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餐飲業獎金制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餐飲業獎金制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餐飲業獎金制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餐飲業獎金制度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6的網紅莊士勇老師《管事·理人·創新·傳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乾杯開線上超市、推訂閱制 董事長:燒肉店回不去了! 商周-李雅筑 台灣最大的燒肉集團乾杯,真的變了很多! 去年7月,它打造生鮮電商平台「乾杯超市」,販售和牛等冷凍品,甚至開發給寵物食用的高檔寵物產品。 今年6月,它再推出月付3千6百元以上的訂閱制「宅家乾杯」,在線上,他們天天開直播,還成立私...

餐飲業獎金制度 在 TIFFANY CHE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5:11:37

畢業季因疫情影響 增加就業難度 就連最容易上手的餐飲業 因升三級,禁止內用直接一堆人無薪假🥲 ⁡ 這時候穩定的收入就真的很重要 一直以來我都不排斥保險業業務員 每次和他們聊天總能獲得許多 ⁡ ⁡ ⁡ ⁡ 保險行業屬金融服務業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達103萬」遠高於一般其他行業,是...

餐飲業獎金制度 在 健身狂Sally Ch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7 17:15:35

有天一個學生說他工程師同事的女朋友,去年轉職做健身教練,然後月收入十多萬,好的時候還有二十萬,難道說,健身教練真的這麼好賺嗎? 在我過去的教學經驗裡,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的確是收入很可觀的,但那幾個月的收入還不會是我人生中賺很多的薪水。 在我剛開始踏入健身教練的時候,我是自由的教練,偶而在幾個健身房或...

  • 餐飲業獎金制度 在 莊士勇老師《管事·理人·創新·傳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10:39:53
    有 2 人按讚

    //乾杯開線上超市、推訂閱制 董事長:燒肉店回不去了! 商周-李雅筑

    台灣最大的燒肉集團乾杯,真的變了很多!
    去年7月,它打造生鮮電商平台「乾杯超市」,販售和牛等冷凍品,甚至開發給寵物食用的高檔寵物產品。

    今年6月,它再推出月付3千6百元以上的訂閱制「宅家乾杯」,在線上,他們天天開直播,還成立私密社團,由店員傳授烤肉技術,讓你在家也能彷彿在燒肉店烤肉。

    從寵物生意到訂閱制,去年營收達28億元的它,為何那麼急?

    6月中,我們專訪乾杯集團董事長平出莊司,他首度對外公開他的思考:燒肉店回不去了,過去的燒肉店模式,將走入歷史!

    疫情當下,透過視訊採訪,他要我們想像這畫面:「你想想,我們的店很小,不斷塞客人進去,因為我們賣點是互動,尤其每晚的『8點乾杯』活動,這是密集空間下的熱鬧氛圍,但疫情來了,這還能成立嗎?」

    他口中說的「8點乾杯」,正是乾杯的崛起關鍵。每天的晚上8點,乾杯的門市員工會拿起大聲公吆喝,介紹每桌客人的故事,接著,只要顧客當場親吻,就送出1盤牛五花,時常搞得現場嗨翻天。

    然而,他說:「外送平台崛起,消費者會發現,不用去餐廳,也可以有很多選擇,當人們怕接觸後,未來,只有8成的人會回到店裡。」

    第一步》做電商生意
    定位模糊,遇口碑流量考驗

    為了突圍,過去1年,乾杯經歷了一場不停「做中學」的旅程。

    去年7月,當時台灣疫情穩定,許多餐飲業都正忙著衝業績,乾杯卻不敢懈怠,疫情讓他們發現,不能只靠實體燒肉店衝營收,他們得在網上做生意,降低營運風險。

    身為台灣第一大高等級澳洲和牛進口商,過去,該集團就將進口牛肉再販售給餐飲業者,雖然僅占營收約6%,但中央廚房的包裝和冷鏈配送都有技術,應不成問題。

    不過,當他們要把和牛在網上賣給一般消費者時,上線半個月,訂單破百筆,但後續業績卻不如預期。「嚴格來說,客人並沒有理由在我們電商買東西,我們的定位很模糊。」平出莊司坦言,市場上,生鮮電商的競爭者眾多,若是要比高級、比低價,統統都比不上他人,自然打不出口碑。

    後續,他們嘗試將電商產品豐富化,陸續開發出禮盒、寵物食品,但又碰到另一個挑戰:平台的流量哪裡來?

