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位長笛演奏家的媽媽手問題】​ ​ 兩週前有一位患者來看困擾她將近兩個月的問題—右手拇指根部疼痛。​ ​ 這個問題其實臨床上很常見。​ 大部分的人會被診斷為「媽媽手」,​ 也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 她在西醫復健科做過各種治療,包含電療、消炎止痛注射、增生療法⋯但都是頂多1-2天不痛,最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

  •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8 22:09:58
    有 59 人按讚

    【一位長笛演奏家的媽媽手問題】​

    兩週前有一位患者來看困擾她將近兩個月的問題—右手拇指根部疼痛。​

    這個問題其實臨床上很常見。​
    大部分的人會被診斷為「媽媽手」,​
    也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她在西醫復健科做過各種治療,包含電療、消炎止痛注射、增生療法⋯但都是頂多1-2天不痛,最終仍然無效。​

    最後一次回診西醫的時候,甚至被認為可能與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建議轉診治療。​

    聽完她描述西醫的診斷之後,我進行了詳細的觸診,發現她的右側上半身異常緊繃。​

    包含前側的胸小肌、三角肌,到頸椎的提肩胛肌、膏肓處菱形肌、斜方肌群,全部張力都是集中在右半邊。​

    同時在右腰薦關節處發現明顯筋結沾黏,這是很典型翹右腳習慣所造成。​

    於是便聯想到可能與她長期演奏姿勢有關,便請她做出平常演奏時的動作。​

    果然,右手抬起、肩胛後收做出吹笛姿勢,同時加上她習慣翹右腳的坐姿,造成整個脊椎像是扭麻花捲似的旋轉姿態。​

    我請她維持當下的姿勢,同時活動拇指看看,她驚訝的發現,竟然在這樣的姿勢之下拇指完全沒有疼痛。(她就診當下是很痛的)​

    然而在把手放下、坐姿正坐的時候,拇指疼痛又再次出現,於是我判斷她的拇指疼痛問題應該是來自於全身姿勢性造成的張力失衡、產生疼痛問題。​

    她表示,她的拇指疼痛,是自從兩個月前演出與練習長笛的次數減少,才開始出現。​

    這可以理解為,或許在過去十幾年下來,長期的演奏姿勢,已經讓她的筋膜肌肉組織形成另一種歪斜的平衡(右半身張力大且旋轉)。​

    就像是松樹盆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調整修枝,最終造成樹木姿態的偏移。​

    這樣的情況下想要靠自己強行轉直(站直坐正、不旋轉),反而會造成不適或是疼痛,站歪歪的反而比較舒服。​

    但是這樣長時間讓關節、肌腱、韌帶維持固定在錯誤的張力狀態,是可能會造成組織的慢性發炎,甚至是受傷變形。​

    與她討論之下,建議進行「筋膜圓針治療」,
    將目前發現造成疼痛不適、張力失衡的筋結沾黏點進行鬆解。​

    由於她的姿勢扭曲是整體性的,一連串錯誤的張力從骨盆開始,最終受害於右手拇指根部,因此我們的治療範圍包含了肩頸、上臂、整條脊椎到骨盆。(拇指部分甚至完全沒有處理)​

    兩週後的今天,她回診表示,經過上次的治療之後,這兩週右手拇指在任何的姿勢下都已經完全沒有再出現疼痛現象。​

    人體許多的疼痛問題,其實發生疼痛的位置是「張力異常的最終受害者」。​

    是因為身體其他地方的張力出現問題,導致整個動作的肌肉動力鏈失衡,因此受害的肌肉被迫更用力或是被拉扯,於是才出現疼痛的感覺。​

    舉凡,​
    五十肩可能源於脊椎姿勢的問題;​
    足底筋膜炎可能源於骨盆站姿的問題;​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源於站姿整體受力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需要在患處進行局部治療,消炎止痛藥物也只是暫時阻斷神經的疼痛反應,並沒有改善結構失衡、張力錯誤的問題。​



    【個案疾病治療內容已經當事人同意公開作為醫學討論研究】​

    【實際療效因個人情形可能不同,建議於門診向醫師諮詢!】​


    #沒有從根本處理軟組織張力問題​
    #再怎樣局部消炎止痛都只是暫時​
    #PRP與增生療法也不是萬能方式​
    -​
    #筋膜圓針鬆解治療​
    #改善結構張力異常​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9 22:35:57
    有 4 人按讚

    隨著社會平均餘命增長,50歲以上慢性疼痛與退化似乎成國民病,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受關節疼痛所苦,變天時關節常常「喀啦」作響,當復健及藥物治療無果時,難道只有換關節或開刀可以選擇嗎?近年來越來越紅的PRP、玻尿酸、葡萄糖增生療法,真的有效嗎?而哪些疾病適合?又要如何選擇呢?

