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平地分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平地分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平地分佈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幾時取消壓力測試?]2013驚如果加息點算,真係加咗喎,叻仔。咁減息呢?真係唔關我事,我又唔係地產經紀,純學術討論。 1. 照舊明報文,原文呢度(https://bityl.co/3V0K),最底最都有。照舊,導讀長過原文。 TLDR:壓力測試,2013年推出,當年係驚「如果加息3厘」。諗住如...
香港平地分佈 在 ALEX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3 21:51:24
港式鐵板,最平民既快餐食物 係時代不變既飲食習慣,大人細路都岩食 今次去CAFE2.0,即係港式茶餐廳開飯 其中每次都食就係呢款鐵板餐 但佢唔同分店,食材有分別,留意下 最貴有安格斯牛肉,平有西冷同T骨牛肉 平平地食個澳洲西冷牛扒同什扒餐 佢個紅湯真心好飲,足料之餘夠辣 白湯係紅蘿蔔忌廉湯,味道偏...
香港平地分佈 在 Shardow Hoi K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16 23:22:09
#shardow_抹茶代購 個人覺得中村藤吉三款最高質嘅抹茶小吃係佢地,整左個拼盤出黎💚 茶colate:大家都必定好熟悉啦!用兩片曲奇夾住沙沙質地嘅厚身朱古力,茶香表露無遺,唔會好似其他牌子感純粹由白朱古力死甜味壟斷。以前喺香港回購左n次,仲好記得當時試過最抵換購價係$28兩塊(往事只能回味🌚...
香港平地分佈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時取消壓力測試?]2013驚如果加息點算,真係加咗喎,叻仔。咁減息呢?真係唔關我事,我又唔係地產經紀,純學術討論。
1. 照舊明報文,原文呢度(https://bityl.co/3V0K),最底最都有。照舊,導讀長過原文。
TLDR:壓力測試,2013年推出,當年係驚「如果加息3厘」。諗住如果到幾時?應該取消啦,唔取消都放鬆。當然唔係叫放寬埋首期要求,或者印花稅,或者收入測試。所以根本唔會一大班人仆去買樓。
2. 一講呢個話題,往往就畀人狂鬧,最好乜都唔講,魯迅話齋,樓市嘅嘢呢,哈哈哈。加上好多係標題黨,根本連你篇文講乜都唔會睇,甚至連個標題都唔會睇。總之見到講樓?個個好多意見。仲買樓?你戇X架?聽日電腦大爆炸啦,仲點人買樓叫人去死,人地輸錢你過意得去(按:你決定買之嘛,我拎部電腦指住你叫你買?)。當然另一班又覺得,X,美國佬係咁印銀紙,上面郁下又爆化工廠又爆酒店,十幾萬萬同胞爭住嚟呀,邊有得大跌。隨你,但唔該兩樣嘢。第一,咁大個人有返啲基本嘅責任,就真係從來冇人可以拎支槍指住你買的,你老婆可能可以,但唔係我。第二,睇清楚內容寫乜先鬧
3. 不過,明白嘅。股票睇錯,如果冇買,頂多係見人賺錢自己心理唔平衡。買咗嘅,亦食得鹹魚抵得渴。但樓嘅嘢就唔同,人可以唔使買股票(輸死畀通脹另一回事),但總要搵地方住。
4. 首先,寫到明,唔好曲解:香港樓嘅嘢,投資就無謂啦(收租又好,炒又好,都係投資)。但自住嘅,除非你老豆老母剩落畀你而佢地又差不多(大吉利是,可以移民啫)而你又冇好多兄弟姐妹,或者除非你自己移民,否則,首富話齋,量力而為,買到都係應該買。幾十年嘅嘢,點睇都係通脹。至於你想捉低位嘅,就唔係我智慧可以教你了。
5. 另外,唔使問我樓價會升定跌,個個香港人都係樓神好有睇法啦。當然亦唔存在「自住就冇所謂」(試下買完即時跌一半?)。但,唔好高估自己嘅能力啦,你同我,都係好多嘢唔知嘅。既然都係唔知,買到咪買!
