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浸會大學maste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浸會大學maste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浸會大學maste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514的網紅Jackson Yew 游俊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给电影业者的一堂课,讲得太好了,专业! Young Jr Don Hoe Joeson Khor Wong Annzz II Jean Tan Kean Chin Qian Kung Jestinna Kuan LeOng JeFfrey Hoong Ling Yong Sampson Che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磨墨#墨條#硯台 如何磨墨?首先硯台的好壞,當然會影響出墨的速度與時間,但過細過硬的石質,也不盡然適合拿來使用,最好是選擇大小適當的實用硯來用,裝飾圖案過多的觀賞硯可以捨棄,個人建議可以購買端硯或歙硯,這兩種硯台在使用是最為理想。 此外我們也需要先分辨墨質的軟硬,因為墨質的軟硬 會影響我們磨...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窮瘋流ChuiKaLo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23:14:19

💁🏽‍♀️💁🏽‍♀️💁🏽‍♀️學員真情剖白💁🏽‍♀️💁🏽‍♀️💁🏽‍♀️ 「計算一下我接受體能訓練已持續有5年多了。起初是為了減肥,塑身,等我可以靚靚地穿起貼身運動服。在開始後3個月已見成績,亦可算是目標達到。同時發現自己愛上了體能訓練。原因係它除了幫我減肥控制體重之外,還幫助我練成強壯嘅身體,不...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窮瘋流ChuiKaLok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05:22:33

賣廣告系列!!! ☀️☀️☀️【夏天到!各位同學優惠嚟啦!】☀️☀️☀️ 一小時私人課堂首堂只需$580!!!🤤 😯 一人獨佔藝術佈置的運動場地 😯 身體合成檢測數據分析及解讀 😲 基礎營養教學 😲 度身訂造運動處方 絕無隱藏收費、手續費及入會費! *所有課堂必須預約* *查詢電話5...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窮瘋流ChuiKaLo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30 16:11:55

誠意邀請各位朋友嚟BEINSANE新場度上堂!一個結合藝術同運動感覺嘅私人場地!!! *自己衡量個價錢,要好平出面實有,唔好講價感謝各位* 現推出優惠價以下優惠: 一小時私人課堂首堂只需$580! (包括身體合成檢測、基礎營養教學、度身訂造運動教學) 一小時團體高效消脂增肌塑身課堂,只需$1...

  •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Jackson Yew 游俊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1-17 21:43:52
    有 5 人按讚


    给电影业者的一堂课,讲得太好了,专业!
    Young Jr Don Hoe Joeson Khor Wong Annzz II Jean Tan Kean Chin Qian Kung Jestinna Kuan LeOng JeFfrey Hoong Ling Yong Sampson Chew Jackson Yew Sam Loo Sam Khor
    #wingstalent
    #fullbillionentertainment
    #latistry

    故事片拍攝現場管理與流程值得向好萊塢借鑒的一環

    溫文杰 HKSC

    導演|攝影指導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記得二十多年前,筆者還在香港的電影圈工作時,印象中現場操作喊聲四起,胡亂催促,表面上看好像氣氛熱烈、緊張,實際上是一片混亂;表面上看分秒必爭,實際上是毫無效率。及後筆者進入美國的電影工業,親身感受現場工作的流程與氣氛,發現與港式做法大相徑庭,現場氣氛相對安靜,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真正做到緊張而有秩序,十二個小時的拍攝天里能完成的劇本分量不見得比港產片要少,值得我們參考。

    其實拍片的流程並沒有成規,也沒有聖經的指引,沒有必然正確的準則,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在這幾十年以致一百年的實踐中,洋人較早縷出一套比較合理的程序,提高了整體效率而已。遺憾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筆者重新在香港掌機,感覺情況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在一片混亂中緩步前行,所以想在這提供這套流程供同業參考。