    慢性退化疾病
    當我們關節長時間因過度負重而導致受力不均,常伴有肌力不足、韌帶鬆弛、肌腱問題,關節周邊軟組織就容易發炎、腫脹、僵硬,關節軟骨也會磨損,周邊硬骨形成骨刺。在膝關節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在肩關節容易產生五十肩或肩關節炎,肌腱問題如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破裂;頸椎、腰椎中的小面關節退化、骨刺、椎間盤會壓到神經,產生神經痛、無力、手腳麻;手肘肌腱發炎多為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醫師正確診斷疼痛原因後,早期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物理治療、肌力運動,當治療成效不佳或無法自我修復時,可選擇打針注射、震波治療。

    疼痛治療有哪些選擇?又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注射
    當急性發炎疼痛時,可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消炎,關節過多積水時,醫師將體液抽出可迅速消腫。然而類固醇無幫助組織再生能力,也不宜頻繁施打,某些部位也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最新研究指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旋轉肌破裂等,頻繁施打類固醇易增加組織脆化,長期可能產生肌腱、筋膜斷裂,並易再次復發。

    玻尿酸注射
    我們人體關節液本身就有玻尿酸物質,研究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玻尿酸濃度會減少,大幅降低軟骨的保護力及抗發炎能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潤滑受損軟骨,減少關節軟骨和組織磨損,副作用較少,目前有分長效或短效劑型,玻尿酸可視為保養,止痛效果較慢。健保給付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標準為:針對6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未達開刀標準,在同一家醫院使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半年以上都無效時,健保給付施打玻尿酸,連續施打三次,效果可維持半年。自費長效高分子玻尿酸,因分子大吸收慢,效果長達一年。市面上有不同廠牌玻尿酸,而未有研究證實熟優熟劣。玻尿酸不止侷限膝關節,退化性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都適用,但除膝關節以外其他非健保給付範疇。

    增生注射治療 (再生注射治療)
    當慢性發炎或退化時,建議選擇增生療法或PRP血小板血漿注射。增生療法是將5~25%葡萄糖溶液注射至關節、韌帶、肌腱、神經、肌肉軟組織,刺激組織重新修復、再生,研究顯示大於八成患者明顯有效。增生療法一個部位一般注射1至10針以上,施打3至6次,每次施打間隔為一週至一個月, 年紀大或嚴重損傷患者治療次數會增加,增生治療可強化關節內軟骨及關節外組織功能及穩定度,重建軟組織之張力網,改變發炎環境,減緩疼痛。相較PRP,葡萄糖增生療法為多點治療,價格不像PRP昂貴,而增生治療需更高的醫師注射技術、超音波診斷、生物力學、功能評估能力,治療時間也較長。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可合併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更有效改善疼痛及修復受損組織。增生注射治療後多會有數天發炎疼痛感,病患注射後一週內不建議吃消炎藥物或貼布,以免減低增生療效。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是將患者血液離心,抽10cc以上血液,去除紅血球後剩餘4~5cc,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施打患部促進損傷組織生長,幫助組織跟關節軟骨修復。PRP可治療範圍很廣,適應症同上述葡萄糖增生治療,甚至對骨折癒合不良也有效,許多運動員也選用PRP,助於長期運動傷害的韌帶、肌腱、關節再生修復。而臨床上,PRP幫助組織再生及改善疼痛比葡萄糖增生療法、玻尿酸及震波效果好,但價格也高得多,一次要一至兩萬,注射後幾天內的疼痛感也較強。不同年紀患者PRP內含生長因子及本身修復能力不同,年紀越大生長因子減少,性別跟體質也使得效果不同。雖PRP對疼痛有更好的療效,但非萬靈丹,文獻上仍有一成至兩成之病人無改善。

