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抽書 #最後一頁有規則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狄更斯《雙城記》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也使數位化趨勢加速蓬勃發展。但在這大幅度震盪前,各國的重要機構與企...
📖
#文末抽書 #最後一頁有規則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狄更斯《雙城記》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也使數位化趨勢加速蓬勃發展。但在這大幅度震盪前,各國的重要機構與企業,早已對未來科技開發有所預備。
2009年,本系列第一本書──《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鳴》出版。在「行銷3.0」的時代起,消費者不僅對於品牌有功能性的期待,更希望能滿足精神與情感層面。
行銷從「產品導向」的概念,也逐漸演變為「以人為本」的思維。
2016年《行銷4.0:新虛實融合時代贏得顧客的全思維》推出。「行銷4.0」著重於「數位」概念;闡述數位世界的行銷,靠線下與線上並進的全方位通路,解析行銷科技(MarTech)應用脈絡。
我們將時間軸拉回現在。此時此刻,同時有五個世代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因著生長背景下的差異,而有截然不同的特質與需求,造成不同世代之間的鴻溝。
而M型化社會日趨嚴重,貧富差距大的情況,也形成了繁榮極為兩極的現象。
即使是數位化已成趨勢的現今,也因各種層面的因素,以及提倡者與批評者的對立看法,導致數位化仍有落差。
在現今世代差異(generation gap)、繁榮兩極化(prosperity polarization)、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三大挑戰下,「行銷5.0」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應運而生。
而5.0結合3.0的「以人為本」與4.0的「技術實力」,將科技融合人性,使用模仿人類的技術來創造、溝通、並提升顧客旅程的價值。
隨著科技日漸先進,現在的行銷科技(MarTech)也已發展至過去人類未曾想像能到達的高度,可以解決生活至商業各種疑難雜症。
然而在這變動劇烈的時代之中,人們所要前往的未竟之地,也更是充滿未知;看似平靜的水面之下,實則暗潮洶湧。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個變化急遽的時代,也是個保有信念的時代;
像那句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所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要將人工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並應用MarTech提升顧客旅程的價值,仍需要人們的思維與策略,才能打造全新的顧客體驗情境。
天下雜誌出版 @bookcw1
這次提供了3本《行銷5.0》讓各位得以掌握策略布局的關鍵戰術,啟動後疫情時代的長遠商機!
非常推薦各位對行銷及商業領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本兼具理論與實務運用的好書!
現在博客來還有79折優惠,也有加印的獨家書衣版,千萬不要錯過!連結我放在自介欄的Linktree了,快跟著好書繼續一起樂血下去!🩸
-
抽書規則在這👇
🎁獎品:
《行銷5.0: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設計顧客旅程,開啟數位消費新商機》3本
🎁活動時間:
2021/8/6-2021/8/13
抽獎日:2021/8/16
🎁抽獎規則
1. 追蹤我 @wawa_in_ad
2. 在此篇貼文按下愛心
3. Tag兩個朋友並留言:一起迎接行銷5.0的時代!
※小提醒:因為是寄送實體書
得獎者須提供姓名、電話
寄送地址(限台灣)
-
跟著院長看好書、一起樂血下去!
-
#廣告樂血研究院 #院長Wawa
#廣告行銷 #案例 #廣告 #行銷 #抽書 #天下雜誌出版
#數位時代 #人工智慧 #顧客旅程 #後疫情時代 #MarTech
顧客導向的策略思維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菜皮蛋豬血糕披薩」idea 從何而來?必勝客數位轉型背後的 AI 關鍵技術
徐宇儂2021-08-12
熱衷於操作社群口碑的必勝客(Pizza Hut)所推出的各種新奇口味披薩,你吃過哪幾種呢?
香菜皮蛋豬血糕披薩是台灣必勝客近期一大熱賣商品,在上市第一波短短 3 天內,就賣到缺貨。必勝客不間斷地推陳出新,在 7 月底趁勝追擊的推出冬蔭功蝦餅,之前還曾推出過珍珠奶茶、臭豆腐、三杯雞、麻辣鍋、拉麵、滷肉、抹茶白玉、黃金榴槤白咖啡等獵奇口味,挑戰消費者味蕾的同時,也往往能一夕觸發社群的熱烈討論。
必勝客也在數位轉型!用 AI、電商思維準則經營品牌
在數位社群、行銷面向的經營操作上,為什麼必勝客顯得比競爭對手更為積極主動、網路社群聲量也似乎更大?在數位轉型歷程上,它採用了什麼不為人知的關鍵策略?
