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顏水龍台灣工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顏水龍台灣工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顏水龍台灣工藝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9月11日午後2時30分,臺北市西門町武昌街二段底,拆除工程進入尾聲的日新戲院建物。(張哲生 攝) 1966年9月27日,坐落在台北市武昌街二段87號的日新大戲院正式開幕,開幕當天特地請來何應欽上將揭幕,還有影星唐寶雲小姐剪綵,可說是熱鬧非凡;開幕放映的電影是美國派拉蒙影業出品的《西部浪...
顏水龍台灣工藝 在 祖業 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6:19:41
其實我是被這幾盞檯燈電到才想來看這個展。 北師美術館MoNTUE自從上一檔「不朽的青春」大熱,就引發我注意,最近展出「穿越人跡罕至的小徑」,主題依然扣著台灣本土藝術跨世代,這次集合了顏水龍、林壽宇和林明弘,其中最資深的顏水龍,他的創作有工藝、商業插畫,活生生是台灣民藝的代表,他質樸溫厚的風格是我私心...
顏水龍台灣工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9月11日午後2時30分,臺北市西門町武昌街二段底,拆除工程進入尾聲的日新戲院建物。(張哲生 攝)
1966年9月27日,坐落在台北市武昌街二段87號的日新大戲院正式開幕,開幕當天特地請來何應欽上將揭幕,還有影星唐寶雲小姐剪綵,可說是熱鬧非凡;開幕放映的電影是美國派拉蒙影業出品的《西部浪子》(Nevada Smith),由亨利哈塞威(Henry Hathawa)導演,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n)、卡爾馬登(Karl Malden)、蘇珊妮普萊雪(Suzanne Pleshette)主演。
當年設計日新戲院的建築師蔡柏鋒特地邀請他在成大建築系唸書時的系主任顏水龍教授為戲院創作了一幅寬30公尺、高2公尺的馬賽克壁畫,名為「旭日東昇」(呼應戲院之名),並將之掛在戲院二樓大廳的牆上。
50多年來,日新戲院雖歷經多次易主,但顏水龍教授創作的「旭日東昇」仍被保留至今,可謂鎮院之寶;這幅馬賽克壁畫結合了藝術與工藝,除了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外,也是台灣文化的一大資產,幸好現任屋主在建物拆除前已先將壁畫切割移至他處保存,令其不會因為都更而消逝。
2003年底,日新戲院董事長李正基將戲院的房地產權以新台幣6億元賣給了建商松陽機構的老闆張松。
2004年1月底,日新大戲院停止營業,由欣欣晶華影城老闆廖治德接手經營,並重新規劃內部,將放映廳從兩廳增為四廳,於2004年5月重新開幕。
2007年6月1日,日新戲院又轉給威秀影城經營,並於同年8月3日以「日新威秀影城」之名開幕,內部共設4間放映廳,提供836個座位,包括7個無障礙座位。
2009年4月3日,引進數位IMAX放映技術的日新威秀影城重新開幕,新增設的IMAX影廳設有一座寬21.1公尺、高11.3公尺之弧形銀幕,並採用5.1聲道無壓縮數位音訊,其座位數有626席。
後來,日新威秀又在2013年整建IMAX影廳,將座位數減為509席(包含5個無障礙座位),以增加座位前後之距離,並於2014年1月30日重新開幕。
2020年2月,松陽機構申請的日新戲院危老案(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通過審議,獲得28%容積獎勵。
2020年8月7日,日新威秀影城突然發布「結束營業」之公告,表示因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9月8日閉店後結束營業。
屋齡55年的日新戲院所在建築被拆除之後,此地將會興建一棟地上23層的大型複合式商場,未來除了繼續經營影城外,還會有旅館、商場進駐,工期預計3年,將在2024年完工,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顏水龍台灣工藝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對這個有印象嗎?