6. 仲有,本文講「取消壓力測試」。其實寫完覺得,太激了,一步一步嚟,放寬都得。所以你要鬧話「一下就取消?一步步啦」,我絶對接受。
7. 但,又係唔好曲解,我冇話要放寬首期限制,冇講要郁印花稅,甚至冇講要入收入測試—咁多樣嘢,我只講一樣,就係「壓力測試」。
8. 當然,好多人嘅特色,就係唔為自己嘅決定負責。所以話放寬呢,若果之後仲要跌,就有人話DLLM你仲推人去死(再講一次,邊位拎支槍迫你?你買樓,我或者政府,百力滋都冇一盒回贈畀你喎,邊個引你上車?)。但收緊呢,如果升呢,又係DLLM阻人上車我原本上到都變上唔到(呢個正係之前N年嘅事,而呢類情況係比較值得同情嘅—因為佢真係想做個決定但被阻止)
9. 戴咗咁多頭盔,相信都係廢嘅。但我都係要講,個「壓力測試」,幾時取消呢?唔取消都放寬下。
10. 講真,真係完全唔關我事,我又唔係地產經紀,你買樓我冇著數。我盡量都好透明,我層豆潤屯門樓,2013年買,270萬,而家月供萬一蚊,咁我買嗰時都唔止兩皮半人工啦大佬。況且,都上咗車,就算我失業金管局都唔會查我收入嘅(但你斷供銀行當然會同你跟進)
11. 我亦唔係要「幫人上車」之類,講真,唔係好關我事,我未咁偉大。況且,「送人去死」,好大罪呀。而家人地問我點睇,我多數都話後市十分波動。幾時買得?聽朝九點半咪買得。Why bother?中咗又唔係我有得分,講錯(而其實成日會)又要冒住老母畀人鬧嘅風險。
12. 咁做乜要講?就真係純科學討論,純學術討論。況且亦唔係我第一個講啦,其實一路都有人講。
13. 有人唔知咩係「壓力測試」嘅,好快同講下買樓嘅流程,除非你老豆老母或條仔條仔幫你呼丕,否則都係大同小異:首先,搞掂舊首期,呢舊往往最難。買層平平地嘅樓(當5/6百萬),首置又自住嘅,應該做到九成。五六十萬首期加埋印花稅之類,都唔小嘢,但可能四大長老一齊發功幫到你,或者去買六合彩。
14. 然後呢?仲要你供得起先得,唔係你話自己頂得住,三萬蚊人工供兩萬七,我食樹皮的,就過到骨。作為世界上一流嘅乜乜,金管局當然好關心你。你要過一個收入測試,你供款不能超過你收入某個水平。當然有啲人會造假,甚至有銀行職員教埋人點做假,犯法嘅嘢,我地係唔做嘅。
15. 但過完呢幾關,仲有啲人係最後一關卡住咗,嗰啲就真係唔多甘心。真係唔太多呢啲人(伏線嚟,陣間講),但係有。最後一關
16. 點解咁多關?就要插播一下,唔少人都係唔知個社會點運作嘅。有人以為金管局係應該「令人上到車」,有啲人認為唔係,兩樣都錯。答案係,金管局先唔care!金管局局乜?管銀行,同埋銀行體系。你上唔上到車,甚至蝕唔蝕錢,都唔係佢地打算理嘅嘢—佢地最緊要就係保持銀行體系穩建。唔明?咁講白啲,即係「你輸錢都唔好累到銀行」。實務上點做?就係有個高一高嘅首期要求,高一高嘅收入要求,確保買到樓嘅,就係好高人工,仲係拎到好大舊首期出嚟,有父幹,老母幫你供埋,甚至呼丕嘅人。
17. 明白呢點,就同你講金管局最後一關,我地今日嘅戲肉:壓力測試
18. 壓力測試是甚麼?上面咪講咗收入測試,保證你供款佔收入唔好太高,免得你真係食樹皮甚至食包皮(面包皮呀)。咁壓力測試係甚麼?就係保證,你而家供款佔收入唔好太高,仲要將來加息,供款都唔好佔收入太高。你睇幾咁有遠見。
19. 實際上點實行?就係計埋,如果加息3厘之後,你會變咗要供幾多。要用呢個新供款計,你供款都不能佔收入太多。
20. 大家估到,重點係「如果加息3厘」。,但前世呢?呢舊嘢點出嚟?
21. 唔好話我不停鬧,金管局都係做嘢啫,況且金管局嘅聲譽,在國際上都幾不錯的。幾時爆呢個「如果加息3厘」嘅壓力測試?係2013年,當時吹咗一輪聯儲局會加息,結果去到2015年尾就加—咁其實,X,嗰時零息,係人都知之後係加息啦。不過推出呢個個測試,3年未夠就加,我覺得證明當初佢地判斷都OK(但,扯,咪又係睇Fed Fund Rate Future,睇FOMC會議,我啲讀者都識啦)(你未識?就要訂Ivan Patreon啦)(https://bit.ly/31QmYj7)
22. 然後又點?然後聯儲局由2015年尾開始,加左9次息。2018年尾停。但之後,2019年8月開始減息(原來不過係一年前),然後今年3月尾,環球股災下,即時減到零,一個月減咗1.5厘,等於平時減6次
23. 講完一輪歷史,應該知我想講乜?就係,當初個測試係話「如果加息3厘」。咁你叻仔,2013年後冇耐,真係加咗息,2.25厘。
24. 但,到2019年開始,人人都知減息啦,係咪?2019年8月直頭真減啦。由2018年開始,嗰個「如果加息3厘」嘅假設仲存在。唔止,到而家減到零,都仲存在。到聯儲局擺明話會維持零息到下年年尾甚至下下年年尾(正路更正),呢個「如果加息3厘」都仲存在。
25. 咁借問聲,係咪打算亞視永恒咁?
