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鳥理財其貳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前陣子在限時有投票,發現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朋友還滿多的。
今天,就來寫篇關於投資理財的文。
有鑑於並非每位朋友都有相關背景知識,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不會一口氣講得太難,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做說明。
而這次的主題是
.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
用...
#凡鳥理財其貳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前陣子在限時有投票,發現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朋友還滿多的。
今天,就來寫篇關於投資理財的文。
有鑑於並非每位朋友都有相關背景知識,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不會一口氣講得太難,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做說明。
而這次的主題是
.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
用三分鐘帶你了解:兩個重要觀念+一個簡易的估算公式
___
在最開始,想分享關於『收入』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金錢流向可以分成收入和支出。
支出這塊先暫且不提,我們先講『收入』就好。
從理財的角度,收入可以分成兩種:
1.主動收入
2.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指的是『透過工作』所得到的收入。
被動收入,指的是『不須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就能得到的收入。
用一個較直觀的想像:
工作,需要『主動』付出勞力才能得到,所以是主動收入。
被動,就是你幾乎啥都不用做,你的口袋裡就會『被動』的裝滿錢。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
.
『啥都不做錢就會跑進來?這也太唬爛了吧XD』
.
然而,仔細留意一下我們生活周遭,就有許多例子,好比說,租房子這件事。
如果你有一間房子、並租給別人,除了簽約、報稅等的文書作業,幾乎什麼都不用做。
相較於『工作』,用個誇張點的說法,只要房子沒出事、你幾乎只要呼吸就能賺錢。
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勞力就能獲得收入,這就是種被動收入。
當然,被動收入不只這種,包括儲蓄的利息、股票基金的買賣……這些用『錢去賺錢』的方式,也是常見的被動收入方式,這也是大家俗稱的投資。
講完了收入的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來講投資。
___
事實上,若你有接觸一些媒體、書籍的話,你可能會看到以下這兩個詞彙:
1.被動投資
2.主動投資
接下來,我將帶著大家來瞭解這兩個概念。
在講這兩個概念之前,我們要先講一個名詞
.
『指數』
.
這裡講的指數,並不是高中數學的2的幾次方。
用白話點的方式來說
.
『在投資理財中,指數指的是一個經由統計模型,來評估某市場、某產業的指標』
.
所以,假定有一組指數能夠反應全台灣股市的狀況(事實上也的確有,等等講)。
.
那麼這個指數的數字越高,就代表台灣的股市的價值越大。
反之,若指數的數字越低,就代表台灣的股市的價值越低。
那剛剛講到有個指數是能反應整個台灣的股市狀況的嘛,這個指數就是『加權指數』,在台灣它更令人熟知的名詞叫做『大盤』
.
加權指數的概念不難,就類似於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用個容易理解的方式舉例。
假設今天你拿到段考成績:
國文學分是4學分,你考了90分
數學學分是3學分,你考了80分
英文學分是3學分,你考了70分
那你的段考加權平均分數就是:(4×90+3×80+3×70)÷(4+3+3)=81分。
又或者,你可以寫成:90×40%+80×30%+70×30%,一樣等於81分。
在金融上的『加權指數』就類似這樣的概念。
只不過是把科目換成股票,再按照每種指數的規則去定義股票的權數計算方法。
當然啦,關於指數的計算方式還有很多細節(像什麼市值加權、股票加權…),但這邊就暫時不提。
至此你只需要知道一個概念
.
『指數可以反應某特定市場、產業的表現狀況』
.
講完了指數的概念,接著回來講主動和被動投資。
先講被動投資。
所謂的被動投資,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就是
.
『透過特定投資工具(證券),被動的追蹤指數狀況』
.
如果某指數上漲50%,你就跟著他賺50%,如果它下跌50%,你就跟著他下跌50%。
.
