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香港手語語法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香港手語語法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 類別 手語介紹標題 台灣手語語言歷史及其在世界各國手語中的地位/作者:史文漢日期時間 2001/1...
香港手語語法 在 Chris電影宇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3 08:23:30
2020年最喜愛電影 第3️⃣位 #靜寂的鼓手 #SoundofMetal · 舊年睇過咁多套電影,《靜寂的鼓手》絕對係最被忽視嘅一部佳作,更難得嘅係作品竟然係出自一位新晉導演之手。一名職業鼓手或許因長期暴露於噪音之中,逐漸失去聽力,被迫暫時放低一直以嚟嘅工作,並搬入聾人社區學習如何面對同適應自己正...
台灣手語起源:一、兩百年前,由於沒有很好的傳播工具(如錄影帶、書、電影等),所
以我們很難了解台灣早期的手語是什麼樣子。但有些手語是可以推敲的,例「高雄」這個
手語,是由兩個手語融合而成的,就是「狗」+「港」。為何叫「狗港」呢?因為百 年前
高雄名為「打狗」
,同時高雄亦為一天然港,故稱為「狗港」;由此可知,這個手語在百 年前就已存在了。
總之,台灣早期的手語,我們只能推測,而無法確知其源。
約莫在百年前日據時代,那時有二所聾學校,即台北啟聰與台南啟聰的前身,因此,本地
的手語受到日本手語相當的影響;如台北啟聰因師資來自東京 ,而台南啟聰師資來自大阪
,分別將他們當地的手語傳至台灣,因而在近百 年前,台灣手語即分為二大派,一為台北
手語,一為台南光復後,則又有第三種影響加入,就是從大陸傳過來的手語,例如「謝謝
」這個手語,從日據時代至今已有所改變。另外有很多新手語是由台灣自行發明的,如「
西門町」、「麥當勞」、「7- Eleven」等。換言之,台灣手語之來源至少有四個:
(一)原本即有的;(二)日本傳
最早的手語課本:一九五九年有一位李明晃先生,嚐試將當時的手語記錄下來,登於台灣
省聾啞福利協進會之創會六週年特刊,上以介紹台灣早期的手語。後來台北啟聰學校編了
一本123頁、400個手語的書,內附照片說明,多數根據當時的台北手語編寫而來。其後,
在民國五十幾年時,三所聾校欲統一手語,聯合編了一套手語書(共八冊,至今尚未付梓
)。民國五十九年台中啟聰陳鳳文老師自編「聾語初階」一書,另有林寶貴老師、李鈞棫
研究了有關台灣手語的文章。
史文漢著手台灣手語研究之開始:同一時期,有位美國人來到台灣,他對聾教育很有興趣
,這人就史文漢先生(Dr. Wayne H. Smith)。先期他在台灣收集了許多台灣手語的資料
,下了相當的功夫。當他在美國念第二個碩士學位時(有關聾教育),便受邀在美國開設
台灣手語班(在當尚未開辦任何手語班)。回台後,他便投入台灣手語教授推廣工作,影
響力逐漸顯現。在教學中,日覺手語教本編篡之急迫,乃於民國六十七年起與丁立芬老師
聯合許多聾朋友合力完成了『手能生橋』這本大作,至今仍為台灣手語教學使用率最高之
教本。
手語畫冊的出現:民國六十年代末期,北、中、南三所聾校在教育部的輔導下,編了一套
『手語畫冊』,目的在統一三所聾校之手語,尤以教學上所使用者為最,晚近在大眾傳媒
上所見之手語歌表演(前台視五燈獎之手語歌比賽),即以此套手語為標準。此時另有二
位聾人自己開始做ꐊ研究,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以前都是聽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目前他們的大作都己出版。
其中,趙建民先生所著「自然手語」,曾為手語之家高級班教材之一,楊炯煌先生所著的
「標準手語」,內容多與手能生橋第一冊無異。而後又有「手能生橋」第二冊的出版,這段
時間的研究,
可說是進步神速。之後一直到民國八十五間,趙建民先生才陸續出了「台灣自然手語」第
一冊及「聾人文化概論」,而另一位聾朋友趙玉平先生亦出了一系列的手語書「手語大師
」,姑且不論內容如何,但這都是聾人自行研究的成果。
貳、台灣手語與世界各地手語之比較
與日、韓、香港、美國等之比較
以「父親」的手語為例,台灣、日本、韓國三地的打法皆同(唯念法不同),香港的「父親
」打
法則與台南手語的「家」打法相同,而在大陸亦有所不同。
又如「母親」這個手語,台灣、日本、韓國三地的打法皆同,而在香港卻打成台灣手語的
「噓」,在北京 卻又不同(北京一帶的老太婆頭上皆挽髻),所以我們可以由此看出各地
手語的差異。有時,相同的手語在各國卻有不同的意思:
例一:台灣手語「意思」,在香港手語是表示「美國」,在美國手語卻是「瘋狂(CRAZY)ꨊ熒N思。
例二:香港手語「有」,在台灣手語是表「牛奶」的意思。
例三:台灣手語「出生」,美國手語卻是「狗屎」的意思。
例四:台灣手語「女」,在美國手語則為「保險」(INSURANCE)的意思,因其為" I "
字開頭。
例五:台灣手語「玻璃」,在韓國手語則表示「美國」的意思。
