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香港大陸用語對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香港大陸用語對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香港大陸用語對照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到 Do Ch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的粵語運動算不算成功呢?「用錯」了一個詞,下面就會有一堆人話你係「支那仔」。抵制外來語是保護語系獨特性的常見策略,消滅一個民族就該從它的語言入手,當你聽見愈來愈多香港人用「優化」而不用「改善」,你就知道這條戰線正在潰敗。可是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目睹不少人走火入魔。用「大陸」而不用「內地」,相信大...
香港大陸用語對照 在 陳到 Do Ch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的粵語運動算不算成功呢?「用錯」了一個詞,下面就會有一堆人話你係「支那仔」。抵制外來語是保護語系獨特性的常見策略,消滅一個民族就該從它的語言入手,當你聽見愈來愈多香港人用「優化」而不用「改善」,你就知道這條戰線正在潰敗。可是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目睹不少人走火入魔。用「大陸」而不用「內地」,相信大家都知道原理,但我最新聽到連「大陸」都被說成匪語,認為香港人應該講「中共」,這就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對遣詞用字的執着,本意是抵抗一股被約定俗成的野蠻力量,問題是我們循甚麼途徑。我們不就是抗拒極權把我們的語言規範化,才挺身而出捍衛言語自由嗎?怎麼人們卻反過來利用規範語把身邊人置諸死地?執着程度不同,足以使人與人為敵,譬如A覺得「手機」這個詞沒有不妥,B卻堅持用「手提電話」才屬正確,那麼,為了保育港式粵語,豈不是要把A批鬥至死才方休?
從作家的角度,最着重用字自由,用書面語還是口語只是一種形式選擇的問題,關鍵是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高度。廣東話或粵式書面語,當然比黨八股和北文靈活,因為有很多詞彙是普通話沒有的,或者唸不出來,但我們粵語運動的主力在推崇此等典雅嗎?不,我們在嗜渴它的通俗。在文學上,雅俗並不對立,可以兼收並蓄,但我們所作的卻似乎是書寫語言口語化,把書寫中文扼殺於搖籃中。你可以對照一下1980年娛樂版的報道跟今天的行文,難道優劣之差全源於蝗語玷污嗎?還是我們沒有運用粵語優勢寫好中文所致?
要保護香港人的共同語言,就需要不懈書寫,透過作品讓其他地方的華文使用者窺見此地語文的獨特創見,而不是故步自封規範它的用語。「嗆聲」、「吐糟」等等,廣東話都沒有這些字,但香港人在書寫時就係能用,強大的吸納能力便是優良語文的特徵。在我寫小說的時候,經常顧忌台灣的讀者會不會看不明,這才是一個寫作者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方法不是在書面語和口語之間劃一條互不侵犯的界線,而是嘗試打破兩者的藩籬,讓彼此理解,讀得通一些自己從未見過的語法和用語。
在以色列立國初期,也發生類似粵普之爭。到底猶太人的官方語言該用神聖的希伯來語,還是較多人使用的意第緒語?歷史選擇了前者,但諷刺的是,意第緒語反成了「在野」猶太人與以色列猶太人分別為聖的語言。你聽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猶太諺語嗎?鮮為人知的是,你要透過意第緒語才會發現它韻味深長,是「Man thinks, God laughs」裡面沒有的:
מענטש טראַכט און גאָט לאַכט(由右到左)
思考和發笑,明明不是一雙偶詞,但在意第緒語,טראַכט和לאַכט卻分享一樣的字根。在德文版「Mensch tracht, und Gott lacht」,tracht和lacht成對,亦保留了相似的痕跡——難道原話不是這個意思嗎?
較原衷的英譯,應該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即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引伸為箴言的「人心在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看守他的腳步」。問題是,當你知道真相後,難道要把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人批鬥至死嗎?
係自由,語言貴在它的自由,反規範的精神。
作者
香港大陸用語對照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的粵語運動算不算成功呢?「用錯」了一個詞,下面就會有一堆人話你係「支那仔」。抵制外來語是保護語系獨特性的常見策略,消滅一個民族就該從它的語言入手,當你聽見愈來愈多香港人用「優化」而不用「改善」,你就知道這條戰線正在潰敗。可是在另一個極端,我們目睹不少人走火入魔。用「大陸」而不用「內地」,相信大家都知道原理,但我最新聽到連「大陸」都被說成匪語,認為香港人應該講「中共」,這就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對遣詞用字的執着,本意是抵抗一股被約定俗成的野蠻力量,問題是我們循甚麼途徑。我們不就是抗拒極權把我們的語言規範化,才挺身而出捍衛言語自由嗎?怎麼人們卻反過來利用規範語把身邊人置諸死地?執着程度不同,足以使人與人為敵,譬如A覺得「手機」這個詞沒有不妥,B卻堅持用「手提電話」才屬正確,那麼,為了保育港式粵語,豈不是要把A批鬥至死才方休?
從作家的角度,最着重用字自由,用書面語還是口語只是一種形式選擇的問題,關鍵是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高度。廣東話或粵式書面語,當然比黨八股和北文靈活,因為有很多詞彙是普通話沒有的,或者唸不出來,但我們粵語運動的主力在推崇此等典雅嗎?不,我們在嗜渴它的通俗。在文學上,雅俗並不對立,可以兼收並蓄,但我們所作的卻似乎是書寫語言口語化,把書寫中文扼殺於搖籃中。你可以對照一下1980年娛樂版的報道跟今天的行文,難道優劣之差全源於蝗語玷污嗎?還是我們沒有運用粵語優勢寫好中文所致?
要保護香港人的共同語言,就需要不懈書寫,透過作品讓其他地方的華文使用者窺見此地語文的獨特創見,而不是故步自封規範它的用語。「嗆聲」、「吐糟」等等,廣東話都沒有這些字,但香港人在書寫時就係能用,強大的吸納能力便是優良語文的特徵。在我寫小說的時候,經常顧忌台灣的讀者會不會看不明,這才是一個寫作者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方法不是在書面語和口語之間劃一條互不侵犯的界線,而是嘗試打破兩者的藩籬,讓彼此理解,讀得通一些自己從未見過的語法和用語。
在以色列立國初期,也發生類似粵普之爭。到底猶太人的官方語言該用神聖的希伯來語,還是較多人使用的意第緒語?歷史選擇了前者,但諷刺的是,意第緒語反成了「在野」猶太人與以色列猶太人分別為聖的語言。你聽過「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這句猶太諺語嗎?鮮為人知的是,你要透過意第緒語才會發現它韻味深長,是「Man thinks, God laughs」裡面沒有的:
מענטש טראַכט און גאָט לאַכט(由右到左)
思考和發笑,明明不是一雙偶詞,但在意第緒語,טראַכט和לאַכט卻分享一樣的字根。在德文版「Mensch tracht, und Gott lacht」,tracht和lacht成對,亦保留了相似的痕跡——難道原話不是這個意思嗎?
較原衷的英譯,應該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即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引伸為箴言的「人心在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看守他的腳步」。問題是,當你知道真相後,難道要把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人批鬥至死嗎?
係自由,語言貴在它的自由,反規範的精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