26. 我覺得公平的,2013年你預加息(再講一次,咪又係睇Fed Fund Rate Future同FOMC Meeting,你估金管局識扶乩咩),所以推咗「如果加息3厘」呢樣嘢。咁但,到預期將來減息呢?即係好極端到話「拿我而家供唔起但減咗息咪供得起」(但,壓力測試就係咁邏輯),但至少,應該變返中性吧。唔中性,都應該放鬆啲吧,對不?
27. 咁你話,喂,將來咁多年,你點知唔會再加息?正好相反!我就係知道好可能會再加,但最初你推「如果加息3厘」,又有冇諗未來咁多年會唔會減息?你個政策係睇見得到嘅未來幾年嘛。至於再遠啲?供層樓30年,你自己睇30年可以發生幾多嘢?有幾多個經濟周期?
28. 留意,我只係講壓力測試呢樣嘢,其他全部冇話要郁。咁你想像到,「其實受惠嘅人唔係好多」。例如文中嘅例子(實數唔使深究,大約),500萬樓,借九成,搞得掂首期嘅,兩公婆3萬7人工就夠過收入測試。但因為有「如果加息3厘」嘅壓力測試,實際上你要4萬9先得。聽落萬幾蚊好似唔係好多,但,有時就係爭嗰皮幾嘢嘛,講緊個收入要求多咗三成幾喎!
29. 如果放鬆咗個壓力測試,或者取消埋,呢個夾層嘅人,就會買到呢層樓。咁其實都真係唔係好多,詳情你自己睇香港家庭收入分佈 — 但正係咁先好,你話如果一下放鬆晒所有樓都九成,甚至十成,就成村人仆去買樓。到時真係一個唔好彩負資產,就唔多好。而家你放鬆或整走個壓力測試,會因為咁買到樓嘅人,又唔係好多啫。「張弛有道」嘛,慢慢嚟。拿,趁而家樓市唔上唔落,就好推啦。
30. 第日真係放嘅,我估都係放呢樣嘢,唔係放首期要求或者印花稅。到時記得係埃汾成功爭取,謝謝。都係嗰句,唔啱聽勿鬧,真係冇人迫你做任何嘢,放寬到零首期,都冇人係拎支槍指住你買樓的。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一個月已5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李聲揚:按揭壓測何時取消?
【明報專訊】早前小弟和《明報》陸振球兄在明經財經搞了場Facebook Live(可以免費重溫),當中談及香港樓市,今次借專欄再發揮一下。小弟的看法是:除非打算移民,否則負擔得起,仍是應該買自住樓。但投資香港樓(博升值也好收租也好),則並不值博。
日前在《明報》看到同文張宗永兄,提到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解決大部分人的住屋問題。小弟認為說白一點,就是人人做業主,有stake in society,自然有利社會穩定。
近年香港社會氣氛緊張,已不止是「房屋問題」如此簡單。但小弟固執地相信,若更多人可以自置物業(「上車」),應有助減低社會怨氣(但不能完全消除)。小弟身邊朋友政治取向各有不同,但明顯地最激進的是未有置業的一群。已成為業主的,很多也不滿政府,但不會太激進。
最激進一群多為未有置業
這也適用於年輕人。不少年輕人的確認為「解決房屋問題」不是首要任務,但很可能是因為「上車」太遙遠,索性想也不想。
收入跟不上樓價升幅,年輕人難「上車」,是全世界的問題,民主國家也不能倖免。香港作為大都會,情况當然更嚴峻。若「上車」難度降低,應該仍有機會減低怨氣,政府應該認真考慮。
