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驗傷單跟診斷證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驗傷單跟診斷證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驗傷單跟診斷證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驗傷單跟診斷證明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39的網紅晴媽咪育兒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文分享 🔴所有的虐待都容易👉被孩子 複製貼上 👣 「我花這麼多錢在你身上,你怎麼書還讀不好?」 「你看你哥哥姐姐多會念書,你根本是劣質品!」 「笨死了,什麼都做不好。」 這不是八點檔台詞,而是許多白領家庭的日常。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本身也是資深輔導老師, 她細數孩子們被爸媽羞辱的字眼。 孩...

  • 驗傷單跟診斷證明 在 晴媽咪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2 09:11:39
    有 3 人按讚

    #好文分享

    🔴所有的虐待都容易👉被孩子 複製貼上 👣

    「我花這麼多錢在你身上,你怎麼書還讀不好?」
    「你看你哥哥姐姐多會念書,你根本是劣質品!」
    「笨死了,什麼都做不好。」
    這不是八點檔台詞,而是許多白領家庭的日常。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本身也是資深輔導老師,
    她細數孩子們被爸媽羞辱的字眼。
    孩子的爸媽擁有高學歷高社經地位,
    但卻🔴不自覺使用鄙視的字眼羞辱孩子。
    這些👉長期接受語言暴力的孩子,
    到了校園呈現兩種情況:退縮或是打人。💥

    「虐待都是為了貶低對方,
    我有東西、你就求我,這是有條件式的愛,
    所以孩子在家裡地位●很低很卑微。」

    黃之盈在教學現場發現,許多遭受💢言語「隱形虐待」的孩子,
    👉在學校很難交到朋友,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

    另一種則是●霸道打人。
    黃之盈說,這類的孩子沒交到朋友就會很焦慮,
    但卻採取暴力方式呼朋引伴,不自覺地對同學殘忍。

    「生物本能會想找到出口,
    在家得不到的價值感、難以紓解的壓力,孩子會在學校找出口,」

    著有《鋼索上的家庭》、輔導諮商經歷近20年的陳鴻彬也分析,
    🔴遭情緒勒索的孩子常見👉自殘或是霸凌別的小孩,
    有時甚至是●成群結隊的霸凌,透過●串聯控制其他同學,
    然後●用各種暴力型態或是●關係霸凌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也許是源自於👉 在家中價值感的匱乏 👉所以向外尋求,
    或是 👉不自覺複製父母對待孩子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受語言羞辱或是目睹父母互相羞辱,
    👉孩子都會複製貼上,有樣學樣地去對待別人。

    陳鴻彬

    陳鴻彬分析,情緒勒索有幾種👉虐待樣態,除了語言與情緒暴力外,
    還有一種「🔴冷暴力」,
    也就是利用冷漠疏離,刻意忽略、無視孩子,
    這些都是💢看不見的傷,反而更令人擔憂。

    他舉例,💢有些孩子未讓父母滿意,
    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標準或要求,
    父母就採取「不理你,不給你東西」。💢

    不管孩子做什麼,都不會被好好對待與關注,
    孩子會有無助感,會自暴自棄。

    「以愛為名」什麼都是對的,父母也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孩子該怎麼辦?

    ⚠情緒勒索經典台詞:🔴「我是為你好」

    除了冷暴力外,華人家長最愛說「我是為你好」,來進行情緒勒索。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直言:
    「現代父母很孩子氣又自戀,才會老是說:我是為你好。」
    王浩威說,華人不懂當父母,過去幾千年來是以家族為單位,
    有父兄長甚至鄰居幫忙照看孩子,
    但現代小家庭機制未重建,
    「多數父母不是自責型就是自戀型,孩子該當自強。」

    撰寫《情緒勒索》暢銷書的心理諮商師周慕姿說,
    當社會允許父母把孩子當所有物時,「以愛為名」什麼都是對的,
    父母也很難承認自己做錯了。

    她說,每個父母都想當更好的父母,
    「我是為你好」長期下來被當成正確的管理方式,
    講這句話的父母可能小時候也是這樣被教育,
    因此才傳承下來,持續使用在下一代。

    陳鴻彬也強調,
    ●「精神虐待下長大,孩子會長歪,
    他沒辦法和別人建立穩定與長期的關係,
    不敢感受自己的情緒,不然會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他只好拒絕接觸這些負面情緒,把自己的情緒封印起來,
    對自己冷漠疏離,當然無法跟別人深刻交往。
    外表看似穩定,但其實是無感冷漠。
    長大後變這樣的爸爸媽媽,當然也不會跟孩子好好接觸。」