必勝客在全球市場的經營上,投注相當多心力在結合數位這一塊,進入台灣至今 35 年,必勝客經歷過一步一步的數位轉型,逐漸達成了精準行銷,背後的確使用了大量結合 AI 和數據分析的方法。
為了提升透過網路下單的成交率,必勝客自 2019 和台灣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合作,以機器學習算法即時分析顧客進站後的行為傾向,使官網成交率平均提升 15%、交易完成時間縮短了 20%、有接收到折價券者其訂單數增幅達 17%。
諸如此類的效益,解決了過往的行銷痛點,包括用戶數位體驗不佳、購買流程過於複雜,以及過去因為無差別遞送折價券造成獲利減少的困境。
如何把流量變成交易量,也是必勝客在數位轉型路程中不斷拆解的一項難題。
必勝客總經理梁家俊表示,必勝客過往的轉換率(conversion rate)成效不夠理想,為了優化品牌,公司從數位營運部、行銷企劃部等兩大核心單位著手,來加快品牌邁向數位轉型的速度。
如今網路訂單占比高達 70% 的必勝客,以 AI 抓住了「猶豫客」大宗,這個關鍵戰略,讓品牌用力抓住了最具成長空間且客單價介於台幣 500 到 999 元的猶豫客族群。有選擇障礙、猶豫不決的顧客,都會被 AI 辨識出來,藉由分析使用者的滑鼠軌跡、停留在哪一個頁面區塊,以及最終購買行為,來判斷出是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例如,即時發送限時優惠券,限時 30 分鐘內使用優惠券,能享有消費滿 500 元送 50 元的折扣等。
除了官方網站,在必勝客自家 App、官方 Line 也都多管齊下,讓精準行銷滲透到每一個通路上。
必勝客總經理梁家俊曾分享,「對於必勝客這樣的老品牌來說,要放下過往既定的舊模式,培養新興數位思維,需要很大的突破。」
先前公司甚至已把原先的 IT 部門改為數位轉型服務 DTS(Digital Transformation Service)部門,讓技術人員搖身一變成為服務導向的人才。梁家俊強調,思維和人才的導入,也數位轉型的焦點課題之一,汲取和外部夥伴合作的經驗,來培養兼具數位與商務思維的人才,是必勝客在企業經營上著力的一大要點。
獵奇創意口味不是憑空冒出,是來自於 AI 社群輿情分析
在運用新科技的腳步上,必勝客正不斷加快,在 COVID-19 疫情升溫期間,必勝客國外總部是首先推出「零接觸」外送服務的領頭羊之一。
自疫情加劇以來,「電商思維」可以說已成為必勝客的終極守則之一,目前國外總部積極和 Contentsquare 這類提供創新數位體驗、數據分析服務的公司合作,旗下還有 Pizza Hut Digital Ventures 單位,專門開發數位轉型技術,據其全球分析主管 Tristan Burns 透露,目前必勝客內部正在建立一種新的 AI 機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依據當地天氣情況來推薦披薩給消費者,給予更個人化的點餐建議。
回到台灣的經營本身,優化顧客的消費旅程,創造更好的「消費場景」,是必勝客仍在努力的。頻繁推出創意口味、爆紅新品的背後,是不斷大膽嘗試的結果,但也是有邏輯可依循的,
行銷企劃部總監周佳麗表示,在過去,市場調查通常都是用電話訪談、焦點訪談等方式進行,自從近兩年來開始採用社群輿情分析工具,關注社群聆聽(social lisening),發現現代的消費者對「食材」的討論相當熱絡,於是才會開始發想創意新品,使用多元化在地食材,激發消費者討論,這幾波新品上市後,他們幾乎是「零宣傳」,就足以引起廣泛網路聲量。
透過和 YouTuber、KOL 網紅合作,發送開箱影片或是發開箱文,加上許多主流媒體又跟進報導,這些都是最好的宣傳,現在的必勝客已經不只是一家單純的餐飲業,也在往「電商」這條轉型路線上大步邁進。自 2019 年來大力投資在數位轉型以來,效益已經浮現,在委託市場研究公司凱度(Kantar)進行品牌健康度調查,必勝客發現自家品牌在 2020 年的創新分數,較前一年上升了 30%。