例六:台中、台南的「十」的手語,在香港手語則是「三」的意思,若在美國手語則是「
九」。經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台北、台中、香港、美國的數目字手語差異甚大。
在各地均非常相似的少數手語
「吃飯」一定是把東西放在口裏,但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美國的
手語" EAT "與台灣手語「吃」相同。但台灣手語「吃飯」之打法在美國則不可能有這種
打法,因為美國人從來不把碗端在手上。又例如台灣手語的「停」和美國手語的" STOP "
相同,可是在香港作「不一樣」的解釋。
參、台灣手語因地區而有所不同:
「鞋子」、「老師」、「習慣」、「會」在北部、南部之打法不同。而高雄因有私立啟英
小學的設立,其手語使用來源為上海南通之聾校的手語系統,與台灣原本的南北手語不盡
相同,經過交流,也多少影響到其他三所聾校的手語,如台北「學生」的手語與高雄不同
,高雄手語「學生k,在台北則像「結婚」之手語,在香港則同為「學生」之意。
時代的變遷也會影響到手語的差異,在台灣,年長的聾人其手語與年輕的聾人就有些許不
同。有時候男生和女生,手語也有所差別,例如「珍惜」這手語。綜上所述,統一台灣手
語,有其困難,也無統一之必要,各地方言皆有其歷史傳統與文化背景,全予統一,將會
失去它原有的文化묊歷史傳承。較可行的作法,應是制定一套統一的「文字手語」──其目的乃為翻譯專有名
詞,如地名、人名等。但台灣原有的手語絕對不能放棄,一定要予以保留,且最好能以影
像存錄的方式記載下來,以為日後聾人所用。
肆、中文手語與台灣手語的比較:
兩個聾人在一起打的手語為「自然手語」,其語法與中文大不相同,但「中文手語」的語
法則完全依循中文文法,只是將中文用一種視覺的方式加以表達。例如:我明天要到你家
去,中文手語的比法就是=>「我/明天/要/到/你/家/去」,台灣手語的打法則簡單
、快速許多=>「明天//要(表情)」;聾人的手語本來就具有此一特性 ,若將其統一成
一套中文手語,完全照中文的打法,手式雖多,但有益於聾人學習中文,增加字彙。兩者
各有其用處,不可全然統一。
台灣手語之特徵如下:
語音學方面:每種語言皆有聲音,而手語乃為「視覺語言」。
例一:「錢」是一個手形的名稱,這手形也用在不同的手語,所以也算是手語的字母。
手語亦因其方向、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錢」這手形,若掌心朝內,手指向左,
在額頭敲幾下,乃是「貪心」的意思。
例二:「菜」,其手形若放在鼻子上,掌心朝內,手指向上,中指與鼻子接觸的話,乃指
「一竅不通」的意思。若放在額頭上稍為動 一下,則為「禿頭」。
構詞學方面:即是一個單獨的手語是如何構成的;或將兩個手語很快的併在一起,其意即
有所不同。
例一:「懶」+「棒」=順便
例二:「狗」+「港」=高雄
例三:「我教你」和「你教我」,兩者手形相同,但動作之方向則相反。
語法方面:
例如中文手語中「他還沒有告訴我」,在聾人間很少如此逐字打出來,而是「他告訴我」
(一個手語)+「還沒有」(另一個手語)所形成。台灣手語語法與中文語法不同,由此
可見;所以,英文與美國自然手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而中文與台灣自然手語亦然。
臉上的表情:
有時聾人根本不用手語,而單獨用臉上的表情來表達意思。而有時候表情也是唯一能夠辨
別兩個手形相同而意思不同的手語之途徑。例如「酸」與「鹹」,「臭」與「受不了」。
伍、如何使用手語(主要與聾人溝通):
手語翻譯對聾人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有招收聾生的大學中,非常迫切需要設有專業的手語
翻譯員。手語翻譯可分為兩種:一為從口語翻成手語,一為從手語翻成口語。以前史文漢
先生在美國曾修過一門「聾人文化」的課,那老師即為一聾人。當時有些聽人同學看不懂
美國手語,故為了方便,便請了一位手語翻譯員作他們與老師之間的橋樑,將老師的手語
翻成口語,他們才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所以只要有翻譯員,聾人也可以當大學老師。
手語除了有助於聾人與聾人「交談」,透過手語翻譯員聽人與聾人也能溝通。本地的手語
班,早在一九七七年於女青年會便開始設立。聾劇團第一次公演之後,有很多朋友想學手
語,所以就開了五個手語班,其中一個老師就是丁立芬老師。而後,學習手語的朋友愈來
愈多,所以在ꐊ九月在台北新公園成立手語俱樂部,之後又和聾劇團、大專聾友會、手語班,組合起來向
內政部申請成立「中華民國聾人手語研究會」。民國六十八年,決定向外發展,首先在成
功中學成立手語社團(由史文漢先生任教),從那時候開始,有愈來愈多的學校成立手語
社團。聾劇
團已公演多次,介紹了聾人文化、手語、生活情形及戲劇。戲劇中包括純粹手語話劇,也
有手語歌、手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