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骨骼肌重量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骨骼肌重量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骨骼肌重量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骨骼肌重量計算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產後,要花多久才能瘦回孕前體重?」 這個答案沒有固定公式!有人孕期當中大吃大喝,產後如同魯夫一樣「咻~」的回到產前狀態;有人花了 2年6個月 將近 900 天的日子,才終於瘦回懷孕前。 而我是後者,沒有魯夫體質的普通人,但這產後瘦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曬乾成血淚史分享給你們。 - 第一張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筋肉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學化女性健體與備賽講座】 報名👉 https://goo.gl/Dik4yp 不管再努力運動,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身形? 拼命的控制熱量,為何脂肪還是黏在身上? 女性健身時,真的跟男性沒有差異嗎? 想要追求超越,就必須學習更科學的健身計畫! 本課程針對女性的重量訓練、形體改造計畫、減...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顆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1:59:01

:「產後,要花多久才能瘦回孕前體重?」 這個答案沒有固定公式!有人孕期當中大吃大喝,產後如同魯夫一樣「咻~」的回到產前狀態;有人花了 2年6個月 將近 900 天的日子,才終於瘦回懷孕前。 而我是後者,沒有魯夫體質的普通人,但這產後瘦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曬乾成血淚史分享給你們。 / 第一張這...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四個PG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5:10:54

嗨~在還無法到健身房或在戶外自由自在的活動時,無論是居家訓練或是線上課程無疑是目前活動的主要選項。不過換個角度想,趁著這一個月多來的空檔,讓先前受傷的部位好好休息並針對弱項去做訓練、或是嘗試安排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課表、又或是單純悶太久的想動一動,不管是出自甚麼理由這些都是讓我們動起來前進的動力。 今...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蔡 偉杰 Jo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04:59:30

合成代謝/雄激素類固醇的使用有時會增加肌腱損傷發生率。 那有幾個潛在的原因,最基本的一個是肌肉的快速增長。 在合成代謝/雄激素類固醇的影響下,肌肉能夠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變得明顯更大和更強。 隨著由類固醇使用者體重的增加,放置在肌腱上的負荷也增加。 如果肌腱沒有足夠的時間(或根本不能)補償增加的應變,則...

  •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20:01:00
    有 147 人按讚

    :「產後,要花多久才能瘦回孕前體重?」

    這個答案沒有固定公式!有人孕期當中大吃大喝,產後如同魯夫一樣「咻~」的回到產前狀態;有人花了 2年6個月 將近 900 天的日子,才終於瘦回懷孕前。
    而我是後者,沒有魯夫體質的普通人,但這產後瘦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曬乾成血淚史分享給你們。

    -

    第一張這是我 2021/9/3 的我,而第二張照片則是 2021/5/8 夏日前最後一場露營的我。

    這段期間,不只剪了頭髮,還減掉了體重與體脂。
    2021/4/27 :體重 57.45 kg、體脂 37.7%、骨骼肌量 18.9kg (採用這天的測量數據,是因為 5/8 前幾日有腸胃炎脫水,體重與體脂數據有失正常,故取此日數據。)
    2021/9/1:體重 51.7kg、體脂 33.3%、骨骼肌量 18.2kg。

    ⚠體重 -5.75kg
    ⚠體脂肪 -4.4%
    和 讓我驚豔的是骨骼肌量沒有掉超多 -0.7kg

    我想可能是我這段期間都是有保持運動,雖然剛好遇到防疫期間,沒辦法去健身房,也沒辦法上教練課,但至少跟著 YT 的居家運動 和 瑜珈交替,還是有不錯的效果。

    -
    這段歷程是讓我學會練習,如何了解並感受自己身體對醣的耐受度,了解「需要」與「想要」的差異,了解其實外食也是沒問題的,也了解熱量很重要,但血醣與胰島素關係也是不容忽視。

    我在飲控當中是採用 FLC 精準控醣 與 進食順序(水肉菜飯果),所以每次進食前都會拍照(份量計算則是用拳頭、手掌來計算,不需要用重量計,對需要外食者相對來說較方便)。
    營養師會幫助我計算每餐六大類的份量、每餐熱量 和 營養素,也是透過「紅/綠/燈」方式,讓我們能夠快速判別這餐是否是屬於「快速引起胰島素」的,如果是營養師則會給予調整建議。

    -
    整體來說,我覺得「進食順序」最最最改善的是以前容易會因為疲憊而「情緒性進食」以及「胃食道逆流」的狀況!!!
    FLC 則是一個相對彈性方式,不會讓你永遠只能在家自己煮,而變成一個孤單的飲控者,了解之後對生活有著更多彈性與調整,你才會成功將飲食控制融入生活,真正的持續下去。

    貼文最後有「飲控前/後對比照」,我特別請阿湯哥用死亡角度拍攝 (誰這樣拍誰顯胖XDDDD)

    但真的差異非常大,尤其我痛恨的腹部脂肪,真的、真的減少很多!