小弟當然明白政府官員「少做少錯」的心態。看看金管局的各式「辣招」,不少人以為這些「辣招」是為了控制樓價,甚至讓樓價回落──這種想法實在大錯特錯!金管局才不在乎你能否「上車」,也不在乎你是否會損手。他們要保證的是樓價大跌,也不要影響銀行。方法就是提高門檻,保證能夠「上車」的人都是高收入人士,或有富爸爸,更要放下大筆首期,讓銀行有足夠的緩衝。至於閣下死活,不在局方關心範圍。
樓市橫行 放寬措施機會
政府的政策,不能說是全錯。畢竟政府角色很尷尬,民望低迷,現在氣氛下,讓更多人「上車」會被視為推人去死,若樓價急跌,政府必被猛烈批評。但在樓價上升時阻止人「上車」(正是過去10年發生的事情),又會被認為剝奪別人機會。
不過,現屆政府反正如此「打得」,又是否在乎被人批評的風險?再說得白一點,民望反正已經夠低,多一單失誤也影響不大,但若成功幫到更多人「上車」,可能有助民望。樓市升時,政府怕放寬措施令買家摸頂,樓市跌時,又會被批評騙市民去托市。近期樓市橫行,其實正是放寬措施的機會。
說了一輪理論,我們做個案例研究,看看現在的措施如何限制「上車」:假設兩夫妻心儀「上車盤」,500萬的物業,若自住首置兼借按揭保險,可以做到九成按揭。50萬首期,當然不算容易,但若夫妻齊心,再加累積不少財富的「四大長老」適度幫助,仍算可能。以現行按息約2.5厘計算,月供1.9萬左右,夫妻齊齊供,聽落仍可接受。
七成家庭「買不起」500萬樓
不過買樓要過關斬將,除了首期和供款外,還有收入測試和壓力測試。兩夫妻收入要有多高才可以成功「上車」?現行的收入測試,要求供款頂多去到收入50%,所以案例中兩夫妻收入要達到3.7萬以上。還好。
但現實卻是,月入3.7萬元的夫妻,銀行仍然不能批出樓宇按揭!何解?因為還有壓力測試,這也是小弟覺得最不合理的地方。金管局為了確保買家將來也供得起樓,特定要求加息3厘後,買家供款佔收入仍在六成以內。所以兩夫妻收入要達到4.9萬以上才可成功「上車」,收入門檻高了三成多。
全港有多少家庭收入達到4.9萬?答案是兩成多。亦即是,即使只是想買500萬的物業,也有七成多家庭未能做到。我們還未計及新婚夫婦收入不高,當中收入達到4.5萬的,可能只得一成多。
小弟並不「貪心」,只會呼籲政府做一件事:放寬壓力測試,最好取消。原因?小弟認為壓力測試,已完成歷史任務,根本不合時宜。
壓測假設加息3厘「完全離地」
看看背後邏輯,金管局假設利息會再加3厘。讀者不用十分貼市,都知道美國聯儲局3月狠狠減息,並預期零息環境維持一段長時間。請問何來加息3厘?
金管局最初推出此項要求是2013年,當時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會加息,事實聯儲局後來的確加息9次,證明當時金管局的要求算是合理。但時移世易,聯儲局過去兩年已將息口重新減至零。那請問金管局,為何預料美國加息時推出壓力測試,但到息口勁減以後,卻完全沒有放寬?
在我們的例子中,只要取消壓力測試,「上車」要求的收入會變成3.7萬元,而非4.9萬元。這會令收入在此區間的家庭不再望門興嘆,但也不是中門大開(有六成家庭收入不足3萬元),正適合政府「張弛有道」的作風。
——————————————————————————
[收費短片第九擊]美股科技股是否泡沫爆破?價值投資之選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09
內容:
*美股急跌點算好
*科技股係咪泡沫爆煲?
