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9日
地點:涿州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林則徐一行人走至涿州,蔚牧晉芳來迎。
入城後,至南關外行館留宿(註1)。
當天走了約七十裡路。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9日
地點:涿州
人物:林則徐、跟丁、廚丁
事件:
林則徐一行人走至涿州,蔚牧晉芳來迎。
入城後,至南關外行館留宿(註1)。
當天走了約七十裡路。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65 / 4557。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討論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下)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道光不僅在生活細節上吝嗇、摳門,在為政治國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萬里遠行,征戰數年,終於平定了叛亂。
道光八年(西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門舉行獻俘禮,現場山呼海嘯般的「萬歲」聲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壯舉」——宴請平叛有功的將士。幾天之後,宴會在清漪園(光緒年間改名頤和園)萬壽山下的玉瀾堂舉行。將軍們筷子一揮,幾碟小菜立即見底,吃又沒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覷,呆若木雞。
後來,在探討新疆設防方案時,將軍們提出的佈防方案就是通不過。本來,將軍們已經考慮到了道光帝的吝嗇,準備上奏僅要一萬八千名士兵鎮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給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軍留守六千人。將軍們憤然回擊,提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放棄新疆防守,指責其居心叵測。
經過幾年的爭執,根據《清史稿》記載,最後決定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余萬,以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餉」,方案才得以通過。此後,在鴉片戰爭中,道光帝急於妥協,也不能不說與吝嗇的個性有關。總之,在討論諸如海防、邊務、黃河治理等問題時,大臣一提到撥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悅之色。
道光皇帝崇尚節儉,一則是生性吝嗇,視節儉為理想、樂趣;再則,是以此作為挽救財政危機的一種對策。
道光初年,清朝政府面臨財政危機。
清政府國庫年收入從乾隆中期起就達四千余萬兩白銀,至嘉道年間,總收入雖未比乾隆朝減少,但日子卻越過越緊。顯然,這是因為支出的增加而造成的。
此時,國家財政上的黑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第一個黑洞是皇族人口日益增多。順治初年,皇族不過兩千餘人,到道光時期已達三萬餘人。這個龐大的貴族群體不勞而獲,全靠國家養活,並且需要提供優厚的待遇,每年耗資數百萬兩,日漸成為沉重負擔。
第二個黑洞是因物價上漲造成。道光初年的物價,已經是康熙年間的五倍,物價上漲的原因是人多地少、糧食不足、糧價上漲。這樣一來,國家機器運轉的行政成本大大提高,而清政府的賦稅標準卻定於康熙年間,不能調整,為什麼?祖制不許可,康熙帝不是說過「永不加賦」嗎?
而且,從嘉慶朝開始,每年按照祖制徵收的賦稅也不能保證足額上繳國庫,各省都有虧欠,每年全國虧欠數百萬兩,這部分錢大多挪作地方開支,一部分入了官員腰包。
第三個黑洞是從乾隆晚期開始,社會矛盾加劇,起義此起彼伏,用於鎮壓的軍費開支大增。從乾隆末至嘉慶初年,清政府為鎮壓白蓮教大起義,花費軍費2億兩白銀,這是有清一代「成本」最高的一場大征伐,幾乎耗盡了康乾盛世所積攢的家底,國家財政從此一蹶不振。而邊疆、內地的起義還時有發生,圍剿的軍事行動成了財政上的一大黑洞。
第四個黑洞是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災害頻發,救災支出大增。譬如,黃河年年氾濫,治理辦法就是一個——堵住決口,結果生生將黃河堵出了個「地上河」,從此,黃河更加容易氾濫,形成了惡性循環。此外,淮河、運河也是百弊叢生。乾隆年間,每年花在治河上的錢不到一百萬,而從嘉慶年間起每年動輒上千萬。嘉慶二十五年(西曆1820年),嘉慶帝猝死前夕,國家花了一千萬兩白銀才堵上河南馬家營決口,沒來得及松一口氣,轟隆一聲巨響,下游儀封三堡大堤又決口三十餘丈。嘉慶帝聞訊欲哭無淚,不堵了?千里澤國,哀鴻遍野;堵?要拿國家總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往黃河裡扔!
