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到福到,家裡的好運也來到。
進入高度清冰箱階段,之前買的紅色千張還沒用完,拿來煎蛋餅,鋪上厚厚的起司、灑上肉鬆以及爸爸牌蔥花一大把,把千張四角包起來再翻面,放上海苔排成字(本來想用剪紙技法的但是海苔一直脆裂實在讓我快要哭粗乃,只好放棄),就完成了簡單但是份量很足的春聯風千張蛋餅了。
有創意...
:
春到福到,家裡的好運也來到。
進入高度清冰箱階段,之前買的紅色千張還沒用完,拿來煎蛋餅,鋪上厚厚的起司、灑上肉鬆以及爸爸牌蔥花一大把,把千張四角包起來再翻面,放上海苔排成字(本來想用剪紙技法的但是海苔一直脆裂實在讓我快要哭粗乃,只好放棄),就完成了簡單但是份量很足的春聯風千張蛋餅了。
有創意吧?科科,但是我的年節應景花招這一篇就用罄了,接下來看大家各顯神通。
昨天講到職業、職稱,有幾個漏掉的在此補充一下:
fireman 消防員 => fire fighter
fisherman 漁夫 => fisher
有趣的是,當媒體自發性的採用政治正確的"fisher"來稱呼漁民時,卻有女性的漁夫表示這樣的稱呼實在太過頭了,她們認為這個職稱千百年來就是固定的用法,只因某人感到被冒犯而被改稱fisher,反而讓她們感冒。
或許漁夫在海上拚搏,見慣了風浪,稱謂對他們/她們而言根本就是旁枝末節的小事情,太過小題大作搞得講話也要小心翼翼,反而不符合他們/她們豁達不羈的性格。
今天的政治正確用語,要講的是敏感的膚色。
人種大致上可以用顏色來分類;英文中有好多顏色可以代指某個血統的人種,但是也只能粗略的分類,隨著種族平等的思潮,顏色的代名詞越來越讓人感到不舒服,因而衍生出膚色、人種方面的政治正確用語。
先來講原本的顏色分類:
white 不用想,就是白人
black 不用想,就是黑人
yellow 不用想,就是亞洲人;具體一些指的是黃種人(漢民族),還記得龍的傳人嗎? 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
brown 蛤? 咖啡色人? 應該還是黑人吧? 錯! 棕色人種,泛指中東、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家的人。
red 蛤? 紅色人是關公吧? 還是指老闆的愛將、公司的紅人? 錯! 紅色人種,泛指美國原住民,也就是印地安人。
上述這五種說法,從現在開始,它們只能代表顏色,請不要用來形容人種,小心會挨揍的。
那要怎麼說呢?
white,請用caucasian代替,意指高加索人,就是白皮膚高鼻子的類型。
其實白人並沒有那麼介意被稱為white,那是因為其他顏色的人種不喜歡被用顏色代稱,所以乾脆全部都改掉才公平。
那,白人都沒有介意的用語嗎? 當然有。
whitey、honky,都是對白人不禮貌的講法。
redneck指美國南部農村地區偏執的鄉巴佬,農民,不知道是不是經常大聲吵架吵得臉紅脖子粗?或者是務農的關係,全身包緊緊但是脖子沒有遮到所以曬得紅通通的,所以才用紅脖子嘲笑他們。
北方人笑南方人,南方人當然也會笑北方人;yank就是美國南方人用來罵美國北方人的字,「北方佬」的意思。就像我們習慣稱台北人「天龍國人」差不多。 “No offense,台北人。” 請不要介意嘿,我是為了舉例。這時候麻煩請回我一句: “None taken.” 沒關係,我沒生氣,只是不爽而已。
然後pom,是澳洲人蔑稱「英國佬」的意思,主要在澳洲使用。
其實白人之間也是互相笑來笑去的嘛,誰說只有我們有族群對立。
black,請用African American代替,指的是非裔美人。
這個格式是固定的,將人種的起源地放在前面,後面加國名;意思就是他/她祖先是XX地方來的,但是他/她是在當地土生土長的。
幸好台灣沒有這麼麻煩,不然我要改稱為江蘇山東台灣人,有點累。
雖然現在大家慢慢接受用black這個字代指黑人了,黑人聽到這個字也不像早期那麼感到嚴重的歧視,但是還是要小心使用這個字,尤其是當你的上下文聽起來是在譏諷他/她時。
至於稱頌的事情,用black是不會有人介意的;例如當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時,全球各大媒體都用斗大標題說"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USA",black反而在這個情境下成了烘托歷史性時刻的強烈字眼,black讓所有的非裔美人都感到熱血沸騰、驕傲萬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現在在美國的黑人,看起來似乎都沒那麼黑了。經過百年來的人種融合,有些黑白混血、再混血好幾代之後的非裔美人,膚色像柔和的拿鐵,文太覺得他們/她們黝黑但發亮的肌膚很漂亮。
