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飛魚季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飛魚季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飛魚季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飛魚季由來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文人之島,環保之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說蘭嶼 / 落成祭】 比起說是個活動,更是一場慶典,慶祝的落成。 協會成立的源由,來自蘭嶼阿文在實踐回收的過程,長期處於資源不足的困境。事實上,三年前他組成了家庭,也有兩個可愛的女兒,身上卻已經沒有足夠的資產給予家庭,白天要到工地上班,晚上還需顧店到十一二點,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日。在此情況下,寶...

  • 飛魚季由來 在 文人之島,環保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05 19:01:48
    有 262 人按讚

    【說蘭嶼 / 落成祭】
    比起說是個活動,更是一場慶典,慶祝<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的落成。

    協會成立的源由,來自蘭嶼阿文在實踐回收的過程,長期處於資源不足的困境。事實上,三年前他組成了家庭,也有兩個可愛的女兒,身上卻已經沒有足夠的資產給予家庭,白天要到工地上班,晚上還需顧店到十一二點,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日。在此情況下,寶特瓶教育中心也遇到瓶頸,來到咖希部灣的志工吃、住、行都要靠阿文,儘管過去阿文團隊有過募款與計畫案,但長期累積下來,文人之島還是赤字。多年和阿文合作的夥伴經過討論,決定成立一個協會,希望幫助阿文將基地運作獨立於家庭生活之外,並繼續散發這股力量。

    阿文和夥伴們一起打造了一個環保基地ー咖希部灣Kasiboan(蘭嶼話:堆垃圾的地方),因為蘭嶼垃圾處理的問題一直不被正視,只單單設了掩埋場作為解決方式,然而掩埋場裡的垃圾一經大雨颱風沖刷,便會流進海裡,如此不斷循環,最終造成海洋大量的垃圾囤積,影響生物鏈,包括許多不同國家不同海灘上的海漂垃圾,都是全球共同造成及必須承擔的。

    意識到問題和身體力行進行改變,是兩不同層面的事。阿文曾經是個港口租車行和雜貨店的老闆,那時賺錢對他而言是只要努力便會有的,正當飛黃騰達時,他發現廢油以及塑膠垃圾增生的速度之快。加上阿文的父親曾說"要看大海漲潮和退潮,只須看芋頭田裡的水是多的還是少的,因為兩者是相連影響的"阿文隨即想到平時傾倒在海裡的廢油,以及掩埋場沖刷入海的垃圾,包括居民於河道自燒垃圾的習慣,後果都會回到人類自己身上,人類的活動和大自然是分不開的。

    因此他便開始回收的旅程,大約從 2011年開始,阿文便獨力自費進行廢機油與廢食用油的回收,此舉感動了不少遊客,也吸引了來自台灣各地志同道合的夥伴,義務的、熱血的「阿文團隊」逐漸成形。之後,阿文團隊將回收範圍陸續往寶特瓶、鐵鋁罐、塑膠類延伸,在蘭嶼六個部落放置綠色網袋,提供遊客與居民投置各類回收物,團隊除了徒步環島宣導環保觀念,也積極深入校園推廣環保意識。 從第一支回收的寶特瓶開始,徒手徒步,不畏烈日強風,直到一棟寶特屋的完工,彷彿也見證了阿文團隊一路以來的胼手胝足,自立自強。2017年春天飛魚季,隨著蘭嶼垃圾掩埋場趨近飽和,各界人士關注蘭嶼垃圾議題的趨勢欲發強烈,「咖希部灣」也逐漸轉型,將裝置藝術的環保理念結合寶特瓶屋的親身實踐,把「說蘭嶼寶特瓶屋」設定為一個兼具環境保護、生態永續、文化傳承的環境教育基地。舉辦各類環保工作坊,除了呼籲遊客「多背一公斤」、「自己的垃圾自己袋/帶」,也期盼當地居民並肩投入資源回收與環境議題的討論。這不是一趟夢幻的旅程,可是過程中的激撞,是彼此共同的養分。

    「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自2017年飛魚季開始籌備,2018年1月立案。協會以「守護生態環境,推廣蘭嶼傳統生態智慧,促進生態與文化之永續發展」為宗旨。盼能藉由蘭嶼耆老的傳統生態智慧,養育新生代的環保行動內涵,扎根蘭嶼、擴充視界。以蘭嶼為起點,「說蘭嶼」,就像來到蘭嶼海邊的涼台,交換故事、集思廣益。乘風破浪,從一個島嶼,到另一個島嶼。

    此次活動的發想是圍繞一項主要的活動ー[徒步淨島],淨島的活動會持續兩天的上午各走半島,並於兩天的下午進行後續清理、壓縮成磚,讓參與的人群有機會了解淨島後完整的回收流程。咖希部灣基地的市集以土地友善為目標,因此全程都提倡不製造垃圾,包括市集間工作坊的材料都以再生為主。
    現在,基地正在密集的前置準備中。考量到基地本來的入口較狹窄,因此前一陣子重新將石牆入口拓寬,並且留出了一個半圓的場域,重新架設前不久因為政府拓寬道路壓縮到空間而拆除的寶特瓶飛魚裝置藝術。連接在去年挪威來交流的學生所撿拾的大型海漂物上繫上成群的寶特瓶飛魚;以木塊標示出市集的動線;鋪設寶特瓶屋內的水泥地;重新展示寶特瓶屋內的作品及介紹;活動美宣等等。