第五個黑洞是吏治腐敗,這增加了行政成本。比如,治河費用如此高昂,天知道有多少錢真正用到了治河上。反正連工帶料都扔到了黃河裡,你查都沒處查。
由於字數限制,如果您想閱讀更多,請移步知史Facebook。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香港十大黑社會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間:2021年6月1日(二)上午10:30
線上記者會:將於華人民主書院臉書與籌辦團體臉書以線上直播進行(本籌會恪守防疫規範與政策,以最嚴格的防疫態度進行規劃)
主持人:
巴奈(華人民主書院倡議專員)
發言者:
札西慈仁(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郭歷軒(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影片:
洪申翰(立法委員)
陳韻如(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
說明:
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已三十二年。推動中國民主化與保障言論自由是六四民主運動的關鍵訴求。歷經中共政權的血腥鎮壓,數以千計的生命犧牲,至今仍未獲得中國當局道歉。六四天安門事件作為中國當局背棄民主改革的關鍵事件,「要求六四屠殺真相、追究中共暴行」已成為中國民主化、去極權與保障人權不可繞開的核心議題。
中共屏棄六四運動民主改革的訴求,至今仍持續在其境內與鄰近社會製造人權侵害,COVID-19疫情的爆發,中共展示了如何瞬間控制和箝制「要求言論自由」與「聲援吹哨人李文亮醫師」的網路輿論,其他人權侵害包括:製造大量良心犯、迫害人權律師、管控言論自由和網路,並系統性的侵害如東突厥斯坦(新疆)、圖博(西藏)與內蒙古等民族。此外,包含李明哲與李孟居等多位台灣公民被中共拘捕判刑,家屬無法合法會見。在中共當局極力的控管與壓制下,中國境內缺乏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與有效組織的反對力量,因此,民間力量無法與失衡失能的公權力抗衡。
另一方面,中國當局對香港的打壓與管控始終不見停止。我們看到,港府以防疫為由,禁止香港支聯會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為自由 共命運 同抗爭」六四悼念集會。同樣是在今年,更出現了首宗因出席六四晚會而被判刑的案件(黃之鋒被香港區域法院判監10個月,岑敖暉被判監6個月,袁嘉蔚與梁凱晴被判監4個月)。試圖嚇阻香港民眾參與悼念六四集會。
今天,即便在台灣的我們正面臨COVID-19疫情升溫與防疫壓力,台灣作為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受到法治保障的民主國家,台灣公民社會為了持續追究中國政府在六四屠殺上的責任,同時聲援中國當局製造的廣泛的人權受害者與政治良心犯本籌會恪守防疫規範與政策,以最嚴格的防疫態度規劃以「線上」為主的公民集會活動。
記者會上,我們將詳細說明今年台灣六四32週年線上悼念晚會流程與進行方式、六四三二悼念影像(在自由廣場上以LED燈排列六四字樣,與自由廣場牌樓相應)、6432自由廣場悼念亭、「紀念六四:線上悼念」網站、台灣民主實驗室:「六四洗白論述怎麼回?」網站、人道中國:「6432全球線上串聯」、以及「華人民主書院『中國六四屠殺32周年』系列講座」相關六四系列活動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共同合辦團隊如下:
華人民主書院、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西藏台灣人權連線、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永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獨立台灣會、史明教育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北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民主實驗室、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民間支援香港協會、Myanmar Generation-Z (Taiwan)、台灣聲援緬甸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Myanmar、台灣勞工陣線、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政治大學學生會、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議會、好民行動文化協會、輔大黑水溝社臺灣東突厥斯坦協會
-----------------------------------
【媒體注意事項】
因疫情政策,如要採訪則聯絡新聞聯絡人採訪,有問題可在記者會直播下留言或者電訪。
新聞聯絡人: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 Richa 0968 802 655
香港十大黑社會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
台灣:六四32週年線上悼念晚會及系列活動
線上記者會
時間:2021年6月1日(二)上午10:30
線上記者會:將於華人民主書院臉書與籌辦團體臉書以線上直播進行(本籌會恪守防疫規範與政策,以最嚴格的防疫態度進行規劃)
主持人:
巴奈(華人民主書院倡議專員)
發言者:
札西慈仁(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郭歷軒(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
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影片:
洪申翰(立法委員)
陳韻如(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
說明:
