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夏日肌膚問診室!防疫當前,口罩全天包緊處理,長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環境,可讓肌膚問題層出不窮!
這回特邀專業皮膚科蔡逸姍醫師坐鎮,針對最容易混淆的四種肌膚「突起物」:粉刺、痘痘、粉瘤、脂肪瘤,為我們一一說明各自成因及應對的改善治療方式,秒懂又實用,趕快來作筆記囉!
專業皮膚科...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夏日肌膚問診室!防疫當前,口罩全天包緊處理,長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環境,可讓肌膚問題層出不窮!
這回特邀專業皮膚科蔡逸姍醫師坐鎮,針對最容易混淆的四種肌膚「突起物」:粉刺、痘痘、粉瘤、脂肪瘤,為我們一一說明各自成因及應對的改善治療方式,秒懂又實用,趕快來作筆記囉!
專業皮膚科醫師蔡逸姍
以細心、親切且專業聞名的蔡逸姍醫師,在網路擁有超高評價,經常受邀上各大節目、媒體採訪,現任京硯聯合診所皮膚專科院長,專長為雷射美容、各式微整注射、電波音波拉提、皮膚疾病、藥妝保養,關於各種皮膚的疑難雜症、如何變美及逆齡的秘訣問她就對了!
☀️夏日肌膚問題1.粉刺
Q:粉刺形成的原因及好發的族群
粉刺種類又可分為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白頭粉刺顧名思義就是外觀呈現白色,因毛孔開口處被角質堆積,形成所謂的「閉鎖型粉刺」,而黑頭粉刺則是開口與外界接觸造成氧化,呈現黑頭現象,也就是「開放型粉刺」。油性肌膚或錯誤的保養程序、夜貓族、高溫的工作環境(例如廚師)等等都是容易長粉刺的族群
Q:粉刺到底能不能擠?放任不管有何影響?
多數人看到粉刺都會很想要趕快把它處理掉,但如果使用手或其他工具,沒有徹底的消毒,或是不當的大力亂擠,反而會讓狀況變嚴重。基本上,大多數的粉刺是不建議自行去擠的,還是建議由專業的皮膚科醫師來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為佳
Q:想預防粉刺生成日常保養建議怎麼做?
如果是少量粉刺、油性膚質者,建議日常可以搭配使用含有酸類成分的保養品,如添加水楊酸、杏仁酸、甘醇酸等,可以加速老廢角質代謝,有助減緩粉刺生成。因每人的肌膚耐受性不同,使用前還是要局部先測試,並搭配加強保濕及防曬。如果是中量或大量粉刺的人,建議到皮膚科門診看診開立外用酸類藥膏
☀️夏日肌膚問題2.痘痘
Q:為什麼戴著口罩特別容易長痘痘?
戴口罩時呼吸的熱氣、講話的口水濕氣,密閉式的環境,會使得膚溫上升、出油量增加,又熱又濕的環境,加上口罩會與肌膚表面產生摩擦造成表皮屏障受損,就更容易誘發痘痘生成,也就是所謂的「口罩痘」。蔡逸姍醫師建議如果口罩內層因流汗、口水等造成潮濕,就要適時更換乾淨口罩
Q:長痘痘時該如何處理避免留疤?
長痘痘會留疤除了有些人是因為體質的關係,大多數人的痘疤或色素沈澱,都是「不當亂擠」所造成!想避免長痘痘後留下難看的痘疤,蔡逸姍醫師提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擠」,且應該在痘痘一長出來時就做好控制(如擦藥、吃藥等),放任痘痘問題不管,若其發炎變嚴重勢必就會留下疤痕
Q:日常的保養如何能預防長痘?
基本上跟粉刺的預防保養相似,除了做好日常的清潔及保養外,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飲食少吃油炸物及甜食,都有助擺脫惱人的痘痘肌問題。在防疫時期,因需要長時間配戴口罩,本就容易助長痘痘生成,外出前塗擦的保養品以清爽劑型為佳,也建議盡量不要上妝,減少肌膚的負擔
☀️夏日肌膚問題3.粉瘤
Q:何謂粉瘤?好發的部位及對象?