    13日划手會在入夜之前抵達蘭嶼,三天的行程中,咖希部灣會有土地友善市集、徒步淨島、發起人講座、再生工作坊等活動,請大家告訴大家,讓更多人知道並加入這場行動!並希望所有參與者,互相提醒資源的使用與再利用,製造出來的垃圾,也請自己的垃圾自己帶,不要遺留在蘭嶼了。

    ---------------------------------------

    「青山綠水.划渡蘭嶼活動募款中」
    https://sites.google.com/view/pleasantnature/donate
    (活動正籌辦中,正開放籌款,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捐款支持,詳細方法可見上方網址。)

    小額募款:歡迎關心環保、支持我們理念的朋友,小額捐獻,讓我們能夠繼續邁步向前行!
    *台灣:郵局劃撥帳號06721753,戶名「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
    *香港:請直接存入-交通銀行 - 帳號 027-537-0-202616-1 ,戶名「教育社企有限公司」

  • 飛魚季由來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5-14 22:39:16
    有 50 人按讚


    〔宜蘭百年自然日曆〕登臨烏石鼻

    一百年前的今天:1916年5月14日,早田文藏第四天的旅行是從大南澳出發行經浪速(Naniwa),登後山的警備道至烏石鼻(Ochobi)駐在所之後再下東澳。
    隨著「理蕃事業」的結束,此時的大南澳監督所剛從過去掌理深山裡的大南澳隘勇線,轉為管控海岸線大南澳至蘇澳間警備道的角色。早田這兩天將依序通過浪速、烏石鼻、粉鳥林、東澳、烏岩角、猴猴溪、圳尾溪等七個警察官吏駐在所(1909年5月剛設立時稱為「蕃務官吏駐在所」,1915年起改稱),然後到達蘇澳。
    當時的大南澳平原還很荒涼,總督府只允許採樟製腦者進出,一直要等到1924年才開始招募良民到龜山下的浪速(今蘇澳鎮朝陽里聚落)拓墾,分成蘇澳組、宜蘭組、羅東組、頭城組、淡水組、新竹組等多組人馬。浪速地名的由來是因為日本軍艦「浪速艦」曾於1907年7月從海上砲轟大南澳海岸,收到威嚇南澳泰雅族的宏偉成效而命名。
    早田到訪時,浪速駐在所裡只有3名巡查、1名巡查補再加上3名隘勇,總共才7人而已。我只從一份標本簽上潦草難辨的字跡裏看似他在浪速採集的大輪月桃標本,可以想見早田並未在浪速多做停留,便沿著老一輩以日語稱呼的「那娘仔崎」繼續前往烏石鼻(林務局闢有「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自然步道)。
    烏石鼻駐在所,我在1993年初調查蘇花古道時曾經首度到過那兒(已荒廢近70年)。一些酒瓶加上一棵依然健在的虎頭柑,確定了老一輩所稱「衙門」的駐在所位置,它就在今日的軍方雷達站一帶。烏石鼻駐在所是整條警備道上的最高點,當時有1名巡查與2名隘勇駐守在此,嚴格管制人員進出,大南澳的腦丁們都要隨身攜帶官方核發的「腦牌」,詳細核對身分後始能放行。
    今日臺灣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仍收藏著11份共9種早田在烏石鼻所採集的標本,有蔓莖山珊瑚、薄葉雞屎樹、小葉石薯、臺灣土伏苓、雀榕、臺灣桫欏、七星山薑、澀葉榕、榕樹等。
    早田在《臺灣植物圖譜》當中記載了他在烏石鼻所採集與發表的4個新種:
    1. 烏石鼻芋蘭(山芋蘭) Eulophi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2. 蔓莖山珊瑚 Galeola ochobiensis Hayata, 1916
    3. 黃果豬母乳 Ficus ochobiensis Hayata, 1918(附圖)
    4. 薄葉雞屎樹 Lasianthus microstachys Hayata, 1920
    相較於深山璞玉的蘭崁,擁有海洋氣質的烏石鼻亦深深地擄獲早田這位東京旅人的心。早田特地以烏石鼻來命名3個新種,包括2種蘭科植物,其中烏石鼻芋蘭為無葉蘭,蔓莖山珊瑚屬腐生蘭,平時不易見,五月時適逢兩者的開花期,所以才被專注採集且剛好路過的早田所發現。
    由於早田在烏石鼻採集標本的日期只在14日當天,因此無法確定他當晚落腳何處,但是以食宿環境與路程調配研判,應該是會通過粉鳥林,下到東澳駐在所的海邊來比較合理。那兒是沿途七個駐在所當中編制最大的,有4名巡查、1名巡查補及4名隘勇,共9人駐守。
    早田望著飛魚季裡蔚藍的東澳灣,心情必然無比舒暢,就暫且留下來品嘗海鮮,與巡查們話家常,悠閒地度過一個海風輕拂的愉快夜晚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