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香港歷史建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香港歷史建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歷史建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歷史建築產品中有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南區變化】漁光村拆遷、香港仔街市翻新、黃竹坑的商住仕紳化,到華富邨及瑪麗醫院重建、數碼港擴建、南港島綫(西段)動工、海洋公園重新發展……港島南區的變化一浪接一浪洶湧而至。本來南區就有許多舊年代建築,即將要翻新重建,現再加上政府「躍動港島南」的政策推動,南區的寧靜勢將消逝。​ 然而世間無淨土,風雨...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香港歷史建築 在 Get Ready 香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3:11:41

【 穿越現代舊式唐樓 】 茂蘿街7號,前稱為動漫機地,是香港歷史建築。前身是綠屋,現已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此歷史建築合共10幢唐樓的一個藝術中心,同時也是香港藝術中心和市區重建局的合作項目。現時茂蘿街7號轉型為藝術展覽場地供公眾參觀。 詳情請瀏覽 GetReadyHK.com #GetRead...

香港歷史建築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8:06:35

【南區變化】漁光村拆遷、香港仔街市翻新、黃竹坑的商住仕紳化,到華富邨及瑪麗醫院重建、數碼港擴建、南港島綫(西段)動工、海洋公園重新發展……港島南區的變化一浪接一浪洶湧而至。本來南區就有許多舊年代建築,即將要翻新重建,現再加上政府「躍動港島南」的政策推動,南區的寧靜勢將消逝。​ ​ 然而,所謂淨土,在...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30 20:00:59
    有 44 人按讚

    【南區變化】漁光村拆遷、香港仔街市翻新、黃竹坑的商住仕紳化,到華富邨及瑪麗醫院重建、數碼港擴建、南港島綫(西段)動工、海洋公園重新發展……港島南區的變化一浪接一浪洶湧而至。本來南區就有許多舊年代建築,即將要翻新重建,現再加上政府「躍動港島南」的政策推動,南區的寧靜勢將消逝。​

    然而世間無淨土,風雨變幻是常態。在席捲一切的浪潮前,我們可以接受時代變遷的必然,但不應怠惰,慣於妥協。人可做的,是珍重當前的片刻寧靜,盡力將這裏的美好與價值,文化及歷史,記錄保留,延續傳承,並試圖讓變遷,偏往為人和社區着想的方向。​

    封面故事後記:https://bit.ly/3qfz1lU​
    - - -​
    【香港之南 最後寧靜】封面故事總覽:​
    https://bit.ly/3gMtfVB​
    舢舨遊覽香港仔 傳承漁港水上人文​
    https://bit.ly/2SmHk2O​
    屹立半世紀 拆遷前的漁光村 以人為本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
    https://bit.ly/3gMINZD​
    安居樂業和諧家園 漁光村四十載居民鄭志全:入住後生活環境大幅改善​
    https://bit.ly/3zMuc7M​
    悶熱水浸問題叢生 香港仔街市終將在年底翻新 牽動南區人際網絡​
    https://bit.ly/2TWxkgR​
    從工業走到商業與藝術 黃竹坑的十年​
    https://bit.ly/3zWnpZB​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明周社區 #香港仔 #港島南區 #南區 #香港歷史 #漁港 #漁民 #避風塘 #水上人 #蜑家人 #舢舨 #漁光村 #公共屋邨 #建築設計 #美學 #香港歷史建築 #重建 #發展 #保育 #黃竹坑 #鴨脷洲 #南港島線 #躍動港島南 #城市 #香港 #hongkong #aberdeen #我就是我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20:00:13
    有 178 人按讚

    【香港之南】「從前,香港是個漁港……」這句話,香港人都耳熟能詳,但未必懂得怎樣把故事說下去。然而,漁港的景色,漁業的發展,以至「水上人」的風俗習慣, 實是香港重要的歷史文化。八十後水上人後代陳子坤及其妻阮穎姿(Jenny),二○一九年起經營文化旅遊機構「浪遊漁港1773」,舉辦香港仔港灣語音導覽遊,讓參與者乘搭舢舨船,遊覽避風塘,探索昔日水上人的生活面貌。

    探索香港仔風情詳細文章:https://bit.ly/3gOxVuf

    「香港仔以前有水上人在此居住,有community,有『住家艇』、形形式式的漁船,在它們未真正式微或消逝前,希望把這種文化承傳下去。」Jenny說道。

    Youtube睇片體驗文化旅遊:youtu.be/l1ExabZboqM
    - - -
    【香港之南 最後寧靜】封面故事:
    https://bit.ly/3gMtfVB
    屹立半世紀 拆遷前的漁光村 以人為本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
    https://bit.ly/3gMINZD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明周社區 #香港仔 #港島南區 #南區 #香港歷史 #漁港 #漁民 #避風塘 #水上人 #蜑家人 #舢舨 #漁光村 #公共屋邨 #建築設計 #美學 #香港歷史建築 #重建 #發展 #保育 #黃竹坑 #鴨脷洲 #南港島線 #躍動港島南 #城市 #香港 #hongkong #aberdeen #我就是我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20:00:33
    有 130 人按讚

    【南區日常風景】在一九四○年出版的教科書《香港地理》,如此形容當時的香港仔,「香港仔西名鴨巴甸,為香港島南唯一較大市區,全島最大漁港……地雖濱海,但山勢重疊,港汊深入,風景頗似江南。鴨脷洲與香港仔相距約八十碼,有市街一,往來以小艇,二地實為一區。」這一段讀來,叫人心馳神往,想回到過去看看。​

    近年香港仔以至南區面臨急速而巨大的轉變,往日的漁港景色、寧靜愜意的氣氛正逐漸流逝。在如今南區散步時,用心察看的話,也可發現許多昔日漁港風俗文化痕迹延續至今,並與當代日常生活融和,營造出這一區獨特的格調。​

    攝影:譚志榮、周耀恩​

    【香港之南 最後寧靜】封面故事總覽:​
    https://bit.ly/3gMtfVB​
    舢舨遊覽香港仔 傳承漁港水上人文​
    https://bit.ly/2SmHk2O​
    屹立半世紀 拆遷前的漁光村 以人為本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
    https://bit.ly/3gMINZD​
    安居樂業和諧家園 漁光村四十載居民鄭志全:入住後生活環境大幅改善​
    https://bit.ly/3zMuc7M​
    悶熱水浸問題叢生 香港仔街市終將在年底翻新 牽動南區人際網絡​
    https://bit.ly/2TWxkgR​
    從工業走到商業與藝術 黃竹坑的十年​
    https://bit.ly/3zWnpZB​
    後記:世間本無淨土​
    https://bit.ly/3qfz1lU​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明周社區 #香港仔 #港島南區 #南區 #香港歷史 #漁港 #漁民 #避風塘 #水上人 #蜑家人 #舢舨 #漁光村 #公共屋邨 #建築設計 #美學 #香港歷史建築 #重建 #發展 #保育 #黃竹坑 #鴨脷洲 #南港島線 #躍動港島南 #城市 #香港 #hongkong #aberdeen #我就是我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04 14:30:12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4:30:13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香港歷史建築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2 14:30:10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