粉瘤是皮膚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又叫做「上皮囊腫」,外觀上是微凸起的灰藍色或膚色的腫瘤,大小從米粒大到拳頭大都有可能,通常很難會自行消退。蔡逸姍醫師說明,粉瘤的特徵為內容物通常含有混濁白色或黃色的半固體,有點像起士,流出來的液體會伴有濃厚的臭味。只要有毛囊的地方就可能會長粉瘤,像是頭皮、臉、胸、背都是常見的好發部位,有些人則是有家族遺傳
Q:目前治療粉瘤有哪些方式呢?
如果只是如米粒大、綠豆大,沒有造成外觀或生活不便,會建議先和其和平共處觀察就好。但如果已經腫像大紅豆般,或是長在臉上明顯的部位而影響外觀、或是位於腋下、胯下、私密處等容易感染發炎的位置,就會建議盡快就醫以小手術進行切除治療
Q:如何避免粉瘤復發?
粉瘤如果會在某處反覆復發,可能是因為其囊袋結構還存在那,其處理方式會建議盡量避免去擠壓粉瘤造成破裂,蔡逸姍醫師建議交由專業醫師手術處理將粉瘤完整取出,通常能將復發的機率降到最低
☀️夏日肌膚問題4.脂肪瘤
Q:什麼是脂肪瘤?有哪些特徵可以自行判別?
脂肪瘤是肌膚很常見的良性病灶,其特徵為膚色突起腫塊,摸起來柔軟但有彈性。一般大小從數公分到數十公分不等。形成原因目前不明,但主要是體質相關。有些人會長多顆脂肪瘤。通常不太會疼痛。但如果太大顆就可能壓迫局部組織
Q:容易出現脂肪瘤的部位及好發族群?
全身只要有脂肪的地方就可能會長脂肪瘤,手臂、軀幹(尤其背部)、大腿等都是常見的位置。雖然至今致病機轉不明,有可能是因為體質、家庭遺傳,目前也有觀察到比較胖的族群有較高比率會出現脂肪瘤
Q:脂肪瘤目前的常見處理方式?
通常脂肪瘤不會造成身體不適,如果是小顆脂肪瘤,且沒有症狀,醫師多會建議持續觀察追蹤即可。若是大顆脂肪瘤,已經影響外觀、迅速長大、有壓迫局部組織或是會疼痛等,就會建議至門診進行手術切除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頭皮腫塊看什麼科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產後一週月子餐(?)紀錄
這次因為疫情關係沒辦法回台灣享受月子中心,其實早已做好心理準備要靠自己「克難」坐月子了,結果還是比我心理預期的下修非常多。
本來預計讓奶爸顧大夜場,白天可以照常煮三餐給我補身體。沒想到,沒有後援的月子真的超難的。出院後的第一週,我已經回乳房專科門診兩次,週四回去換藥醫生看到我生產期間爆出的新腫塊太大了,馬上幫我緊急安排週五照超音波,也順利在週五的超音波中用針頭穿刺,抽出了15cc的膿,真的很感動。
產後第一週就連續兩天都出門了,週四我還叫得到Uber,來回都搭計程車進市區,沒什麼吹到風。週五的時間遇到上班時間,外面飄著風和細雨,根本叫不到車,我怕來不及趕緊跳上公車到地鐵站。於是我就在生產後第七天,走路搭地鐵去醫院回診了,一路上我忐忑不安想說萬一撕裂傷出血怎麼辦?萬一「著頭風」怎麼辦?萬一早上吃類固醇跟中藥交錯怎麼辦?越想越不安感緊打給中醫師妹妹。
她說:「沒關係啦,反正妳都是必須要出門回診的,妳一直擔心,對妳身體沒什麼好處,以前的婦女都生完就下田了😂😂😂」她還說:「類固醇被叫美國仙丹不是假的,只是整體療程會拉長,西醫讓妳吃就試試看吧!」
