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頭肌訓練101💪🏻
看到 @patrick81625 的二頭肌跟胸肌的訓練
啟發了這篇文章的誕生,雖然他也有提過三頭肌的訓練
這裡我整理了一些關於肱三頭肌的訓練做補充
非常喜歡這種互相激勵的方式
衝撞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大家
•
原本想寫一個簡潔一點的版本
但學理實在是太多太廣了
但還是忍不住越...
肱三頭肌訓練101💪🏻
看到 @patrick81625 的二頭肌跟胸肌的訓練
啟發了這篇文章的誕生,雖然他也有提過三頭肌的訓練
這裡我整理了一些關於肱三頭肌的訓練做補充
非常喜歡這種互相激勵的方式
衝撞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給大家
•
原本想寫一個簡潔一點的版本
但學理實在是太多太廣了
但還是忍不住越寫越多
還辛苦大家看我的長篇大論了
若你對一些學理沒什麼興趣
可以直接跳到最後看「回家作業」
•
📍肱三頭肌的解剖學
肱三頭肌由長頭、外側頭、內側頭所組成 外側頭與內側頭分別起於肱骨的後上表面及後下表面,長頭啟源在肩胛骨上,因此主要功能除了手肘伸直外,還有肩關節伸展及肩內收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問過我,做啞鈴或Cable pullover隔天,三頭肌也會感到些許痠痛的原因)
•
📍肱三頭肌的肌肉纖維比例
肱三頭肌的快縮肌(Type II)占了約有70%的比例
研究顯示較大的負重能有較高的三頭肌徵招(McCaw et al. 1995) ,因此在三頭肌的課表中安排4~8rm的主訓練,並在機械張力上做突破,有助於增加三頭肌整體的維度與肉量,其餘佐以8下或甚至高至20下的訓練來完成
•
📍動作選擇邏輯
先說一個大前提,各種訓練三頭的動作在良好的控制下,三顆頭皆會被徵招,而有些動作則能對某部位有較優的肌肉徵招。
動作安排可依三個頭不同的運動特性去做安排。
📍長頭:起源於肩胛骨,想製造更多的張力在長頭上,需要將手舉過頭,依據長度-張力關係,將肌肉至於靜止長度的1.2至1.3倍時,可以產生最大的肌肉張力,簡單來說,手高舉過頭,讓長頭預先處於伸展位置,能夠增加對於長頭的徵招與張力。
📍內側頭、外側頭:想製造更多的張力在內側與外側頭則與長頭相反,預先將長頭至於較無效率的發力位置,也就是手臂至於身體兩側或向軀幹後延伸,降低長頭參與,將更多的張力置於內外側頭
•
📌在訓練安排上
單練手臂:可以選擇一個多關節動作(4~8rm)、一個手臂過頭的單關節動作(8~10rm),一個手臂不過頭的單關節動作(8~12rm)
與胸或肩一同訓練, 由於胸肩大多已包含了多關節的推動作,在三頭的訓練上,可以安排一到兩個單關節動作,行有餘力就過頭一個、不過頭一個。若趕時間則可以挑選一個你認為較弱的部分來強化。
•
📌動作安排
在動作上可以選擇屬多關節動作的窄握握推或Dips來完成
這兩個推的動作對於外側頭與內側頭的徵招較優異
📍研究指出窄握握推約與肩同寬的握距能夠增加長頭的徵召,且平板的椅背角度會優於下斜或上斜板(C.Barnett, 1995)
📍Dips這個動作頗具爭議,請參考自身活動度後再決定是否選擇這個動作,操作時,下放約手肘角度成90度即可,若做全幅度下降到底,長期下來會增加肌鍵和關節的負擔,且做到底對三頭的徵招不增反減,在這裡特別專注地讓手肘夾緊身體,不外開亦能夠保持最佳的張力
📌單關節不過頭的動作可以選擇
倚靠者上斜板做臂屈伸與V槓或Rope的繩索下拉
📌單關節過頭的動作可以選擇
W槓的仰臥或坐姿過頭臂伸曲(頭顱粉碎者)
•
Take Home Notes💡
📌三頭肌有60~70%是快縮肌,應加入高負重低反覆次數並佐以中負重高反覆次數來訓練
📌課表安排上若單練手臂的話,可選一個高負重的多關節動作(4~8rm),一個過頭與一個不過頭的單關節動作(8-15rm)來全方位訓練三頭肌
