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分享 #中文VS英文 的矛盾,
說好100則留言就要來分享下一集!
所以今天要來聊 #網紅VS學者 的衝突與和解 👏
碩一的時候我很想自己做一個研究,
老師知道我有個YT頻道,她就跟我說:
「你不是有個頻道?現在網路場域很多人在做研究,
你有很多中、英雙語的觀眾,你可以也做一個啊...
上次分享 #中文VS英文 的矛盾,
說好100則留言就要來分享下一集!
所以今天要來聊 #網紅VS學者 的衝突與和解 👏
碩一的時候我很想自己做一個研究,
老師知道我有個YT頻道,她就跟我說:
「你不是有個頻道?現在網路場域很多人在做研究,
你有很多中、英雙語的觀眾,你可以也做一個啊!
#這是只有你可以做的事!」
我傻眼!怎麼可以有人這樣對我說出這種話?🥺
我終其一生都在競爭那些或許可以被取代的職位,
從來沒聽過有哪件事是「#只有我能做的」。
帶著老師那不容被辜負的期望,
我在頻道做了六支影片介紹跨語言的概念。
最後分析整理留言中觀眾的跨語使用與態度,
還訪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
畢業回台灣後,我很想讓很多人知道:
我、做、了、個、超、棒、的、研、究!
(寫到這裡笑出來😂)
於是我努力工作三個月,存了十幾萬,
一個人去了無人知曉的希臘小島參加研討會🏝。
旅途中我見到非常崇拜的學者,還親自和他說:
「我用你的理論做了一個這樣的研究,很棒吧~」
我一直都對學者有很大的崇敬。
以前學生時期,大家都聽過「 #駢賦」吧?
聽上去就是堆砌辭藻,沒有實際意義的古文?
但其實現在我們當代語言中的許多詞彙,
都是六朝貴族在駢賦中命名的,隨意舉個例子:
想像一位六朝公子,帶著他的高級伴讀書僮,
偶然間在帝王苑囿中,看到一種矮綠草🌱,
世人從沒見過這種植物,於是公子就寫賦為之命名,
從此之後,世間就有了「青苔」。
「命名青苔」這種任務,在英文或許可以叫 “ #legacy ”
對我而言,學者就是命名萬物的角色。
窮盡一生鑽研一個學問,站在人類智識最前線,
推進人類對世界與美的理解,有朝一日留下遺產給世人。
說了這麼多大話與美夢,何不就好好蹲著看青苔🌱?
希臘的旅行讓我認識到,我雖然喜歡做研究,
但我還沒準備好25歲進到無人知曉的希臘小島,
直到52歲才回到「人間」活動😥。
(如果是研究生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學術的生活是跟現實極其脫節的。)
研討會後,我從地中海載浮載沉地回台灣
(當時已正式宣告破產,哈哈💰😂😅),
恰好被邀請到YouTube官方的 Creator Space的活動。
當我心靈正脆弱的時候,看著那些超厲害的YouTuber
我只覺得我對鏡頭說話很尷尬、又不好笑,還太nerd
I don’t have what it takes(我沒有那個條件)
之後,我在YouTube與學術生活兩個平行宇宙之間來回。
為了剪片,研究寫不出來;又為了讀paper,出不了片。
斜槓斜得如山倒,蠟燭兩頭燒,兩頭也都空🕯。
#當網紅跟做研究這兩條路的交集到底在哪呢?
人們生病的時候會相信專業,去看醫生;
但到了語言習得的領域, #大家只在乎經驗。
語言習得的科學就像那無人知曉的希臘小島🏝。
連老師的教學也只建築在經驗:
無論是教學經驗,或是自身語言學習經驗。
(我個人傾向經驗無用論)
如果我們更科學地了解 #人如何學習第二語言,
不是 #學英文 而是 #學如何學英文,
是否可以挽救「英語教育」這個全國集體性失敗項目?
