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英文名寫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英文名寫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英文名寫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英文名寫法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律師會會成為第二個教協?】 「香港律師會」將本月24日改選5名理事,參選成員各自有本身的背景及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參選者是否曾經對政治高度表態,從而影響到個人專業判斷。發現有律師會理事會參選人疑與「蘋獨」沆瀣一氣,滿腦子「光時抗爭」,若獲選為律師會理事,會否造成「播獨」危機? 有參選理事的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我講中文的弱點的問題,在討論區的討論應該放回上facebook,因為討論相當有水準,很多網友都相當有見識。但我覺得有時思維還不是很準確,要把件事分割成幾部分去看。首先﹐甚麼是中文的先天性問題,除非改成不是中文,否則是不能改變。第一,中文是全世界唯一非拼音文字。看一個抽象圖形,然後記住那個抽象圖形...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DJ K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2:44:36

呢篇文章又真係寫得幾好,所以要分享下,多謝你分析得咁仔細🙏🏻 #Repost @hk_songoftheday #20200409 #Callchallenge . DJ King in da House! DJ King in Hong Kong! . 《進撃的生命》DJ King💃🏻🕺 @ki...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彭秀慧 Kearen P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21:32:02

〔請一定要先看文字再看相片!!〕 由於在instagram , 相片行先,我把這次要看的補充相片放在第二張相。 . 對,是關於黃天樂的。 . 話說,那天做Milk magazine 訪問。 完成後大家正在收拾,記者(是一個看上去比我年輕的男子)閒聊說:哈哈,我都有個朋友叫做黃天樂,仲要寫法都一樣。...

  •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0 12:23:00
    有 127 人按讚

    【律師會會成為第二個教協?】

    「香港律師會」將本月24日改選5名理事,參選成員各自有本身的背景及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參選者是否曾經對政治高度表態,從而影響到個人專業判斷。發現有律師會理事會參選人疑與「蘋獨」沆瀣一氣,滿腦子「光時抗爭」,若獲選為律師會理事,會否造成「播獨」危機?

    有參選理事的候選人曾經在2019年反修例黑暴期間,曾署名Selma Masood在社交平台寫上「在西九龍法院大樓」:「光復香港,時代革風,西九龍法院支持抗爭,香港人加油….」等字句,經翻查更發現Selma Masood與參選今次律師會理事之一的馬秀雯英文名字,是同樣的寫法。另外,更有署名「馬秀雯」的IG留言 ,諷刺在黑暴期間遇襲的律師陳子遷,是與何君堯同樣的混蛋。如果這些證據都證實是馬秀雯的所作所為,如斯強烈的政治表態,若成為律師會理事後會帶來該會甚麼影響?

    馬秀雯早前與新聞界茶敘時卻變臉地說,律師會並非政治團體,律師本身是爭取客人最佳利益,今次參選並不關乎政治派別、或「黃藍」標籤。而對國安法的態度,馬秀雯認為公眾不應違法,對條文有疑慮、或擔心時,法律從業員應該向公眾解說。但有法律界人士指稱,馬所說的沒派系及不分「黃藍」,與她個人表現並不相符。有人目睹她在黑暴期間經常與時任立法會法律界議員郭榮鏗,以及公民黨主席梁家傑等人為伍。亦有出席各類反修例集會如法律界黑衣遊行,所戴口罩均只有黑色及黃色兩種,質疑馬秀雯的政治態度與參選宣稱並不相同。

    不過,在馬秀雯在宣布參選律師會理事後,包括她曾經戴上黃色口罩照片,以及在社交平台部分內容,都經已被刪除。是否她又在掩飾些什麼呢?

    外界關心這個專業團體,會否在眾多聲稱「開明派」成員(即黃人)獲選入理事會後,令這個屬於維護香港法律核心價值的組織,變成利用法律去挑戰政府管治的團體?所以在整個由20名代表組成的律師會理事會中,各成員如何履行《基本法》下的香港法制是十分重要。月底的投票改選其中 5 名理事,如開明派奪取 4 席或以上,將會首次取得律師會的主導權。

    香港律師會負責監管事務律師,現有 20 名理事,去年林洋鋐、彭皓昕等「開明派」獲取 4 席,令律師會理事會的「開明派」增至 7 人,如果該派系在8月底改選再奪得 4 席或以上,便可取得律師會主導權。同時,今次選舉理事後,律師會將改選新一屆正副會長,現任會長彭韻僖已連任三屆,按章需要「交棒」,如「開明派」在理事會中多數,會長一職亦會落入該派系手上。