    敬,努力的自己,並享受著美好的成果。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原子習慣》
    希望你們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能夠長久維持的飲控方法(笑)

  •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17:36:50
    有 34 人按讚

    【你的運動找對方向了嗎?瞭解訓練跟舒緩的不同】

    王先生退休後,常出門旅遊。但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他,也就是「足底筋膜炎」。王先生上網查找了許多適合足底筋膜炎患者適合的運動,但是市面上這麼多運動,如果時間不夠的話,該怎麼取捨呢?像神農嚐百草,通通試過一次嗎?

    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不過,我們也可以有另外一個思考方向。

    👉我們已知的事實,是運動百百種,每種運動的效果都不同。

    有些人想要增肌減脂,有些人想要提升心肺耐力,有些人以運動來當作社交活動,有些人喜歡競技,或是進一步成為職業級的運動員。

    對於一般人,「運動」這兩個字代表的,就是從事起來會流汗的那種活動,不會流汗的話,好像就沒有「運動」到。而人只要活著就要動,勞動也是動,運動也是動。根據國健署的定義,在討論「運動」之前,我們可以來釐清以下名詞:

    1.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指任何透過身體骨骼肌肉消耗能量所產生的動作。也就是人類只要還活著,在任何狀態、任何情境下,都會從事的行為。就算是在睡眠中,只要有在呼吸,那也算是在「動」,呼吸也是一種身體的動作,最主要的一條跟呼吸相關的肌肉是橫隔膜,當橫隔膜收縮的時候,產生吸氣動作,而橫隔膜放鬆時,則是呼氣。題外話,通常我們對於能量消耗的評估,會以大卡(千卡)來計算。
    2. 運動(exercise):是上述「身體活動」的一部分。兩者不同之處,是「運動」一詞,偏向有一定的架構的行為,例如是有計劃的、有目的的,而且通常有重複性。

    👀我們可以說,運動是一個人以其自由意志,選擇,或決定要去做的行為。

    👉因此,運動是一種為了達到目的而產生的手段。

    😉根據每個人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就算是同一種運動,也會有不同的從事方式。

    讓我們把主題重新聚焦回王先生,跟他的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一種日積月累形成的毛病,足底筋膜是一種可以伸縮的組織,就像是黏在腳底的吊床。人類的足部由許多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骨頭組成,這些骨頭在人們走動過程中,每個瞬間其排列的方式會略有不同,有時較為鬆散,有時則較為堅固,這是為了因應人類步態的不同需求:當要推進時,骨頭的排列較為堅固,有利於乾淨利落的步伐推進,而骨頭的排列較為鬆散時,則有利去適應不同材質或坡度的地面。

    我們的每一步,是交替在「腳著地、腳離地」的循環中,當腳著地的那些瞬間,身體的重量將足部的骨頭下壓,吊床(也就是足底筋膜)會略為延長,當腳離地時,足底筋膜會回彈,幫助我們更輕鬆省力的一直走下去。

    這個省力的前提,是足部的骨頭排列,要吻合每一個步態瞬間的需求。如果在腳著地時,骨頭來不及排列成堅固的格式,那麼足底筋膜的受壓就會變多。一步兩步還好,但日積月累下來,足底筋膜就會因為過勞,產生小破壞,這些小破壞積沙成塔,久而久之就發炎了,也就是變成我們熟知的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通常不是突然發生的,因此從開始治療到康復,也會需要一定的時間。

    當足底筋膜發炎了,人們就會遇到很多症狀,例如每走一步腳底都會痛、足底覺得僵硬、走路一拐一拐、沒辦法走太久...。這些症狀,如果要得到舒緩,伸展類的、自我按摩類的「運動」,都可以做。但是這些運動的效果,其實沒有辦法解決「足部骨頭排列即時吻合瞬間步態需求」的問題。因此,我們才會常常遇到,雖然花了很多時間做伸展、做自我按摩,或是其他很多屬於「紓緩症狀」的行為,但是卻避免不了足底筋膜炎在好了之後,又復發的這一個惱人的過程。