    要現場運作流暢離不開精密的籌備工作,有效的籌備工作離不開完整的劇本。在這方面,香港的業界的確有長足的進步,比較二十多年前,今天拍片有完整的劇本了(真汗顏)。有了完整的劇本,制片部門可以與副導演緊密合作做周詳的計劃。考慮到演員的服裝、化妝變換所需時間和其他大量因素後,再征詢過導演意見,訂出具體的拍攝計劃,基于這個拍攝計劃(包括鏡頭朝向、景別等等),首先定好各部門擺放器材對象的位置,臨時化妝、服裝間所在(如果用實景,沒有化妝車的話),盡可能爭取這些位置是整天拍攝鏡頭都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中途要移位,也應該有序地,合理地把移動次數降到最低。

    要注意,在美國的體系中,副導演向制片人負責,不是向導演盡忠,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有相對的權威性。創作的問題當然是導演、攝影指導說了算數,但現場的管理安排,大家都得听副導演的,副導演的重大責任之一是按計劃完成當天的拍攝內容,所以它是現場推動得最緊的人。然而,他/她的推動、催促並不是毫無根據地喊叫,盲目地讓各部門盡快進行,而是具體了解各部門要準備好拍攝每一個鏡頭所需的條件和實際時間,盡量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務求大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完成準備,可以開機拍攝。

    拍攝流程

    一般來說,導演除了前期籌備的時候跟各部門頭溝通他的要求外,現場拍攝時,每一場的開始,他可以向全體工作人員簡單講解該場戲的拍攝要求和方案,然後各自分散做自己的事。每個鏡頭的具體操作,可以分為五個步驟,詳列如下。

    1. 走位 (Block)

    副導演把該場戲的所有演員集中在演區,攝影師、助理、燈光師、美工人員和燈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觀察,導演指揮或帶領演員走位,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該鏡頭的內容粗略演一次,然後與攝影師共同研究,有時透過肉眼,有時利用工具,例如導演取景器(Director’s Viewfinder) 等定好機位、景別和運動方法,精準到軌道的起幅、落幅,鏡頭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記錄。決定好排位後,攝影助理則應忙于給演員走位做記號,更要為攝影機的移動位置作記號。

    這一道程序攸關重要,只有這樣做,各部門才會清楚了解這個鏡頭的設計、所見範圍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導演那樣完全依賴口述,“A演員從這里走到那邊,B演員從外沖入與A相遇,一起走到這邊質問C演員……”或者舉起兩個拳頭代表演員對話等等,結果做成盲目打光,最後要麼效果不好,要麼要重做,浪費時間。

    2. 打光 (Light)

    排位結束,副導演請演員移步到演區外,繼續讓導演講解角色的動機、性格、心理狀態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機員會帶領攝影組和 Grips (攝影、燈光的兼容工作組,無法找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按照攝影指導的意思裝置攝影機,鋪排軌道,排練運動 (如果有的話),攝影指導則與燈光師合作,利用 “光替” 打光 (如果預算允許雇用光替的話)。

    錄音助理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有台詞的演員安裝無線話筒,美工人員會與掌機員合作,自動自覺地按照攝影機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鏡頭所見範圍)清理場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導演則安排背景的群眾演員走位,增加真實感和氣氛渲染,如果鏡頭內還有放煙、灑水、吹風、爆破等現場效果的話,它的協調工作就更繁重了。廣義來說,一個副導演如果從不檢查攝影機拍攝範圍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說是個稱職的副導演。

    3. 排練 (Rehearse)

    等打光大致完成,各部門所需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副導演會請演員和導演回到演區,讓導演指導他們盡量按照原先畫好的記號走位演戲,這時導演可以要求表演作細節調整,排練到導演基本滿意為止。

    4. 微調 (Tweak)

    演員排練到基本滿意後,可以留在演區補妝,整理服裝,攝影燈光部門可按排練結果做出相應的微調,跟焦員也應于此時量度準確演員距離,準備跟焦。特別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經驗的梳頭、化妝、服裝人員由于怕人說他們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時候跑出來,站在演區、鏡頭前面補妝、弄頭發,既徒勞又阻礙其他部門工作,有經驗的副導演就會安排他們適當的時候做他們該做的事,提高效率。