📌與胸或肩一同訓練, 由於胸肩大多已包含了多關節的推動作,在三頭的訓練上,可以安排一到兩個單關節動作(8-20rm),行有餘力就過頭一個、不過頭一個。若趕時間則可以挑選一個你認為較弱的部分來強化。
📌過頭的動作有助於增加長頭的肌肉活化
📌不過頭、雙臂於身體兩側或延伸至身體後側的動作有助於增加內側頭與外側頭的肌肉活化
📌如果你自認為缺乏長頭的開發度,可以多做過頭的動作
如:W槓的仰臥或坐姿過頭臂伸曲(頭顱粉碎者)或倚靠者上斜板做臂屈伸(根據肌電圖顯示此動作為長頭肌肉活性之首)
📌如果自認為缺乏內側頭或外側頭開發度,可以多做手位於身體後和手至於身體側邊的Dips和w槓或Rope睪丸繩的Cable下壓
📌訓練組數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訓練者的三頭肌訓練MAV(最大適應訓練量)約在10~14組左右
MRV(最大可回復訓練量)約在一週12~18組
(建議以疲勞恢復程度,以力量來衡量是否給予更多的訓練量,這點之後會再介紹)
📌訓練頻率一週可分為2~4次來訓練
•
還有很多細節沒有提到
但應該也足夠大家有一定的瞭解了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
對你的肱三頭肌訓練規劃有一定的概念
在操作上有人任何疑問
不要疑慮請立即請教專業教練
•
大家喜歡這種類型的文章嗎?
如果你喜歡或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留下一個「🔥」 讓我知道
So much more coming!
Let’s get better together!
👊
頭顱骨解剖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肩膀與肩胛骨的問題
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頗為複雜
要處理上肢問題必須把解剖關係先搞懂
首先~肩胛骨背後的肌肉
在肩胛棘下方就會是
棘下肌、小圓肌與大圓肌
前兩者的肌肉附著在肱骨後方
協助肱骨外轉
大圓肌跟闊背肌附著在肱骨前方
協助肱骨內轉作用
但這兩條肌肉在肱骨內轉的作用上
都沒有胸大肌與肩胛下肌來得有效
因此~主要作用
在與棘下、小圓共同穩定住肱骨
讓肱骨頭能穩定地在肩窩內
使肱骨體上附著的動作肌
能有效地產生做工
肱三頭肌的長頭附著在盂窩下方
與肱二共同做工提供肩關節穩定性
肱三長頭會穿越大小圓肌之間
因此大小圓、肱三頭長頭彼此創造出來的空間
(三角空間、三角間隙、四角空間)
triangular space &interval,quadrangular space
會有豐富的神經與血管經過
如果空間狹窄就會導致上肢機能受損
而闊背肌除了肋骨端的附著點外
上端纖維會繞著肋骨再附著到肱骨前與前鋸肌有所接觸
如果該部位的筋膜沾黏或滑動不足
將會導致肩胛失序、節律失調
上肢活動與角度都會有受限問題
最後看到前鋸肌會發現他跟菱形肌
都附著在肩胛內側緣
影片中為了要顯示附著點
把肩胛骨翻起來
但透過這個關係圖的呈現
可以理解菱形肌與前鋸肌的張力
會直接影響著肩胛內側在肋廓上的定位
所以別再用前鋸肌單一力量或訓練
來解釋或處理「翼狀肩胛」的問題
再者~因為菱形肌附著在胸椎上
胸椎又會受頭顱(頸椎)與腰椎的影響
脊椎沒有穩定好
絕對沒法讓肩胛骨與肩關節活動正常
因為脊椎擺位錯誤,會直接改變菱形肌長度
進而影響到肩胛骨的位置
而改變盂窩與肱骨頭的關係
#玩人體
#信念功能教育學院
頭顱骨解剖圖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你常後腦杓下方緊緊的嗎? 很可能是臉頰太緊了?!】
你是否常會困擾為何後腦下方(又稱之為枕下肌群,參考右圖)常僵硬或痠痛的感覺… 卻又偏偏怎麼按都揉不鬆呢?