    「💥男孩容易變成施暴者,女孩則容易找到另一個施暴者。」
    陳鴻彬直言。

    2017年精神虐待占比

    資料來源/衛福部

    🔴高知識份子很懂粉飾 白領虐待黑數高

    家庭不分社經地位高低,都會發生兒虐事件。
    其中,大學學歷家庭虐待兒童數量,更是逐年增加。
    台大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呂立則直言,
    「那是以前根本不講。
    ● 白領虐待黑數多,否則哪來這麼多●虎爸、虎媽?」

    呂立更說,「有一次通報一個虐待個案,但社工卻回報說沒有虐待啊,
    為什麼?因為社工說:他家住豪宅耶,有保全、有傭人、開名車。」
    呂立說,「遇過●很多高級知識份子用各種方式逃脫,
    這些白領家庭,外表都看不出來有問題。」

    呂立舉例,曾有媽媽帶著小孩到處求醫,但卻都不相信醫生的診斷,
    搞到最後延誤治療,把小孩弄死了,
    他非常傷心憤怒,認為司法應該要處置,
    但歷經多次開庭,最後這個社經地位很高的媽媽逃過司法制裁,
    「她活生生剝奪了孩子活下去的權利,但台灣司法卻無動於衷」。

    在教學現場多年的陳鴻彬也說,
    白領家庭臉書上很愛曬🌞「陽光正能量貼文」,🌻
    為的是跟別人講「我比你優越,快來羨慕我」,

    但許多家中都有說不得的家醜,他們試圖掩蓋,讓家庭變成燜燒鍋。
    負面情緒高漲時怎麼辦?
    爸爸對媽媽動拳頭,或是媽媽對小孩大吼
    💥「這麼笨,你不是我家的小孩!」

    👹「發生兒虐的家庭,不一定是青面獠牙的形象,」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認為,
    「兒童是國家的主人翁」只是嘴上說說,
    她認為💥台灣社會對暴力高度容忍,
    包括肢體、言語、精神暴力的容忍度都很高,
    兒童該得到什麼樣的對待,❎還沒有成熟的觀念,
    尤其許多虎爸虎媽認為這是「管教」的一環,更多人無感,
    因為「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不少👹白領家庭信奉鐵血教育,」
    長期在教學現場、也是教育作家的宋怡慧分析,
    華人社會認為嚴格就是期待高,
    這一代父母親也複製上一輩的教育方式,
    潛意識把暗黑經驗複製到下一代身上。

    周慕姿強調,未來這些孩子把憤怒拿去攻擊別人,
    他們學習父母,認為💥聲音大聲、👊拳頭大就是對的 。
    他們也可能轉為攻擊自己、自殘,讓自己看起來很糟糕 ,
    更對世界的安全感很低,不容易與人建立關係。

    🔴一個個家庭壞掉,整個社會還會好嗎?🔴

    大學學歷施虐者人數變化

    資料來源/衛福部

    👹壞掉的大人製造孩子悲劇😭

    白領家庭中 有媽媽只要被同居人痛打,
    就會把怒氣轉去對孩子施加語言、肢體暴力。
    ●也有媽媽長期偏心弟弟,老是責罵哥哥成績不好,是家中劣質品,
    因此只要弟弟生日,哥哥就痛扁弟弟,打到頭破血流。

    還有家裡的●爸爸常年在大陸工作,媽媽抽空去大陸探望,
    就被責罵「叫你好好在台灣帶小孩,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
    媽媽被爸爸貶低價值,覺得焦慮不安,
    回家後看到孩子就一股火,開始責備孩子:
    「都是因為你,我才被罵,你拖累我的人生!」

    💢誰在拖累誰的人生?這些孩子要怎麼看待自己的爸媽?👪

    「兒虐都是呈現出家庭問題,」
    黃之盈去年出版
    《🔴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細數原生家庭帶給下一代的傷痛。

    她分析,大人怕孤單,把孩子當所有物、收藏品,
    但卻不懂如何與孩子相處,
    太多●孩子在校園裡發生問題,都是來自爸媽之間的婚姻狀況,
    爸媽的婚姻、情緒或經濟出狀況了,才虐待孩子。

    她說,這些●在學校離經叛道、摔門、不上學,
    都是希望引起第三者注意,💢「救救我的家」是他們對外界的求救信號。

    「🔴孩子天生想拯救家庭,他們很難憎恨自己的父母親,」
    ●黃之盈,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孩子對家庭最忠誠,因為他們不想否定父母。

