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屏溪斜張橋結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屏溪斜張橋結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屏溪斜張橋結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屏溪斜張橋結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26的網紅鄰家野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程不難。臺灣超級工程的認識📚 之前介紹過『孩子第一套STEAM繪遊書』👉https://reurl.cc/V6v3ry 比較適合小學階段,初步接觸自然科學的孩子閱讀 另一系列類似雜誌專刊類型的『超級工程MIT』 在今年2020年4月開始出版 都是以Made in Taiwan的工程建設當主題...

  • 高屏溪斜張橋結構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7 02:21:41
    有 47 人按讚

    📚工程不難。臺灣超級工程的認識📚

    之前介紹過『孩子第一套STEAM繪遊書』👉https://reurl.cc/V6v3ry
    比較適合小學階段,初步接觸自然科學的孩子閱讀

    另一系列類似雜誌專刊類型的『超級工程MIT』
    在今年2020年4月開始出版
    都是以Made in Taiwan的工程建設當主題。
    附圖中有很多第1集 『超級工程MIT-01 穿越雪山隧道』的畫面,和少量的第2集照片,想了解的可以看圖

    🔖『超級工程MIT』
    ✅適合年齡:小學中高年級以上與國中
    ✅內容結合地科、理化的自然科概念。
    ✅對應課程:國中自然科

    編輯群應該對 #12年國教 的課程內容了解很透徹
    因為書中已經把所有相關的內容、新聞,都網羅在一起
    圖表、解說方式都具備了目前素養題型必備的 #圖表符號理解 的元素

    例如📚第一集『超級工程MIT-01穿越雪山隧道』
    書中列出的主題:
    1️⃣隧道結構
    2️⃣隧道相關專題報導(7篇)
    3️⃣圖解雪山隧道
    4️⃣台灣的隧道
    5️⃣世界上的隧道
    6️⃣工程師大考驗(3篇)-學習單的類型思考問題

    🙋🏻‍♀️有的家長看到這可能會問:
    我等孩子國中時補習班補,老師會教就好了啊,為了考試為什麼需要看這種課外書?

    前一篇介紹『孩子第一套STEAM繪遊書』時我有提到,
    #觀察+#思考+#探討問題,這三種能力,是孩子攝取自然科類的知識,需要培養出的能力。

    我工作上常會收到
    🙋🏻‍♀️學生和家長反應問題:這題課本上沒教!
    🙋🏻‍♀️也有父母會反應:這已經超出範圍了為什麼要考?

    #課本內容只包含孩子基本該習得的知識點
    #知識延伸至生活的內容要平時透過閱讀和實境學習才能深刻記憶

    以小學階段來說,
    小學的自然科內容都只在每個大單元下提到基本概念而已,其他的都要靠各校的老師。
    小學的4~6年級的自然科內容大多是為了國中而預備。
    每個老師教學風格不同,餵給孩子的內容範圍大小也不同。
    但等到國中再來邊顧學科邊要蒐集吸收這些相關延伸內容,就會壓力很大。

    例如 #北北基國中100年會考自然科,就以雪山隧道為題。
    每次出到這種結合生活情境內容的題目,就會被家長說很活、很課外、很難。
    但去細看題目,就會知道,考題內容還是在課內單元內,並沒有偏離課本單元之外。
    今年109會考題目,也已經很明顯開始,
    背誦型題目減少,跨領域跨科素養題增加。

    #這些生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
    #平常就要由生活中逐漸攝取才行

    前幾年我們家很常往宜蘭、花蓮跑,
    每次一定會走雪山隧道,
    才小班的小子就會發現花蓮的隧道都很短,宜蘭的隧道很長,
    當時他就會問為什麼宜蘭的隧道不像花蓮的可以短短的很多個。

    前一兩年,小子跟著我一起去員工旅遊到龜山島參觀過島上的隧道,
    後來又跟著我去日本九州,
    在日本時,導遊有提到,
    當時我們剛好正在經過一條海底隧道(『超級工程MIT-01』中也有提到 #九州的海底隧道)

    在日本時,他的小腦袋就思考起來會問:隧道都怎麼弄開的啊?
    然後就把所有他看過的宜蘭、花蓮、龜山島、九州海底隧道,全都問了一次,很想搞懂隧道怎麼蓋起來的。

    所以當時剛升小一的小子是有在思考這些問題的。

    媽媽我到現在才有這麼完整內容的書可以看…如果早一點有這本書多好,
    為了解決小子的為什麼,我光查google就查了好幾個分頁…

    📚
    『超級工程MIT-02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
    我還沒帶小子去過高雄,
    書中後面有提到同為斜張橋的淡水情人橋,是小子去過的。
    然後👦🏻小子就跟我預約了要去把所有台灣的斜張橋都看過一次(看來今年暑假會很忙)
    👦🏻甚至問我那吊橋、拱橋、斜張橋,誰比較強?
    (這年紀很愛問誰比誰強)