    5. 開機拍攝 (Shoot)

    顧名思義,當所有微調完成,演員進入狀態,就可以正式拍攝。每一條停機後,導演要給予明確指示,要麼滿意收貨,要麼重來;如果重來,要明確地告知各單位、演員重來的原因,不能因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員重做。如果一個鏡頭 OK 了,副導演會有序地安排演員撤退,機器移位,準備重復以上程序,拍攝下一個鏡頭。

    以上程序,從文字上看貌似復雜,其實只要有具經驗的副導演在現場嚴格執行一段短時間,各部門人員應該很快就能適應過來,大家嘗到秩序和效率的甜頭,並有了默契之後,過程就會更加流暢。當然,以上程序需要演員們配合,大家準時到達現場,並有專業操守,願意給其他角色在畫外搭戲,中港地區的導演未能按這個流程工作往往因為演員不齊,無法排位。

    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電影生意特別火,演員跨組厲害,某花旦曾有 “鄭九組”的外號(同時接了九部戲),瘋狂刮錢以外,並引以為自豪,風氣敗壞,同一場的演員往往不同一時間在場,幕後人員完全無法認真地拍好一場戲。搞笑的是,不少導演還喜歡自詡自己會跳拍、用替身帶肩拍攝等小技巧,讓不同時間來到現場的演員(有時相隔幾天、幾周)拍成好像同場對答的特殊(扭曲)能力,不知道他們是在苦中作樂還是真心感到驕傲。

    還有一個可以提高拍攝效率和攝影燈光質量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拍廣角全景鏡頭,同時拍攝 “主鏡頭” (Master Shot), 把整場戲連續不斷地拍下來,不要從一場戲的中間、近景鏡頭開始拍攝。從廣角機位開始,攝影師、燈光師把難度最大的景別搞定,然後移進拍攝中近景,就能確保光效連接,而且鏡頭與鏡頭之間基本上不用調整,可以直接跳近拍攝,省時省力。如果從近景開始,效果則剛剛相反了。至于拍攝 “主鏡頭”,在沒有膠片成本壓力的今天絕對值得采納,選擇兩到三個機位把整場戲從頭到尾拍一遍,如果有出錯,可從中間出錯的地方開始,接續拍攝,然後再補拍個別角色的特寫反應鏡頭。這樣的話,演員會更專心,表演情緒更連貫,剪輯的可能性、彈性大增,也能提升拍攝進度

  •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蔡力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1-17 10:20:42
    有 8 人按讚


    BJ4
    BJ4Translated
    故事片拍攝現場管理與流程值得向好萊塢借鑒的一環

    溫文杰 HKSC

    導演|攝影指導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記得二十多年前,筆者還在香港的電影圈工作時,印象中現場操作喊聲四起,胡亂催促,表面上看好像氣氛熱烈、緊張,實際上是一片混亂;表面上看分秒必爭,實際上是毫無效率。及後筆者進入美國的電影工業,親身感受現場工作的流程與氣氛,發現與港式做法大相徑庭,現場氣氛相對安靜,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真正做到緊張而有秩序,十二個小時的拍攝天里能完成的劇本分量不見得比港產片要少,值得我們參考。

    其實拍片的流程並沒有成規,也沒有聖經的指引,沒有必然正確的準則,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在這幾十年以致一百年的實踐中,洋人較早縷出一套比較合理的程序,提高了整體效率而已。遺憾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筆者重新在香港掌機,感覺情況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在一片混亂中緩步前行,所以想在這提供這套流程供同業參考。

    要現場運作流暢離不開精密的籌備工作,有效的籌備工作離不開完整的劇本。在這方面,香港的業界的確有長足的進步,比較二十多年前,今天拍片有完整的劇本了(真汗顏)。有了完整的劇本,制片部門可以與副導演緊密合作做周詳的計劃。考慮到演員的服裝、化妝變換所需時間和其他大量因素後,再征詢過導演意見,訂出具體的拍攝計劃,基于這個拍攝計劃(包括鏡頭朝向、景別等等),首先定好各部門擺放器材對象的位置,臨時化妝、服裝間所在(如果用實景,沒有化妝車的話),盡可能爭取這些位置是整天拍攝鏡頭都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中途要移位,也應該有序地,合理地把移動次數降到最低。