    但⚫愛無法拯救暴力,能拯救自己的就是離開暴力現場。💥
    黃之盈

    「人生最痛苦的是: 我以為人生只有一條路,」
    周慕姿說,很多事情沒有「應該」怎樣,
    👉孩子也可以不需要愛自己的爸媽。💥😱

    她說,「期待你的爸媽如你想像的愛你」是困難的,
    爸媽可能只有百分之十被上一代愛過的經驗,
    只剩下百分之零點一可以愛你,
    「你能不能接受你的爸媽不這麼愛你,你也可以選擇不這麼愛你的爸媽。」

    👉雞婆多一點,在角落哭泣的孩子就會少一點,
    當孩子的重要他人,就能稍微撫慰孩子心理的傷痕。💔❤💕

    💗當孩子重要的他人💞

    陳鴻彬說,白領的精神虐待有舉證上的困難,
    「●心裡的傷痕沒有驗傷單,要如何舉證?」
    他鼓勵來求助的孩子,沒有錄音錄影也沒關係,
    但只要回想起人事時地物,一筆一筆描述,
    這樣的紀錄高達幾十、上百筆,
    就能證明這不是正常的教養方式,讓對方無法反駁。

    他坦言,●精神虐待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持續的累積,
    必須有耐心陪伴孩子,協助舉證也協助檢核是否正常的教養方式。
    「面對高社經地位家長,不只孩子的壓力很大,
    社工、學校、輔導老師面對的壓力也很大,
    尤其家長大有來頭時,通報後常被迫妥協放棄,
    甚至老師還會被逼道歉,或遭到👉家長攻擊,就像他攻擊孩子一樣。💥」

    「但,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
    陳鴻彬說,當孩子舉證且期待被保護時,
    身邊需要「穩定的重要他人」陪伴,帶領孩子重新經歷一段正常的關係。

    他強調,孩子周邊的大人很重要,
    這些孩子●長期接受爸媽的貶低羞辱與傷害,
    會誤以為所有大人都是這樣,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我不會傷害你」,當孩子的正向替代成人楷模。🌞

    🔵小叮嚀 / 給孩子的

    1.要有意識地判別承受的是●精神虐待還是●合理的教養
    2.當你在家裡面感覺
    😢沒有價值、不敢開口講話、害怕●動輒得咎就是精神虐待●
    3.愛不能阻止暴力,感受到威脅時就離開現場💥

    🔵小叮嚀 / 給教育工作者的
    1.過度退縮內向,防衛心過強或攻擊,就要多一點覺察:
    👉這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2.孩子的主要場域是學校跟家庭,👉家庭出了事就只剩學校可以幫忙了
    3.👉老師要能分辨「不是年收入高就可以做好教養」

    🔵以色列、韓國的做法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分析,華人傳統是「忠故鄉」,
    以土地空間、家族社群為單位的建立世界觀,
    不是以父、母為單位,比如紅樓夢中,賈政是一家之長,
    裡面所有的女人都是母親,整個家族一起照顧所有的孩子。
    因此,若看到失職的父母,其他人會上前制止,甚至左鄰右舍也會來幫忙。

    西方諺語說,🔴養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沒有一對父母可以只靠自己的力量照顧孩子。」

    王浩威舉以色列、韓國的做法為例,以色列重建新社區,
    以幾戶人家為單位合作,他們以互助會的方式繳錢、分工接送孩子上下學。

    韓國政府更是大刀闊斧,以家庭為單位來思考所有政策,
    不像台灣把家庭裏的兒童、老人、婦女等切割為不同部門,
    去各別擬定相關法令與福利。

    韓國制定家庭健康促進法,
    從家庭思考所有會發生在家中的問題,
    包括家暴、兒虐、婚姻關係、就業等,都歸納在同一個部門來解決。

    全村的人可以這樣做
    1.👉雞婆多一點,讓哭泣的孩子少一點
    2.👉多尋找專業支持系統,不要一個人苦撐陪伴。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8_data/childabuse/page/mental/index.html?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1421877638583&id=1299125812

    不管是●(精神或肢體)受虐兒童,或●高衝突家庭,
    他們共通點是 ●父母的愛的缺乏

    父母愛的缺乏 通常是因為 父母們 也沒有好好被他們的父母捧著愛著
    一代又一代 複製著相同的匱乏感
    被長成了特殊的樣子
    用的特別的方式在各樣討愛求生存

    🔴高衝突家庭 影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54214121639902&id=329080167486632