*有乜價值投資之選?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09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另外想買返第八擊(美國總統大選股票部署)都仲可以:https://bityl.co/3NPn
香港平地分佈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舊文】方程是永恆:愛因斯坦
今日係圓周率日、白色情人節,同時亦係愛因斯坦生日。
注:感謝讀者Ka Wa Tsang 指正,狹義相對論可以用於非慣性參考系。我曾在另一文章談及這錯誤,但忘了修改此文。在非慣性參考系使用狹義相對論的結果,是會出現不存在的「偽力」,情況如同離心力一樣。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南部小鎮烏姆(Ulm)。1880年,他隨家人搬到慕尼黑(München)。與一般印象相反,愛因斯坦小時候因為鮮少說出完整句子,父母曾以為他有學習障礙。
愛因斯坦在慕尼讀中學。他非常討厭德國學校著重背誦的教育方式,課堂上總自己思考問題,不專注聽課,所以經常被老師趕出班房。1894年,愛因斯坦15歲,他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Hermann Einstein,1847-1902)在慕尼黑的工廠破產,迫使舉家遷往意大利帕維亞(Pavia),留下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完成中學課程。同年12月,愛因斯坦以精神健康理由讓學校準許他離開,前往帕維亞會合家人。
這次出走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甚至可說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科學發展。
愛因斯坦不懂意大利語,不能在帕維亞上學。他早有準備,前往瑞士德語區蘇黎世(Zürich)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通常簡稱ETH Zürich)。結果愛因斯坦數學和物理學都考得優異成績,但其他科目如文學、動物學、政治和法語等等卻全部不合格。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給予愛因斯坦一次機會,著他到附近小鎮阿勞(Aarau)去完成中學課程,明年再考。在這段期間,愛因斯坦暫住在斯特・溫特勒教授(Jost Winteler,1846-1929)家中。愛因斯坦很喜歡開明、自由的溫特勒教授一家,利用這一年溫習各科目,更與溫特勒的女兒瑪麗・溫特勒(Marie Winteler,1877-不詳)相戀。
瑞士的教育方式與德國的不相同,並不強調背誦。瑞士學校老師非常鼓勵學生發表意見,不會以權威自居,這一點與討厭權威的愛因斯坦非常合得來。愛因斯坦曾於寄給溫特勒的信中寫道:「對權威不經思索的尊重,是真理的最大敵人。」[1]他稱自己為世界主義者,不喜歡德國日漸升溫的國家主義。溫特勒教授就幫助愛因斯坦放棄德國國籍,愛因斯坦因而成為了無國籍人士,他很喜歡這個「世界公民」身份。
一年後,愛因斯坦再次投考蘇黎世理工學院。物理、數學當然成績優異,其他科目亦合格,愛因斯坦順利被取錄入讀物理學系。然而,他父親卻期望他進入工程學系,將來繼續家族工廠,因此他們大吵了一場。
愛因斯坦大學時繼續他我行我素的性格,經常逃課去上其他科目的課堂,所以都要他的同學們幫他抄筆記,他才知道考試範圍。加上愛因斯坦以刺激權威為樂,教授們都不喜歡這個又煩又懶的學生,不願意幫他寫好的推薦信,所以他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
在學時,愛因斯坦與物理系唯一一個女同學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ć,1875-1948)相戀。根據膠囊資料顯示,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書信中曾提到他們有個女兒叫麗瑟爾。不過後來他們就再沒提到她,歷史學家估計麗瑟爾出生不久就死於猩紅熱。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1903年結婚,之後他們生了兩個兒子——大子漢斯和二子愛德華。他們最終在1914年分居,1919年離婚。
愛因斯坦於1900年畢業,取得了教學文憑。可是,由於教授們都不喜歡愛因斯坦,他申請大學職位的申請信全都石沉大海。愛因斯坦非常沮喪,以致他父親於1901年寫信給威廉・奧斯特瓦爾德教授(Wilhelm Ostwald,1853-1932,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請求他聘請愛因斯坦當助手,或者至少寫給愛因斯坦鼓勵說話。當愛因斯坦快要連奶粉錢也不夠的時候,他大學時的舊同學格羅斯曼・馬塞爾(Grossmann Marcell,1878-1936)[2]的岳父以人事關係幫他在瑞士專利局找到了一份二級專利員的工作,愛因斯坦才度過難關。
愛因斯坦喜歡在早上就把所有工作做完,利用整個下午在辦公桌上思考物理問題。一個從學生時代就已令他著迷的問題就是:如果他能夠跑得和光一樣快,會看到什麼?
詹士・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的電磁學方程組說明光線就是電磁場的波動,而電磁波亦已被亨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 1857-1894)的無線電實驗證明存在。科學家認為,既然光是波動,就跟所有其他波動一樣需要傳播媒介:聲波需要粒子、水波需要水份子,而光需要「以太」才能在宇宙直空中傳播。
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狹義相對論。在這之前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早已令科學界困擾多年。著名的邁克遜—莫雷實驗結果與牛頓力學速度相加法則相違背[3]。無論地球公轉到軌道的哪個位置,無論實驗儀器轉向哪個方向,光線都相對以太以同樣秒速30萬公里前進,分毫不差。這就好像下雨時無論向哪個方向跑,雨點總是垂直落在我們的頭頂。難道雨點知道我們跑步方向,故意調整落下角度嗎?