    要注意,在美國的體系中,副導演向制片人負責,不是向導演盡忠,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有相對的權威性。創作的問題當然是導演、攝影指導說了算數,但現場的管理安排,大家都得听副導演的,副導演的重大責任之一是按計劃完成當天的拍攝內容,所以它是現場推動得最緊的人。然而,他/她的推動、催促並不是毫無根據地喊叫,盲目地讓各部門盡快進行,而是具體了解各部門要準備好拍攝每一個鏡頭所需的條件和實際時間,盡量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務求大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完成準備,可以開機拍攝。

    拍攝流程

    一般來說,導演除了前期籌備的時候跟各部門頭溝通他的要求外,現場拍攝時,每一場的開始,他可以向全體工作人員簡單講解該場戲的拍攝要求和方案,然後各自分散做自己的事。每個鏡頭的具體操作,可以分為五個步驟,詳列如下。

    1. 走位 (Block)

    副導演把該場戲的所有演員集中在演區,攝影師、助理、燈光師、美工人員和燈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觀察,導演指揮或帶領演員走位,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該鏡頭的內容粗略演一次,然後與攝影師共同研究,有時透過肉眼,有時利用工具,例如導演取景器(Director’s Viewfinder) 等定好機位、景別和運動方法,精準到軌道的起幅、落幅,鏡頭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記錄。決定好排位後,攝影助理則應忙于給演員走位做記號,更要為攝影機的移動位置作記號。

    這一道程序攸關重要,只有這樣做,各部門才會清楚了解這個鏡頭的設計、所見範圍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導演那樣完全依賴口述,“A演員從這里走到那邊,B演員從外沖入與A相遇,一起走到這邊質問C演員……”或者舉起兩個拳頭代表演員對話等等,結果做成盲目打光,最後要麼效果不好,要麼要重做,浪費時間。

    2. 打光 (Light)

    排位結束,副導演請演員移步到演區外,繼續讓導演講解角色的動機、性格、心理狀態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機員會帶領攝影組和 Grips (攝影、燈光的兼容工作組,無法找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按照攝影指導的意思裝置攝影機,鋪排軌道,排練運動 (如果有的話),攝影指導則與燈光師合作,利用 “光替” 打光 (如果預算允許雇用光替的話)。

    錄音助理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有台詞的演員安裝無線話筒,美工人員會與掌機員合作,自動自覺地按照攝影機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鏡頭所見範圍)清理場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導演則安排背景的群眾演員走位,增加真實感和氣氛渲染,如果鏡頭內還有放煙、灑水、吹風、爆破等現場效果的話,它的協調工作就更繁重了。廣義來說,一個副導演如果從不檢查攝影機拍攝範圍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說是個稱職的副導演。

    3. 排練 (Rehearse)

    等打光大致完成,各部門所需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副導演會請演員和導演回到演區,讓導演指導他們盡量按照原先畫好的記號走位演戲,這時導演可以要求表演作細節調整,排練到導演基本滿意為止。

    4. 微調 (Tweak)

    演員排練到基本滿意後,可以留在演區補妝,整理服裝,攝影燈光部門可按排練結果做出相應的微調,跟焦員也應于此時量度準確演員距離,準備跟焦。特別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經驗的梳頭、化妝、服裝人員由于怕人說他們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時候跑出來,站在演區、鏡頭前面補妝、弄頭發,既徒勞又阻礙其他部門工作,有經驗的副導演就會安排他們適當的時候做他們該做的事,提高效率。

    5. 開機拍攝 (Shoot)

    顧名思義,當所有微調完成,演員進入狀態,就可以正式拍攝。每一條停機後,導演要給予明確指示,要麼滿意收貨,要麼重來;如果重來,要明確地告知各單位、演員重來的原因,不能因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員重做。如果一個鏡頭 OK 了,副導演會有序地安排演員撤退,機器移位,準備重復以上程序,拍攝下一個鏡頭。