    平出莊司認為,光是靠打廣告,電商也很難有穩定客源,他心想,還是得從門市來著手。

    第二步》推動會員制
    用獎勵制說服店員一起做

    但要怎麼找到最多的客源?去年9月,他們開始了會員制的經營。

    很難想像,乾杯這麼晚才踏入會員經營,因為這背後,藏著門市與總部的多年矛盾。

    長年以來,明星店員就是乾杯的成長基礎。因為燒肉是需要大量桌邊服務的品類,因此,在乾杯,店員熟記客人的用餐習慣,幫客人準備喜歡的肉品和醬料、還會幫忙烤肉。一名明星店員,一年可創造6、7百萬元的營收,各店更會依據業績給予獎金。

    「這卻是我們最大的痛點,因為他們(明星店員)如果被挖角了,或是自己出去開店,經驗就得重來,他所掌握的客人習慣,全部都不見。」一名乾杯高層解釋。

    對總部來說,建立會員制,可以讓乾杯把更多人流導入線上電商,甚至,他們透過配套的集點方案,鼓勵消費者再嘗試集團內部的其他品牌,一舉多得。

    不過對店員來說,當消費者的點數可以跨品牌使用,也意味著,可能把業績往外送。比方說,消費者在乾杯消費,獲得大量點數,但最終消費者卻可能用在老乾杯、黑毛屋等其他品牌上,而不是回饋到自己。

    因此,剛開始推行會員系統,立刻遭到第一線員工反彈。「他們會覺得這關他們什麼事?現場已經夠忙了,也看不見推會員的好處有什麼,」乾杯區域總監吳欣儒說。

    再加上,負責會員的操盤者,兩年前才從蝦皮進入公司,等於是空降經理人。「好多事情我都不懂,現場人員還比我專業,起初,大家都在罵。」乾杯行銷企畫部經理鄭喬比坦言,面對員工反彈,他的方法是:放下面子、坦承不足。

    當時,總部人員利用下班後,深入各門市,和第一線人員對話。比如:曾有店長問,為何大費周章推會員?總部不會答:這是公司政策,而是直指店鋪的長年痛點:「這家店的明星店員如果被挖角,你的熟客可能就全沒了。」

    接著,總部透過各種方法和門市對話。比如,透過獎勵機制,鼓勵各門市的員工帶進新會員,更依據不同品牌,給予彈性做法,試圖和第一線的員工站在一起。

    舉例來說,相較於乾杯品牌,老乾杯的客單價高、包廂多,客人極重視隱私,因此,總部針對目標訂定,給予更多時間,待該品牌走出1套方法,再把目標調整到與其他品牌相同。

    又如,原先總部為了鼓勵消費者加入會員,贈送1盤最高等級的伊比利豬。但沒想到這政策在火鍋品牌黑毛屋,卻勾不起客人興趣。原來,因黑毛屋採套餐制,分量較多,最終他們將入會好禮,改為啤酒、小菜、豬肉3選1,才讓加入會員數增5成。

    第三步》祭出訂閱制
    會員電商數據讓他們行動

    當大家一起合作,再搭配了相關機制,9個月內,乾杯就累積27萬會員,這些,都成為他們後來做訂閱制的基礎。

    其實,今年乾杯又推出「宅家乾杯」的訂閱制,是數字告訴他們的。

    「我們發現,會員在電商的購買頻率,多數是1個月1次,不少人每月都下訂同樣的商品組合,可見有市場。」乾杯電商部專案經理劉建良說。

    「但推訂閱制,除了肉之外,我們有沒有不同價值?可以使出乾杯的拿手武器?」平出莊司說,5月中疫情爆發後,他和團隊整整花了12天研擬訂閱制,這一路不斷問自己:我們的價值是什麼?