    這不代表大家的運動做錯了,而是如果我們做運動的目的,在於「治療」的話,其實光做舒緩運動是不夠的。

    👉如果運動的目的是治療,那麼選擇的運動項目,就要包含那些可以矯正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原因的運動。

    👉簡而言之,這時候的「運動」,不需要流汗、不需要做到肌肉很痠,因為這時候我們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大腦有機會重新學習怎麼使用肢體,白話來講就是不再用原本的方式走路。

    如果人可以投胎再生一次,當然這個目的不用花什麼心力就可以達到...不過在還有大好人生的狀態下這個方式我們不考慮。那麼要怎麼讓積習難改的大腦,去選擇用一種對自己身體比較善良、不那麼容易累積傷害的方式走路呢?

    打個比方,如果要學英文,希望將英文講得順溜溜,我想大家都同意,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強迫自己多講英文,養成使用英文的習慣,練得越多、越有決心要改變,那達成目的的可能性當然就越高。

    😏養成一個新的動作習慣,也是同樣的概念。

    舒緩運動無法矯正大腦。我們要練習的,是一套特別設計過的動作,這些動作不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會接觸到的,對大腦來說,就像是動作類的「英文」。需要強迫自己重複練習、用心修正,並且累積一段時間,最後才會變成一個新的習慣,人體才有機會選擇用跟原本不一樣的、相對比較健康的方式走路。這種治療方式,目的是「養成大腦的新習慣」,只是我們用的手段,剛剛好是運動罷了。

    其實不只是足底筋膜炎,人體很多肌肉骨骼類的傷病,都可以依此類推。

    👍 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而不是只有去舒緩它。

    我想這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疑問:為什麼我上網找了很多「適合XXX病症的運動」,然後也花時間成本下去,認真的做了,但症狀好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

    因為這跟你的身體強不強壯、敏不敏捷、肌肉有沒有力...都不是直接相關,頂多間接相關。假使我們的大腦還是一直用老方法去控制身體,那問題還是會復發。

    對研究動作分析、動作控制的物理治療師來說,我們擅長處理的,就是這些因為日積月累的動作引發的肌肉骨骼問題。建議大家,如果你,或週遭的親友,有遇過類似的問題,先不要因為花了很多時間但看不到成效而沮喪,可以自我檢視一下,你的運動有沒有針對你的「動作控制」問題而設計,去跟形成症狀的原因直球對決,假以時日,才有機會真正好起來。

    原文連結:https://itinalin.com/?p=1499
    圖片出處:Photo by Tyler Nix on Unsplash

  •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6 07:30:00
    有 95 人按讚

    【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 小心「微肌」找上你 !!】:小時候看著高壯的爸爸,心想著要快點長大;長大後,爸爸卻日漸佝僂且走路速度大不如前,讓人感嘆時光在身上的刻痕…
      
    現在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呢,有醫師表示,其實綠燈的秒數可以做為自己檢測心肺功能的參考【註1】。
      
    以一般成年人而言,100公尺走路約20到25秒可以走完,也就是說,如果成年人過馬路覺得很趕,恐怕就是心肺功能或是肌少症影響,情況如果越來越嚴重,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註2】。
      
    雖然老化是必經之路,但…這是無法避免的嗎?但應該有方法可以從年輕即開始保養身體吧。
     
    上述文字中提到走路速度大不如前,除了有可能是先前提過的膝關節問題外,另個可能的主因是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的「肌少症」。
      
    ■「肌少症」定義為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肌少症」顧名思義指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見得肌力會變差,像跑馬拉松的職業選手感覺都很瘦,身體沒有太多肉,但他們並非罹患肌少症。
      
    所以年輕人肌肉變少與老年人肌肉變少是兩回事;若僅看肌肉量變少一事,並未看其他附加定義,有時會失真。
      
    ▶「肌少症」定義為
    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
      
    ▶「肌少症」病人
    與肌肉相關的問題就會出現,如「走路無法走久」、「站也站不起來」、「肌肉沒力易造成跌倒」、「每天會覺得無力感」等。
      
    ▶「肌少症」指標
    除了看減少的肌肉量外,還需看肌肉的表現,以下是兩個常見指標:
    ①是肌肉的力氣,如上肢看握力或下肢腳的力量。
    ②是走路速度。
    這兩因子的重要性在於握力變差或走路變慢,其死亡率都會變高。
      