屢次帶動話題風潮,將產品靈感發揮到極致,並非偶然,如果說必勝客改天推出了瓦沙比生魚片、苦瓜鹹蛋、蚵仔大腸麵線口味,有極高可能性是結合 AI、機器學習、網路社群互動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將產品開發的規格需求回歸於消費者,自然會是最精準打中消費者的心的方式。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8/12/pizza-hut-ai-digital-transformation/
顧客導向的策略思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造與漫想》贈書兩本,參加辦法請見部落格文末
貝佐斯把網路書店變成「什麼都賣」的亞馬遜商業帝國、研發 Kindle 電子閱讀器顛覆紙本出版業、開設 Amazon Go 全自動化購物超市、打造服務全球大小公司的 AWS 雲端運算平台,還推出尊榮會員、一鍵購買、智慧語音助理 Alexa、智慧音箱 Echo。到底,這些獨特且原創的想法如何誕生?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vent-and-wande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創造與漫想》的作者是亞馬遜公司的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本人,這本書的前半部,收錄了 1997~2020 他在CEO任內親手寫給亞馬遜股東的24封股東信全文。後半部是貝佐斯的23篇演講稿、採訪稿,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他對商業、科技、人文的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由大名鼎鼎《賈伯斯傳》的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以近二萬字的專文導讀,解析貝佐斯獨樹一幟的領導風格與經營手法。他認為貝佐斯是一位足以媲美達文西、富蘭克林、賈伯斯、愛因斯坦的創新者,不但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並且熱愛藝術與科學。
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探討亞馬遜成功的書籍,那這本書有什麼不同?我認為是這樣的:其他書籍多以旁人的角度觀察和解析這家公司,但是這本書完整收錄貝佐斯本人的親筆信件和演講內容,讓我們可以從他「本人」的視角,看著亞馬遜從1997年名不經傳的網路書店,逐漸成長到2020年後龐大的商業帝國。透過貝佐斯的一字一句,讓我們得以窺見這趟旅途當中,他經營的理念、堅持的原則和思考的脈絡。
.
【這本書給我的五個收穫】
.
我很喜歡亞馬遜的故事,曾經讀了介紹貝佐斯生平和亞馬遜創業歷程的《貝佐斯傳》、亞馬遜在職員工談《跟貝佐斯學創業》和「飛輪效應」的應用、以及商管專家談亞馬遜管理系統的《顛覆致勝》和「第一天」企業經營的哲學。但是,我卻沒有完整讀過貝佐斯寫的每一封股東信。這次,藉由讀這本書中的股東信,我體驗到了貝佐斯的思考內容之下更多的內涵。以下簡單分享幾個印象深刻的段落。
.
1.第一天,永遠是第一天
.
關於貝佐斯的「第一天」經營哲學,許多媒體都已經報導了無數次,簡單來說就是始終牢記最初的價值觀,持續聚焦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依據這個心態做出所有決策。這個概念在1997年第一封信就已經提出來,並且在之後每一年股東信的最後,仍然會附上這封1997年的信。
在每一年的股東信中,第一天這個詞幾乎每一年都會出現,搭配貝佐斯充滿熱情的口吻:「今天是網際網路的第一天」、「今天是電子商務的第一天」…等等,他認為眼前的成就都不是理所當然,他永遠舉著旗子吶喊,寧可徹底顛覆,也願不安於現況。
在2016年的股東信他進一步解釋了:「第二天意味著停滯,然後變得無足輕重,接著是極其痛苦的衰退,最終就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強調要保持第一天心態的原因。」他不忘強調總是要專注於顧客,同時擁有大公司的眼界和實力,還要擁有小公司的精神和用心。
.
2.我們使用的工具會改變我們
.