ebony,就是用黑檀木來代稱膚色黝黑的黑珍珠、黑美人;而swarthy,則是形容皮膚黝黑發亮,甚至可以指頭髮的烏黑亮麗。這兩個字都不帶有負面意味,可以放心使用。
補充一下跟黑人相關的特徵用字:Afro,就是黑人特有的小捲捲頭,長長以後會像青花菜一樣圓圓的一蓬,個人覺得非常可愛。"Afro-"則是泛指所有跟黑人文化、非洲相關的字首,很好記。
重點來了。
有些字眼比black更能激怒非裔美人的,請務必放在心上:negro、nigger,意指黑鬼,絕對不要用,這已經是屬於常識等級的禁忌字眼了,不要用、不要用、不要用。
人種的眉角真的很多,今天先講黑白雙雄,剩下的請讓我明天再續。
#自己煮早餐
#在家吃早餐
#早餐吃什麼
#早餐日記
#文科太太
#文科太太的廚房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文教學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語教學
#eatathome
#homecooking
#breakfast
#breakfastideas
#healthyfood
#healthymeals
#food
#fooddiary
#foodphoto
高加索人特徵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一個林布蘭 The next Rembrandt】
這幅有1.48億像素的畫作,是對現存三百幅林布蘭畫作進行168,263次掃描為基礎,應用學習演算法加以分析林布蘭的畫作特徵,最後呈現出這幅畫作主角為一名三十至四十歲的高加索男性,他留著山羊鬍、戴黑色帽子、穿著白領衣服、臉部朝向右方。
接著,使用更多的演算法,並使用3D列印技術,在畫布上用十三層紫外線光固化油墨精密模仿出林布蘭的筆觸。
於是,在林布蘭離世約三百五十年後,藉由 #AI 技術的加持下,一幅名為〈#下一個林布蘭〉的作品就此誕生。
➤藝術界的人工智慧
《#領導者的數位轉型》https://pse.is/3f7wg5
*-。-。-。-。-。-。-。-*
➡️4/20—6/08 博客來 X 天下文化暢銷展 #66折起
🎁滿1299元送個性頸枕(不累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書展傳送門:https://bookzone.pros.is/3e65u7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 #創業者必讀
高加索人特徵 在 阿尼尛 An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尛外電 亞洲人看起來比較年輕?關鍵在基因與生活習慣
----------------------------
Artist: Eva Pu Illustration
----------------------------
同年齡的亞洲人與歐洲人,前者通常會看起來比較年輕,部分亞洲成年女性在歐美國家還會被誤認成未成年的蘿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關鍵還是在基因與生活習慣上。肌膚的老化與各種病變,多是曝曬在紫外線下所導致。黑色素是決定膚色的主要因素,皮膚裡有較多黑色素,較能抵禦太陽光對肌膚的侵害、減緩光老化(photoaging)的發生。
而黑色素含量又與真皮層的厚度成正比,真皮層萎縮越快、越容易產生皺紋。另外,皮膚顏色較深的人種,其角質層細胞也會比較多、脂肪含量更高。
亞洲人(東亞人種)、黑人等膚色較深的人種比西方人(高加索人種)擁有更多的黑色素,這讓他們比較容易曬黑、長班,而抗日曬能力較差的高加索人則比較容易曬傷跟長皺紋。
除了黑色素含量,東亞人種與高加索人的臉部結構也不同。亞洲面孔一般輪廓圓潤、眉毛位置偏高、鼻樑較低,相較於鼻樑高聳、眼窩凹陷、下巴線條明顯的高加索人,更像是五官沒長開的嬰兒,也就是所謂的「娃娃臉」。
老化後,隨著面部脂肪體積的縮減、結締組織的流失,骨吸收(bone resorption)與軟組織分布也有所差異,形成截然不同的「老態」。東亞人種因面部脂肪含量較多,老後的面部特徵仍能維持一定的圓潤感,對不熟悉東方面孔的人來說,看起來就像沒在變老一樣。
由於社會的審美標準不同,東亞女性為了不曬黑會積極防曬、躲避太陽,這與喜歡在太陽下曬出小麥色的西方女性完全相反。
尛評:怎麼不說西方人老起來放呢?