光速不變概念非常革命性。因為光速不變,在我們眼中同時發生的兩件事,其他人看起來卻不一定同時。時間與空間有微妙關係,兩者結合在一起成為時空。當年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問題必然出在馬克士威電磁方程式,但愛因斯坦卻不這麼想。他認為,我們常識中對「同時」的理解根本有誤。不過,愛因斯坦並非以力學切入這個問題,而是思考一個著名的電磁現象:法拉第電磁感生效應。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指出,移動的帶電粒子會同時產生電場與磁場,靜止的帶電粒子則只會產生電場,沒有磁場。但相對論說宇宙並沒有絕對空間,速度只有相對才有意義。而物理現象必須是唯一的,所以我們就有個問題:究竟有沒有磁場存在?把電磁鐵穿過線圈,我們可以做以下三個實驗:
(一)固定電磁鐵,移動線圈;
(二)固定線圈,移動電磁鐵;
(三)固定線圈及電磁鐵,改變磁場強度。
實驗結果:三個實驗之中都有電流通過線圈,而且數值完全一樣!
我們可以從實驗結果得出甚麼結論?基於完全不同的物理過程,實驗(一)與實驗(二)和(三)得到相同的電流。實驗(一)產生電流的是磁場,而實驗(二)和(三)產生電流的卻是改變的磁場所感生的電場。嚴格來說,實驗(一)的結果並非法拉第定律,因為法拉第定律所指的是磁場感生電場。正是這區別令愛因斯坦得到靈感,他在論文中說這個現象顯示無論是電動力學與力學,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這回事。
愛因斯坦預期相對論會在科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結果卻是異常安靜。愛因斯坦突然拋棄了物理「常識」,此舉令科學界摸不著頭腦。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1918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可能是唯一一個明白相對論重要性的人,他讀到論文後寫過信去問愛因斯坦解釋清楚一些理論細節,更派馬克斯・馮勞厄(Max von Laue,1879-1960,1914 年諾貝爾物理奬得主)去拜訪愛因斯坦。馮勞厄發現愛因斯坦竟然不是大學教授,而是瑞士專利局裡的小職員。回家路上,愛因斯坦送給馮勞厄一支雪茄,馮勞厄嫌品質太差,趁愛因斯坦不為意從橋上把雪茄丟了下去。
愛因斯坦導出那舉世聞名的質能關係方程式E=mc2,解釋了放射性同位素輻射能量來源和太陽能量來源。不過愛因斯坦後來在1921年獲頒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並非因為相對論,而是因為他應用普朗克的量子論解釋了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並沒有滿足於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坐標系,可是宇宙裡絕大部份坐標系都是非慣性的,例如地球就是個加速中的坐標系。愛因斯坦知道必須找出一個新理論去解釋加速坐標系中的運動定律。他幾乎是獨力地與新發展的數學分支「張量分析」在黑暗之中搏鬥了十年之久,最後才於1915年11月完成廣義相對論。我們已經觀賞過的宇宙大爆炸,都遵守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
愛因斯坦尋找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公式期間,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的關已經變得非常惡劣,而且愛因斯坦的母親非常不喜歡他倆的婚姻,米列娃她就在1914年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他們的家柏林,到瑞士去了。與孩子分離使愛因斯坦非常傷心,因為他堅持留在德國做研究。不過,他與後來第二任妻子、表妹愛爾莎・愛因斯坦(Elsa Einstein,1876-1936)[4]的曖昧關係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穿越時間來到了1915年11月底,愛因斯坦就快發現能夠描述整個宇宙的新理論了。狹義相對論裡時空是平的,並且所有慣性坐標系都是等價的。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更廣泛的彎曲時空,它能描述所有坐標系。只要指定一套時空度規、給定能量與物質密度分佈,就能夠計算出時空曲率如何隨時間改變。相對論大師約翰・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2008)曾說:「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5]
狹義相對論改正了以往區分時間與空間的常識,而廣義相對論則把萬有引力描述成時空曲率,連光線也會被重力場彎曲,再次顛覆了常識。我們只需要把一組十式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式配合相應時空度規,任何宇宙的過去與未來都能夠計算出來。