貝佐斯認為,人類會隨著使用的工具進化:「我們改變了工具,工具再改變我們。」特別是近年來,網路工具改變了我們,使人們開始偏好淺嚐資訊,注意力也會隨之縮短。便利性和去除阻礙會讓人更投入,如果我們的工具是讓淺嚐資訊變容易,那我們就會開始偏好淺嚐資訊,較少閱讀長文。
所以亞馬遜設計 Kindle 電子閱讀器就是為了閱讀長文而打造。雖然,起初在公司內部有許多主管大力反對這項專案,認為電子閱讀器的出現會打擊紙本書籍的業務,但現在看來,Kindle 反而有許多優點:書籍永遠不會缺貨、不會庫存太多、不會浪費太多紙本,而且顧客漸漸愛不釋手。
貝佐斯說:「只要某樣事物變簡單了,阻力減少了,人們就會更投入。」他也期許這類型的裝置,能在往後幾年,逐漸帶我們走向注意力延伸的世界。所以,我們不妨也問自己一個問題,留意一下你手邊常用的工具,是讓你偏好淺嚐資訊的?還是幫助你延伸注意力的?
.
3.從需求逆推,發展新能力
.
貝佐斯總是重視長遠導向和顧客優先,他也提到為什麼亞馬遜這麼具備「創新」的能量。傳統來說,「技能導向法」是常見的經營方式,從企業已知的能力出發,試圖推動商機。這種企業會問自己:「我們很擅長做X。我們還能用X來做什麼?」這雖然是一種很實用的經營方式,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這項技能,那公司就永遠不會有開發新技能的動力。
相反的,當你把顧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產了所謂「逆向工作法」,這種做法是從顧客需求往回推,「因為顧客需要,所以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麼?」這種工作法通常會要求企業學習新技能、施展新長出來的肌肉,不在意剛踏出前幾度時有多麼不自在和彆手彆腳。
把同樣的道理放到我們個人身上,我想也是非常適用的。穩扎穩打的方式是技能導向法依據自己既有的技能,提供這個職場或社會所需要的價值。當你有能力嗅到職場或社會「需要」什麼,而剛好是沒有人擅長、還沒有成熟市場的需求,這時候就適合用逆向工作法,從需求回推,發展自己尚未擁有的技能。
.
4.工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
貝佐斯時常幫公司開設領導課程,也會對實習生進行演講,總是有很多人問他,工作與生活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他其實不喜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說法,他認為這樣會誤導別人。他反而喜歡說:「工作與生活和諧」。
他認為,當工作做得很起勁、樂在工作,感覺到自己正在創造價值、融入團隊,做著讓自己有活力的事情,自己在家裡就會表現得更稱職。同樣的,如果自己在家裡很快樂,就會是個更棒的員工、更棒的老闆。但工作進入緊鑼密鼓的收尾階段,有時不得不多加一點班,但工作時數並非重點。重點通常在「活力」,工作是否令你喪失活力?還是工作帶來充沛的活力?
書中有個譬喻說得很傳神:「你正在開會,有一個人走進來。有些人加入會議能帶來能量,有些人加入會議只會讓大家洩氣、把會議裡的活力抽乾。你得決定,自己要成為哪一類人。在家裡也是如此。」我讀完這段話後,猶如人生跑馬燈一閃而過,我們該時時刻刻警覺自己正在成為哪一類的人。
.
5.與眾趨同將無法生存
.
整本書讓我最感到驚喜的,是2020年的股東信末這段話,貝佐斯提到了一則富有深意的引述。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盲眼鐘錶匠》這本書中談到一段生物的原理:
「生物要不斷努力,才能避免死亡。順其自然什麼都不做,就會死亡,回到與環境一致的狀態。去量一量生物的體溫、酸鹼度、含水量或電位,你會發現,活著的生物體狀態數值與周遭環境截然不同。例如,人類的體溫通常高於周遭環境,在寒冷的天氣裡,人體必須努力運作,才能維持著溫度上的差異。假如一個人死了,他的身體不再運作,溫度的差異就會開始消失,到最後,他的身體溫度會變得與周遭環境的溫度一樣。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努力避免與環境溫度趨同,但所有動物都有類似的機制。舉個例子,乾燥國家的動植物會想辦法避免體內水分散失至體外,努力保持細胞含水量,對抗水往乾燥處流失的自然作用。如果這些動植物的努力失敗就會死亡。總體來說,要是生命體不積極防止差異消失,就會融入周遭環境,再也不是自主的生物。生命體死亡後,便是這個情景。」
這段話是很好的隱喻,在說所有的企業、組織和我們每個人。這個世界多麼努力的讓你變得與眾無異?你要多麼努力才能保持與眾不同?你要多努力,才能一直保有讓你與眾不同之處?貝佐斯希望我們去擁抱「獨特性」,務實地了解必須花多大的心力才能維持自己的獨特性。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
如同之前我讀過《黑馬思維》這本書所寫下的筆記,對於勇於反抗標準化的體制、創造自我的黑馬而言,這條路或許艱難、或許罕無人跡。但懂得培養獨立思考、發覺內在動力、掌握個人發展策略,才能在這個高度「從眾」的世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貝佐斯最後說:「『忠於自我』的童話故事告訴你,只要你讓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發光發熱,你就不會再痛苦了。但那是誤導人的故事。忠於自我是值得的,但你不能以為很容易,或者可以不勞而獲。你必須不斷付出努力。」永遠、永遠、永遠別讓宇宙把你融入周圍環境、變得無異於眾生。
.
