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高三讀書動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高三讀書動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高三讀書動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高三讀書動力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萬的網紅冏冏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以直接時間跳到 → 3:40 被父母發現同志身份無法溝通怎麼辦? 字幕打到手快斷掉的2017年底囧星Q&A:不包含太私人問題和重複問題~ 問題列表 0:10 集資訂閱結束後,是否開放無回饋的贊助? 2:32 出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國外生活如何解決? 3:40 同志身份被父母發現,無法溝通怎麼辦? 7...

高三讀書動力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14:13

【新學期新氣象,限動模板寫下你的新目標!】⁣⁣ ⁣⁣ 還記得今年年初的自己嗎?你是不是默默地期許自己能夠在新的一年培養規律作息與讀書習慣,並成功地兼顧課業與社團的平衡?⁣⁣ ⁣⁣ 半年匆匆地過去了,新學期開始步入軌道了,小編想帶著大家一起回顧上學期的目標,並同時為下學期做些簡單的準備,讓大家能夠在接...

高三讀書動力 在 一個黎娜- ̗̀ ☺︎☺︎☺︎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12:30

08.29 「我想善待那些在我生命中路過的人」--@ 163_____ 2/右邊是錯題 這一回每個選項都超級長 終於決定直接把它剪下來 而且剛剛好一面ƪ(˘⌣˘)ʃ 3/兩本講義的最後一頁!!好快樂 原本的計畫是物理也要寫完喇...但我失敗了 4/很久沒有去咖啡廳讀書 那天中午去還很幸運有...

高三讀書動力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54:15

🔍超詳解 🔍主題:想救數學卻無從下手? 北模9級到學測滿級的方法告訴你! 🔍分享文都是學霸觀點? 小編高中時常常會想, 網路上學長姐的分享文好多, 但身為學渣的小編面對題目時還是腦袋打結, 有沒有親身經歷把數學從谷底救起的學長姐心得呢? 🔍小編的拯救數學之路 小編數學從高一就不及格,是連班...