    法律界擔心上述結果會造成114年的香港律師會會終止歷史,律師會是負責監管、接管及紀律聆訊成員的法定職能,如律師會理事會控制,政府可能會孤注一擲收回律師會的專業監管權,律師會將會淪為一個註冊團體。故此,該界別成員認為這次理事會改選,投票必須非常謹慎。否則只會步「教協」後塵,因為中央政府不會再容許任何反中亂港的團體繼續禍害香港。

    朱庭萱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3 15:20:25
    有 357 人按讚

    一分鐘閱讀
    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歷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這不是準確的研究判斷,而是一種極而言之的講法。因為正如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按掌權者意圖而撰寫的。本朝人寫上一朝的歷史,多是貶多於褒;本朝人寫本朝歷史,就是褒多於貶。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得更清楚:「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所以我有那種極而言之的想法。

    近日我讀到一本由十篇書評組成的書,分別介紹十本關於近代史的另類書寫。跳出由掌權者設定的框框,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景觀。這本書就是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的毛升博士所寫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中國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充斥著被列強欺凌的敗戰、國恥、苦難和悲痛,都是「痛史」。但有一本書就講述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達方式,把當時的社會、政治寫作「連串的笑話」,作者根據這些笑話寫成「笑史」。

    近代史講到二戰時淪陷區的汪政權,總書寫為「水深火熱」,管治者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但有一本書就敘述名城蘇州在淪陷區時期更加繁榮,更享有「天堂」盛名。

    十本近代史的另類書寫,包括: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以笑代淚重寫近代史、以邊疆定義中國、以底層角度審視現代化,等等。撕破歷史的假面,讓我們看到部分歷史真相。
    《中國近代新笑史》
    在毛升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這本書中,我選其中一篇文章介紹。這篇文章講述一本叫做《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的書。

    《大不敬的年代》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副教授雷勤風(Christopher Rea)的著作,2018年台灣出版了中譯本。毛升以《走出「痛史」》為題作介紹。

    晚清以來的中國充斥著敗戰、國恥、割據、苦難、悲痛,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也常以「痛苦」為底色。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也記錄了十九世紀以來中國所經歷的一連串創傷,強調歷史遺留的暴力如何宰制了現代文學的主題,更有把近代中國歷史比作積累多年的一堆殘骸。在這一主流的經驗下,是否還有另類但重要的體驗呢?加拿大教授雷勤風的研究指出,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述方式,即把歷史「當作一連串的笑話」。笑與淚是硬幣的兩面,正如晚清文人吳趼人既寫了一部《痛史》,亦寫了一部《新笑史》,「不見得因為有苦難所以不需要笑聲,有時苦難甚至正需要笑聲」。

    英文學術界已經出版的中國幽默研究,討論的對象主要是老舍、魯迅、林語堂的作品,豐子愷的漫畫,以及侯寶林的相聲。雷勤風這本書用了更多關於中國笑話材料,附錄列出從1900年到1937年出版的中文幽默笑話文集就多達一百多本書。此外,還有漫畫、電影、傳記資料、學術著作、辭典、廣告等惹笑的出版品。

    《大不敬的年代》通過呈現二十世紀前四十年中國人的笑,重構在現代化所造成的陣痛中,一些中國人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方式,不僅熬過去,還能從中找到樂趣?

    近代新笑史的起源是十九世紀晚期小報媒體的興起。義和團動亂之後,白話報紙大量出現,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就開始於清末的1901年。為達啟蒙一般人之效,精英們放下身段,在報刊內容的通俗和嬉笑上下足功夫。吳趼人曾說,「竊謂文字一道,其所以入人者,壯詞不如諧語」,寓意好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為將笑話從傳統上純粹只為娛樂提升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吳趼人提出「笑話小說」一詞,試圖利用小說,將笑話連接,以達改造時風的最佳成效。1905年科舉廢除,使得文人斷了學而優則仕的念頭,開始依賴小報媒體謀生,寫笑話是一種職業。《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從晚清到民國,一股笑話潮長盛不衰。晚清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以笑話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所謂「笑話小說」。民國報刊上充斥笑話,副刊、專欄中笑話既是賣點,亦為補白的好材料。如果說晚清的笑話主要是趣事軼聞,那麼民國的笑話則主要是文人編寫的、類型化的笑話書。