    體外震波治療
    廣義來說,體外震波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增生治療,將高強度能量脈衝施予患部,促進可控制的發炎反應,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刺激體內生長母細胞、纖維母細胞,使受傷組織骨質新生、結締組織如肌腱韌帶及筋膜之癒合,降低疼痛發炎。現今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有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其他疾病仍在研究中,臨床上慢性肌腱炎、筋膜炎,震波比一般物理治療更有療效,治療需四次以上,儀器有分擴散式和聚焦式的,每次依照部位打兩千到三千發,打完可能輕微紅腫瘀青數日。大多數患者感受到症狀好轉為治療兩週後。文獻顯示體外震波對疼痛治療成功率為65%至95%,平均80%。

    針灸、乾針、激痛點
    疼痛常伴隨肌肉緊繃,產生所謂的『激痛點』,又是中醫所稱的『氣結』,西醫對於肌肉緊繃處可用針灸、乾針、激痛點治療,用針灸針或針筒細針快速在肌肉上進出,放鬆緊張的肌肉筋膜。

    何時需要開刀?
    當嚴重疼痛,非手術治療皆無任何成效甚而每況愈下,或頸椎、腰椎疾病併發大小便失禁、關節嚴重變形,建議開刀治療。若無以上情形,開刀的時機點並非絕對,開完刀也不代表一勞永逸,且手術後對軟組織破壞,會使肌力穩定度下降,未來可能增加其他病發症。需不需要開刀,是否一定得開,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師意見,或先嘗試非手術之治療方法。

    結語
    隨著醫學進步,非手術的治療跟技術也推層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以經濟考量,慢性疼痛通常會先選擇玻尿酸、震波或增生療法,若無成效再選擇PRP。無論接受何項注射治療,都不是治療的終點,也不表示注射完可以不用復健、不用運動訓練。注射後建議休息兩週至一個月,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可從事非衝擊類型運動;而復健、肌耐力訓練及體重控制,更可自我增生及修復傷處,且有效維持關節軟組織穩定。對於疼痛如何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坊間診所甚至醫美都推行PRP或玻尿酸注射,施打醫師技術及方式不一,施打次數也根據不同部位及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患者建議諮詢專業復健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醫師,找出關鍵問題點,實行正確治療。

  •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9 22:33:19
    有 2 人按讚

    關節退化、肌腱及韌帶撕裂,一定要開刀嗎?有無非手術的積極治療?

    隨著社會平均餘命增長,50歲以上慢性疼痛與退化似乎成國民病,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受關節疼痛所苦,變天時關節常常「喀啦」作響,當復健及藥物治療無果時,難道只有換關節或開刀可以選擇嗎?近年來越來越紅的PRP、玻尿酸、葡萄糖增生療法,真的有效嗎?而哪些疾病適合?又要如何選擇呢?

    慢性退化疾病
    當我們關節長時間因過度負重而導致受力不均,常伴有肌力不足、韌帶鬆弛、肌腱問題,關節周邊軟組織就容易發炎、腫脹、僵硬,關節軟骨也會磨損,周邊硬骨形成骨刺。在膝關節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在肩關節容易產生五十肩或肩關節炎,肌腱問題如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破裂;頸椎、腰椎中的小面關節退化、骨刺、椎間盤會壓到神經,產生神經痛、無力、手腳麻;手肘肌腱發炎多為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醫師正確診斷疼痛原因後,早期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物理治療、肌力運動,當治療成效不佳或無法自我修復時,可選擇打針注射、震波治療。

    疼痛治療有哪些選擇?又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注射
    當急性發炎疼痛時,可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消炎,關節過多積水時,醫師將體液抽出可迅速消腫。然而類固醇無幫助組織再生能力,也不宜頻繁施打,某些部位也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最新研究指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旋轉肌破裂等,頻繁施打類固醇易增加組織脆化,長期可能產生肌腱、筋膜斷裂,並易再次復發。

    玻尿酸注射
    我們人體關節液本身就有玻尿酸物質,研究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玻尿酸濃度會減少,大幅降低軟骨的保護力及抗發炎能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潤滑受損軟骨,減少關節軟骨和組織磨損,副作用較少,目前有分長效或短效劑型,玻尿酸可視為保養,止痛效果較慢。健保給付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標準為:針對6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未達開刀標準,在同一家醫院使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半年以上都無效時,健保給付施打玻尿酸,連續施打三次,效果可維持半年。自費長效高分子玻尿酸,因分子大吸收慢,效果長達一年。市面上有不同廠牌玻尿酸,而未有研究證實熟優熟劣。玻尿酸不止侷限膝關節,退化性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都適用,但除膝關節以外其他非健保給付範疇。