顏水龍台灣工藝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十多年前開始在台灣流行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文化與創意包裝在產業的框架下,一時讓大家相信這種兼具文化與商業盈利的模式將會是台灣文化界未來的樣貌。但是,在各個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文創商品甚至是文創旅館的出現,以消費的方式形塑出一批擁護者。不過,這批數量可觀、消費力十足的擁護者,常常給人的印象是跟隨著潮流進行消費,他們的品味也與文化深度的內涵有所差距,網路上以一種揶揄的口吻稱呼他們為「文青」。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消費者都對文化領域毫無貢獻,相反的,如果不是因為產業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出來的市場規模,許多傳統文化或文化傳承也就失去了轉型或延續的機會。小編今天要推薦的文章就在描述過去台灣影院特有的人工繪製電影海報看板,曾經帶有一種沒有跟上潮流、與電影海報只有80%相似、不夠精緻的標籤,但是在現在大型液晶螢幕廣告看板、高解析度電影海報成為常態的今天,這種手繪電影看板反而帶來一種台灣特有的懷舊氛圍,以及特殊景觀。這樣曾經被認為是過時的工藝,是否也有轉變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或商品的機會呢?台南的全美戲院以及畫師顏振發就能夠提供一個很清楚的回答來讓我們了解這個轉型的機會與經過。
—————————————
「文創」這個詞彙在臺灣的文化界中,有著微妙的定位。某種程度來說,它能將各種文化元素結合視覺與商品設計、企劃經營與資本操作,使其能與當下快速運作的社會持續連結與創新。不過另一方面,商業操作與消費訴求的過度介入,卻容易讓原有的文化內涵流於速食與表面化。這樣的爭議在松菸文創園區初創之際便引發討論,包括權利金問題,古蹟轉型卻引入大型百貨賣場與旅館等等,讓所謂的「文創」一詞慢慢走向狹義甚至「負面化」,文化工作者與公部門也一度對這用語避之唯恐不及。不過事實上,所謂的「文創」如果結合了縝密且深入的地方研究與論述建構,反而能讓原本沉寂的文化,重新發揮影響力,而本文則試著從全美戲院的操作形式,與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和《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為中心討論。
談起全美戲院,最廣為人知的想必是那依然堅持使用手繪的大型電影看板,幾乎是永福路上最吸引各地遊客目光的著名地標。在戲院特意保留古風以維持自身特色的方針之下,造就了本地最知名的招牌人物,也就是現今仍持續執業的電影廣告看板畫師顏振發。2013年與2018年分別在國際媒體美聯社與英國廣播公司媒體報導效應的推波助瀾下,成了臺灣電影界的名人,在各種公關活動出現並且參與不同形式的跨界邀約,例如擔任電影《雙星殺手》的特別來賓,並且親自致贈其手繪看板給予導演李安與主演演員威爾史密斯。之後亦有時尚品牌與流行音樂的聯名合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想必是與Gucci合作的Art Wall計畫。在這個合作當中,顏振發被邀請到永康街繪製大型壁畫,跨國合作亦曾引發媒體討論,之後也與英國酷玩樂團、臺灣的五月天、迴聲樂團與八三夭共同合作,2018年亦獲頒臺南市卓越市民。一連串的文化創意操作與跨界,讓這位原本從事夕陽工藝的畫師,重新受到矚目,也讓顏振發能有培育新血的機會,固定在臺南開班授課,讓這個具有時代特色的廣告工藝可以有延續下去的契機。
當然這一連串的文化行銷,如果只是倚賴毫不間斷的品牌合作與商業炒作,反而會對這剛剛開始復甦的廣告工藝造成傷害,甚至讓大眾反感。而這相信也是為何今年會有《大井頭放電影》和《大井頭畫海報》推出的原因,即社會開始對這全美的電影手繪看板有初步認識之後,就必須有更深入的文化與歷史論述,去厚實這份想像。它並非只是企業主或當代媒體賣弄「古早味」或「地方風情」的符號,而是與臺灣電影史、臺南地方史與工藝史緊密連結的重要象徵。舉例來說,評論人王振愷一系列以全美戲院為主題的寫作計畫中,都把該處鄰近臺南古代重要水源的「大井頭」地緣關係出發,緊扣臺南的地方記憶,先以今年一月發行的《大井頭放電影》,完成了以全美戲院為中心的臺南戲院史梳理。從最輝煌的電影全盛時期,再到錄影帶、DVD與後續跨國境盜版現象以及數位串流媒體興起,在電影院事業慢慢沉寂的同時,主事者也開始以新的文化創意產業思維經營全美戲院。
除單純以播放二輪電影獲利的商業模式之外,全美也試圖透過與地方另類影展的合作,以及後續結合劇場演出的跨領域經營方向,回歸戲院於日治時期的出現初期,其實是電影放映與戲劇表演綜合的複合狀態,善用其古樸的戲院氣氛,將全美改造為以「電影」為主題的地方創生中心。今年七月發行的《大井頭畫海報》則以顏振發的畫師生涯為論述對象,從他與臺灣工藝、廣告與識別設計先行者顏水龍的宗親關係作為吸引讀者的開場白,背景論述從廣告概念開始進入臺灣的日治時期開始,街頭商業的「扛棒文化」進入了當時電影院的商業推介場合,再寫到戰後隨著大眾娛樂環境的改變,電影畫師逐漸凋零的狀況,獨留的顏振發則是在不同階段的產業轉型中,成了僅存的文化見證。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44727.html?fbclid=IwAR3q7mEDBbaduAIgxAnLelmD9XegJd7ROJO3zbYWZuCOz3t498QrRQ1w6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