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製作的視頻,觀看量卻不理想?辛苦剪輯的影片,又得不到關注?那就要學學這10個能提高YouTube排名和讓流量翻倍的技巧啦!!
【技巧1:找到搜尋量高,適合 YouTube 影片的關鍵字】
如同一般的 SEO 優化,找到適合自己製作的影片關鍵字,並且要找到對的且大的搜尋量關鍵字,代表有用戶對該...
用心製作的視頻,觀看量卻不理想?辛苦剪輯的影片,又得不到關注?那就要學學這10個能提高YouTube排名和讓流量翻倍的技巧啦!!
【技巧1:找到搜尋量高,適合 YouTube 影片的關鍵字】
如同一般的 SEO 優化,找到適合自己製作的影片關鍵字,並且要找到對的且大的搜尋量關鍵字,代表有用戶對該主題有興趣、有需求。這幾乎是目前 YouTube SEO 最關鍵的排名因素。
【技巧2:在 YouTube 影片標題加入目標關鍵字】
一但掌握了關鍵字,我們可以開始將關鍵字配置在影片標題及說明內,選擇吸引人的標題並且將關鍵字加入。假設今天我們的關鍵字是「說故事」,那我們可以將標題訂為「波媽睡前說故事集~伊索寓言」,將關鍵字加入標題內,可以幫助 YouTube 演算法 清楚明白這則影騙的主旨就是說故事,增加我們的排名機會。
【技巧3:優化 YouTube 影片說明】
影片說明這個欄位,也是YouTube SEO的超級超級重點!編輯影片說明時,建議字數約 75-125 中文字 ( 150 – 250 個英文字) 以內,在影片說明內也必須要放入關鍵字以及與關鍵字主題有相關的其他關鍵字。說明欄位同時也是增加號召力的欄位,可以放置自己的Facebook粉專或是相關連結,讓觀眾可以產生更多的連結和未來的互動。盡可能將重要且觀眾會想看到的說明放在前面幾句,因為在 YouTube 搜尋結果頁,影片提供的說明版位僅有短短的兩行,在少少的兩行內放置重要且吸引人的資訊,吸引觀眾點擊進去影片頁面。
【技巧4:插入適合的 YouTube 影片標籤 (Tag)】
雖然關鍵字已經出現在標題以及影片說明,標籤(Tag)功能就像是標籤一樣,可以幫助YouTube演算了解影片是和哪些標記主題相關,且更容易被搜尋到。鎖定關聯性強、讓用戶更容易找到Youtube影片的主題標籤。
【技巧5:選擇適當的 YouTube 影片分類】
選擇適合的影片分類可以協助觀眾理解該影片和哪個類別相關,同時也告訴YouTube演算法這支影片與哪個分類是高度相關。
【技巧6:上傳可清楚傳達YouTube影片的內容縮圖】
當影片上傳完成時,YouTube 會自動生成的三個縮圖中擇一使用,也可以自行上傳縮圖,這個縮圖是觀眾在挑選影片時會參考的關鍵要素,建議使用自行上傳的方式,替影片做一個吸睛、帶有關鍵字的影片封面吧。影片的觀眾續看率、點擊率都是YouTube演算法的參考依據之一。
【技巧7:增加 YouTube 字幕】
增加字幕對於 YouTube SEO 帶來的效益非常大,首先字幕的功能可以加強關鍵字的強度,影片中所有關鍵字的出現都加強了關鍵字強度,進而幫助YouTube演算法理解影片的內容和主題關聯性。此外,字幕的功能可以協助聽障觀眾或是在不方便開啟聲音的場合(交通工具上、上班等),透過靜音模式來觀看影片。
【技巧8:善用 YouTube 結束畫面以及資訊卡】
影片編輯結束後,結束畫面及資訊卡的應用在 YouTube SEO 策略上非常有幫助,創作者可以透過新增結束畫面放上相關的影片,增加觀眾延續觀看其他相關影片的機會。結束畫面可套用在影片結束前的 5 至 20 秒處新增結束畫面,宣傳其他影片和鼓勵觀眾訂閱頻道等。可以放在結束畫面的內容有:影片、播放清單、商品、訂閱、頻道或是連結 (僅限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成員),這些 Call to action 都可以鼓勵觀眾做延伸的參與(engagement)
【技巧9:選擇適合 YouTube SEO 輔助工具】
目前適合操作 YouTube SEO 的工具有:
Keywords everywhere:Chrome擴充功能
Tubebuddy:付費工具、Chrome擴充功能
VidIQ:付費工具、Chrome擴充功能
上述工具皆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在 YouTube 頻道中,目標關鍵字目前的以及其他相關的主題標記等等。
【技巧10:留意社交訊號:YouTube 留言與評分互動】
社交訊號 (Social Signal) 指的是一支影片當中,其中觀眾的留言評論、按讚(我喜歡/我不喜歡)以及分享到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媒體等互動行為,這些行為皆可可提升該影片的社群媒體能見度。影片的社交訊號,是YouTube 演算法判斷影片優劣的關鍵原因。建議在影片內容內適度的增加一些社群號召訊號,例如「除了伊索寓言,各位希望波媽下次朗讀什麼故事呢?」、「歡迎告訴我你的看法」等,鼓勵觀眾進行留言。值得一提的是,當觀眾留下評論後,創作者的互動評論也是可以用心經營的一塊,讓整個頻道互動活躍,是每個創作者都需要投資的努力。
--------------------------------------------------------
如果你想多了解Youtube是如何操作的話,那就千萬不可以錯過如此大好時機!