    以上程序,從文字上看貌似復雜,其實只要有具經驗的副導演在現場嚴格執行一段短時間,各部門人員應該很快就能適應過來,大家嘗到秩序和效率的甜頭,並有了默契之後,過程就會更加流暢。當然,以上程序需要演員們配合,大家準時到達現場,並有專業操守,願意給其他角色在畫外搭戲,中港地區的導演未能按這個流程工作往往因為演員不齊,無法排位。

    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電影生意特別火,演員跨組厲害,某花旦曾有 “鄭九組”的外號(同時接了九部戲),瘋狂刮錢以外,並引以為自豪,風氣敗壞,同一場的演員往往不同一時間在場,幕後人員完全無法認真地拍好一場戲。搞笑的是,不少導演還喜歡自詡自己會跳拍、用替身帶肩拍攝等小技巧,讓不同時間來到現場的演員(有時相隔幾天、幾周)拍成好像同場對答的特殊(扭曲)能力,不知道他們是在苦中作樂還是真心感到驕傲。

    還有一個可以提高拍攝效率和攝影燈光質量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拍廣角全景鏡頭,同時拍攝 “主鏡頭” (Master Shot), 把整場戲連續不斷地拍下來,不要從一場戲的中間、近景鏡頭開始拍攝。從廣角機位開始,攝影師、燈光師把難度最大的景別搞定,然後移進拍攝中近景,就能確保光效連接,而且鏡頭與鏡頭之間基本上不用調整,可以直接跳近拍攝,省時省力。如果從近景開始,效果則剛剛相反了。至于拍攝 “主鏡頭”,在沒有膠片成本壓力的今天絕對值得采納,選擇兩到三個機位把整場戲從頭到尾拍一遍,如果有出錯,可從中間出錯的地方開始,接續拍攝,然後再補拍個別角色的特寫反應鏡頭。這樣的話,演員會更專心,表演情緒更連貫,剪輯的可能性、彈性大增,也能提升拍攝進度

  •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鄧皓元導演 Vinc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4-01-15 22:39:56
    有 3 人按讚


    簡單的說,副導演是拍片現場管理與流程中很重要的一員

    故事片拍攝現場管理與流程值得向好萊塢借鑒的一環

    溫文杰 HKSC

    導演|攝影指導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高級講師

    記得二十多年前,筆者還在香港的電影圈工作時,印象中現場操作喊聲四起,胡亂催促,表面上看好像氣氛熱烈、緊張,實際上是一片混亂;表面上看分秒必爭,實際上是毫無效率。及後筆者進入美國的電影工業,親身感受現場工作的流程與氣氛,發現與港式做法大相徑庭,現場氣氛相對安靜,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真正做到緊張而有秩序,十二個小時的拍攝天里能完成的劇本分量不見得比港產片要少,值得我們參考。

    其實拍片的流程並沒有成規,也沒有聖經的指引,沒有必然正確的準則,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在這幾十年以致一百年的實踐中,洋人較早縷出一套比較合理的程序,提高了整體效率而已。遺憾的是,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筆者重新在香港掌機,感覺情況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在一片混亂中緩步前行,所以想在這提供這套流程供同業參考。

    要現場運作流暢離不開精密的籌備工作,有效的籌備工作離不開完整的劇本。在這方面,香港的業界的確有長足的進步,比較二十多年前,今天拍片有完整的劇本了(真汗顏)。有了完整的劇本,制片部門可以與副導演緊密合作做周詳的計劃。考慮到演員的服裝、化妝變換所需時間和其他大量因素後,再征詢過導演意見,訂出具體的拍攝計劃,基于這個拍攝計劃(包括鏡頭朝向、景別等等),首先定好各部門擺放器材對象的位置,臨時化妝、服裝間所在(如果用實景,沒有化妝車的話),盡可能爭取這些位置是整天拍攝鏡頭都看不到的地方。如果中途要移位,也應該有序地,合理地把移動次數降到最低。

