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顳葉受損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顳葉受損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顳葉受損治療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權威醫學期刊指出 「40%失智來自於12項危險因子」: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只讓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也往往會衝擊家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預防失智症自然是最好。(資料來源:【註1】) ■什麼是失智症?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 相...
顳葉受損治療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權威醫學期刊指出 「40%失智來自於12項危險因子」: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只讓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也往往會衝擊家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預防失智症自然是最好。(資料來源:【註1】)
■什麼是失智症?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
相信超過40歲以上的朋友,偶爾出現健忘時總忍不住會這樣滴咕:「最近經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失智了?」究竟什麼是正常老化?什麼才是真正的失智呢?「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任」表示:「失智其實並非單一病名,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
■一般來說,失智症主要分成「退化性」、「非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分病人皆屬「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型、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而「非退化性」失智症,則是過去曾有腦傷或中風過的人。
■就症狀不同,則可簡單分成「認知功能」與「非認知功能」:
▸「認知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記憶力、方向感、注意力等執行功能
▸「非認知部分」:是指精神狀態的變化,絕大部分會有憂慮、焦慮或幻覺產生等精神方面問題
(資料來源:【註2】)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
失智症並非單純正常老化或記憶減退,而是一種大腦功能喪失的疾病,大多發生於65歲以上長者,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
其症狀有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語言、空間感、計算、判斷、抽象)思考等能力退化,因此可能會同時出現情緒、妄想、幻覺等干擾行為,嚴重時會影響其人際與工作,導致逐漸喪失自我照顧的功能,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才得以進行。
在失智症早期,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以記憶力喪失的層面來說,失智症和正常老化的差別在於:
▸正常老化的人通常可經過提醒而再度想起
▸失智症患者即使經過提醒也還是不記得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勝任過去很熟悉的事物或技能,但正常老化的人卻不至於會有此反應。
▸失智症患者也常有服藥嚴重不規律的情況,例如整整1個月忘記吃藥,但也有時也會出現1天吃完1週藥量的現象。
■老化 VS 失智
☑正常老化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失智症患者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完全忘記自己做過測試。
(資料來源:【註3】)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雜誌在今年(2020)的委員會,根據新的研究計算,顯示有40%的失智來自可避免或治療的12項危險因子。這些因素包括【註4】:
▸缺乏教育
▸聽力損失
▸腦傷
▸高血壓
▸過量飲酒
▸肥胖
▸抽菸
▸憂鬱
▸社交孤立
▸缺乏運動
▸糖尿病
▸空氣汙染
(資料來源:【註1】)
■失智症十大警訊
「失智症十大警訊」若出現這些症狀,請及早就醫確診。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洧。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失智症預防
(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多動腦
2.多運動
3.均衡飲食
4.多社會互動
5.維持健康體重
(避凶):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
1.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2.避免頭部外傷
3.不抽菸
4.遠離憂鬱
(資料來源:【註3】)
面對這樣的疾病,「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主任」直言:「預防失智吃藥沒有用,大家可以做的,其實是所謂的『趨吉避凶』,換句話說,就是好的事情多做,壞的事情少做。」好的部分是指健康的飲食,搭配多運動、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避凶是指控制好三高問題、治好憂鬱症、避免菸酒、避免頭部外傷、避免聽力受損。如果到了中年,聽力有問題,最好及早去矯正治療。
在飲食上,蔡主任表示,地中海性飲食確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像是藍莓、草莓、五穀類以及堅果類,另外像茄子、番茄和深海魚類,搭配適量的紅酒,地中海式飲食其實是一套飲食方法,而非單一飲食,這是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只是,目前失智症最讓人感到困擾之處,在於很容易將正常老化與失智搞混。因此,蔡主任也提醒我們:「當無法判斷是正常老化,或不正常的表現加速惡化時,就必須就醫來確診了」(資料來源:【註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早安健康「權威醫學期刊:40%失智來自12項危險因子!控好血壓降2成風險」:https://bit.ly/2U8ZXV2
∎【註2】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究竟什麼是失智症?榮總蔡佳芬醫師:主要分成這兩類」:https://bit.ly/3kbxrgi
∎【註3】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失智症防治」:https://bit.ly/38r0Voa
∎【註4】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Gill Livingston, Jonathan Huntley, Andrew Sommerlad, David Ames, Clive Ballard, Sube Banerjee, Carol Brayne, Alistair Burns, Jiska Cohen-Mansfield, Claudia Cooper, Sergi G Costafreda, Amit Dias, Nick Fox, Laura N Gitlin, Robert Howard, Helen C Kales, Mika Kivimäki, Eric B Larson, Adesola Ogunniyi, Vasiliki Orgeta, Karen Ritchie, Kenneth Rockwood, Elizabeth L Sampson, Quincy Samus, Lon S Schneider, Geir Selbæk, Linda Teri, Naaheed Mukadam,
The Lancet. 396. 10.1016/S0140-6736(20)30367-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註4】
圖說: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失智症追蹤診斷新生力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https://bit.ly/3p95b1m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刺胳針 #Lancet #失智 #失智症 #正常老化 #台北榮民總醫院 #老年精神科 #蔡佳芬 #阿茲海默型 #路易氏體失智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健康的飲食 #搭配多運動 #多動腦 #多參加社交活動 #控制好三高問題 #治好憂鬱症 #避免菸酒 #避免頭部外傷 #避免聽力受損
The Lancet /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顳葉受損治療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t is devastating!"