    幾番思索後,他說,乾杯做訂閱,賣的不能只是產品,而是燒肉店的未來,「發揮乾杯價值,必須結合硬體和軟體,就像是買手機,得不斷更新服務!」

    如今,訂閱制推出,消費者須支付3千6百元的「入社費」後,乾杯會再贈送價值7千2百元的全套設備。

    接著,消費者若月付3千6百元以上,乾杯會定期寄送燒肉組合,同時,消費者可在臉書看直播節目,並在私密社團中,學到店員傳授的燒烤密技。

    他的盤算是,過去乾杯門市的客單價約1千元,若三五好友聚會也得花上好幾千,訂閱制的設計是3到4人份,對消費者來說,不僅在家安心,價格也更划算。

    然而,當把體驗搬到線上,最難的是什麼?乾杯「宅家乾杯」創意組組長陳宏瑋解釋,在線上,意味著所有一切都攤在陽光底下,必須將所有服務流程更細緻化。

    他舉例,過去在門市做8點乾杯活動,主持人僅須1名,就可炒熱氣氛,如今在直播節目,得有2名主持人一搭一唱,才能避免冷場。此外,節目腳本還得增加時事熱門議題,才能吸引顧客持續觀看。

    不僅如此,他們也得立即回應訂戶想法。「我們把烤肉教學影片放在私密社團上,但還是有人問:肉要怎麼烤最好吃、該怎麼翻面比較好,所以影片都要微調,我們這週末,決定加開吃播節目,主持人要線上烤肉、吃肉給大家看!」陳宏瑋說。

    美食消費是衝動型購物
    驚喜感、顧客管理成挑戰

    對於乾杯推訂閱制,王品集團副董事長李森斌說,這些年,即便不少餐飲業推訂閱制,但仍是測試階段,目前未有成功案例,因為,訂閱制最難的就是持續創造驚喜感。

    他坦言:「對多數消費者來說,美食消費是衝動型購物,該怎麼讓他們認定:這訂閱是定期的、必須的、長期的,且持續有驚喜,這並不容易。」

    不過,乾杯正試著打開新路。他們發現,目前訂閱戶中,1/3是會員、1/3是新客、剩下的竟是自家員工和前員工。他們預計將設計出訂戶推薦制度,只要有人推薦親友成為訂戶,就將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方法,以此擴大訂閱數。

    對此,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提醒,一旦品牌方賦能給訂戶、讓訂戶成為品牌推廣大使,這也代表,必須懂得管理這種新形態的顧客關係。這些人的應對進退,都可能影響該品牌的觀感,是未來一大挑戰。

    攤開成績,5月疫情爆發後,乾杯該月營收僅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18%,即便疫情衝擊不斷,過去擁有上市櫃目標的它,並未放棄這夢想。而轉型,正是公司未來持續成長的關鍵。

    這次挑戰艱難任務,平出莊司說,心情不是恐懼,反而是踏實的,「因為公司的方向越來越明確了,邊做邊調,就不怕失敗。」對此,公司近期招募行銷、經營企畫人才,組織也正在調整中,「不同領域的人才都來了,我們人才不曾這樣多樣化,這會帶來新的氣象。」

    回顧這一路,他坦言,最大的收穫是,他天天都逼自己思考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優勢到底是什麼。他說,這是一段更理解自己的過程,唯有不斷聚焦,才知道如何連結消費者、訴說好自己的價值,讓乾杯能一直走下去。

  • 餐飲業獎金制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6 11:48:43
    有 1,344 人按讚

    有天一個學生說他工程師同事的女朋友,去年轉職做健身教練,然後月收入十多萬,好的時候還有二十萬,難道說,健身教練真的這麼好賺嗎?