趕緊點擊主頁bio鏈接, 參與免費youtube 線上研討會!
⬇⬇⬇⬇
《Youtube金牌漲粉變現攻略》
***每個月從youtube 賺取9000美金的收益的秘密!!***
騙點擊率英文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句】英文怎麼說?
bait是誘餌、click是點擊
clickbait 指動標題或是畫面引誘別人點擊,但內容其實不如預期,只是用來「騙點擊率」的內容。
》你可以這麼說
This video is definitely a clickbait.
》冷知識
事實上,這張照片是2002年Elon Musk與SpaceX元老慶祝他們搬到第一間辦公室的留影。
2016年SpaceX的發表會上,馬斯克用這張照片回顧SpaceX公司創辦的歷程,並笑稱自己根本是個舞棍(a dancing machine),他本人也是墨西哥街頭樂隊(Mariachi Band)的愛好者。
》英語島WEEKLY 訂閱制學習
年訂閱 NT$1,099(原價NT$1,188)
立即訂閱 https://bit.ly/3o9Yr2y
騙點擊率英文 在 陳文政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口罩一周限買兩片❓
👉共產式的配給👉製造恐慌
蔡英文連當年SARS的陳水扁都不如❗❗
➡今晚緊急宣布「口罩實名制」
一週限買兩片
再這樣搞下去
武漢肺炎病例數還未增加
台灣人自己先被口罩嚇死
➡疫情爆發至今
文政認為身為中華民國的民意代表
有責任、有義務共同呼籲
「放下政治、團結防疫」
所以事發至今
無論誰是執政黨
文政沒有批評過一句
但實在是越來越荒腔走板
☣謠言頻傳人心惶惶☣
電視、網路每天都在傳謠言
「武漢肺炎得了就會死」
「武漢肺炎是生化武器」
「有返台台商逃跑」
未經查證就以聳動標題來誘騙點擊率
我們的政府不但坐視不管
更抓緊機會利用恐慌頻頻消費恐中議題
讓恐慌不斷地擴散蔓延
不是要打「假新聞」嗎?政府做了什麼?
☣實名制購買讓民眾迅速失去理性☣
明天開始各大藥局一早就會有人排隊
一陣瘋搶賣完後
有買不到而心急大哭的母親
有買不到只能硬著頭皮去上班的年輕人
處處都是無助、恐慌的人們
➡這種共產式的口罩限量法
自以為可以討好全部的人
不尊重市場機制、不正視專家意見
更放任恐慌謠言蔓延
不但對自由開放的中華民國是種恥辱
更讓台灣落入更嚴重的對立、恐慌
無能的蔡英文團隊
真的連當年SARS期間的陳水扁都不如!