新冠病毒也會引起急性壞死性腦病(ANE)
寫在前面......
新冠肺炎大流行已在全球蔓延,目前在全球已確診了1014673例病例。
患者通常表現為發燒,咳嗽和乏力。
但是《紐約時報》4月1日報導,多地都有部分患者出現腦部受損或精神狀態改變等情況。專家因此推測,新型冠狀病毒或可直接入侵大腦。
如果新冠病毒🦠真的也會造成ANE,那就更可怕了!
因為後果一般就是"非死即重傷"
急性壞死性腦病(ANE)是流感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罕見併發症,並與顱內細胞激素風暴有關,後者是導致血腦屏障破壞,但沒有直接的病毒入侵或副感染性脫髓鞘作用。
好了,進入主題......
首例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壞死性出血性腦病的病例已被報導出來。
病人是一名50多歲的女性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她因發燒,咳嗽和精神狀態改變,於3月19日被送到Henry Ford醫療系統的急診室。
當時她雖然醒著,但是除了說出自己的名字外,無法回答任何問題。這些症狀持續已有四天。
住院的第二天,該名患者的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檢驗呈現陽性。大約在同一時間,患者的頭部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兩側丘腦對稱性低密度(bi-thalamic symmetric hypoattenuation),陸續新的低密度擴散到顳葉。最後,在有或無顯影劑的情況下進行MRI掃描都可以診斷。(圖)
即使接受了治療,這名婦女病情惡化從輕度偏癱變為四肢偏癱,並且不再能夠說話。
可怕吧!
這個病例報告特別重要,為什麼呢?
因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如果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時,出現意識的改變是很常見,因為通常會歸因於缺氧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但是有這個病例出現後,或許在這些重症患者合併出現意識改變時,就可能就要將ANE這個腦部病變納入你的鑑別診斷之一。
最後......
提醒大家,奸巧又多變的新冠病毒又多一樣臨床表現-ANE。這些患者可能會因意識不清、頭痛、抽搐而來急診就醫,此時醫護人員就必須小心,記得要採取防護措施,別讓自己被感染。
"It is devastating!"
顳葉受損治療 在 謝伯讓的腦科學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知道神經科學史上最知名、被研究最透徹的一顆人腦,是誰的腦嗎?答案不是大腦已被大卸百塊的愛因斯坦,也不是額葉被鐵棒穿過而不死的美國工人蓋吉,而是一位名叫 H.M. 的病人。
在 2008 年病人 H.M. 過世之前,由於科學家要保護他的身份,因此在各大期刊論文中提到關於他的研究時,都是以其名字的縮寫 H.M. 來相稱;直到他過世之後,他的名字才正式解密,大家才終於知道他的本名叫做亨利莫雷森(Henry Molaison)。
莫雷森是何許人也?他對大腦的研究有什麼貢獻?現在我們就從頭來幫大家說起。
《大腦好好玩》第七集語音+文字檔: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230cul002
莫雷森在 1926 年出生在美國的康乃狄克州。10 歲前,他的生活風平浪靜一切正常;但在 10 歲那一年,莫雷森出現了第一次的癲癇發作。這一次的發作,是一種小發作癲癇,也叫做「失神型癲癇」。
當這種「失神型癲癇」發作時,病人看起來會像是突然恍神;他們會停下動作,兩眼無神發呆,持續數十秒後,病人會恢復正常,然後繼續她原本在做的事情或動作。
在莫雷森 15 歲時,他的情況更加惡化,開始出現大發作癲癇,也叫做「強直陣攣型癲癇」。
這種「強直陣攣型癲癇」發作的狀況比較誇張,也就是大家常常會在電影中或電視劇中看到的癲癇狀況;病人發作時會突然倒地,眼睛上翻、牙齒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僵直、抽動、抽筋,有時還會大小便失禁。發作完之後,還會出現意識不清和失憶的現象。