國外的YouTube有許多 Science Communicator,
志在將學術研究成果傳遞給大眾,降低知識門檻。
我想透過自媒體 #溝通語言習得的知識給學習者,
以及 #幫助學習者主動建構雙語者的身份認同。
這樣的任務,讓我網紅與學者兩個衝突的身份得到了和解。
也不辜負老師,我又找到了 #只有我能做的事 💕
好啦,說完了,我又寫了好久。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就因為我經歷許多內在衝突,
我才會對「語言學習者的自我認同議題」感到著迷,
所以說:經驗真的無用嗎?(馬上自打臉XD)
這可能就是以前讀中文時學的: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
我知道還有第三個衝突點 #士人VS商人
不過我覺得我還沒有得到非常完整的和解,
怕我言不及義,所以就先不聊這個。
上次演講當天另外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議題是:
#作為知識型頻道如何面對點閱率不高的事實
希望這篇 #破200則留言,我就繼續寫新的文章~
謝謝大家的留言,給我動力寫這種千字文練中文XD
#我的希臘絕世美照
#能自己拍出這種照片誰需要男友
駢文例子 在 魔術里長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里長伯台灣獨家現在熱賣中
#紙牌聖經經典再現
#中國教授鄧傳玖
#漫威亞洲宣傳總監設計隨書贈牌
【紙牌聖經(中譯註解版) 鄧傳玖 TOT Magic 出品】
宣傳片:https://youtu.be/HoISAUCDP1M
【大師推薦】
Dai Vernon—它就是我的聖經。
Charlie Miller —魔術的真正秘密,就隱藏在這本書裡。
Persi Diaconis —如果你將因受到本書啟發而誕生的手法與魔術完整列出,你便得到了一部現代紙牌魔術的歷史。
Martin Gardner —在牌桌技巧領域,《牌桌上的專家》是最著名,被鑽研得最深入的一本書。
Jean Hugard—在所有魔術著作中,恐怕還沒有哪一本像本書一樣,被如此深入地研究過,被如此狂熱地崇拜過。
---------------
就書籍而言,總有一些書,是其他絶大部分書的基礎。離了這些書,其他的書便無所依附。因為書籍和文化一樣,總是累積起來的。
而那些不依附其他,而為其他所依附的書,就是我們常說的“經典”了。經典,構成了每個人的必讀書,或者說必備知識基礎。
想要瞭解中國文化,你必須讀孔子。因此不管我們的語文教材怎麼改,《論語》的章節是一定在其中的。
想要瞭解西方文化,你必須讀《聖經》。因為沒有裡面的知識,你幾乎無法讀懂西方公元以後的書,無論它們是否涉及宗教。
而想要瞭解20世紀以後的魔術,你的必讀書,就是《紙牌聖經》。
1902年,《牌桌上的專家》在美國芝加哥出版。在接下來的一百多年裡,它被無數人奉為紙牌魔術界的“聖經”。
2019年,在本書出版117年之後,這部魔術界第一名著,終於迎來了它的註解中文版問世。中文版定名為《紙牌聖經》。
《紙牌聖經》是世界上第一本將魔術與牌術的手法、心法,都毫無遺漏地呈現給世人的作品。它徹底改變了20世紀魔術發展的軌跡,啟發了魔術界最偉大的一批魔術師。
在《紙牌聖經》之前,並不是沒有其他的魔術教學書籍出現。但前者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讓它自一出世,便成為了永恆的經典。時至今日,它已是全球被閲讀次數最多,銷量最高,再版次數也最多的魔術著作。
【魔術界最難翻譯的一本書】
那麼,為什麼這部“魔術界第一名著”,遲遲沒有好的中文版問世呢?首先一個原因,就在於它可能是魔術界最難翻譯的一本書。
首先,它是到目前為止,中國魔術翻譯書籍裡年代最老的一本。從那典雅而流暢的行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字功底的人。
但這像駢體文一樣辭藻繁複的語言放到現在,由於時代的隔閡,會令那些即便是以英語為母語的讀者,也覺得有些晦澀、拗口。再加上本書的主題是與千術相關的。因此作者又時不時會用出一些,現今已經近乎銷聲匿跡,在各大權威英語詞典中都找不到的黑話、俚語。