要不要下週開始直接宣布「禁止出門」⁉
#請政府停止白痴政策
#拜託大家不要再轉傳恐慌訊息
#確實做好基礎防疫工作
#陳文政
#臺中市議員
騙點擊率英文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知名打假學者石毓智教授指蔡英文是假博士
出生於河南洛陽的石毓智教授是知名學者,他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社科院終身教職,先後在中國七所大學擔任教授。他是語言學家。出版過11本中英學術專著。其博客閱覽超過1700萬人。(http://blog.sina.com.cn/shi63)
幾年前,中國所謂『天才少年作家』韓寒被指出造假,其作品(小說/政評/博客等)多是他父親韓仁均(也是作家)代筆。這成為中國近年最大的爭議事件,海內外數百名知識分子參與調查及爭論,大多數認為韓寒造假。更是成千上萬網民博客參與,絕大多數指責韓寒父子欺騙世人。韓寒曾紅極一時,其博客點擊率超過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經過這場『打假』,韓寒不敢再出來發文章和博客(他父親不敢再代筆了),幾近銷聲匿跡。
在這場中國打假事件中,石毓智教授也參與並撰寫了多篇很有分量的質疑文章。因石教授的專業是語言學(他在加大聖地亞哥分校拿到語言學碩士),他從『語言指紋』角度,揭露韓寒父子的文章在語氣、文字、用語習慣上的相同性,指出韓寒文章是他父親代筆。
由於石毓智是語言學家,用『語言指紋』做鑑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39bd3010114b7.html),所以他的質疑文章很有說服力。他堅持誠信的價值,堅持打假的正義精神,也得到很多人共鳴。
面對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被質疑事件,石毓智博士曾在其博客發表過『仨洋博士質疑蔡英文學位造假』一文,分析蔡英文公佈其『倫敦政經學院』學歷記錄有造假(詳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f05000102ypx2.html)。
近日石毓智教授在其新浪博客發文指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造假,是領導者無信;800多萬人投票支持一個學位造假者,是大眾縱容無信。』
下面是石毓智博士的文章:
倫敦政經學院公開否認蔡英文的博士學位
石毓智
斯坦福大學博士
在剛剛過去的這次大選中,蔡英文獲得800多萬選票連任。在第一時間,美日官方就表示了祝賀。然而蔡英文和她的政府最想要的應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的賀電,因為這可以進一步澄清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極度困擾她的『博士門』事件。可是左等右等,至今沒有等來LSE的官方賀電。然而1月15日,LSE的官方網站上則發表了一篇沒有署名的新聞(news),該報道的開頭如下:
Former LSE PhD Law student Dr Tsai Ing-wen was re-elected for a second term as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on 11 January 2020. Dr Tsai, who will serve for a further four years as president, received a record 8.2 million votes, representing 57 per cent of the votes, with her closest contender receiving 39 per cent.
開頭這五個詞“Former LSE PhD Law student”是字斟句酌出來的,就是公開否認蔡英文是他們大學的博士。這裡有兩個關鍵詞“PhD student”和“former”。按照英美的教育制度,一個人獲得博士要經歷三個階段:PhD student > PhD candidate > PhD。一個學生在註冊為以讀博士為目標的學生那一天算起,就可以稱為“PhD student”,甚至你剛開始修課就可以這樣稱呼。“PhD candidate”是指完成了所有課程要求,只剩下博士論文一項有待完成的學生。“PhD”則是拿到了博士學位者。請看維基百科關於有關術語的解釋:
During the studies that lead to the degree, the student is called a doctoral student or PhD student; a student who has completed all their coursework and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 and is working on their thesis/dissertation is sometimes known as a doctoral candidate or PhD candidate (see: all but dissertation).
另一個關鍵點是,“PhD”是一個資格認證,是不能用時間詞“former”修飾的。比如一個人在牛津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在任何時候都是說“他是牛津大學博士”,但是不能說“他是前牛津大學博士”。然而“PhD student”則是一種經歷,就可以加上“former”這個時間詞來修飾。
一方面,LSE不給蔡英文發賀電,另一方面在官方網站僅僅稱認蔡英文是他們以前的博士生。這就是公開否認蔡英文一直以來聲稱的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說法。至於新聞稿上用“Dr.”稱呼蔡英文,這在西方是一種禮貌稱謂,相當於“Sr. or Ms”等,任何人都可以自己選擇。比如你買飛機票時,售票員往往會讓你選擇是“Dr.”或者“Sr.”,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意義。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民無信不立。”
李光耀先生也說過:“一旦縱容不誠信的人掌政,國家就完了!”
蔡英文的博士學位造假,這是領導者的“無信”;800多萬人投票支持一個學位造假者,這是大眾縱容“無信”。這樣的社會如何“立”,又怎能避免“完蛋”的結局,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2020年1月 18日
——轉自《石毓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f05000102ytpv.html
——原載《台灣海外網》
http://taiwanus.net/news/press/2020/202001190110121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