    「遊戲」在1890年末成為印刷媒體的一個流行詞彙,同時也被其他大眾文化所借用。文人在印刷媒體玩「文字遊戲」,寫諷刺文章、笑話、謎語以及鬼故事。他們不再以道德模範自居,而是以賣遊戲文章為生,同時也麻醉自己。

    晚清的遊戲文字催生了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和李伯元的《新石頭記》。這兩個作品涉筆成趣,想像奇特,但論旨卻是嚴肅的政治話題。
    辛亥革命前後,遊戲文字流傳到了各大報,打趣式的口吻成為當時時評的主要風格,揶揄是上海小報的重要特色,機智的笑罵文章也為各大報紙編輯所喜聞樂見。

    接下來是石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報紙副刊出現了大量的漫畫。漫畫在有關政治議題的表達上更為直接、有力。
    晚清以降,中國的政治文化論壇就充滿了尖刻的諷刺與惡毒的謾罵。

    《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各種政治事件中,都是謾罵在主導輿論,如排滿運動中罵滿人、五卅運動中罵西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罵日人、1945年光復後討伐漢奸。文人之間的鬥嘴、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文人互罵,更在1920年到1930年出版的文學雜誌中成為常態。白話報刊的發達給了罵人以登報的機會,同時文人的筆戰更是銷量的保證。文人都以批評謾罵作為辯論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旦有人罵到自己頭上,則絕不嘴軟,一定要罵回去。雷勤風特別提到一本充滿粗言穢語的小說《何典》,指出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人,反對用典,以粗俗為美,反認為雅是中國產生不了好文學的禍首。

    《何典》以「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為廣告語,因其風格粗俗又具極高文學價值,在1920年代重版後,受到了文人積極的回應,並成為教人如何粗鄙地罵人的範本。
    到了1920年代,「遊戲」一詞逐漸失去了喜劇性,報紙期刊也紛紛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漸培養出了一股滑稽風。滑稽風創造了一個惡作劇的世界。笑話、遊戲、罵人、滑稽,發展到惡作劇,逐漸激起人們的厭惡、鄙視、焦慮甚至是慎防被戲弄的恐懼。不安情緒逐漸匯成一股輿論,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一詞的翻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喜劇形式,開始改變之前惹笑的各種粗鄙。林語堂通過《論語》雜誌,將這種講究「同情」、「有理」、「從容」的「幽默」加以推廣,並試圖說服中國人,幽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學影響了多位作家,影響力持續了至少十年,並引發文學界的討論:什麼是幽默?孔子幽默嗎?中國需要幽默嗎?需要怎樣的幽默?如何從幽默的角度,重新評價、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幽默」理念在當年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有人提出,對文學家來說,1933年不是「憲政年」,不是「國貨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國近代史的「痛史」翻轉,書寫出笑史,寫得妙趣橫生。除了豐富的材料、細節、圖像,睿智的觀點,精心設計的章節,作者在寫作風格上也在努力復原當時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國小報的風格寫序言,大量使用中國笑話中常見的雙關語。本書原是英文著作,中譯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賴語言,讀原文常比讀譯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風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這句不是笑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不敬的年代》
    作者:雷勤風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2364&year=2021&list=1&lang=zh-CN

  •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22:20:06
    有 1,536 人按讚

    [和平與好彩]

    農曆年過後,與反修例運動有關的審訊一宗接一宗。這天,元朗七二一白衣人事件開審,法官與控方就事件是「衝突」還是「白衣人先動手」在法庭展開討論;另外,23人在7月28日於上環指參與暴動開審;沙田新城市廣場中庭衝突中,咬警員手指的港大大學生被判有罪。

    這一宗案件有點不同。不少與運動相關的審訊,不少被告年齡較輕,十多二十歲的。

    這宗案件,被告人大部份是「銀髮族」,平均年齡70歲,有人佝僂着身子,有人滿頭白髮,替他們辯護的大狀也資歷豐富,撐着拐杖而來,以沉厚的英語替辯方發問:「Can you be anymore helpful?」