或許,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正說明作者是一位遊走於灰色地帶,“今天與總統富豪勾肩搭背,明日與職業賭徒交流技巧”的大玩家。但它確實給翻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因此,在決定要翻譯《紙牌聖經》之時,我立即聯繫了我的兩位好朋友,同時也是中國非常著名的魔術譯者,楊夕文與張隆祚。三個熟悉魔術翻譯行業,但又具有不同側重點的譯者,組成了此次的《紙牌聖經》中文版翻譯組。
三位譯者的價值,不僅在於可以互相查缺補漏,確保譯文的精準度。更是為了採集眾人之長,為國內讀者帶來最好的閲讀體驗。
身為資深媒體記者、影評人的楊夕文,與負責校對的同濟大學文藝學碩士許環宇一起,對初版譯文進行了全面潤色,使之更加接近原書文采斐然的行文風格。
而作為中國第一位累計譯文量超120萬字的魔術譯者,張隆祚用豐富的經驗確保了此次翻譯過程的專業度。我則從魔術學術的角度,查閲大量資料,撰寫了2萬多字的背景介紹,全面刨析本書創作的時代背景,和圍繞在作者身份問題上的謎團。
【為什麼要做註解版?】
在決定翻譯《紙牌聖經》的那一刻,我們就認定,想要將它帶給中文的讀者,光是翻譯原文一定是不夠的。還是那句話,這是一部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了。2019年的我們在閲讀它時,會遇到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中美文化背景不同。而一百年前的美國和現在的美國相比,區別更是巨大。原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社會文化情況,很容易讓中國的讀者看得一頭霧水。
其次,一百年前的紙牌魔術,其使用的技法,表演的環境,都和現在不太一樣。不明白這些差異的話,讀者可能不容易理解作者在設計一些手法和流程時的真正意圖,以及它們的精妙之處。
為此,三位譯者在翻譯前的準備過程中,一邊精讀原文,一邊也通讀了目前最好的兩本關於《紙牌聖經》的註解書籍:Dai Vernon的《Revelation》,和Darwin Ortiz的《Annotated Erdnase》。在形成了對本書內容更深入的理解之後,我們將容易引起閲讀障礙的語句,將書中需要擴展說明的內容一一標出,為其添加了註解。
舉個例子,在講解組牌技巧的章節裡,作者以“尤卡(Euchre)”這個過去曾流行過的紙牌遊戲為例,講解了一些技巧。現在,如果你直接拿起手邊的牌,照著原文做,那麼你一定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地方:你明明都按照書上寫的做了,為什麼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那是因為,有一個作者要到後面才會提到的常識,是一百年前的美國人都知道,而現在的我們不知道的:
尤卡遊戲裡,只用32張牌。
因此,在全書的各個角落,都有著我們細心為讀者們添加的閲讀註解。它們有的是對作者思路的補充,有的是對晦澀內容的詳解,還有的則是站在魔術史學的軌道上,展示手法招式的演化進程……
8萬字原書內容,近1.5萬字的註解,只為了讓中文的讀者,同樣有機會無障礙地閲讀魔術界第一名著。
對於這樣一部魔術界的超級經典,我們在翻譯和製作時,總有一些戰戰兢兢的感覺。為此,我們竭盡全力,想要把最好的閲讀體驗帶給讀者。
除了以上講到的東西之外,關於此次《紙牌聖經》註解中文版,還有以下這些信息,是你可能需要知道的:
原書字數在8萬字左右,而添補的背景介紹與註解則有3.5萬字
我們聘請了負責監製Bill Kalush所有紙牌,以及大衛·布萊恩的獅王系列的Lawrence,幫助我們製作了一副精美的The 1902 Deck,贈送給本書的每一位讀者。
本書的外觀設計,以及1902牌的設計,則由目前的漫威亞洲宣傳總監Grayson Stallings親自操刀
我們還特意為讀者們製作了一組輔助影片,由鄧傳玖主講。針對《紙牌聖經》裡的許多內容進行闡發和擴展。
而現在,我只想說,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紙牌聖經》註解中文版,發售開始!
紙牌聖經中文註釋版訂價NT$1800,首批訂單免運將於10號之後開始發貨,有興趣的朋友請到這個社團+1。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57675617707449/
#台灣獨家
#經典再現
#TOTMagic
#鄧傳玖
#隨書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