    增生注射治療 (再生注射治療)
    當慢性發炎或退化時,建議選擇增生療法或PRP血小板血漿注射。增生療法是將5~25%葡萄糖溶液注射至關節、韌帶、肌腱、神經、肌肉軟組織,刺激組織重新修復、再生,研究顯示大於八成患者明顯有效。增生療法一個部位一般注射1至10針以上,施打3至6次,每次施打間隔為一週至一個月, 年紀大或嚴重損傷患者治療次數會增加,增生治療可強化關節內軟骨及關節外組織功能及穩定度,重建軟組織之張力網,改變發炎環境,減緩疼痛。相較PRP,葡萄糖增生療法為多點治療,價格不像PRP昂貴,而增生治療需更高的醫師注射技術、超音波診斷、生物力學、功能評估能力,治療時間也較長。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可合併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更有效改善疼痛及修復受損組織。增生注射治療後多會有數天發炎疼痛感,病患注射後一週內不建議吃消炎藥物或貼布,以免減低增生療效。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是將患者血液離心,抽10cc以上血液,去除紅血球後剩餘4~5cc,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施打患部促進損傷組織生長,幫助組織跟關節軟骨修復。PRP可治療範圍很廣,適應症同上述葡萄糖增生治療,甚至對骨折癒合不良也有效,許多運動員也選用PRP,助於長期運動傷害的韌帶、肌腱、關節再生修復。而臨床上,PRP幫助組織再生及改善疼痛比葡萄糖增生療法、玻尿酸及震波效果好,但價格也高得多,一次要一至兩萬,注射後幾天內的疼痛感也較強。不同年紀患者PRP內含生長因子及本身修復能力不同,年紀越大生長因子減少,性別跟體質也使得效果不同。雖PRP對疼痛有更好的療效,但非萬靈丹,文獻上仍有一成至兩成之病人無改善。

    體外震波治療
    廣義來說,體外震波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增生治療,將高強度能量脈衝施予患部,促進可控制的發炎反應,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刺激體內生長母細胞、纖維母細胞,使受傷組織骨質新生、結締組織如肌腱韌帶及筋膜之癒合,降低疼痛發炎。現今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有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其他疾病仍在研究中,臨床上慢性肌腱炎、筋膜炎,震波比一般物理治療更有療效,治療需四次以上,儀器有分擴散式和聚焦式的,每次依照部位打兩千到三千發,打完可能輕微紅腫瘀青數日。大多數患者感受到症狀好轉為治療兩週後。文獻顯示體外震波對疼痛治療成功率為65%至95%,平均80%。

    針灸、乾針、激痛點
    疼痛常伴隨肌肉緊繃,產生所謂的『激痛點』,又是中醫所稱的『氣結』,西醫對於肌肉緊繃處可用針灸、乾針、激痛點治療,用針灸針或針筒細針快速在肌肉上進出,放鬆緊張的肌肉筋膜。

    何時需要開刀?
    當嚴重疼痛,非手術治療皆無任何成效甚而每況愈下,或頸椎、腰椎疾病併發大小便失禁、關節嚴重變形,建議開刀治療。若無以上情形,開刀的時機點並非絕對,開完刀也不代表一勞永逸,且手術後對軟組織破壞,會使肌力穩定度下降,未來可能增加其他病發症。需不需要開刀,是否一定得開,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師意見,或先嘗試非手術之治療方法。

    結語
    隨著醫學進步,非手術的治療跟技術也推層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以經濟考量,慢性疼痛通常會先選擇玻尿酸、震波或增生療法,若無成效再選擇PRP。無論接受何項注射治療,都不是治療的終點,也不表示注射完可以不用復健、不用運動訓練。注射後建議休息兩週至一個月,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可從事非衝擊類型運動;而復健、肌耐力訓練及體重控制,更可自我增生及修復傷處,且有效維持關節軟組織穩定。對於疼痛如何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坊間診所甚至醫美都推行PRP或玻尿酸注射,施打醫師技術及方式不一,施打次數也根據不同部位及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患者建議諮詢專業復健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醫師,找出關鍵問題點,實行正確治療。