    ■「簡易篩檢」及「正規檢測」
    ▶「簡易篩檢」
    當肌肉流失後,開始會有握力不足的表現,可能是毛巾用雙手扭不乾、雙手無法開啟玻璃罐蓋子。走路速度慢則可能在過馬路時,綠燈亮了但還沒走完就已經紅燈了,這就屬走路太慢了,有上述症狀出現,則應該進一步測量。
      
    另一種篩檢方式是測量小腿圍,用自己的食指與拇指雙手環繞小腿肚,當圈起來有鬆鬆的感覺時,即有肌少症的發生率。或者拿皮尺測量小腿圍,老年男性小於33公分或女性小於32公分,則需留心。
      
    這些皆是簡易的篩檢方式,若覺得有問題,即該進行正式的檢測。
    ▶「正規檢測」
    較正式的篩檢,若要看肌肉的表現,可使用握力機測握力,亞洲老年男性要>26公斤、女性要>18公斤;如果看走路速度,應每秒鐘大於1公尺。
      
    當篩檢出來握力不足或者是走路太慢時,醫師才會進一步測量肌肉量。目前有兩種機器可以檢測,一種是簡單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人站著透過電阻來測量,儀器會分析身體組成,可自行計算出肌肉量,這個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
     
    另種方式是自費以骨密度檢查機器做測量,透過軟體對身體組成分析,得知身體所有的脂肪、骨骼以及肌肉量,肌肉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當數值低於某個標準以下就屬於肌少症【註1】。
      
    醫師林謂文說:「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第一個變輕肌肉量變少,這時候他在肌耐力上就會差很多,所以像是跑步或是快走的運動當中,一開始會受到影響」,不過醫師也提醒,跟小綠人賽跑,只是自我檢視的方法,如果出現突然異常的狀況,還是要到醫院尋求,醫師的檢查協助【註2】。
      
    ■小心「微肌」找上你
    你知道老人家除了三高,最怕什麼嗎?不是沒錢、沒地位、沒有說話的份,而是沒肌肉、沒力氣、沒骨本!許多年長者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該清淡些或因為三高的飲食禁忌,三餐簡單配點青菜,不知不覺讓自己越來越沒胃口,就不知不覺讓「肌少症」找上門!
      
    30歲以後,身體肌肉量以每年0.5~2%的速度減少,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更遽,加上身體疾病狀況、活動空間缺乏等種種因素,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用進廢退,肌肉自然退化得更快。
      
    ■「肌少症」的徵兆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若有以下徵兆,無論您幾歲,要開始注意囉!
    1.走不快:行動變慢、行動困難。
    2.走不久:容易累、沒力氣。
    3.拿不動:取物困難、握力變弱,如:毛巾擰不乾。
    4.站不穩:包含站不起、需要輔助、容易跌倒。
      
    ■吃對營養,留住肌肉
    1.「熱量要足夠」
    年長者應該要吃夠熱量,身體才有足夠營養去建造肌肉,★銀髮族建議每日熱量應在每公斤體重25~30大卡,如60公斤的媽媽,1天建議熱量1500~1800大卡,會依性別、個人生理狀況、目前身形體重、身體活動等會有不同微調。若熱量攝取不足,為維持生理機能,肌肉必是第一個犧牲品!
      
    2.「蛋白質要足夠」
    年長者因牙口咀嚼能力不佳,飲食上會因咬不動而逐漸減少攝取肉類,其實蛋白質的選擇很多,透過適當的烹調方式,如:蒸、滷、燉等等,還是可以享受軟嫩且美味的菜餚。
      
    因年長者蛋白質消化及利用率較差,★銀髮族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約占總熱量15~20%,並依生理疾病狀況、身高體重、身體活動等調整,若有肝、腎臟功能不全等問題,蛋白質攝取量需要由營養師個別計算調理,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以60公斤的長者為例,1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72~90公克,扣除乳類及五穀根莖類食物中的蛋白質,每餐應攝取2份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魚類、肉類、蛋類及豆類(黃豆、黑豆、毛豆)等,2份的量約為女生的手掌心大小。
      
    ★簡易記法:若您是一般體型,無特殊疾病,每餐至少吃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肌肉退化流失。
      
    ■做對運動,才走得動:「我有散步、快走不行嗎?」不是不行,是不夠!身體軀幹、臀部、腿部都有許多肌群,共同協助完成生活中的各種動作,我們需要鍛鍊身體核心的穩定度,學習腿部及臀部的肌力運用,維持肩臂關節及肌肉的靈活度,才能減少不當用力造成的疼痛及傷害。
      
