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馬品種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馬品種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fsm (鹹魚)看板Warfare標題中國馬種時間Sun Nov 26 09:52:04 20...
馬品種 在 山女孩 Melissa & Mao 冒險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07 18:40:34
最近整理照片時又翻到了好多冰島的照片 回憶完富士山緊接著來點冰島好了😂 Bruarfoss Waterfall 蒂芬尼瀑布🇮🇸 是我們冰島環島第一天的行程 必須走一小段路才能抵達 路程都平緩好行 簡單地煮完午餐之後就出發 因為這條路上似乎是牧區 有許多的冰島馬在路上逛大街 有一隻非常不怕人而且一...
節錄於【中國動植物的遺傳多樣性】一文
作者...不明....
馬(Equus caballus)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馬科(Equidae)、馬屬(Equus)。
馬屬動物雖被公認起始於北美洲,古生物學家在中國發掘的資料卻證明,
我國也是世界上馬種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
從山東和湖南分別發掘的始新世地層的中華原古馬(Propaleotherium sinensis
Zdansky)和衡陽原古馬(hengyangenesis Young)的兩種化石馬,
與在歐美髮掘的始馬同屬於始馬(Hyracotherium)亞科,前肢都有四趾,後肢變成三趾。
在內蒙古通古爾地區和
南京地區發掘的中新世地層安琪馬(Anchitherium)或稱類獸馬的兩個種,它們的體型比
驢小,較接近森林動物。上新世的齊氏中華馬(Sinohippus zitteli Schlosser)散見於
華北各省。由此可見,中國馬種的起源並不晚於北美和歐洲。
家馬由野馬進化而來,經長期馴化後,又經自然和人工選擇的影響,分化為許多品種或
類型。馬的品種,特別是我國的地方馬品種基本上屬於原始類型,千百年來在一定的生
態環境中,雖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但在原產地仍保持其更適應當地環境的特性。
這些品種有別於培育品種。例如,在內蒙古草原和西南山區的馬種實際上是兩大類型。
依據品種的來源、育種程度及歷史情況,一般將中國的馬品種分為地方品種、培育品種和
引入品種 3 種類型,加上少數幾個改良品種則共有約近 40 個品種。其中地方品種又有
蒙古馬、西南馬、河曲馬、哈薩克馬和西藏馬這 5 種類型之分(鄭丕留等 1987)。
我國原有馬種即地方品種都具有上千年的歷史,體高一般在 115~135cm 之間,其數目
約佔我國馬總數的 90%左右。按照這些馬種的歷史來源、生態環境及體尺類型等綜合
因素分為下列獨立的五大類型。
蒙古馬類型
屬於這一類型的馬約佔我國現有馬匹總數的 68%,主要產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和華北
的大部分及西北的一部分地區。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前蘇聯東部也有蒙古馬分布。由於蒙古
馬分布廣,產地環境不同,有些地方還局部導入其他馬種的血緣,以致蒙古馬內部明顯分
化為若干類群及品種。蒙古馬類群多見於內蒙古,它們仍保持著牧區馬的固有狀態,是有
代表性的馬。在我國西北有從蒙古馬中分化出來而成為單獨的品種。蒙古馬對不同氣候和
海拔地區都有較好的適應性,從原產地至東北農區、黃淮平原直至西北高原都能適應,在
五大類型中別具特點。
西南馬類型
西南馬是我國西南山區的馬種類型,原稱川馬,是我國地方品種中的小型馬。分布在雲
貴高原及其延伸部分,包括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及湖北省西部山區以及陝西南部、福
建省沿海,其數量約佔我國馬總數的 16%,是我國地方品種中僅次於蒙古馬的第二大類
型。西南馬一般體高 114cm 左右,體尺指數偏低,呈一種矮小、輕細的體型。由於西南
山區自然生態複雜,各民族就地選育馬匹,使西南馬內部分化為多品種和多類群。
河曲馬類型
河曲馬是我國地方品種中體型較大、體重較重的一個類型。河曲馬主要分布在四川、
甘肅、青海相毗鄰的一部分地區,數目約佔我國原有馬種總數的 2%。河曲馬體型高
大粗重,後軀發育良好,其特點與其他馬種均不相同。河曲馬與蒙古馬雜交的雜種馬,