    被虐的小孩長大了,如果 沒有 新的學習,
    當他成為父母,就會用父母虐他的方式 去愛小孩
    因為這是他學習到方式

  • 驗傷單跟診斷證明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4 22:37:33
    有 1,795 人按讚

    今晚來講個故事,既然說是故事,人事時地物都稍作調整了,只是這個故事其實經常發生在你我身邊,門診類似的事件也一再地出現~

    媽媽約莫三十五歲上下,穿著優雅,人很客氣,是個四歲多氣喘兒👶的媽媽,兩年前我門診診斷氣喘後開始定期治療,因為狀況很穩定,都是一個月帶孩子回診一次,固定週六上午回診。一直以來,媽媽都安安靜靜,遵照醫囑,所以我也沒有閒聊太多。

    去年夏天,在我們停藥的期間,孩子突然喘🗣了起來,我隨口問道,
    【最近有甚麼狀況嗎?夏天一般比較少氣喘發作耶,是不是偷吃太多冰淇淋🍦?】

    媽媽突然問了:【醫生,問一下燒香拜拜會不會引起氣喘?】

    我說,【會喔,目前研究燒香跟二手菸🚬都是很容易導致氣喘的原因喔~】

    媽媽搖搖頭,【公公👴🏻家最近擺了神壇,一天到晚都在燒香,我稍微講一下就被罵個半死,我幫小孩戴口罩他們也罵我,說我嫌他們家空氣髒,他說他燒的是香又不是毒,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種情形很常見,【沒關係,妳不用自己開口,你下次請長輩一起過來,我跟他們衛教一下,不會給妳為難。至少讓他們知道通風的重要,而且小孩如果在家盡量就不要讓他待在烟多的地方。尊敬神明,也要記得疼惜小孩~】

    【而且,公公一直覺得孩子會氣喘是我本身體質🧬不好才會這樣…】媽媽嘆氣,

    【沒這種事,氣喘跟遺傳和環境都有關係,遺傳的部分,爸爸應該也有一半的貢獻才是啊,妳都叫來,我一起解釋清楚,孩子今天比較喘,我看妳三天後先回診再讓我看一下好了。】

    她面有難色,【可是我只能星期六回診,一到五,孩子都在爸爸那邊;六日我才能看到他,也只有六日我才能帶他看醫生。我們現在關係,有點問題~】
    講到這裡也大概知道狀況了。

    【可是這幾天孩子嚴重的話怎麼辦?你不來沒關係,孩子總要再回診吧?】

    【醫生你多開幾天吧,他們嚴重時會帶去急診,平常他們不太願意讓孩子看西醫。我下周一定會再來的!】

    之後的回診,除了媽媽,其他家人當然沒有一起來過。

    這件事約莫過了半年後,有一天,一個爸爸👦🏻自己來到診間,沒帶小孩,拿了身分證件與戶口名簿,說要開診斷證明。孩子的名字有點熟悉,但我一時沒能想起是誰,爸爸說,
    【醫生,我想要開孩子的氣喘診斷證明,還要麻煩你加註一下小孩對貓🐱過敏,因為之前檢查好像有對貓過敏。】

    身為醫生應有的直覺,聽起來就是怪怪的,我瞄了一下報告,那個貓毛過敏很輕微啊,雖然是紅字,但是過敏科醫師看到這個數值應該根本不會覺得是貓的錯吧?所以我問了一下爸爸說,
    【這是保險要用的嗎?保險用的應該沒有需要註明對甚麼過敏喔。】

    爸爸有點愣住,【我這個有其他用途,你要註明有對貓過敏】

    【我們開診斷書只能照實際狀況寫孩子有氣喘,門診持續治療,到底對甚麼東西過敏這個沒有一定喔,我無法註記。】

    【我這個小孩他媽媽有養一隻貓🐱,我一直覺得就是那隻貓讓小孩氣喘這麼嚴重,叫她丟掉她一直不丟,我這個孩子每次假日跟媽媽住就會來看醫生,我有朋友叫我來開診斷書,這樣才能保護好小孩。】

    原來,知道了他的用意,也知道這一定是訴訟用,當然不可能註記甚麼對貓過敏這種事,爸爸得不到滿意的結果,有點不開心地離開。

    一個月後,爸爸又來了,這次帶著孩子過來,這次我一看到就記得了。我還記得,那是星期一晚上。因為爸爸說,
    【醫生,我要帶小孩來驗傷!他星期六日有跟人家出去,我今天發現他手腳有傷口,趕快帶來給你看一下。】
    我檢查了一下,除了手臂跟膝蓋都有一點擦傷,我問
    【小朋友你怎麼了?】
    【我昨天在外面跌倒了…】孩子低著頭。
    【嗯嗯,這個擦擦藥膏就不痛了,昨天去哪裡玩?好玩嗎?】
    【媽媽帶我去衛武營,我們去騎腳踏車,很好玩~】小孩笑著回答著。