【後記:下一段旅程】
.
《創造與漫想》原汁原味呈現了貝佐斯創業和經營的心路歷程,從書中一系列股東信裡,我們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如何面對各種失敗、如何永保初衷堅持長期發展和顧客至上。貝佐斯也即將在2021年卸下亞馬遜CEO的職務,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貝佐斯心中,他還有一個太空夢。在這本書中摘錄了他對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Blue Origin)和太空計畫的論述。他想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年輕一輩的創業家和探險家站在紮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真正的太空產業。
他心目中的太空英雄吉姆.洛威爾在阿波羅八號任務環繞月球,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他伸出大拇指後發現,在千里之外,他可以用拇指遮住整個地球。所有我們知道的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拇指遮住。然後他說了一句了不起的話:「我希望自己死後上天堂,但我在那一刻明白了,你一出生時就在天堂。」
地球就是天堂,明天仍然是第一天。
.
這次《創造與漫想》抽獎贈書感謝 天下讀者俱樂部 提供
曾經參加抽獎的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要改成在部落格文章抽?因為臉書最近的演算法,非常排斥在貼文呼籲任何行動,所以之前的抽獎文和抽獎名單,時常被屏蔽或者刪除。這次換一個替代方案來試試看,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新的抽獎方式,你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參加提高中獎機率唷!有任何想法和建議都歡迎留言跟我說。p.s. 上一本抽書結果順利,以後先沿用這模式唷!
顧客導向的策略思維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業案例與營銷文章分享 2020-09-23
本次挑出6則文章分享如下:
📺《如何用數據分析驅動用戶增長?》
📺《8種實用策略,解決推薦系統的冷啟動難題》
📺《數據思維,增長運營中的指南針》
📺《蘋果的新文案!是港台的6?還是大陸的牛?》
📺《77乳加的大冒險!40 年不變、銷量只剩 3 分之 1,老牌巧克力靠什麼找到生路?》
📺《誰說電子報很無趣!看Pinkoi如何用EDM展現品牌風格,讓人忍不住想開信的策略解析》
====
📺《如何用數據分析驅動用戶增長?》
https://bit.ly/2HoyjjS
用戶增長就是數據挖掘和分析的過程,那麼如何用數據分析來做增長呢?針對這個問題,文章從五個方面展開分析,裡面提到蠻多增長的概念,例如:
1⃣AARRR理論:這是很經典的用戶歷程分析,從拉新用戶、提高活躍、提高留存、產生營收到傳播推薦(產生營收和傳播推薦這兩塊有些文章是會顛倒放),從各節點找出轉換率最差的那一段,然後挖掘問題並且優化。
2⃣北極星指標:又叫做唯一重要的指標(One metric That matters, OMTM),舉例來說,Netflix早期定義的北極星指標為「顧客連續下訂 DVDs 三次 (或以上) 的比例」,有了北極星指標,公司從基層到高層都會相當清楚現在什麼該做,什麼應該省略。
3⃣獲取數據的方法:企業初創期選擇第三方服務作為過渡,等到企業壯大後再將命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把一些能自建的數據體係都自己打磨出來,我以前待的公司也有這樣的想法,總覺得把文件放在雲端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4⃣AB test的概念
雖然每個都只提到一點點,當就把這篇文章當入門磚吧!