  • 高三讀書動力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6:44:14
    有 138 人按讚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一季硅谷來信,我談到了不少美國基礎教育的內容。有同學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他問,美國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差距較大,是不是因為經費問題呢?他提到了一個例子,美劇《絕命毒師》的主角就是一名公立學校的化學老師,薪水微薄,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於是當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就鋌而走險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位同學問,是不是因為美國公立中小學給老師的待遇不好,無法留住人才,才導致了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延伸開來,讓我們思考一個更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就是很多事情辦不好,是不是因為沒有錢?這封信我們就從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就美國公立中小學而言,對這個問題我們基本上可以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美國公立學校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能列舉出十個原因,缺錢這件事也許只能排在第十位。下面我們一步步具體分析。
    首先,美國公立基礎教育真的缺錢嗎?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軍費佔了大頭,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其實美國在教育上的開支並不比軍費少。我們可以來看一下詳細的情況。
    美國是世界第一稅收大國,2018年美國的GDP是20.58萬億美元,而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稅收分別是3.33萬億美元和1.06萬億美元,合計4.39萬億美元,而當年排在全球GDP第三的日本,整個國家的GDP也不過才4.97萬億美元。
    美國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有七成都花在了經常性的必須開支上,也就是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和國債利息,其中國債利息大概佔聯邦稅總額的4%多一點,不算多,真正巨大的支出是各種福利和保險。剩下的三成稅收收入算是國家的自由支出,裡面一大半都算在了軍費頭上,大約是6490億美元。但我要提醒一點,這部分支出包括了軍方控制的科研經費,而這些科研經費最後還是到了大學的手裡。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可以從軍方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研究經費。
    而美國2018年花在中小學教育上的支出是6400億美元,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大約是一年12600美元,這是我在美國政府網站上看到的數據。如果按英國《衛報》的報道,數據還要更高,每年平均花在每個K12學生身上的錢高達16300美元。這些花銷中,州政府撥款和地方房地產稅貢獻了將近90%,聯邦政府的撥款不到8%,剩下的是捐贈。這就是公立中小學的情況。而2020年全美國所有私立中小學,學生的平均學費是11000美元,即便算上學校的捐贈收入,攤到每個學生身上,最後得出的數字和公立中小學的人均支出數字可能也差不了太多。
    從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公立中小學其實並不缺錢。實際上,如果你到硅谷地區看看幾所最有名的公立高中,比如帕羅阿圖高中和薩拉托加高中,就會發現它們的校園比硅谷地區最好的私立高中哈克學校一點不差。而且州政府給公立學校撥款是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而公立學校師生比例較低,一個老師教一大群學生,因此如果算到每個老師頭上,教育支出比大部分私立學校應該還更高。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老師待遇其實也不差。在加州,一個公立中小學老師基本上只要工作10年左右,就能拿退休金了。然後他們就可以一邊拿著退休金,一邊到私營教育機構工作掙錢了;反倒是很多私立學校老師生活壓力很大。以我女兒的老師們為例,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有的甚至在硅谷租不起房子,只能住學校提供的廉租房。這些老師之所以願意在私立學校教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就免費可以上這些私立學校。
    這裡順便說一句,美國幾乎所有大學教授的孩子上父母所在的學校都是免費的,這就是很多教授雖然工資不高還要在大學呆著的重要原因。至於《絕命毒師》里那位主人公的遭遇,與其說是公立學校老師待遇不好,不如說他遭遇了中產階級的典型困境,就是因為一場大病而導致貧困,這一點在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類似的。
    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到底有哪些因素?
    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不是因為缺錢,那很多美國公立中小學辦不好,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根據我的觀察,至少有以下四個因素。其中一個和老師有關,剩下的三個和老師或者說師資力量都沒有太大關係。
    先說和老師有關的原因,就是美國公立中小學搞大鍋飯,老師們沒有動力和意願去深化教學,發掘和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長。我的大女兒曾經在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讀過一年,這所學校的排名在加州幾千所小學中僅次於兩所只能靠抽籤入學的實驗小學,而且學校位於硅谷最富裕的一個區,絕大部分學生的家境都很好。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學校應該很好了吧,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一般來說,美國小學一個班會有一個老師來講所有的課程,我女兒所在的班有兩個老師,兩個老師教學經歷都超過10年,聽上去好像很不錯。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老師熬完了10年的年頭,都在等退休,都指望另一個人出力,自己落得輕鬆。他們佈置下來的一星期的作業,學生最多半小時就做完了。後來我就把女兒轉學轉走了,換到一個要求嚴格一點的學校。
    這家新的學校也是加州最好的公立小學之一,班上的老師也是新來的,教課果然認真很多,一天留的作業比過去一周的都多。但是這所新學校的老師從來不講任何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因為這不是他們的義務,我們這些家長只好自己到學校去講課。之前我女兒上的第一所公立小學,不久之後家長們也不乾了,在家長的要求下,那所學校被一拆為二,其中之一變成了一所半公立半私立的特許權學校。
    經過種種波折,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孩子要是再呆在公立學校就給耽誤了,於是我們就把女兒轉走了。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三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公立學校的政治正確風氣太重,甚至影響到了教學。
    我有一位谷歌的同事,他的女兒在硅谷一所最好的公立高中讀書。有一學期他女兒很鬱悶,因為講歷史課的老師是一位非洲裔,課上的論文,只要你不寫當年黑奴多麼悲慘、美國這個國家有多壞、白人多麼可惡,最多也只能得B。後來家長們忍無可忍,告到學校,學校開除了這位老師。但這位老師又把學校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從此學校沒人敢管她了。但這樣教歷史課,教學質量是什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公立學校政治正確過重的風氣,家長們即使有意見,也沒有辦法。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因為學費是學生家長直接出的,所以家長(特別是大的捐贈者)對學校就多少還能有點影響力。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基礎教育普遍輕視理科;加上公立學校的老師認為「教課程大綱以外的內容不是自己的義務」,家長即使想給孩子補上理科內容,老師也不會配合。結果就是我之前講過的,許多美國中學生到高中畢業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有的老師還告訴我,這還是美國「高三」學生的表現,要是等高中畢業一年之後,恐怕一半的學生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解了。
    學生水平這麼差,怎麼畢業呢?有些學校的做法就是放水。比如學生交了白卷,按中國的標準應該是0分,但有的美國學校說,白卷可以給50分。這樣,學生只要做對20分的題目就能及格,算是通過了。
    考核標準這麼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那怎麼評價衡量學校的教育成果呢?你可能知道美國有個著名的政策叫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這就可以形成一個考核指標。怎麼樣算「不掉隊」呢?只要孩子來上學,不逃學,就算學校教育成功了。這種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很難想象教學質量能上得去。
    第四個原因是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效率低。前面我們算過了,公立學校人均經費其實並不比私立學校少,但從我的觀察來看,很多公立學校的經費利用率非常差,學校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項目。
    比如,有的學校講要環保,在校園花錢裝太陽能板,用太陽能發電。但這筆成本什麼時候能收回來呢?學校並沒有算過這筆賬。實際上目前在美國,天然氣發電比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低得多。