    要注意,在美國的體系中,副導演向制片人負責,不是向導演盡忠,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有相對的權威性。創作的問題當然是導演、攝影指導說了算數,但現場的管理安排,大家都得听副導演的,副導演的重大責任之一是按計劃完成當天的拍攝內容,所以它是現場推動得最緊的人。然而,他/她的推動、催促並不是毫無根據地喊叫,盲目地讓各部門盡快進行,而是具體了解各部門要準備好拍攝每一個鏡頭所需的條件和實際時間,盡量協調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務求大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完成準備,可以開機拍攝。

    拍攝流程

    一般來說,導演除了前期籌備的時候跟各部門頭溝通他的要求外,現場拍攝時,每一場的開始,他可以向全體工作人員簡單講解該場戲的拍攝要求和方案,然後各自分散做自己的事。每個鏡頭的具體操作,可以分為五個步驟,詳列如下。

    1. 走位 (Block)

    副導演把該場戲的所有演員集中在演區,攝影師、助理、燈光師、美工人員和燈光替身等在旁聆听觀察,導演指揮或帶領演員走位,用最簡單的方法把該鏡頭的內容粗略演一次,然後與攝影師共同研究,有時透過肉眼,有時利用工具,例如導演取景器(Director’s Viewfinder) 等定好機位、景別和運動方法,精準到軌道的起幅、落幅,鏡頭的焦距和高低位置等都有記錄。決定好排位後,攝影助理則應忙于給演員走位做記號,更要為攝影機的移動位置作記號。

    這一道程序攸關重要,只有這樣做,各部門才會清楚了解這個鏡頭的設計、所見範圍和所需元素,最好不要像某些導演那樣完全依賴口述,“A演員從這里走到那邊,B演員從外沖入與A相遇,一起走到這邊質問C演員……”或者舉起兩個拳頭代表演員對話等等,結果做成盲目打光,最後要麼效果不好,要麼要重做,浪費時間。

    2. 打光 (Light)

    排位結束,副導演請演員移步到演區外,繼續讓導演講解角色的動機、性格、心理狀態和表演要求等等,掌機員會帶領攝影組和 Grips (攝影、燈光的兼容工作組,無法找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按照攝影指導的意思裝置攝影機,鋪排軌道,排練運動 (如果有的話),攝影指導則與燈光師合作,利用 “光替” 打光 (如果預算允許雇用光替的話)。

    錄音助理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為有台詞的演員安裝無線話筒,美工人員會與掌機員合作,自動自覺地按照攝影機的起幅、落幅(也就是鏡頭所見範圍)清理場地,添置、整理道具,副導演則安排背景的群眾演員走位,增加真實感和氣氛渲染,如果鏡頭內還有放煙、灑水、吹風、爆破等現場效果的話,它的協調工作就更繁重了。廣義來說,一個副導演如果從不檢查攝影機拍攝範圍就安排工作,那就不能說是個稱職的副導演。

    3. 排練 (Rehearse)

    等打光大致完成,各部門所需的工作也接近收尾,副導演會請演員和導演回到演區,讓導演指導他們盡量按照原先畫好的記號走位演戲,這時導演可以要求表演作細節調整,排練到導演基本滿意為止。

    4. 微調 (Tweak)

    演員排練到基本滿意後,可以留在演區補妝,整理服裝,攝影燈光部門可按排練結果做出相應的微調,跟焦員也應于此時量度準確演員距離,準備跟焦。特別想提一下,某些缺乏經驗的梳頭、化妝、服裝人員由于怕人說他們怠惰,往往盲目地在任何時候跑出來,站在演區、鏡頭前面補妝、弄頭發,既徒勞又阻礙其他部門工作,有經驗的副導演就會安排他們適當的時候做他們該做的事,提高效率。

    5. 開機拍攝 (Shoot)