有了中醫觀點的「安慰」後,我就寬心不少,於是再加碼搭地鐵到中國城去抓新的水藥,剛好遇到駐站中醫有空檔,我就等了一下,順便給他把脈問診和針灸治療。針灸的過程中,頭皮上和眉心那幾針讓我真的放鬆很多,腳的梳理肝氣也讓我整個人感覺舒服不少,就在診間睡著了40分鐘。
臨走的時候,他還交代我一定要放鬆心情,心情對身體的摧毀是比「沒有做好月子」更可怕的。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這一週我的月子餐也是吃的不是很「傳統」,連個熱湯都喝不到。上一胎在月子中心吃超好,但這一胎沒有月子中心就只能克難,在醫院頭三天就跟著醫院的西餐伙食吃。盼望回家後能有好吃的月子餐,沒想到回到家後,也沒吃好。
奶爸因為半夜那場都要跟嫩嬰搏鬥沒辦法睡,白天只能趁空檔補眠一兩小時,他下午帶娜娜新學校的新生適應課程兩小時,來回後,剩餘時間就是各種洗奶瓶洗衣服和整理家裡,沒辦法好好煮飯。
前天我終於受不了,一次訂三天份的台式便當放冰箱備用,晚上開始就能好好吃飯了,如果好吃就會在剩下的月子期間全部外包訂外送便當。再請奶爸燉湯補足湯品部分,不然這一週吃下來,完全沒有補身體也沒有足夠營養,我沒有哺乳也瘦超快(意外好處?)
結論就是,心理準備做了那麼久,沒想到還是一直需要不斷下修自己的期望。照顧嫩嬰雖然有第一胎經驗,但沒想到因為資源不同,兩胎的經驗還是如此不同,只能說當媽媽真的不容易啊!
#海外產婦加油
#沒有坐月子感覺的居家月子生活日記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旅媽咪一家倫敦打拼生活IG: phd_backpacker
頭皮腫塊看什麼科 在 美花的時尚、慢活、輕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產後的第二次落淚😢】
餵母乳之於媽媽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一件事,原以為退完奶後海闊天空,哪知迎來的是胸部出現欸腫塊⋯
因為一直忙忙忙,拖到現在才有時間來看醫生,也因為時間寶貴所以直接掛了一站就可以處理到好的禾馨乳房外科,照完超音波後醫生初步判斷腫瘤裡應該是水,建議幫我當場抽吸出來,也避免以後產生病變
也因為內湖禾馨離我家真的爆炸遠啊⋯不想白跑一趟,所以當下只好硬著頭皮答應!沒想到醫生馬上準備針筒了⋯😱😱😱醫生說像抽血一樣啦不會太痛,但是我還是嚇得趕緊請護士叫老公進來陪我😱😱😱
我跟醫生說請把我眼睛矇住(自以為像剖腹產那樣沒看到就沒感覺了~),結果醫生一下針我就爆淚了⋯針刺到表層當然不痛啊,但是腫塊是在胸部裡層啊⋯所以那針是更刺往深層裡面去,夭壽痛啊醫生你騙我~~~~~我一邊哀一邊流淚,由於我的腫塊比較大,要刺的更深層才吸的乾淨,這邊刺那邊刺,豪痛痛啊⋯我終於懂被針扎進心窩是什麼感覺了😂😂😂
結束後護士把矇著我眼睛的衣服拿下來,看到的是兩眼紅腫的我,還幫我擦擦眼淚嗚嗚嗚⋯取出來的組織液目測是陳年老奶?總之先送去化驗,十天後再來看報告,祈禱平安無事🙏🏻(如果能這樣就沒事那真的太好了~因為我的腫塊太大,來之前還很擔心是不是要開刀手術呢⋯)
刺完到現在還是隱隱作痛,回到我溫暖的小被窩裡唏嗦取暖,希望睡個一覺後就會好了~(旺財媽媽今天不能抱你了⋯)
母奶這條路,真的好痛好辛苦啊⋯😭
#臉很僵因為才剛哭完
#羊膜穿刺算什麼根本不痛啊
#痛果然是比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