    增強肌力或肌肉量需要一些阻抗或負重,建議尋求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協助,透過自身體重或運動器材來增加阻抗力或重量,抑或透過抵抗地心引力,讓肌肉必須出力,以達鍛鍊之效。
      
    ★建議每周進行2~3次肌肉訓練,一次至少30分鐘(可分段),循序漸進,也可使用裝水水瓶、彈力帶、彈力球、輕型啞鈴等輔助器材增加強度。【註3】
      
    面對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如何讓長者能夠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是我們極需努力的目標;肌少症對老年族群有許多不良健康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即為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註4】。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尚儒醫師提醒,肌少症對年長者的健康影響包括行動能力、生活品質及增加失能及死亡風險,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年少勤保養,遠離肌少症」:http://bit.ly/3vUiAh5
    ∎註2
    (Yahoo 新聞)「走輸「小綠人」 恐與心肺.肌少症有關」:https://bit.ly/3vTlqmt
    ∎註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https://bit.ly/3tP2ALv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肌少症簡介」:https://bit.ly/2LCj35z
    ∎註5
    (台中醫院)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醫師說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https://bit.ly/3rl6qdI
     
    ➤➤照片
    ∎(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肌少症的自我檢測方法」:https://bit.ly/3lKvfyw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微肌 #肌少症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骨骼肌重量計算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19 05:35:06

    【科學化女性健體與備賽講座】
    報名👉 https://goo.gl/Dik4yp

    不管再努力運動,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身形?
    拼命的控制熱量,為何脂肪還是黏在身上?
    女性健身時,真的跟男性沒有差異嗎?

    想要追求超越,就必須學習更科學的健身計畫!

    本課程針對女性的重量訓練、形體改造計畫、減脂方式;依據女性可能發生的生理變化、適合的營養補充,再到針對賽事的分析與備賽法,都依據科學論證與方便操作的方式,讓女性都能超越原本的自己。

    【DAY1】科學化女性增肌與肌肥大訓練技巧
    基礎生理,認識骨骼肌與肌肥大機制
    女性的肌肥大訓練原則
    阻力訓練基礎原則
    上半身就是練不壯?上肢重訓重點!
    下肢重訓!如何有效率練出翹臀不壯腿?
    女性增肌過程中必須重視的荷爾蒙變化
    增肌飲食與營養
    如何編排出適合自己的非賽季增肌訓練菜單?

    【DAY2】 科學化女性減脂與訓練技巧
    基礎生理,認識體脂肪
    影響脂肪代謝的要素
    有氧?高強度間歇?哪種運動對減脂最有效?
    女性更有效率的減脂運動
    女性減脂過程中荷爾蒙變化
    減脂飲食與營養
    如何編排出有效率的減脂運動?

    【DAY3】 賽季備賽
    (上午)關於如何準備比賽
    比基尼選手身形重點
    你沒想過的事!脊椎活動度恢復與活化!
    如何計算開始備賽時間點?
    開始備賽的減脂飲食與營養
    備賽時訓練如何做調整?
    依照科學實證舒適減脂重點
    依照科學實證舒適脫水重點
    碳水回充身體的時機與方法
    天阿!比兩天!我該如何維持賽前飲食飲水?
    如何計畫連續性的賽季比賽?

    (下午)關於比基尼比賽的種種
    你需要先知道的國際健美聯盟?
    你要比哪個聯盟?
    比基尼選手的國際變化趨勢
    比基尼賽事評審標準
    比基尼的POSING要點與練習
    比基尼服裝鞋子挑選要訣與購買分享
    比基尼妝髮要點與現場實作
    比基尼的賽前上色要點
    如何讓腰變得更細?
    賽事當天你要知道的事(熱身?)
    賽事現場狀況百百種,如何做好準備?


    🌟三天課程中將破除許多運動上的迷思:
    有氧運動是減脂最佳運動?
    徒手運動無法肌肥大?
    局部減脂不可能?
    橘皮問題只能靠手術?
    🌟或者跟比賽相關的迷思:
    脫水就得好幾天不喝水?
    增肌期就得大量攝取卡路里?
    斷水後再來充碳?
    🌟還有很多女孩很有興趣的話題:
    比賽妝該怎麼畫?
    哪種髮型最有評審優勢?
    比賽服到哪邊買?有沒有省錢買法?
    鞋子怎麼買怎麼挑?
    🌟還有比基尼改造秘密:
    如何練出比基尼賽事高評分的臀?
    如何讓腰變更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