    顧名思義,當所有微調完成,演員進入狀態,就可以正式拍攝。每一條停機後,導演要給予明確指示,要麼滿意收貨,要麼重來;如果重來,要明確地告知各單位、演員重來的原因,不能因為自己缺乏自信而含糊地要求演員重做。如果一個鏡頭 OK 了,副導演會有序地安排演員撤退,機器移位,準備重復以上程序,拍攝下一個鏡頭。

    以上程序,從文字上看貌似復雜,其實只要有具經驗的副導演在現場嚴格執行一段短時間,各部門人員應該很快就能適應過來,大家嘗到秩序和效率的甜頭,並有了默契之後,過程就會更加流暢。當然,以上程序需要演員們配合,大家準時到達現場,並有專業操守,願意給其他角色在畫外搭戲,中港地區的導演未能按這個流程工作往往因為演員不齊,無法排位。

    記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的電影生意特別火,演員跨組厲害,某花旦曾有 “鄭九組”的外號(同時接了九部戲),瘋狂刮錢以外,並引以為自豪,風氣敗壞,同一場的演員往往不同一時間在場,幕後人員完全無法認真地拍好一場戲。搞笑的是,不少導演還喜歡自詡自己會跳拍、用替身帶肩拍攝等小技巧,讓不同時間來到現場的演員(有時相隔幾天、幾周)拍成好像同場對答的特殊(扭曲)能力,不知道他們是在苦中作樂還是真心感到驕傲。

    還有一個可以提高拍攝效率和攝影燈光質量的操作方法,就是先拍廣角全景鏡頭,同時拍攝 “主鏡頭” (Master Shot), 把整場戲連續不斷地拍下來,不要從一場戲的中間、近景鏡頭開始拍攝。從廣角機位開始,攝影師、燈光師把難度最大的景別搞定,然後移進拍攝中近景,就能確保光效連接,而且鏡頭與鏡頭之間基本上不用調整,可以直接跳近拍攝,省時省力。如果從近景開始,效果則剛剛相反了。至于拍攝 “主鏡頭”,在沒有膠片成本壓力的今天絕對值得采納,選擇兩到三個機位把整場戲從頭到尾拍一遍,如果有出錯,可從中間出錯的地方開始,接續拍攝,然後再補拍個別角色的特寫反應鏡頭。這樣的話,演員會更專心,表演情緒更連貫,剪輯的可能性、彈性大增,也能提升拍攝進度

  • 香港浸會大學master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28 12:35:41

    #磨墨#墨條#硯台

    如何磨墨?首先硯台的好壞,當然會影響出墨的速度與時間,但過細過硬的石質,也不盡然適合拿來使用,最好是選擇大小適當的實用硯來用,裝飾圖案過多的觀賞硯可以捨棄,個人建議可以購買端硯或歙硯,這兩種硯台在使用是最為理想。

    此外我們也需要先分辨墨質的軟硬,因為墨質的軟硬 會影響我們磨墨所需要的時間,而過硬的墨條 不僅出墨慢 也會讓硯面刮花,所以一定要有所留意。

    至於如何分辨 最快的方法,就是看墨條四周的線條,越是光滑銳利 越可能是屬於較硬的墨質,而新墨也會較老墨為硬。

    此外我們也可以先試磨 ,剛開始可以用比較輕的力量磨墨 ,慢慢感受墨質的軟硬後 再逐步加重我們的力量 ,墨條與硯面最好保持90度角接觸,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出墨效果 ,不過如果遇到較硬的墨條,也可以用75度角來磨墨 ,先減少彼此的接觸面積,如此也能順利的將墨磨出。

    磨墨的過程盡量平心靜氣 ,速度越慢 越是能磨出較細緻的墨水出來。至於如何分辨磨出的墨水濃度 ,最簡單的方法 就是看墨水的黏稠程度,越是黏稠越是能達到濃墨的階段。

    至於磨完後 個人比較傾向再略微等待後才使用,好讓墨液中的水份稍乾,如此才能畫出最黑的墨色 ,當然毛筆沾墨前一定要用清水浸潤一下,這樣也能防止筆毛脆化 ,洗筆時也會較容易清洗乾淨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的幾個磨墨需要注意的重點。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