    有的家長覺得,公立學校反正花的不是我的錢,效率低一些就低一些吧。但有點常識就該知道,公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來自稅收,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止學校是這樣,公立機構資源利用率低其實也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了。

    小結
    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旦辦不好,很多人就喜歡歸結於「沒有錢」。但回到現實你就會發現,「沒有錢」很多時候只是藉口和托詞。比如韓國和新加坡在中小學生身上的人均支出都不如美國,大約只有美國的2/3;然而根據調查,新加坡和韓國的中小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分別領先美國3.2年和1.9年。
    在之前的來信里,我介紹過一些幾乎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人,如果你去看他們的生平經歷,就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多少資源,更沒有什麼錢,依然創造了那些偉業。即使不說改變世界,只談我們身邊的見聞,一個人能做成事情,通常也是因為他認真去做事了,而不是因為他有錢。微軟、谷歌、eBay和特斯拉等公司,創業時的融資總金額和同行業的公司相比都不算高,但並不影響它們做成大事。

    很多人喜歡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拿來鼓勵自己掙錢還好;但如果在失敗的時候拿出來講,把「沒有錢」當成失敗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做不成事情找藉口。

    這封信的內容,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永遠不要把辦不成事簡單歸結於「沒有錢」。」

  • 高三讀書動力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21:26:48
    有 161 人按讚

    在俐媽的三升一直播影片中,
    介紹了永春高中邱學姊,
    今年校排1%繁星上台大政治系👏🏼👏🏼👏🏼👏🏼👏🏼

    這大大振奮了許多學弟妹!
    也對她如何辦到感到好奇,
    俐媽向她邀稿分享成功的秘訣,
    事實證明:
    果然⋯⋯
    有態度,才有絕對高度!

    以下是邱學姊的分享👍🏼👍🏼👍🏼👍🏼👍🏼
    ————————————————————————

    📍 走繁星的動機
    在三年前的那個暑假拿到成績單,知道我要去的高中後,沮喪了很久,也常常想為什麼是我遇到這種情況⋯而在我高一暑期銜接的幾堂課中,聽林俐老師還有吳迪老師分享一些過去順利繁星上頂大的學長姐的例子,其實一開始,我聽到只是在心裡os :說不定他們本來就很聰明,只是會考失常,又很幸運拼一下就成功。
    直到第一次高一段考我考了前所未有的高,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得到了信心、一些希望,也給我有了是不是我現在好好努力,我也有成功的機會。

    📍 考試準備
    📆 時間安排
    我一直都不覺得我很聰明,所以我知道,為了要得到班排一,甚至是要在未來繁星上有更大的優勢,我就要花更多一些時間。因為沒有什麼社團活動,我平日沒補習時,和國中補習班的會考生一起在自習教室看書。六日沒補習的話早上就去圖書館看書大約6-8小時,在段考前兩週就待到閉館,其他晚上就在家吃飯、休息。

    📈 課業
    高一二時,平日我英文、數學幾乎每日都看快要一小時,英文複習EEC或英模班的教學內容還有英模班發的工具書;數學就是完成每日吳迪老師 @wwt_101 安排的進度,剩下的時間我複習當日教的學校進度。六日就把當週的英文、數學進度持續進行,社會科就當週內容再看一次,有時間就多看下一章節的內容先做預習。
    高三我在進度上放相對少很多的心思,專心準備學測,英文因為高一二花了蠻多時間打基礎,整體上相對穩定、處理英模班題本的時間也變快許多,所以我每日就可以把其他時間運用在其他科目上。

    🆘 讀書困境
    平時在準備考試時(不管段考或小考),其實會常常擔心到底有沒有讀進去、或是會不會失常,再到自我懷疑。尤其在沒達到原本預期時甚至會有那種被害人心態,懷疑為什麼我讀那麼久,還考成這樣⋯我認為思緒好像是我兩年來最常碰到的困境。在面對真的課業上的問題,如果最後連詳解都思考完後得不出解答,通常這時候我就會去找老師們解決,像是幾乎每週找林俐老師問英文問題、確定讀書方向和進度:找吳迪老師詢問心情上如何調適;找谷懿老師 @gui.teacher 每週改作文、問國文題目,和國文進度的安排;每週找解題老師問當週的作業困惑。