    在我過去的教學經驗裡,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的確是收入很可觀的,但那幾個月的收入還不會是我人生中賺很多的薪水。

    在我剛開始踏入健身教練的時候,我是自由的教練,偶而在幾個健身房或是俱樂部教團課。

    最早期剛開始當教練,那時候,沒有這麼多場地租借的健身房,所以一對一的私人教練課,居多都是到府服務,只有一兩間可願意配合租借,原因是因為俱樂部的客戶指定我教課,這樣我才有機會在健身房授課。但多數時候,我都是在戶外或是居家教健身比較多。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費,到府服務加上車馬費$1800/2000左右,還要看距離,因為車程也是時間成本,還有居家健身還要自備器材,所以這些都是算在上課費用裡。

    而團體課程一堂課的費用$500-800左右,有的團體課還是抽成的制度,多少學生抽多少課費。

    初期,一個月也才四個學生,五堂團體課程。
    這樣一個月收入才20000多。

    再加上因為覺得自己還有許多本職學能沒有專精,所以常常上相關證照課程,一張證照課程兩天的課下來,一兩萬左右。這上次已經說過了,成為教練,教得越久,學的東西就要越多,而學習是需要付出的,本來各種專業就是需要價值交換的。

    所以幾乎所有的收入都是拿來付學費上課精進自己,不管是學科還是術科。

    之後因為有一些教學經驗,開始在健身房俱樂部上班,有固定底薪,課程抽成,入會抽成,販售抽成,不外乎都是一堂數平均抽成$300-500左右不等,這抽成的堂數,還要你上過四五十堂以上才能抽成(每家公司規定不一定),這目地很簡單,因為你不能領底薪不教課,你要教課到一定課量,才開始有所謂的產值,如果你只是每個月單位數在授課賣課,
    你沒有產值,老闆不可能再聘用你,因為每個教練都要有產值,健身房才能經營下去。

    所以底薪加獎金的要求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保障,因為當你是菜鳥的時候,你並不會有課上,而獎金的制度就是要給你獎勵,因為你上課的時數跟經驗值累積後,就代表你有產值,當然給你業績獎金就會開始累加。

    而在這部部分你是屬於業績授課王?還是健身訓練教課專業教練?有可能取決於你是上課時間多少?或是販賣了多少教練課來決定。

    因為不同的行銷模式會有不同的獎金鼓勵。

    這部分就是發揮你的定位或是找到你的潛能,你適合當業務?還是適合當教練?

    再來~我因為不想要時間被健身房綁住,所以我離開了健身俱樂部,來到了私人健身工作室,我們的薪水是抽成,像是約聘的合約制度授課,所以你上多少課,老闆抽部分的金額來作為場租,教育基金,勞保等等。

    這時後,收入自然就會開始變高了,因為你的學生穩定,專業度提升,你的收入自然就是穩定上升。學生上課費用來到$1500-1800不等,但是要跟健身房做場租或是合約的抽成。所以所有的收入跟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成本給學生為主。

    也就是說如果我曾經月收入五六萬左右,
    那我一週算下來的堂數是五六十堂,
    而我一天教課平均是四個學生。
    這就是現在大部分自由教練租借場地的薪水狀態。

    但是如果你的學生累積的越來越多,你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給你的學生,也就是你想要更多的收入,你就需要把你一天的時間排滿,才能賺取到可觀的收入。

    這樣聽起來很棒!犧牲什麼了?
    時間!你自己給自己的時間!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以我以往做餐飲業跟八大行業(駐唱表演類)的收入經驗來說,我覺的薪水賺的並不是最高的,就算曾經來到人人都羨慕的發薪日時,那種領高薪的日子也不常態。

    在俱樂部會有業績壓力,老闆會給許多你要達標的壓力,這會逼你一定要成長,但也教會你如何行銷,如何解釋分享你的行業及專業能力。

    回到健身教練真的賺錢嗎?
    直到現在我自己開工作室了,
    我還是覺得健身教練並不是賺錢的工作,
    如果你想成為專業的教練,你勢必要花更多時間進修,更多金錢學習,這會讓你無法在財務上自由,連時間都限制。