    英語審訊,由翻譯員逐字逐句即時變成廣東話,或變回英語,每當有爭拗,偶爾控辯大狀和法官都會加入商議某個字如何翻譯。

    七名被告人之一的李柱銘,是香港排名最資深的大律師;吳靄儀也當過18年立法局及立法會議員,參與制定多條法案、熟悉刑事檢控程序。除了二人,還有民主派領袖李卓人、何秀蘭、何俊仁、和身經百戰的長毛梁國雄,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他們被控於2019年8月18日,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當日,民間組織「民陣」成功申請在維園集會,並以「流水式」散去,但遊行及終點集會卻被警方反對。當日整個港島從午間到凌晨時間,大街小巷塞滿人,當天滂沱大雨,人群舉傘在街上蠕動的直播片段,在法庭播放。

    這天,其中一位警隊女指揮官以證人身份作供。她同意,集會大致沒有發生暴力事件,在辯方多名大狀盤問下,她堅持這個結果,和主辦遊行的組織「民陣」沒有關係,並多次重申,民陣活動裡時有發生暴力事件。

    辯方:「民陣舉辦的活動都是和平?」

    女指揮官多次舉例反駁:「七月一日,民陣舉行維園遊行到中環,立法會不是途經路經,激進示威者去到金鐘偏離了路線入立法會嚴重破壞;七月二十一日,另一個民陣活動,原本是由維園到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警方要求在灣仔修頓完結,遊行後暴力事件發生,分開三路,攻擊中環警署,警察總部,還有第一次中聯辦大樓受破壞,不少中資店鋪受破壞。」

    女指揮官說:「民陣可能『好多年前』即係2018、2017年時舉辦活動,冇特別暴力事件發生,但(2019年)六至八月期間的遊行集會明顯有嚴重暴力事件。」

    女指揮官續稱:「我不是要佢(民陣)負責哂(廣東話:把全部責任負上),因為途中激進示威者混入其中,民陣沒有能力、亦不會把『和理非』和暴力示威者分隔。」

    當被問及當日警方如何部署,女指揮官透露,沒有安排軍裝警員「落地」,並有意把警方防線移遠及押後一點,以防止警民衝突,但強調「警方並非不執法」,多次指警員已在港島不同地點駐守,一旦防線被衝擊就會快速到場處理。她解釋:

    「全日無暴力事件……部份因為我們(警方)正確評估。因為過去事件,集會之中或完結後,激進示威者會透過警察執法,搞亂秩序。當時社會氣氛很差,警民對峙很嚴重,所以冇放軍裝警員在沿途,避免警民衝突。我相信我們的評估是成功的,當中也有好彩成分,絕不是因為辯方所說的『流水式』集會(所以沒有衝突)。」

    她在較早之前,指相信整日沒有衝突,「最大原因我相信是好彩」,並再重申民陣活動發生過的「暴力事件」。

    當女指揮官第一次說出「和平是因為好彩」,有家屬忍不住在旁聽席上露出訝異表情。

    辯方大狀再問女指揮官,她在818當日,看到她形容為「非法遊行」開始時,做了甚麼?

    女指揮官答道,「我監視着。」律師追問,「anything else? (有沒有做別的事?)」女指揮官再答:「我就是監視着。」律師不放棄,女指揮官忽然說:「我有呼吸有脈膊(跳動)囉!」眾人嘩然,法官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女指揮官不用這樣回答,並嘗試建議辯方律師提問得更實質。

    女指揮官又被辯方大狀問道,知否港鐵當日(因為人潮)而實施部份車站不停站的措施。她答道:「我不是港鐵職員我不知道,相信港鐵有其人流管制措施。港鐵不是公營機構,不是警察的一部份……」法官亦以手勢勸阻證人繼續說下去。

    審訊持續一整天,本身是資深大律師,平日在法庭替人辯護的李柱銘,82歲滿頭白髮,經歲月洗擦的西裝外套,掛在他瘦削的身上顯得有點過大,作為「被告人」仍拿着筆記簿在庭上抄寫法庭筆記,有時閉目養神;73歲的Margaret,衣着仍然優雅,西褲下露出一小截黑色絲襪配襯了矮踭皮革紳仕鞋,她全程拿着粉紅色小巧暖壼,不時補充水分。