如果覺得哪塊不懂或是有興趣,再上網、買書、上課去挖深,知識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來的。
📺《8種實用策略,解決推薦系統的冷啟動難題》
https://bit.ly/32TbaOY
我們常看的YouTube和Facebook就有自己一套推薦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演算法」,最理想的狀態是「千人千面」,意指每個人進到同一個網站內,看到的內容都是為你量身訂製的。
內文提到;「推薦系統已然成為各家app或網站的標配,只要它的內容或商品sku足夠豐富,那麼它一定會用到推薦系統。簡單來說,個性化推薦就是平台會根據用戶的個人信息(靜態信息&動態信息)及產品信息,為不同的用戶在不同的場景提供不同的內容或商品的推薦。」
要做到這點是非常不容易的,這篇文章我認為它的價值在於,在導入演算法前,如何透過營運,針對初期的新用戶來做到「冷啟動」這件事情,主要策略有以下兩點:
✅一、充分挖掘用戶的個人信息
策略1:未註冊的用戶位置信息授權
策略2:註冊用戶的手機號、位置信息、性別等
策略3:用戶來源渠道(針對有投放渠道跟踪的場景)
策略4:用戶主動提供的興趣內容
✅二、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信息
策略1:花式推薦熱門資源
策略2:積極曝光優質的新品資源
策略3:重點關注“專家”標註的資源
策略4:挖掘少有的用戶行為軌跡裡面的信息
其實這就是我週一在射擊手遊《War Robots》所說的價值增長模式,初期在冷啟動階段必定需要不斷的拋出一些信息來獲取用戶的偏好,才有辦法將演算法跑起來,我認為這篇文章已經給了很不錯的營運建議,值得參考。
📺《數據思維,增長運營中的指南針》
https://bit.ly/3cpLixg
人是直覺、感性思考生物,基本上要有數據思維是反人性的,但在各行各業中,具有數據思維導向的員工越來越重要,而身為營運人員,數據分析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篇文章分享了很多數據思維的概念,包括四個段落:
✅一、數據思維在增長中的應用
✅二、建立數據思維的第一步:數據採集
✅三、建立數據思維的第二步:數據分析
✅四、建立數據思維的第三步:數據可視化
每一段內容對營運人員來說都非常重要,非常值得一讀。
📺《蘋果的新文案!是港台的6?還是大陸的牛?》
https://bit.ly/2FWjHrl
我還蠻喜歡這種文案之間的比較,中文的巧妙在於可以用極精簡的話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或意像,邊看可以邊思考如果自己是文案人員,是否能提出更好的詞彙,正所謂有比較就有傷害(誤),可以看看你比較喜歡哪句。
📺《77乳加的大冒險!40 年不變、銷量只剩 3 分之 1,老牌巧克力靠什麼找到生路?》
https://bit.ly/2ZYA5P4
當一間公司規模越做越大、營業額越來越高時,代表對於某個領域所投入的成本與專業已經非常的深厚,這是他的武器,但也可能成為軟肋。
面對競爭者的挑戰或是環境變化時,過往引以為傲的資本可能瞬間變成沉重的負擔,因為遷移成本太高。
而這篇文章是從77乳加巧克力的轉型三部曲中內文延伸閱讀所得,兩篇看完後我更喜歡這篇,因此挑出來分享。
📺《誰說電子報很無趣!看Pinkoi如何用EDM展現品牌風格,讓人忍不住想開信的策略解析》
https://bit.ly/3kEJP9c
EDM和SMS大概是每個營運人員都會接觸到的工具,但用得好不好也是講技巧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許多製作EDM的關鍵點,包括:
1⃣寄件人搭配主旨
2⃣互動性的文案
3⃣風格保持一致
很多的眉眉角角都是值得留意與學習的,但裡面沒講到的一個重點是「分群」,千萬別一封EDM就寄給所有玩家,流失的、活躍的、付費的、未付費的、新玩家、老玩家全部打成一包寄出,這樣弄的確很省事很快,但對於事後的分析價值幾乎完全是零。
❌開信率5.5%→有沒有可能活躍玩家開信率10%,流失玩家開信率1%?
❌開信的玩家,付費金額1萬塊→有沒有可能這1萬塊本來就是那些會付費的玩家付的?
如果沒做到分群發信,上述這些問題基本上你回答不出來,只得重新分析才有可能得知,因此別認為發EDM和SMS很簡單,當沒做好分群操作時,投資的預算很可能一大部分都打了水漂,並且喪失了與最有價值的玩家溝通的機會。
以上就是本次的商業案例與營銷文章分享,
希望對你有些啟發,下次見。
#文章同步部落格
#已畫好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