    🆗 心態調適
    在兩年內要擔心自己是否能維持在班排、校牌一定的名次內而擔心,有時候也會因為小考、段考某些科目失常而有心情起伏或失去信心、甚至有時候難免因為周遭環境影響心情,在這些時候我時常去找不管是學校的還是補習班的老師們還有解題老師詢問方法,有時他們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在和他們談談之後心情也得到很多調適,回去後再思考要如何做調整,思考現在做的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能去頂大嗎?當想清楚後目標明確時,想想自己未來四年的學校,為了不要讓自己後悔,也不要讓當初三年前可上高中的自己白努力一場,又有繼續衝下去的動力。
    在每週的數學課還有英模班到最後國文班,吳迪老師、林俐老師和谷懿老師帶給我們的鼓勵和學長姐的例子,都是這一路來不可或缺的能量;也常常想到林俐老師曾經寫給我的一句話:”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only the tough get going.” (逆境考驗勇者,勇者征服逆境。)

    📤 繁星流程
    放榜》模擬選填》校內推薦報名》校內正式選填》正式志願選填》等待錄取
    ———————————————————————
    謝謝邱學姊!
    期許你們也是將來俐媽在課堂、版面上分享的棒棒學生💯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下課真的會真人解題到最後
    #還包辦心靈雞湯
    #常常趕不上捷運回家😂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乃人生樂事
    #台大明明是你上理想校系的跳板

  • 高三讀書動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8 20:00:18
    有 1,083 人按讚

    【學音樂並不是為了多一項技能,而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這麼想:學音樂,是為了讓孩子更有氣質,也可以讓孩子多一項才藝。

    奧地利這麼說:音樂是生活的調劑與心靈的支柱,而不是父母用來炫耀的才藝。

    我從讀書時期當鋼琴家教,到後來被中學母校招攬,教了五、六年的音樂,也曾在維也納教書幾年,累積了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前前後後,我也教了上百個奧地利小朋友和成年人。學生背景應有盡有,從家裡像城堡還得搖鈴叫僕人的富家子弟,到咬牙兼職好幾份工作的單親媽媽。但是,在奧地利,你可以看到:不論你的背景如何,音樂都是奧地利生活的一部分。

    ◆對奧地利人來說,學音樂,就要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與學生以及家長互動多年,我發覺,奧地利人學音樂的原因都滿單純的,就是「把學習音樂當做生活調劑和心靈支柱,以及開拓自己想像力的方式」。

    我遇過的許多奧地利家長,除了極少數會要求我的教學方式以外,絕大多數的奧地利家長都非常尊重我的教法:完全不在乎學生是否很厲害、去參加音樂大賽,但是非常在乎音樂是否能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我也會收到家長暖暖的回應,說:「工作回到家很累,但是一聽到孩子在練琴的美妙琴聲,整個疲勞就消了一大半了。」也有家長幽默的說:「看到孩子興奮的彈鋼琴,就覺得鋼琴學費花得很值得啊!」

    有一年,我有幾個鋼琴課的學生同時升上高三,課業壓力不輕,我心疼的開口建議:「不然就暫停鋼琴課好了。」然而,這些學生反而不領情,跟我說:「就是因為課業壓力大,所以才想要來上鋼琴課啊。只有彈鋼琴的時候,心情才會安定下來。」

    也有許多家長從「只是接送孩子學鋼琴」,到後來「自己鼓起勇氣來學鋼琴」。有家長還說:「不練琴還會被孩子罵呢!」家長叮嚀孩子練琴時,甚至會出現:「媽媽妳還敢說我,妳自己練得比我還少欸!」

    許多奧地利成年人來學鋼琴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機會學,想要為自己圓夢。我也有不少學生是在退休後才來學鋼琴,同樣也學得有模有樣!年齡,並不是阻擋奧地利人學習音樂的理由。

    ◆學習音樂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不是讓父母炫耀的技能

    然而,奧地利其實也有虎爸、虎媽,且多半來自高知識的中產階級家庭。這些孩子來到我這裡學音樂就像在打仗、一絲不苟。除了密集的樂器課程外,家長還會請家教天天來家裡「陪練」(在家裡陪孩子練習各式各樣的樂器)。

    我也遇過身為貴族後代的奧地利家長,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吸收音樂知識不見得是喜歡音樂,常常是為了表現出「上流社會懂得欣賞高級藝術」的形象。

    我曾遇過一個心思十分纖細的學生,我們姑且叫她安妮吧!當時她不到十歲,除了學鋼琴以外還要學芭蕾、馬術、禮儀、網球。她的鋼琴之路走得並不順利,換了幾個鋼琴老師後,她的爸媽找上了我。