    休庭時,英文名為Margaret的吳靄儀和何秀蘭,離開了犯人欄的玻璃箱。兩人半倚在庭內那道剛好及腰的原木矮欄良久,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庭內的律師們、工作人員們或低聲細語,或在走動,或在翻查文件,此時,這些人和事都化身成為她們眼前的風景。她倆憑欄的身影和姿勢,眼神望着遠方,好像在看海。

    (圖為法院外的木棉花)

  • 香港英文名寫法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06-17 17:35:23

    關於我講中文的弱點的問題,在討論區的討論應該放回上facebook,因為討論相當有水準,很多網友都相當有見識。但我覺得有時思維還不是很準確,要把件事分割成幾部分去看。首先﹐甚麼是中文的先天性問題,除非改成不是中文,否則是不能改變。第一,中文是全世界唯一非拼音文字。看一個抽象圖形,然後記住那個抽象圖形,然後用這個抽象圖形來思考。而拼音文字是一套密碼,由廿六個字組成不同的密碼,把它加上音,然後聯結一個意義。兩者的進路是不同。我是最近看神經科學家,才豁然大悟,影像思維是直接和快。但相反,要記住一大堆的影像,那是用多了腦內的記憶體。於是難以進入抽象思維,所以中國難以出現抽象思維很厲害的哲學家。這是中國的第一先天問題。
    第二,因為中文是單音字。那把字組合而成新字,那好處是少很多字。康熙字典有四萬多字,但牛津字典有幾十萬字。因為把字組合的時候,字本身有其意義,組合成新詞的時候,也帶有舊有的意思,於是很難釐清。而其他語言,作一個新字就沒有了歷史包伏,只是純粹一個解釋,會簡單很多。中文文字是靠組合而來,這是第二個問題。

    先天性問題上,是不是所有用中文的人都不能作高度抽象的思維。那又不是,自小去了外國讀書,會用英文思考,或者用數字思考。其實數學是用數字思考,那又是一種抽象思維,所以都是會有人做到,但是比較難。用中文同時可以抽象思維,加上英文去思維。所以中國偉大的科學家,大多是在美國讀書,不是完全做不到,但只是難很多。

    另外,還要分開中文後天的問題。我要怎麼解釋給大家聽甚麼叫做後天的問題,剛才講的是原罪,除非不用中文,否則是不可改變,把中文改成拼音,那當然可以吧。但中文改做拼音,就要標聲調,否則讀不準確,於是又要作一個標聲系統去鑑別字的讀音是哪一個調,否則意義就不準確。中文字如果沒有調,意思就不太準確。這是中文不能拼音的理由。
    第二,文字很長時間是要來做甚麼功能,因為做了某功能而向那方向發展,於是發展向那功能更仔細。舉例,阿拉斯加長期見到雪,所以他們對雪也有十多種名詞,但我們看雪就只是雪。中國人二千年來,用中文想最多的是想食,所以我們對食很講究,對煮法等都十分精巧。第二個東西是道德。由儒家思想到現在,大家都深研道德,所以我們的道德很複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幾乎在英文找不到相對的字出來,孝,英文會用Filial piety,但其實都有點出入。孝有多層次,中文發展兩千年,主要來講道德和作詩。為何話中文沒可能話很準確和客觀,因為中文沒用來做兩件事。自大憲章以來,英文用來寫法律,寫法律之後,大家會爭論,之後會決定當中的意思,一直發展了七百年,這有齊釋義,每個字的解釋。同一本法律,基本法的中文和英文來看,就會看到分別。英文就是準確。因為法律是要爭辯,之後大家會理清當中的意思,自然愈來愈準確。而準確性又影響回日常的英語。第二,是科學。科學力求客觀,不能帶感性語言。而文就是全部都是感性語言。所以一用中文講道理便吵架,變了傷害和侮辱。科學討論不可以吵架,完全是講道理。這寫科學訓練,由牛頓到現在已四百多年,別人用四百多年來發展。不只是中文,法文意大利文寫科學上來,也比英文差很遠。英文就是客觀很多,因為那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會影回日常生活之中。這是互相影響。這是後天的東西,若去抄人當然會容易一點。因為現在不認真行法治,若大家搞清楚所有東西,減少法律的歧義,過多百年,中文也可以達到英文的水平。這不是不可能,這是後天的問題,而現在的狀況就是不夠客觀,和太感性了,所以不準確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