由於莫雷森的癲癇狀況日益嚴重,他的父母便帶她四處求醫,在莫雷森 17 歲那一年,他見到了史科威爾醫師(William Scoville),並在莫雷森 27 歲那一年(1953年),接受了史科威爾的大腦手術建議。
這場手術,徹底改變了莫雷森和記憶的認知科學研究。
-\-\
切除海馬迴的大腦手術
-\-\
莫雷森所接受的大腦手術,和我們在第 5 集(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204cul002/)曾經介紹過的惡名昭彰的額葉切除術非常類似,差別只在於:史科威爾要切除不是莫雷森的額葉,而是他的「海馬迴」(hippocampus)。
那為什麼要切除海馬迴呢?這是因為史科威爾根據當時的科學文獻研判,莫雷森的癲癇可能是海馬迴異常放電所引起的。
想要切除海馬迴,就要先知道海馬迴是位於顳葉的深處。想要切除一個位於大腦深處的組織,勢必要找到好的方法才行;畢竟,如果隨便把手術器具插入大腦內部,很容易就會破壞到大腦表面的組織。
比方說,如果我們直接從頭的側面刺穿顳葉,那顳葉表面跟聽覺有關的大腦皮質可能就會受損,也就會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和傷害。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以最小的傷口,取出最多的海馬迴呢?關於這個問題,史科威爾醫師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從額頭前面下刀。因為海馬迴是長條形的,而且海馬迴的頭部是位於顳頁的最前端,也就是額葉的下方。因此從額頭下刀,就可以只挖出一個小洞,破壞海馬迴的頭部,然後再一路深入破壞長條形海馬迴的中段和後段。
這個概念,就有點像是我們在切除鳳梨心的做法一樣,如果要去除鳳梨心,但是又要保留所有鳳梨肉的完整,那最好的作法就是從頭切開一個開口,然後直接垂直挖掉鳳梨心,因為如果從旁邊切開,就一定會破壞掉鳳梨的肉。
所以同樣的道理,從額葉下刀,就可以只開一個小洞,然後保留顳葉的完整性。但是從額頭動刀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會先遇到額葉。不過沒關係,史科威爾已經想好了對策,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他的妙計是什麼。
首先,史科威爾先在莫雷森的額頭上鑽了兩個洞;接下來,用勺子插到洞裡面,放到額葉的下方,然後把額葉稍微舉起然後推向旁邊。換句話說,這就有點像是用一個迷你的千斤頂把額葉頂起來,一旦額葉被頂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到顳頁的最前端。
接下來,史科威爾就把吸引器(類似牙醫吸口水的管子)從顳葉前端穿刺進去,然後把深處的海馬迴直接吸出來。
莫雷森在整個手術的過程只被局部麻醉,因為基本上大腦不會痛,所以只要對前額骨穿孔的部位進行局部麻醉就可以了。簡單來說,就是先在前額骨的進行局部麻醉,挖出兩個洞後放入迷你千斤頂舉起額葉,然後插入牙醫吸口水的吸引器,吸出海馬迴,最後再消毒縫合,輕鬆搞定。
手術完成後的隔天,醫生就來探視莫雷森,結果看起來狀況似乎不錯!
從治療癲癇的角度來看,這個手術可以說是完全成功,因為莫雷森的癲癇沒有再發作了。而且他的認知能力、語言溝通、智力,也都沒有明顯的異常,所以可以說是手術大成功。
但是,在仔細進一步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問題大條了!
-\-\
長期記憶 vs. 短期記憶
-\-\
第一個問題,就是莫雷森記不起手術前的一些事情;用精確的術語來說,就是他出現了「逆向性失憶」。
這種逆向性失憶有一個特點:越靠近手術的事件,忘得越乾淨。
比方說,手術前 1 到 2 年前的事情,莫雷森忘得一乾二凈;手術前 3 到 5 年的事,大概忘了一半;手術前 10 年的事情,大概就都還記得。
第二個問題,更大條。醫生發現雖然莫雷森可以聽得懂指示,也能順利的對話,但是只要醫生離開病房幾分鐘再回來時,莫雷森就已經把剛剛發生的事情全都忘光。
換句話說,手術之後,他不但忘記了一些手術前的事件,更特別的是,手術後他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事件,他都再也記不住。也就是說,莫雷森出現了「順向性失憶」,他無法形成新的事件記憶!