當然很多人質疑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因為科學理論必須接受實驗驗證。終於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882-1944)來到西非畿內亞灣普林要比島(Principe)以日全食觀測結果驗證了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早晨,下著傾盆大雨。幸好到了下午1時30分雨停了,不過還有雲。愛丁頓努力拍攝了許多照片,希望能夠拍到太陽附近的星光偏折。最後結果出來了:在拍得的照片中,有一張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數值吻合。其實在科學裡,一個證據並不足以支持一個理論,但愛丁頓是個廣義相對論狂熱擁護者,他立即對外公佈廣義相對論已經被證實了。
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顯示,宇宙若不是正在收縮就是正在膨脹。我們已經知道,當年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永遠存在,因此他在場方程式裡加入了宇宙常數,用來抵消重力,使宇宙變得平衡,不會擴張也不會收縮。但這樣的宇宙極不穩定,只要非常細微的擾動,宇宙就會膨脹或收縮。就好像把一個保齡球放在筆尖上,理論上保齡球可以停在筆尖上,但只要一點點風就能使保齡球滾下來。
不過,這個常被人說成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大錯誤的宇宙常數,其實的確存在。錯有錯著,歷史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儘管這並非愛因斯坦的原意。1929年,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1889-1953)發現星系正在遠離地球,而且越遙遠的星系後退的速度就越快。這只能有兩個解釋:要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要麼宇宙正在膨脹。當愛因斯坦知道哈勃的發現後,他後悔在廣義相對論方程式裡加入了人為的宇宙常數[6]。
今天,科學家已經發現宇宙不單正在膨脹,而且膨脹正在加速。暗能量、或者宇宙常數,因而在上世紀末重新復活。一個正在加速膨脹的宇宙,比一個靜止的宇宙需要更巨大的宇宙常數。而且事實上,即使有宇宙常數,宇宙亦不可能靜止。
愛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擔心納粹德國會製造出原子彈,所以他曾寫信致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搶先研究製造原子彈。到戰後才發現,當時的德國根本無法造出原子彈,因為大多數的科學家已經被希特拉趕走了。那天早上,當愛因斯坦聽到原子彈已經把日本廣島夷為平地,他就呆坐在家,久久未能平復心情。從此以後,愛因斯坦極力主張廢除核武,導致他被50年代著名的FBI胡佛探長(John Edgar Hoover,1895-1972)認為他是共產黨間諜。理所當然,胡佛始終無法找到任何證據捉拿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因以普朗克的光量子概念解釋了光電效應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電效應論文證明了光同時是波動和粒子,稱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不過,儘管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都未曾出錯,兩者卻互不相容。現在的科學家十分清楚:要不是量子力學是錯的、或廣義相對論是錯的、或兩者都是錯的。
愛因斯坦於1923年7月11號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Nordic Assembly of Naturalists會講上講了他的諾貝爾獎講座。雖然他得到的是1921年諾貝爾獎,可是因為諾貝爾奬委員會認為在1921年的提名名單中沒有人能夠得獎,跟據規則該年度之獎項順延至下一年頒發,所以愛因斯坦實際於1922年得到1921年的諾貝爾獎。而由於在192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時愛因斯坦正在遠東旅行,直到1923年愛因斯坦才在哥德堡講出他的諾貝爾奬講座。順帶一提,愛因斯坦獲頒諾貝爾獎不久之前,他正在香港。
愛因斯坦雖然有份為量子力學打下基礎,後來卻變得不相信量子力學,例如他與兩個物理學家共同提出的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7]就是為了推翻量子力學的。可是,科學家後來發現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的假設「局域性」是錯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是「局域」的,只有無限接近的兩個點才能有因果關係,因此推翻了牛頓重力理論中的「超距作用」。但量子力學卻說,兩個相距非常遠的粒子也能夠互相影響,因此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假設是不相容的。
愛因斯坦一生都在尋找量子力學的錯處,結果是一個都找不到。他晚年一直在研究統一場論,希望統一電磁力和重力。不過,在他死前,人類並不知道除電磁力和重力以外還有強核力和弱核力。所以愛因斯坦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進行統一場論的研究,歷史注定要他失敗。