    我很快就發現,安妮並沒有彈琴的動力,我看了看她目前彈過的曲目,發現都是艱深難懂的古典樂曲,完全超出安妮本身的程度。在我小心翼翼的套問之下才知道,這些曲子都是她爸媽挑選的。於是,我先換掉了這些過難的曲子,從簡單的開始。

    儘管如此,安妮仍然學得非常吃力,我問:「妳是不是不喜歡這些曲子?」她看著我,眼眶浮現了淚水。安妮抽抽噎噎對我坦承,她好想彈一些電影配樂或是流行音樂,但是爸爸總是罵她,說:「這些東西完全沒有格調、不入流,我們家的孩子不可以彈這種東西!」

    我跟安妮的父母溝通了很久,他們這才勉強「恩准」她彈想彈的曲子。從此之後,安妮的態度大改變,開始主動練琴,爸媽也嚇了一跳。而且,有些電影配樂的彈奏技巧其實並不容易,需要古典樂的基礎來支撐,因此,安妮也願意開始練一些原先讓她覺得很痛苦的練習曲。原本,安妮父母那種什麼都要達到上流社會要求的緊繃姿態,也漸漸放鬆下來。

    有一次,安妮告訴我,她說想彈美國流行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曲,一首敘述女兒對爸爸感恩與愛意的歌曲《完美的一天》(The Best Day)。我本來有點擔心她那嚴肅的父親會反對,但還是硬著頭皮陪她練習。

    隔一個禮拜再上課時,安妮很興奮的告訴我,她鼓起勇氣自彈自唱請爸爸欣賞,安妮的爸爸聽完後,不但沒有罵沒格調、不入流,反而還感動得漲紅了臉。

    ◆學習音樂,是為了豐富我們的心靈,挖掘音樂世界的美好
    在藝術大學修「鋼琴教學法」課程時,教授在第一堂課對我們說的話,至今,一直是我心中的準則。她說:「我們學的是音樂,是一件美好的事物。現代人這麼忙碌,每個禮拜跟同一個人坐下來,一對一相處一個小時,不做其他事,一起挖掘音樂的美好,這是多麼珍貴的機會。我希望你們在教學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這件事情。」

    這段話,太值得細細品味了!當我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不練琴又理由一大堆的學生、咄咄逼人的家長時,因為教授的這段話,不斷的支持著我對於音樂學習的感動,讓我能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些教學上的挑戰。

    我也相信,「讓孩子學音樂」不應該是用來讓家長炫耀,更不應該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成就感、虛榮心。但是,音樂絕對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一股溫暖又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一旦在孩子心中扎了根,任誰也拿不走。

    在人生中,我們得面對的問題以及挑戰實在太多了。而音樂,是讓我們的心靈更加穩定的最好方式。也因為音樂,我們的心靈,得以更加柔軟。

  • 高三讀書動力 在 冏冏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18 18:25:20

    可以直接時間跳到 → 3:40 被父母發現同志身份無法溝通怎麼辦?
    字幕打到手快斷掉的2017年底囧星Q&A:不包含太私人問題和重複問題~
    問題列表
    0:10 集資訂閱結束後,是否開放無回饋的贊助?
    2:32 出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國外生活如何解決?
    3:40 同志身份被父母發現,無法溝通怎麼辦?
    7:21 影片BGM使用有什麼注意事項?
    8:15 厭世的高三生想問生活的動力是什麼?
    9:56 囧星人有沒有考慮做講師?
    10:26 多了好多家人,可以分享喜悅和憂愁嗎?
    14:55 對中階幹部的管理有何意見?
    17:03 如何改善過目即忘和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度?
    18:53 2018年的計劃是什麼?還能聽到你的PODCAST嗎?
    19:50 對家人只有不耐煩和壞脾氣,如何改進?

    加入「冏說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yonbook/
    👉 只發佈跟「書」有關的內容


    支持我的頻道運作,你可以:

    贊助支持囧說書
    若覺得內容不錯,願意支持冏說書這個沒有任何業配盈利的節目,點下面連結小額打賞一下,敝人深感榮幸

    ■ 綠界 EcPay → https://p.ecpay.com.tw/83yhc
    ■ 歐付寶 Opay (信用卡可) → https://goo.gl/bsJ2su
    ■ PayPal → https://goo.gl/qEdZU7

    __

    更多的囧說書
    ▶ 播放清單 → https://goo.gl/y59GO9
    更多的囧知識
    ▶ 播放清單 → https://goo.gl/Fmuvvb



    __

    關於著作權『合理使用』的法條聲明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美國法律】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中華民國法律】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訂。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