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已三十二年。推動中國民主化與保障言論自由是六四民主運動的關鍵訴求。歷經中共政權的血腥鎮壓,數以千計的生命犧牲,至今仍未獲得中國當局道歉。六四天安門事件作為中國當局背棄民主改革的關鍵事件,「要求六四屠殺真相、追究中共暴行」已成為中國民主化、去極權與保障人權不可繞開的核心議題。
中共屏棄六四運動民主改革的訴求,至今仍持續在其境內與鄰近社會製造人權侵害,COVID-19疫情的爆發,中共展示了如何瞬間控制和箝制「要求言論自由」與「聲援吹哨人李文亮醫師」的網路輿論,其他人權侵害包括:製造大量良心犯、迫害人權律師、管控言論自由和網路,並系統性的侵害如東突厥斯坦(新疆)、圖博(西藏)與內蒙古等民族。此外,包含李明哲與李孟居等多位台灣公民被中共拘捕判刑,家屬無法合法會見。在中共當局極力的控管與壓制下,中國境內缺乏強而有力的公民社會與有效組織的反對力量,因此,民間力量無法與失衡失能的公權力抗衡。
另一方面,中國當局對香港的打壓與管控始終不見停止。我們看到,港府以防疫為由,禁止香港支聯會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為自由 共命運 同抗爭」六四悼念集會。同樣是在今年,更出現了首宗因出席六四晚會而被判刑的案件(黃之鋒被香港區域法院判監10個月,岑敖暉被判監6個月,袁嘉蔚與梁凱晴被判監4個月)。試圖嚇阻香港民眾參與悼念六四集會。
今天,即便在台灣的我們正面臨COVID-19疫情升溫與防疫壓力,台灣作為集會結社與言論自由受到法治保障的民主國家,台灣公民社會為了持續追究中國政府在六四屠殺上的責任,同時聲援中國當局製造的廣泛的人權受害者與政治良心犯本籌會恪守防疫規範與政策,以最嚴格的防疫態度規劃以「線上」為主的公民集會活動。
記者會上,我們將詳細說明今年台灣六四32週年線上悼念晚會流程與進行方式、六四三二悼念影像(在自由廣場上以LED燈排列六四字樣,與自由廣場牌樓相應)、6432自由廣場悼念亭、「紀念六四:線上悼念」網站、台灣民主實驗室:「六四洗白論述怎麼回?」網站、人道中國:「6432全球線上串聯」、以及「華人民主書院『中國六四屠殺32周年』系列講座」相關六四系列活動
「人權照亮民主 同行抵抗極權」共同合辦團隊如下:
華人民主書院、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西藏台灣人權連線、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永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獨立台灣會、史明教育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北社、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台灣民主實驗室、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民間支援香港協會、Myanmar Generation-Z (Taiwan)、台灣聲援緬甸聯盟Taiwan Alliance for Myanmar、台灣勞工陣線、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政治大學學生會、成功大學學生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議會、好民行動文化協會、輔大黑水溝社
-----------------------------------
【媒體注意事項】
因疫情政策,如要採訪則聯絡新聞聯絡人採訪,有問題可在記者會直播下留言或者電訪。
新聞聯絡人:華人民主書院倡議主任- Richa 0968 802 655
香港十大黑社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開展
才在四月中送走熱鬧喧騰的金馬奇幻影展,11 天後,同樣因疫情延期一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也重回眼前。若說奇幻影展是影迷狂歡的造夢空間,國際紀錄片影展應該就是莊重的沈思場域。今年四月要用「奇幻」的奔放作開場,以「紀錄」的內斂作結尾,在台灣身為喜歡看電影的人,是幸福的。
今年片單仍舊百花齊放,中國與香港的緊繃、拉扯、對立近年歷歷在目,作為高度牽涉其中的台灣,無法獨善其身,【敬!香港/CHINA獨立紀錄片】單元自然不可忽視,《理大圍城》做為開幕片大概就能窺見策展團隊的立意,而今年我在紀錄片影展看的第一部作品,是補上去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迷航》。
至於我個人最期待的,大概還是高嶺剛、弗柯克普(Volker Koepp)等人的作品,當然還有「前衛電影」的約拿斯梅卡斯(Jonas MEKAS)、喬依絲威蘭(Joyce WIELAND)與賴瑞高譚(Larry GOTTHEIM),過往僅在文章中聞其人、觀其作,今年總算能在大銀幕見面。上述僅是影展放映的微小部分,還有無數原鑽珍寶藏在片單之中等待挖掘。
🎬完整片單請點此👉https://bit.ly/3vALBxD
然而,今年我在【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 TIDF】合作,針對【台灣競賽】的作品刊登相關導演專訪文章。目前十篇問世,包含《工寮》、《阿紫》、《力爭》、《伏流》、《一念》、《拉流斗霸》、《親親抱抱》、《共生流浪》、《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其中碰觸的議題有移工、死刑、安樂死、環境汙染等等,甚至是人與時間、空間、記憶的共存、共生的有機討論。
在編輯、閱讀這十篇文章的過程中,彷彿能透過文字,看見該文撰寫者與受訪者的化學效應,某種身歷其境便躍然於紙上,更能貼近作品,但當然,文字、訪談內容的精彩,仍舊要回歸於影像本身,看過了才算數。
總而言之,從【台灣競賽】的十五部作品中,應該或多或少碰觸到在台灣這片土地生活的人所面臨的困境或樣態,可能是少數群體,也可能是每個人的切身相關,這份與社會鏈結的政治性,關乎所有人,無法全然切割。
📝完整文章請點此👉https://bit.ly/3t1UDlh
最後,所謂「真實」是可以被質疑、被討論、被推翻的,然而,紀錄片的核心與視角觀點,正是這世界、這社會的某種切片。今天開始,為期 10 天,這些被記錄下來的生命,就靜靜地躺在漆暗的巨大黑盒子中,待有緣人觀賞、互動之後,長成自身的獨特姿態,然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