這很可能是你的「臉頰太緊了」?! 更正確來說是「咀嚼肌太緊繃了!」(左圖)
💥何為「咀嚼肌」呢?
◎咀嚼肌主要是兩條:「咬肌(位於臉頰旁)」與「顳肌(位於太陽穴的區域」,主要負責拉起我們下巴(下排牙)來咬食物。
◎值得注意的解剖特徵:仔細觀察左圖,應該不難發現這些咀嚼肌,皆會附著在「頭顱上」!! 這也是造成我們枕下肌群反覆僵硬的關鍵主因之一。
🌕當「咀嚼肌放鬆」時:頭顱前側不會有明顯的拉扯壓力,而頭顱後方的枕下肌群也可以不用很出力,就能維持頭顱平衡。
🌑當「咀嚼肌緊繃」時:頭顱前側會有明顯的拉扯壓力,此時,頭顱後方的枕下肌群將會出現非自主性的反覆出力,以維持頭顱平衡 (參考中圖),只是如此下來,我們就會感到枕下肌群很沉重、僵硬或痠痛,卻又鬆不掉! 因為它一直一直在出力!!
#如果你也常會後腦杓下方緊緊的可以多放鬆看看咀嚼肌
◎ 咬肌自我放鬆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jq0LB8b50
◎ 顳肌自我放鬆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88pmBaYo
【👉想學習更多骨架筋膜平衡的秘密可進入 https://forms.gle/63zWQqfq96cCrvXx6】
「正確 人體力學觀念的建立,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釐清似是而非的保養觀念,用正確的人體力學保健知識灌溉腦袋,是重視健康的你改變的第一步!
※「健康」從「知識」做起,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堅持只給「專業的人體力學知識」!
【提醒】如果您喜歡我們粉絲團的文章,請為我們於[按讚] 處點選 [搶先看],並在[通知]處點選[全部開啟] (手機板則按讚後,在 [追蹤中] 處點選 [搶先看] ),你將第一手收到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文章唷
頭顱骨解剖圖 在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你常後腦杓下方緊緊的嗎? 很可能是臉頰太緊了?!】
你是否常會困擾為何後腦下方(又稱之為枕下肌群,參考右圖)常僵硬或痠痛的感覺… 卻又偏偏怎麼按都揉不鬆呢?
這很可能是你的「臉頰太緊了」?! 更正確來說是「咀嚼肌太緊繃了!」(左圖)
💥何為「咀嚼肌」呢?
◎咀嚼肌主要是兩條:「咬肌(位於臉頰旁)」與「顳肌(位於太陽穴的區域」,主要負責拉起我們下巴(下排牙)來咬食物。
◎值得注意的解剖特徵:仔細觀察左圖,應該不難發現這些咀嚼肌,皆會附著在「頭顱上」!! 這也是造成我們枕下肌群反覆僵硬的關鍵主因之一。
🌕當「咀嚼肌放鬆」時:頭顱前側不會有明顯的拉扯壓力,而頭顱後方的枕下肌群也可以不用很出力,就能維持頭顱平衡。
🌑當「咀嚼肌緊繃」時:頭顱前側會有明顯的拉扯壓力,此時,頭顱後方的枕下肌群將會出現非自主性的反覆出力,以維持頭顱平衡 (參考中圖),只是如此下來,我們就會感到枕下肌群很沉重、僵硬或痠痛,卻又鬆不掉! 因為它一直一直在出力!!
#如果你也常會後腦杓下方緊緊的可以多放鬆看看咀嚼肌
◎ 咬肌自我放鬆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jq0LB8b50
◎ 顳肌自我放鬆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88pmBaYo
【👉想學習更多骨架平衡放鬆的 課程資訊可進入 https://forms.gle/63zWQqfq96cCrvXx6】
「正確 人體力學觀念的建立,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釐清似是而非的保養觀念,用正確的人體力學保健知識灌溉腦袋,是重視健康的你改變的第一步!
※「健康」從「知識」做起,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堅持只給「專業的人體力學知識」!
【提醒】如果您喜歡我們粉絲團的文章,請為我們於[按讚] 處點選 [搶先看],並在[通知]處點選[全部開啟] (手機板則按讚後,在 [追蹤中] 處點選 [搶先看] ),你將第一手收到我們每日人體力學保健文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