#找資料時輸入黑色素 #不斷跳出美白抗老抗皺的產品 #我們能不能先放過自己 #尛編
--
Source: JAMA, NCBI, JDD
➤ 我們的IG https://reurl.cc/A848rK
➤ 你知道尛? https://reurl.cc/4mjkGD
➤ 我們的MeWe https://mewe.com/p/ani3small/
➤ 我們的YT https://www.youtube.com/c/Ani3small
高加索人特徵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閻麗夢發表報告,指武漢肺炎為人造病毒】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前研究員、現已逃亡美國的中國病毒學家閻麗夢(Li Meng Yan)除了發表其經驗,指控中共串通WHO掩蓋疫情外(此部分為公認事實),更進一步表示武漢肺炎病毒為人造病毒(此部分仍多爭議)。而在9月14日,閻博士終於發表其研究報告,指出武漢肺炎病毒基因組的不尋常特徵,來自人為改造,而非自然進化而成,以下是我們閱讀全文後整理的概略重點:
1. 中共宣稱武漢肺炎病毒(SARS-CoV-2)為自然演化而來(可能從RaTG-13,相似度96%),但一直沒有找到中間宿主或相關證據。
2. 本報告更認為RaTG-13,RmYn02等中國發表的病毒,根本不是從自然界發現的,乃製造煙霧彈之用,其製造技術可能在領導武漢病毒P4實驗室的石正麗發表SHC015-MA15 融合病毒時就已掌握。
3. 武漢肺炎病毒之序列和蝙蝠的ZC45 和/或ZXC21 病毒相似(~89%),這兩種病毒為中國解放軍實驗室所發現並持有病毒株。
4. 武漢肺炎病毒之Orf8基因和ZC45病毒之序列重複性高達94.2%,而E蛋白完全相同,由於此兩個蛋白在冠狀病毒當中為低度保守(poorly conserved),因而這在自然界中不可能發生,例如其他病毒和武漢肺炎病毒之Orf8相似度都低於58%,E蛋白低於83%。
5. 武漢肺炎病毒刺突(Spike)蛋白之S1段和ZC45只有69%相似,但其受體結合基序(RBM)和2003年的SARS病毒極為相似,可能已經過基因操控。而RBM是決定和人類ACE2蛋白結合力的主要位置。而作者也發現武漢病毒實驗室的石正麗過去就做過將冠狀病毒更換RBM的實驗。
6. 武漢肺炎病毒之Spike蛋白有一Furin 蛋白酶切位點,論文表示「眾所周知該切位點可增強病毒感染性和細胞嗜性」,但該切位點並不存在自然界此類冠狀病毒中,而此序列中罕見之密碼子顯示該位置非屬自然演化。
7.本論文亦推估一可能的武漢肺炎病毒合成路徑,製造時間最快約需5個月。依序有五步驟:將spike蛋白置換更強親和力的RBM,製造Furin 蛋白酶切位,從其他病毒獲得ORF1b基因,組合成完整病毒,最後再透過繼代培養篩選出活性佳的病毒株。
8.(補充)武漢肺炎病毒明顯存在亞洲人、閃族人與高加索人感染、死亡率不同的狀況,已有研究指出和hACE2或其他基因的多樣性可能相關,理論上,在獲得不同的hACE2基因株修飾動物(一般為小鼠)的狀況下,可能可透過以上的步驟進行篩選出對歐美感染力強,對亞洲人感染力弱的病毒。
9.由於經過針對人類ACE2基因的最佳化,加上其他的片段,使得此病毒傳染力遠強於SARS,致死率稍低但也遠高於流感,不論從臨床症狀,總傳播人數與死亡人數來看,都是人類歷史上面對過最棘手的冠狀病毒。
10.本報告未經同儕審查,部分證據仍未完備,且仍存在許多的作者推論。但論文也指出,有關武漢肺炎病毒或相關病毒為人工製造的論文,近期均被審查無法發表,只以手稿方式流傳。
(本報告之可信度仍須更多證據驗證,論述僅供參考,但若報告所述至少部分屬實,則中國已犯下二戰納粹以來,最嚴重的反人類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