  • 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復健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1-29 19:58:14

    現代科技進步,生活、工作型態也隨之改變,我們長期滑手機、用電腦等,若沒維持正確姿勢又缺乏運動,長期下來就會對身體造成諸多壓力。復健科醫師侯鐘堡從頭到腳一次詳解,日常生活活動應維持的正確姿勢!從打電腦到搬重物,只要用對姿勢,痠痛毛病、身體傷害不再來。

    錯誤姿勢造成身體傷害

    頸部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倒C字型,」侯鐘堡醫師從頸部開始說明,若長期以「烏龜脖」的姿勢打電腦,頸椎關節就容易退化、長骨刺,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及頸椎過度僵直等問題。

    腰部
    「其實根據人體的構造,腰部不是拿來彎的,」侯鐘堡醫師指出,髖關節才比較適合彎曲,若長期以腰部為支點搬東西或抱小孩等,就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及椎間盤狹窄等問題,引發長期腰痛、走路走不遠、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膝部
    侯鐘堡醫師指出,非常多人有膝蓋問題。他說明,如果長期蹲跪,膝蓋承受的壓力將是平常的6、7倍左右,容易造成關節退化、長骨刺、軟骨磨損。

    錯誤姿勢如何調整?

    1、確認視力
    「首先要注意眼鏡度數是否足夠,」侯鐘堡醫師指出,若眼鏡度數不足,在打電腦、滑手機時就一定會向前傾。

    2、電腦螢幕高度
    電腦高度應維持與視線水平,或稍微向下10度也可以。

    3、調整座椅高度
    座椅高度要調整成讓手肘能適當的靠在桌面,才不會造成聳肩。「聳肩也會造成頭部前傾。」

    4、手腕靠墊
    侯鐘堡醫師指出,若有腕隧道症候群或滑鼠手的患者,手腕部分建議要有靠墊,鍵盤也要好好選擇。

    5、座椅選擇
    建議座椅需有腰靠設計。「如果沒有腰靠,大概坐20分鐘,腰部就會開始疲勞,自然會向前拱,對腰部健康不太好。」侯鐘堡醫師說,建議坐著每20到30分鐘就向後靠,降低腰部壓力。

    6、避免長期蹲姿
    有些長輩做家事需要蹲著,但膝蓋已經開始退化,蹲姿就會對膝蓋造成更大的負擔,加速退化程度。「所以會建議他準備一張小椅子,用坐取代蹲,就能降低我們膝部的壓力。」

    侯鐘堡醫師示範動作

    髖關節伸展運動
    長期久坐容易造成髖關節僵硬、梨狀肌緊繃,就建議多做此伸展。

    步驟:
    1、坐姿預備,翹腳維持90度,並吸氣。
    2、吐氣時身體向前傾,會感到臀部髖關節、梨狀肌的伸展。
    3、此時可將腳尖稍微勾起,伸展的感覺會更明顯。
    4、一次維持30秒至1分鐘,即可換腳。

    正確搬重物方法
    侯鐘堡醫師指出,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要搬重物時很容易直接彎腰,此時就會對腰部產生很大的壓力,就容易有椎間盤突出及腰椎退化等問題。

    方法一:腰椎打直,彎髖關節及膝蓋下蹲,將重物搬起。
    方法二:運用重訓當中的「硬舉」動作。腰椎打直,彎曲髖關節、屁股向後推,下蹲將重物搬起,將比彎腰輕鬆許多。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2月號《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619

    【相關文章】

    「頭痛醫腳」有根據!3招鬆筋膜、強化足弓改善全身痠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08

    痠、痛、僵、麻…是筋膜沾黏!扶椅拉背一口氣放鬆腰臀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10

    足健康:90疼痛不會來!腿有力、更長壽,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能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057

    【相關影片】

    腰腿又痠又痛 腰椎間盤突出是這麼回事【骨力顧健康/陳怡孜醫師】
    https://youtu.be/a7gwkPY12E8

    打造自癒力,逆轉退化性關節炎【蔡凱宙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wYbKW5N7uQI

    如何正確舒緩"椎間盤突出"引發的腰痠背痛【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FLBKRB_uEMQ

    #侯鐘堡 #復健 #足部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