愛因斯坦一生對金錢、物質、名譽等不感興趣,他喜愛的東西大概可說只有物理和女人。他希望找出大自然的終極奧秘,並以優美、永恆不變的數學方程式表達出來。愛因斯坦覺得「政治只是一時,方程式卻是永恆。」[8]愛因斯坦聲稱自己並不擅長政治,但他在一生中卻經常對種族平等、世界和平等政治大議題作公開演講。因此他也引來許多人對他的政治立場表達不滿。
當以色列的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茲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952)於1952年逝世時,以色列官方曾邀請愛因斯坦擔任第二任總統。最後,愛因斯坦寫了一封回信感謝並婉拒。
1955年4月18號,愛因斯坦在撰寫祝賀以色列建國七週年的講稿中途逝世。他生前堅拒以人工方法勉強延長生命,他說:「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香港平地分佈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凱滙大賣之時,想起舊觀塘】
澳門以外,觀塘是另一個我很有感情的地區。
這是因為在大學畢業的頭兩年,觀塘是我生活的重心——居住、工作都在這裏,亦因為收入有限,加上要支付租金,負擔不起太多的使費,所以消遣也多在觀塘,令我開始留意這個社區︰哪家小店的老闆最有人情味、哪裏能找到想買的東西等等,還有那通宵工作後衝去裕民坊麥當勞吃早餐、在鐵皮屋前乘小巴到中大等等,回憶處處,正因如此,我一直都留心觀塘重建的情況,也為之肉緊。
小太古城的荒謬
大家或對「小太古城」這詞沒太深印象,但我卻對之有深深的記憶,因為這關鍵詞曾經令當時居於觀塘的我為之動怒,它正是市區重建局對觀塘重建的定位。
2014年的2月25日,市區重建局公佈,邀請發展商即日起就觀塘重建第二、三發展區提交意向書,雖然說不以豪宅作宣傳,但口裏說不,面對鈔票時身體卻很誠實,該項目將興建四幢、約一千七百個實用面積六百至八百呎的住宅,將觀塘改造成「小太古城」。
當時的我看見這公佈,即時的反應是問了句:傻的嗎?事關當時的觀塘,是個在貧窮數據中顯示有貧窮人口達15.7萬,屬全港之首的城市,要在其中建豪宅,打亂、破壞該區居民的生活質素,除了荒謬,更是恐怖。
但市建局的「偉大」計劃當然沒有改變,而觀月·樺峯的出現,正式打響了士紳化的第一槍。
劃破天際線的觀月·樺峯
第一次留意觀月樺峯,源於2012、13年時在apm三聯打書釘,不經意地從大玻璃窗外望的那刻,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極不和階的天際線︰眼前裕民坊的建築群都以灰暗色調為主,高高低低,略帶破落之感,但再把目光放遠,只見一座橙黃色外觀的龐然大物於視線的中央出現,有如平地一聲雷般,在其餘的樓群中,以亮麗色彩和突出高度把你的眼球抓住,那是市建局與信和置業合作,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之一的觀月.樺峯。
天際線的構成,其實暗暗說明了某城市、某地區的政經局勢與權力分佈,如工業革命前的歐洲,城市中最高的建築物必然是教堂;而工業革命後,則由工廠取代其位置。類似的想法放回觀月.樺峯的例子上,正正就能告訴你,這棟觀月.樺峯會成為觀塘區一時的「霸主」(只是一時,因為下一棟高樓出現後它就會被超越),對這社區的未來起著重大影響,而它的定位,正是豪宅——一座建於低收入區的豪宅,一種令高消費能力人士帶進觀塘,然後以消費水平的改變,逐步將該區原居民驅趕、取代。
由飛鵝山而來的富人
而隨著裕民坊的舊店逐步圍上圍板、貼起封條,我們又再迎來了凱滙。
凱滙早前開賣,反應極為熱烈,發展商一再加推,而我特別留意的,當然是單位價格和一眾準買家的反應。
據報導所述,凱滙呎價為17000元,以最細單位452呎計算,單是樓價已近770萬元,而其餘兩房及三房價格更逾千萬,比起當年觀月.樺峯的780萬入場費相差不多,只是當時這價錢買入的觀月.樺峯是豪宅、貴樓,今天的凱滙卻是「平價多人爭」和「好吸引」,可見香港樓價增長之快和狠。
而眾多準買家當中,有三位令我特別印象深刻,一位是由飛鵝山而來,斥資買入三房單位,並謂不用套現原有物業也「負擔到」的李太;另一位則是以逾千萬買入兩房單位的投資者孫小姐,與丈夫手持多個投資物業,如工商舖、住宅單位和車位的她表示,這樓盤「好難得」;最後一位,則是居於觀塘廿八年,等重建項目落成已有十年的李生,自言月入六位數字的他表示,「對觀塘有感情,呎價3萬都買」。以上三位買家,背景不同,但都是具高消費力的中產(以收入來計)或富人,其中首兩位更明顯不是觀塘人,最後一位雖然來自觀塘,唯其月入水平,早已不是一般打工仔能企及,果如是,我們要問的,就不再是誰人能上車,而是這群本來不屬於觀塘的人上車後,把誰趕了下車?這群下了車的人,面對這個早已變異的社區,又可以怎樣?
構思文題時,我為著「舊觀塘」一詞有過猶豫,畢竟我搬離觀塘不過四年光景,記憶中的那個「舊觀塘」其實距今也不過四年,但看看今天觀塘的面貌,這個「舊」字絕對沒有任何突兀,突兀的,可能是我們這個用四年時間已經足夠改天換地的城市。
圖:麥當勞和旁邊仍是櫃員機的裕民坊一角,是我對舊觀塘的重要記憶。
===============
以下為廣告時間
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vissio
Medium:https://medium.com/@ alvissi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ss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