢測量表 在 Remimama’s lif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16:08:57
#高敏感特質 #高敏感小孩 #2y7m #愛的教育 #雖然她很歡但我從來沒有打過吼過女兒😆 #我會繼續加油的 #教養之路漫長 _ 「高敏感」不是一種病,非醫學上的專有名詞,屬於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一種很常見、卻少被理解的人格特質,有這樣特質的孩子也經常被誤診,莫名被貼上「焦慮症」或「過動症」的標籤...
網誌版 https://gitmaruneko.github.io/highlySensitive/
(我是個PTT白癡, 所以先貼上來稍做修飾而已, 望大家見諒)
(謝謝大家)
# 心得
高敏感 成了最近頗常聽到的名詞, 點開博客來閱讀此書簡介 看到以下這段介紹:
* 你是否常有下列這樣的心情
* 不愛給人添麻煩
* 曾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擊
* 只要周邊發生衝突就想躲起來
* 容易有罪惡感
* 面對大量資訊時,特別容易焦慮
* 討厭到人多的地方
* 覺得自己做不好事
發現我的狀況完全符合上述, 於是馬上買了此書拜讀, 希望可以更了解內心狀況
作者認為高敏感 應該和內向區隔出來獨立成一個名稱, 兩者不為等號
因為高敏感族是融合了各種不同特徵的一群人, 非以內向或外向就能分類
一百個高敏感族就有一百個不同的人格特質
書內詳述高敏感族普遍共同的特性, 必且針對這些特性提出案例補充說明
在過往閱讀的心理書籍中, 這本書最大的不同在於
作者不僅點出心理層面的反應, 也提出解決方案,
讓高敏感族能更融入人群, 與人自在相處
但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自己相處, 因為這有助於促進甚或改善伴侶關係,
甚至會影響如何教養下一代
不過就前述所提, 每個高敏感族的特質都不同, 所以也不需要接受作者全盤論點
# 從”真正的自己”找出屬於你的價值
在此書一開頭附有”高敏感自我檢測量表”, 除了可以了解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族群
也能看出究竟敏感程度有多高, 我的分數座落於110, 其實還挺高…
(超過60分就算是高敏感族群)
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高敏感族, 但現在社會大多認定比較外向積極進取的人
因此高敏感族經常遭受不當的低度評價
作者分三階段: 能力、心理問題、方法 來介紹高敏感族群
並藉由外部環境影響來詳述高敏感族群的內心變化
鼓勵高敏感族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 並且接受這是與生俱來氣質的事實
很多特質是優點, 但也是缺點, 單看你如何善用
舉書中一例說明 :
高敏感族能緩慢、深入且多元思考
看標題就能理解高敏感族相較於其他人, 更具備不同面向的觀點
所以需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好好思考
正因為花時間領會自己的思緒, 他們會有獨特的想法, 採取特別的行動,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作家、藝術家都是高敏感族
但就這特性在某些人眼裡看來, 就會被定義成 “想太多”、”過度憂慮”…等
身為高敏感族的我也總是很佩服那些總是可以快速做出決定、判斷的人
(像是在討論工作要花的時間時, 我是無法馬上下決定的)
# 練習與自己和解
閱讀此書的過程彷彿看到自己成為書中主角一般
內容充滿理解的語句讓人覺得 : 原來我並不孤獨
(作者提到有需多高敏感族常覺得自己是孤獨的, 讀到此也有會心一笑感 :))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適用於高敏感族群閱讀
對於高要求或者總是沒自信的人也有相同的改善效果
人會因為沒自信而對自己高要求, 但在作出高要求的同時也伴隨著高壓力
於是就這樣一再惡性循環, 造成心理強大負擔
我們都要有降低標準的勇氣, 並且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實
節錄
* 人們內在情緒的波動與實際反映出來的外在行為, 完全是兩回事
* 兒時容易因外在變化而出現劇烈反應的人, 長大後反而對人生有更深的思考
* 雖然對刺激容易有劇烈反應, 但面對同樣一件事, 高敏感族感受到的幸福感
會比一般人大
* 高敏感族就是做不到輕鬆放下生活大小事, 環境條件一旦不健全,
他們就很容易失去心靈空間並為此痛苦不堪
* 讓自己比較舒服的辦法是別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而是換想法,
接受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
* 把自己置身到對方的問題裡, 只會將自己消磨殆盡
* 分類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清楚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 人類很容易把自己置入某個特定類型, 掙脫該類型的束縛, 才有機會再成長
* 會為自己設下高標準的真正原因, 其實是因為自尊心[註1]低落
* 對自我的標準有多嚴格, 對自尊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有多深
* 我們對事物常抱持著一種All or nothing—要不全拿, 要不一無所有的二元性思考,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灰色地帶
* 所謂的憤怒, 大多是為了隱藏自己受傷的情感而表現在外的情緒, 憤怒的源頭其實潛藏了
* 未被滿足的期待與要求
* 把“應該這麼做”轉化為“如果這麼做就好了”
* 傾聽很重要, 但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化為語言
* 所謂的“與自己和解”就是自覺對他人而言, 自己是“有點麻煩的存在”,
並完全接受那樣的自己
註
1. 能感覺到自己內在潛藏的本質, 相信自我價值的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98.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4423216.A.E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