換言之,你在做被動投資時,一旦你選擇了追蹤的指數後,你的投資績效就全部由該市場的表現決定。
至於它背後的原理,以後有機會再提。
而與被動投資相反,有些人不想和指數共存亡,他們想要具有自主性,這就是『主動』投資:
1.想買什麼標的(目標證券)就買什麼
2.想什麼時候買就買,想什麼時候賣就賣
當然,因為主動投資必須自己做出選擇,因此相較於被動投資,其背後所花的時間、成本也會比較高。
以上,大概就是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概念。
___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簡易的估算公式。
事實上,不論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報酬率。
然而,用%這樣的概念不好做生涯規劃,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叫『72法則』的估算法。
所謂的72法則,簡單來說就是
.
『用72除以投資標的預期增長率,可以得出預期資產翻倍的時間』
.
舉例來說,假設你起初投資100元,預期複利率9%,所以一年後會得到109元。
而利用72法則
.
『72÷9=8』
.
每年資產翻1.09倍,約到第8年的時候100元就會變200元。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簡易的估算自己的資產變化,同時也可以辨別市面上不正確的資訊。
比方說,若有人自稱平均每年複利率50%,想開課、出書教投資。
用72法則來看,他每一年半資產就翻倍,像這樣的人就是在唬爛,如果他真的這麼神,他早就變首富了。
所以72法則的用處滿頗廣的,可協助你判斷一個人可不可信。
___
第一次寫這類貼文,不確定大家看不看得懂,大家可以留言告訴會不會太難。
若想看更多這類貼文,可以留言和我說!
.
#凡鳥理財 #投資 #理財 #投資理財
預期報酬率公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預期報酬率公式 在 StockFeel 股感,來自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夜選讀 #大師心法
在投資大師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股神巴菲特
#華特許羅斯 對很多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投資大師
但卻是普通人值得學習與鑽研的投資高手😀
他有什麼厲害的特質 🔍
具備50年年化複合報酬率20%的優異成績🚀
方法簡單可複製,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投資方法
葛拉漢寫書的時候還曾經問過華特,有沒有什麼建議放到書中的內容,華特最終選擇了一個「#公式」
🍎在這個公式裡,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認為公司值多少錢、需要持有多長時間來做決定預期的平均收益率。
▶︎一起來學習華特的投資哲學吧!
預期報酬率公式 在 氣球達人 宋俊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五)
雪寶 Olaf
高約 80cm 的雪寶
照著照片慢慢折 慢慢捏
捏到哪裡就像到哪裡的感覺
像是用氣球畫素描一般
這邊一筆 那邊一筆
畫好了也就折好了
時間進入四月底
大部份的 case 都已經拿到尾款了
五月也有許多母親節活動
暫時不愁五月沒 case
希望可以開始接到六月畢業季的場佈
話說我有點嚮往 FIRE 的生活方式
所謂 FIRE 就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的意思
方法為檢視財務狀況
透過儲蓄及被動收入
達成財務自由來提早退休
而照著財務自由的公式算了一下
我的每月支出大約是在 5 萬元
年支出為 60 萬元
將月支出乘上 12 個月再乘上 25 倍會得到 1500 萬
這 1500 萬將是我的財務自由數字
只要我資產達到 1500 萬
那麼之後就算不用工作
每年提領 1500 萬的 4% 利息約 60 萬
等於每個月有 5 萬元可以花用
就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然而達成財務自由的期間
可能會遇上需要花上大筆費用的支出
例如貓咪生大病、出意外、買電動車、
金融海嘯、結婚、買房、養兒育女之類的
每月支出變得更多就越難財務自由了
話說目前在爸爸協助理財下
賺的錢都投入股市基金
平均獲利約在 10~30%
最近也才知道有些海運股票可以漲到 70~80%
生化、高科技的基金甚至也能滾到 40~50%
不過套入公式來算
要能累積到 1500 萬資產
以 15% 的預期報酬率來說
也要將近 10 多年的時間達標
除非我的收入大增
然後報酬率拉得更高
才有可能在 5 年內達成 FIRE 吧?
#BalloonArt #造型氣球 #バルーンアート
#Olaf #雪寶 #冰雪奇緣 #オラフ #客製化氣球
#氣球佈置 #FIRE #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