    孩子,其實橋的種類還有….好幾種….
    我只好先上「交通部公路數位博物館」,查了現在台灣公路的各種橋梁給他看
    🏗交通部數位博物館👉https://reurl.cc/O131mr

    #不要小看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建設、工程,看似很難,但卻是生活中必備的事物,
    透過每項工程的建設與完成,了解臺灣NO.1的超級工程。

    #小子的書單
    #鄰家小書蟲
    #小學 #國中 #自然科
    #超級工程MIT
    #木馬文化
    #讀書共和國
    ==================
    本篇非業配,因爲上次有人問套書哪裡買
    所以幫大家查了一下有折購的賣場

    提醒大家博客來的每日粽子要記得領啊!
    我昨天才發現粽子的折價券有限定7/6前用

    上次問我套書哪裡買得到的
    🔖『孩子第一套STEAM繪遊書』全套,
    6/27~6/28有讀書日的折扣
    👉https://reurl.cc/D9k1VR
    (結帳金額見最後一張附圖)

    🔖『孩子第一套STEAM繪遊書』單本&🔖『超級工程MIT』
    有在任選兩本75折中
    👉https://reurl.cc/j7Zd0p

    以上自行逛逛喔~

  • 高屏溪斜張橋結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2-12 20:00:00
    有 197 人按讚


    #天空的辯證
    #是蛋塔橋還是拚觀光:天空步道熱專題報導
    文 / 李雨蓁、陳信諭 醫師
     
    2月4號這天,剛開放的 #崗山之眼 園區爆量湧入1萬1千多名觀光客,達到原來預想的5倍,9台接駁車和30台共乘計程車在道路上不斷奔波載客,仍讓山下遊客苦等許久。
     
    觀光局表示崗山之眼是高雄「#第一座天空廊道」,實際上是一座斜張橋狀的「觀景台」,主塔高達40.5公尺,以纜線支撐88公尺長的天空廊道,涵蓋周邊園區在內,共耗資1億2,800多萬元,可遠眺阿公店水庫及北大武山、台灣海峽。
     
    在崗山之眼開幕後沒多久,水公司便宣布與圓山飯店合作,將耗資千萬,從圓山飯店到澄清湖九曲橋興建一座天空步道,全長近200公尺、高十公尺,預計今年五月完工,預估可增加一至二成觀光人潮。
     
    高雄已經是較晚加入「天空步道熱」的縣市,但很多人想問的是:一窩蜂的蓋天空步道,真的有助拼觀光嗎?
     
    根據《遠見》雜誌統計,台灣目前投入營運和即將落成的天空步道,加起來就有18條,如果再把規劃中的列進來,將多達21條。但好過日自行查詢,若以較寬鬆標準,號稱天空步道的至少有28座。其中以南投縣9條最密集,遠見雜誌甚至稱「觀光收入一半都靠天空步道撐起來。」其餘如嘉義、桃園也不在少數。若作成一張圖,嘉義、彰化、南投幾乎是天空步道最集中的「一級戰區」。
     
    所謂天空步道,並無明確定義,根據好過日自行分類,大致有:
    1.吊橋型:如竹山天梯、太平雲梯,以主跨距的景觀與驚險為賣點。
    2.落差連結型:常用於減緩登山坡度,如八卦山天空步道、澄清湖天空步道,能改造風景區原有動線。
    3.山壁突出型:常用於取得懸崖以外的視野,如美國大峽谷天空步道、龍鳳瀑布空中步道,行走之上格外驚險。
    4.平地搭起型:常用於賞景、取得樹冠視野,如澳大利亞瑪姆雨林天空步道、溪頭空中走廊。
    5.觀景台型:如崗山之眼,可說是觀景塔在動線與結構上的變形。
     
    各地政府紛紛搶建天空步道並非沒有原因,大部份的步道就營建成本而言,都能很快回收。例如桃園小烏來天空步道為造價800萬,開幕三個月就擠進76萬人,不到四個月就回本。南投猴探井天空之橋,更是在開幕三個月,就回收興建成本2300萬。竹山天梯、太平雲梯熱潮當頭,更有一車車的遊覽車猶如進香團一樣搶進山區,連周邊攤販也大賺一筆。
     
    然而,大約一至二年後,大部份天空步道的人氣都鋭減到1/10以下。或許政府認為只要收回成本,先撈一筆,後續不要虧太多,就算拆掉都划算。但這樣掠奪式的游擊攤販思維,被許多人諷刺為「#蛋塔橋」,這真的是邁向「觀光大國」長久之道?
     