    但是如果你是想賺錢的教練,除了你的銷售業務能力要非常好,手腕高,你也會失去你的時間,因為課量高的教練代表銷課教課所花費的時間也被佔滿。

    常聽到一個月150-200的課堂數,月休八天的制度,一天大概要教9堂課, ......這樣等於一整天都在教課,其餘的時間才拿來自我訓練跟自修,甚至有些研習課都排在假日。

    當然如果你在社群網路上有一定的聲望,開發APP,線上課表等等。你用你的聲望增加固定的額外收入而時間自由,那也是需要用很多的時間成本投入的。

    所以買教練課,其實是買教練的時間兌換專業的健身建議而得來的價值。

    但是如果一個教練在這部分,沒有充實足夠的專業,沒有足夠的熱情,只喜歡自己練得很滿足很快樂,無法把時間給與任何人,或是不懂的其他配備的特質,要在這行業賺到月入數十萬,是非常辛苦的。

    那月入數十萬的教練也是有的,可能大多數的情況都是因為任職教練的經驗較為資深,而學生介紹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相對收入也會越來越高,這就是經驗累積下來的功力換成的。

    結論:健身教練不是每個都好賺,你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屬於哪一塊?
    有的是銷售專長,有的是授課專長,有的是講師專長。
    不同的專長會給你不同的收入回饋,
    而在高收入回饋的前提下,
    你需要花多少的時間去賺取?
    花多少的經驗累積?花多少的時間進修?才能有多少的收入。

    別看我們好像很自由,其實我們的時間是跟著客戶在安排,別看我們能邊健身邊賺錢很健康,其實在很多狀況下,我們忙碌起來,也會過著不健康的生活。別看我們賺很多錢,我們也花了不少錢讓自己更進步。

    希望這份分享對想轉職的教練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 餐飲業獎金制度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30 19:55:10
    有 1,471 人按讚


    【無論僱傭或承攬 外送平台都應負起職災預防、補償與職災保險的責任】

    新經濟模式不該建立在剝削工作者的基礎上!
    平台經濟運作模式,
    說穿了,就是將利潤集中於平台業者,
    透過績效獎金制度(送越多單獎金越多),
    讓外送員必須搶快以賺取更多的工資,
    無形中也增加交通事故罹災風險。

    傳統的外送員由餐飲業者自行聘僱,
    在聘僱關係下,雇主理應負擔職災預防、補償與職災保險的責任。
    然而平台業者打著新經濟的旗幟,
    卻以承攬名義、夥伴關係規避雇主的勞動保護義務。

    也難怪勞動部只能以認定僱傭關係確保外送員的權益,
    但是認定過後呢?
    業者一定想盡辦法符合承攬定義,
    當完全依照承攬的模式,
    外送員只能加入職業工會,
    自己替自己負擔勞保(含職災保險)費用,
    錢由外送平台業者賺,
    職災風險的保險費用卻由外送員自己付,合理嗎?

    日前國發會親自協調達成業者自律共識,
    現階段外送平台業者以加保商業保險保障外送員權益。

    但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保障權益能相比嗎?
    商業保險僅是一筆錢買斷罹災工作者的減損的勞動力(失能)。
    社會保險(職災保險),除了相關職災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等等),
    還有職災保護法生活津貼、器具補助、看護補助等等,
    以及可參與職災勞工促進就業措施(職能復健、職業重建等等),
    罹災後的重建之路,絕非一筆金額買斷就能解決的!

    我們真的希望勞動部可以更積極,可以做更多!
    外送是外送平台業者的核心業務,
    外送平台業者有責任外送員的權益,
    我們也尊重每個外送員的彈性工作選擇,
    但不該成為外送平台卸責的藉口。
    目前,勞工職災保險法草案尚未送進立法院,
    淑芬以提案要求,勞動部應研議擴大職災保險保障範圍,
    針對高風險的外送工作樣態,
    無論僱傭或承攬,外送平台都應負擔外送員的職災保險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