    看樣子,接下來應該是大人的問題了。

    【爸爸,這個就是跌倒擦傷啊,沒甚麼好驗傷啊?】

    【這個小孩每次假日跟他媽媽出去,回來身上就都有傷,這個太奇怪了啦!】

    【我家孩子也都是假日出去玩時身上就容易受傷啊,這沒甚麼啊~為了怕受傷都不帶孩子出門,那才是奇怪呢。】

    【怎麼你們醫生都這樣,我上次去急診他也不給我開驗傷單,你今天也這樣,那我來幹嘛~】

    【來讓我看看小孩的傷口有沒有感染,需不需要處理啊,這才是來看病啊!】

    遇到我這個待過急診好幾年的老江湖,爸爸又不開心地離開了…

    三個月後的一個星期六上午,媽媽又帶著孩子來回診了,這次看起來心情很好,我問她:【有甚麼好事嗎?】

    【官司終於結束了,我離婚了! 不過孩子跟著我的時間比之前還更多,本來他爸那邊主張說小孩跟著我一直生病,假日的就醫紀錄特別多,不過法官還明理,覺得反而是他爸那邊都不帶小孩去看醫生,像氣喘這種長期的問題,一直不帶去看醫生反而是他們家照顧不好。最近一個人,心情輕鬆多了~】 她看起來笑得很真。

    【也不算一個人啦,孩子不在妳這邊的時候,還有貓🐱陪妳啊~】我順口回答…

    【貓?! 王醫師你怎麼知道我有養貓?】她突然張大眼睛,

    我聳聳肩,笑了笑,【控制的不錯,下個月再見囉~】

    一個重獲新生的媽媽,一個健康的孩子,還有一隻幸福的貓,星期六忙碌的假日門診,一切總算值得♥️♥️♥️!

  • 驗傷單跟診斷證明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03 13:14:37
    有 930 人按讚

    粉絲團後台私訊我的問題除了離婚之外,最多就是車禍了🚗

    很多人一擦撞就被獅子大開口~其實車禍求償其實是有標準的!律師娘來跟大家說說《車禍事故求償須知》
    讓大家不要被當「盤仔」喔!

    1、 車禍相關資料:
    (1) 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
    內含車禍發生的時間、地點、當事人姓名、車牌號碼、(當事人雙方的連絡電話)。

    (2) 車禍現場圖或現場相片
    車禍事故處理完畢的7天後,至交通隊閱覽或提出申請。
    *若是委託他人處理,需攜帶:
    《委託書》:格式不拘,但須表明委託意旨、委託事由,簽名並加註日期。
    《當事人身分證正本》
    《受託人身分證正本》

    (3) 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
    事故30天後,當事人向交通隊提出申請,但本表通常會註記「不得作為訴訟或其他證明用途」。

    (4) 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結果
    若雙方對於肇事責任歸屬有爭議,應申請鑑定,費用3000元。

    (5)驗傷單或診斷證明書等基本事證資料:
    -人傷:車禍當時的驗傷單、診斷證明
    -車損:車輛維修花費評估
    -死亡證明

    2、 可求償項目:
    (1) 醫療費用
    1. 檢附:醫療費用單據
    2. 額度:
    (a) 須扣除健保已支出部分
    (b) 被保險人(肇事者)已為一部之賠償者,受害人請求汽車強制責任險保險金,必須扣除肇事者的賠償(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31II)。

    (2) 喪葬費用
    1. 檢附:醫療費用單據
    2. 額度:殯葬費有額度限制
    (參考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殯葬費項目及金額表」)

    (3) 工作損失
    ■ 收入減少的相關證明(例如請假單、單位營業額收入證明等)

    (4) 精神賠償
    ■ 檢附收入、身分等證明資料
    ■ 說明所承受的痛苦

    (5) 殘障勞動損失
    ■ 檢附受害殘障等級
    ■ 可求償至65歲。

    (6) 殘障增加支出
    ■ 義肢、看護費用等
    ■ 可求償到死亡為止。

    👩和律師娘一對一聊天
    https://line.me/R/ti/p/%40womengo

    ❤️可道律師,可到幸福❤️
    全台各縣市免費法律諮詢歡迎來此預約
    http://bit.ly/2Hrndb2

    可道1890線上狀紙生成器,自己寫狀不求人
    https://1890.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