    此外,多半建於郊山或丘陵帶的天空步道,也引起環境破壞的爭議。目前全台灣的天空步道,因為量體有限,興建前統統不用環評,頂多送水土保持計畫書。但從興建過程剷除樹林,結構體密集落樁的過程,對植被的破壞不能說不大,花東幾座位於地質脆弱帶的天空步道更是令人擔心。
     
    但,引來許多批評的「天空步道」,是否只是政策跟風,一無是處?
     
    以國外成功案例來看,天空步道並不是像是無俚頭造型教堂這樣的建設。例如神戶Venus bridge,是百萬夜景勝地;被台灣連外型照抄的大峽谷天空步道,仍是重要景點。就算在人工建築上,天空溜滑梯、天空雲霄飛車等噱頭也不斷出現。
     
    看來,「登高眺望」確實有其吸引力,甚至是人類本能的某種悸動。然而「觀看的藝術」如何發揮,需要因地制宜。綜觀成功案例,景觀步道呈現重點仍在獨特景觀,而不在步道是否「世界最長」、「結構宏偉」。
     
    以設計觀點來看,天空步道在於畫龍點睛、而非畫蛇添足,結構要結合地景,減少破壞與突兀感,都該是設計準則一部分。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多年建築界極力檢討「創造地標」的紀念碑式建築思維, 2004 年,隈研吾出版了《#負ける建築》一書,這裡日文的「負」是指敗北之意,也就是「勝つ建築」的反義。他反思人類追求更高、更大的象徵性建築風潮,而忽略建築存在的意義,因而強調使用在地建材、融入地景和延續當地傳統,詮釋建築的文化樣貌。
     
    無獨有偶的是,2010 年,藤本壯介出版《#建築が生まれるとき》一書,內文以「弱い建築」描述人與建築之間的空間關係。弱和強相對,強調不把建築功能強加在人身上,而要讓建築順應人的自由移動,模糊既定空間關係。
     
    如果我們以「#負建築」、「#弱建築」的概念,來看待天空步道風潮,或許更能找到逃脫蛋塔命運的答案。與其在山頭建了什麼地標來吸引遊客,不如說如何用最低限的破壞,打磨出這座山頭的特色。
     
    最後,我們要再次回到高雄,除了崗山之眼外,還有兩座被冠上「天空步道」的景點,座落在紅毛港文化園區的舊輸煤運送帶,以及高屏溪舊鐵橋上,這兩座步道讓人可以進入過往只有煤炭或火車能行經的路線,接觸文化遺產,其實饒富意義。 像這樣保留主體,改變用途,創造體驗的轉用,顯然可以在低開銷低破壞下創造意義。而如果能在整體園區的展示豐富度更加強,「重回歷史現場」的聯想還能更鮮明。
     
    這也呼應了我們的主題,本來觀看有理,步道無罪,壞了大事的是台灣常見的一窩蜂抄襲。如果在天空步道開發案的規劃上,政府能多引入各界意見來討論視覺空間重構到文化、生態保留的配套措施,我們相信:這樣的步道,才是通往觀光重鎮的大道。
     
    #高雄 #天空步道 #崗山之眼 #澄清湖 #高屏溪舊鐵橋 #紅毛港文化園區

  • 高屏溪斜張橋結構 在 澎湖陳慧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3-06-12 20:21:02
    有 19 人按讚

    【重建澎湖跨海大橋】

    這位文字工作者有所不知,1997年改建拓寬完成的跨海大橋已經和原來1970年完工的那座跨海大橋完全不一樣了。單線道的舊橋已拆除,僅留南邊西嶼方向的一段橋墩殘蹟來見證舊橋存在的歷史。現在新的大橋改建完成到現在僅15年而已,並非15年的跨海大橋就不可敬,而是要說這橋撐了40年實在是無稽之談。

    改建後的新橋拓寬成雙線道,南北兩邊各以土堤延伸數百公尺至吼門水道,失去了原來細長單線高聳橋墩的雄偉壯觀,也改變水文阻擋內海水流交換,影響生態甚鉅,早已為人所詬病。如今15年的澎湖跨海大橋受海水腐蝕疑似已成危橋,據聞近期或將發包整修補強。

    但是慧玲在此主張大橋應全部拆除重建,將現有單調乏味的橋體改建成富澎湖海洋意象造型的特色橋體,如舊金山之鋼索吊橋、如國道三號跨越高屏溪的斜張橋、甚至如西螺大橋古典鋼骨結構橋等等都比現在的水泥橋漂亮好幾倍(至少不用再一小塊一小塊的彩繪累死學生)。

    澎湖跨海大橋是澎湖觀光的地標,長久以來已為澎湖的觀光產業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為澎湖人賺進大把銀子,但澎湖人卻好似無視它的存在,也不介意代表澎湖意象的這座大橋如今的現況。現在,正是時候了,讓我們來期待一座全新美麗的澎湖跨海大橋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