這兩個現象是科學家第一次有辦法明確區辨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在莫雷森身上,他的短期記憶沒問題,但是長期記憶卻出現異常。
之所以說莫雷森的短期記憶沒問題,是因為他的可以聽懂醫生的指示、可以把指令暫時記在腦中然後進行思考和對談,這就是所謂的短期記憶。
但是他出問題的地方就在於,這些短期記憶中的訊息,並沒有被長期的儲存下來,一旦莫雷森分心了、一旦短期記憶中的資訊更新了,之前的資訊馬上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於以上的現象,我們知道當海馬迴受損時,短期記憶不受影響,但是過去的一些長期記憶卻消失,而且還無法再形成新的長期記憶,因此海馬迴必然和長期記憶有關,而和短期記憶無關。
-\-\
陳述性記憶 vs. 程序性記憶
-\-\
當莫雷森的海馬迴被切除之後,他的長期記憶出了問題。這裡所謂的長期記憶,主要是「陳述性的記憶」,也就是可以陳述出來的記憶;例如現任美國總統叫做川普,或是法國的首都是巴黎這一類的「語意記憶」;還有第一次搭飛機的感覺、第一次和男女朋友牽手時的情境這一類的「事件記憶」。
「語意記憶」和「事件記憶」這兩種記憶都是屬於陳述性記憶;而莫雷森出問題的,就是這種陳述性記憶。
但是,有趣的地方在於,有一些東西,莫雷森似乎沒有忘記。比方說,他還記得怎麼說話、他還記得怎麼拿筆寫字、他也還記得怎麼騎腳踏車。
這就讓科學家開始懷疑,莫雷森的腦中是不是存在某些形式的記憶沒有被破壞,這些非陳述性的記憶,可能仍然存在他的腦中,而且也可以繼續正常的形成。
關於這一點,科學家想出了一個方法來進行測試。他們要求莫雷森去對一些圖形進行描邊,比方說看著一個三角形,然後拿筆去描這個三角形的邊。
這個作業特別的地方,就在於莫雷森必需是要看著鏡子中的三角形和手來描邊。這個作業大家可以對著鏡子試試看,其實算是有點難度的,因為透過鏡子,我們的視覺訊息會和動手的體感覺方向相反,所以一開始會錯誤百出;但是經過訓練幾次之後,就可以學會並校正這些錯誤。
科學家想要知道,這種學習作業,對於無法記住新東西的莫雷森,到底有沒有辦法做到?結果發現,莫雷森竟然學得會!
好玩的地方就在於,由於莫雷森失去長期記憶,因此科學家每天讓莫雷森的學習鏡子作業時,莫雷森都不知道自己昨天曾經練習過,每天他都覺得這是一個新的作業。但是結果卻顯示,他的表現隨著每天的練習變得越來越好。
換句話說,雖然莫雷森沒有關於鏡子作業的長期陳述性記憶,但是關於鏡子作業的程序性記憶,他似乎可以順利記得。
而這也是第一次,科學家找到了明確的證據,可以區分「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這種「程序性記憶」,就是與身體動作程序相關的記憶,失去了海馬迴的莫雷森,依然保有「程序性記憶」,而且可以學習新的「程序性」動作。因此,海馬迴和「程序性記憶」無關,而只和「陳述性記憶」有關。
-\-\
克拉帕瑞德的惡作劇
-\-\
莫雷森這種失去「陳述性記憶」,但是確保有「程序性記憶」的現象,其實和 1911 年另外一位醫生克拉帕瑞德(édouard Claparede)的發現很像。
克拉帕瑞德當年也有一位順向性失憶的病人,他當時發現這位病人有一些有趣的行為,就是這位病人因為失憶而無法說出廁所和病房的位置,但是去廁所和回病房時卻不會迷路。克拉帕瑞德因此懷疑,這位病人是不是隱約還記得某些事情。
有一天,克拉帕瑞德心血來潮,決定要惡作劇測試一下,於是他就在和病人握手時,手裡藏了一個大頭針。病人握手之後痛得縮手哇哇大叫。不過由於病人有失憶症,當然很快就忘了這件事。
隔天克拉帕瑞德醫生又來找病人握手,這次病人立馬拒絕握手。醫生問他為什麼不握手,病人就回答「我難道不能拒絕握手嗎?」醫生又再繼續追問原因,病人最後終於回答「因為有人可能會在握手時惡作劇,用隱藏的大頭針刺人」。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到,「陳述性」的語意知識記憶和「程序性」的身體動作記憶的確不同。當我們因為海馬迴受傷而喪失「陳述性」記憶時,其他的腦區依然可以儲存「程序性」記憶。
我們現在也把「陳述性」的這一類記憶稱為「外顯記憶」,然後把「程序性」的這一類記憶稱為「內隱記憶」。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介紹了亨利莫雷森的故事。這位病人的大腦,可以說是神經科學史上被研究最透徹的一顆人腦。莫雷森在被切除了海馬迴及周邊組織後,科學家觀察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現象:
第一,莫雷森喪失了長期記憶,但卻保有短期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和長期記憶有關,而和短期記憶無關;
第二,莫雷森喪失了陳述性記憶,但是卻沒有喪失程序性記憶。由此可知海馬迴負責的是陳述性記憶,而和程序性記憶無關。
在下一集的節目中,我們將繼續介紹深入海馬迴,看看海馬迴究竟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參與了記憶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