當地稱「河曲馬二串」。
哈薩克馬
哈薩克馬主要分布於新疆北部,以前曾被視為蒙古馬系統的一支,其實它與蒙古馬各有
悠久的歷史。這一馬品種與分布在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馬屬同一類型,其數目約佔我國
現有馬匹總數的 10%。我國哈薩克馬體型比較粗重,雖受蒙古馬血統的影響,但仍保持
哈薩克馬的原有特點。新疆北部的阿爾泰馬和南部的柯爾克孜馬都屬此類型。
西藏馬類型
西藏馬簡稱「藏馬」,古稱「山後馬」,即指蜀邊西部的馬。近代所知的西康馬、玉樹
馬、果洛馬等其實就是藏馬。這一馬種除分布於西藏自治區外,青海省南部、四川省西
部、雲南省西北隅境內均有分布,即藏馬隨同藏族跨省區分布。從調查中發現,因產地
不同,又有日喀則馬、那曲馬、昌都馬、玉樹馬、果洛馬、甘孜馬、中甸馬等名稱,其
實這些品種都是西藏馬中的不同類群。西藏馬具有特別適應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生活
的特點,在海拔 3 000m以上的地區仍能生存,其生存力僅次於犛牛。藏馬總數約佔我國
地方馬種總數的 4%,它與西南馬分布地區互有交錯,與西南馬可能有血緣關係。以前
都將西藏馬列入到西南馬的範圍內,由於產區的地理環境特別複雜,現將其列為獨具特
點的類型。在馬的培育品種中,常按形成過程中的雜交組合進行分類:重挽馬血緣佔
50%以上者稱為偏重型;含少部分重型馬血緣或不含重型馬血緣者稱偏輕型。新品種的
體高大多在 145~150cm 之間,其體質和素質比原有馬種大有提高,工作性能也增強。
現有的引入馬種都來源於歐洲,馬體高在 150~160cm 之間,其中包括不同的經濟類型
(乘用型、兼用型、重挽型)。本世紀 50 年代初引入的外國品種的後代,在我國自然
條件及飼養管理條件下繁殖生息,經過長期馴化,大多適應良好,適合馬種改良的需要。
其總數約佔我國現有馬匹總數的 8.7%。這批引入外種的後代也可視為我國馬匹品種資源
的組成部分。50年代期間,我國又先後從前蘇聯引入近 2 000 匹馬,其中包括公馬和母
馬。引入後在適當地區純種繁殖多代。部分引入馬種來我國後適應良好,數目擴大,體型
尺寸及生產性能均有提高,對改良我國的馬種起了較大的作用。
馬具有與其他家畜不同的生態特徵。馬對外界環境敏感,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較易產生
新的變異。因此,分布在不同生態條件下的馬無論在體型尺寸還是特性方面均呈明顯的變
異。正因為有這種特性,使處於不同生態條件下馬的品種出現了明顯的分化。我國原有馬
品種的多種類型與此有關。馬匹是適應性強、分布面廣的一種家畜,從炎熱的赤道地帶到
北極凍土帶都有馬的分布。
驢、駱駝、水牛、犛牛、馴鹿的分布侷限性較強,但凡有這些畜種分布的地方也都有馬匹
。馬喜高寒、乾燥的氣候環境,溫度較低、海拔較高的地方自古多出良馬。我國歷史上,
良馬多出自塞外高寒之地。馬不畏嚴寒,只要有野草充飢便可安全過冬,但在炎熱潮濕的
地方馬匹稀少。
雲南是我國馬品種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眾多優良的地方類群。同時,作為矮型馬
的中心產區,其數量居全國之首,佔矮型馬總數的 80%左右(黃啟昆等 1988)。雲南馬
為高原、山區馱挽、騎乘的重要役畜,其體質結實,短小精悍,運動靈活,善登山越嶺,
耐長途持久勞役,耐粗飼,並有良好的適應性。雲南馬在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大
理馬、烏蒙馬和騰沖馬三大類群。另外,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所屬各縣還分布有小
型馬(俗稱矮馬),是百色馬兩個類群之一,其體格較小,公馬平均體高為 110.0cm,母
馬為 108.7cm,有體高低至 86cm 的。百色馬是我國古老的山地品種,其體質結實,適應
性強,耐粗飼,消耗飼料少,性情溫順,適宜山區役用,馱挽性能兼優,並具有一定的速
度,是山區交通運輸的主要工具(鄭丕留等 1987)。
近年來,有關雲南矮型馬的研究報導多集中於形態、生理、生化及細胞遺傳學等方面(黃
懷照等 1987)。這裡主要就雲南普通馬和矮型馬的遺傳多樣性及其群體間遺傳分化關係
作出評價,以期為雲南馬品種遺傳資源的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提供遺傳學資料和依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9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