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JC 財經觀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Tesla Q3財報出來後股價不畏大盤下跌,逆勢上漲。本來只是在個人頁面做點紀錄與朋友討論,剛好今天有人問到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應收帳款 大家對Q3財報比較一致的想法是"應收帳款"的增加. 一開始我也是注意到應收帳款對比上一季增加了一倍,但思考了一下認為營收增加了70%,應收...

  • 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27 17:17:13
    有 163 人按讚


    🚗 Tesla Q3財報出來後股價不畏大盤下跌,逆勢上漲。本來只是在個人頁面做點紀錄與朋友討論,剛好今天有人問到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應收帳款
    大家對Q3財報比較一致的想法是"應收帳款"的增加.
    一開始我也是注意到應收帳款對比上一季增加了一倍,但思考了一下認為營收增加了70%,應收帳款對營收佔比從Q2的14%上升的Q3的17%。

    相比之下應收增加幅度超過營收也都在可接受範圍啊。畢竟Q3比Q2車輛交付數量從40740台增加到83500台,等於是多了一倍。光model3的交付就*3倍,要說這之中沒有用什麼銷售優惠或寬鬆的繳款方案吸引車主也是不太可能。

    但是這種狀況也有可能是先收了錢,如果到時候車主無力負擔貸款或因故退車,對公司就會有負面影響。

    2.產能
    產能的部分第二季的目標是將每周產能提高到6000台,到了第三季的目標是將每周產能提高到10000台。不過Tesla自己也說在第三季結束的年一周產能是4300台,表示連第二季的目標都尚未達到,之後是否可以真的結束產能地獄順利生產,也是投資人需要關注的重點。

    3.資本支出
    第三季Tesla的投資是下降的,有些報導的觀點是Tesla把燒錢的事都集中在前幾季做,所以這一季"故意"的不用花大錢了。不過我對這件事到是抱持著不同的想法,雖然產量起來有力於帶動規模效應,但是Tesla看起來就還是要繼續燒錢啊,不然要怎麼提高生產效率呢?主要這季突然沒辦法花錢的原因也許是Musk"太忙了",忙著打嘴砲跟打官司,導致時間都花在其他地方而沒辦法花錢吧XD。

    另外財報中也有指出第四季Tesla在中國與歐洲市場的開拓,包括在中國買地、廠房購置與規劃、人員、行銷研發...這都會加速Tesla的資本支出,那第四季無可避免的開銷一定會比第三季大幅提升了(雖然它自己說只會grow slightly 微幅上漲)。

    加上第四季還有債要還,2019年Tesla也有到期的可轉債需要執行,雖說目前的現金流量激升,導致Tesla不需再靠額外融資就可以營運的說法浮現,但是還是要注意之後公司的資本配置。

    而且Tesla在中國跟歐洲的市場打的一定很辛苦,第一是在底廠商早已深耕市場,另外財報中提到中國的關稅40%也是一個問題,要靠北美跟歐洲來抵?

    4. 折舊
    前幾季Tesla的折舊佔收入比約都在13%左右,但這一季的折舊突然大幅下滑,只有之前的一半約7%。有一說法是,收入增加,固定折舊費用本來佔比就會下降。

    先講折舊占收入比的部分,其實數字沒有實質上的意義。倘若資本支出沒有增加,照理來說折舊數字也不會變動,當營收增加,自然占比就會下降,但是並不能當作公司操弄會計的手段。

    Tesla在第三季確實沒有大幅的資本支出,這也有可能是投資在設備與其他固定資產尚未認列,遞延到下一季了,在Tesla在年報中也提到: "If we update ou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we may have to shorten the useful lives of any equipment to be retired as a result of any such update, and the resulting acceleration in our depreciation could negatively affect our financial results."

    也就是說如果Tesla"不斷投入"更新更好"的生產設備上,就有可能更快的淘汰原有設備,加速原有設備的折舊,折舊上升,對淨利就會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如果Tesla大幅增加產能與交付數量的話,加上Tesla提供租賃銷售的部分是先轉為固定資產,也會有折舊的部分,雖然我看在租賃銷售的部分並沒有大幅的增長,折舊佔比這部分應不是長久現象。

    5. 還有一個是我自己對Tesla經營部分的小疑慮,Tesla第三季Service and Other revenue的部分上升了21%,主要來源是二手車銷售,符合公司自己的預期。當然二手車銷售的提升會有助於公司收入,但是如果二手車的大幅增長,在電動車市場尚未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勢必是擠壓到自己的新車市場。而這些二手車的來源是退車或是回售舊車翻新拿出來賣呢?

    在台灣官網現在預購Model3是2019年交車,預購應預付33000元的訂金。美國下訂則是6-10周交車,預付2500美金,Model S跟X在美則都有新庫存或二手車可訂。

    總之,車賣的好是事實,現金流量上升也是事實,表示公司的經營表現確實較之前改善很多了,就再看看後面幾季的表現吧!

    #美股 #TSLA

  • 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 在 小樂:我的生存之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3-18 23:59:13
    有 51 人按讚


    感謝分享者的用心!好書值得推薦!

    1.基本理財觀念:
    ◎投資理財前應先做兩件事-適當的節省開支,存下理財第一桶金;購買一些基本保險,確保未來身體發生狀況時,有一定的保險理賠幫自己度過財務難關。
    ◎不要投資任何沒生產力的資產-如外匯、期貨、選擇權、原物料(金、銀、銅、鐵、和石油等)。
    ◎投資的錢,絕對不能與生活所需的基本開銷混在一起,最好是3~5年不會用到的錢,才能拿來投資。
    ◎配合人生階段,隨著年紀增長,所能接受的風險應越來越低,尤其退休後,更是少碰高槓桿的金融商品。
    ◎善用時間力量,只要慎選好公司,複利的威力會使資產創造出奇蹟,因而美夢成真。

    2.財務報表並不是萬靈丹,但卻能幫助投資人迅速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與體質狀況,有趨吉避凶的功能,只要仔細研讀,大致上就能看出公司整個經營面貌,不僅提早預判出有問題的企業,更能遠離大部分的「地雷股」,避免辛苦存下來的錢血本無歸,讓投資人在投資理財時,少走些彎路,少花點冤枉的學費。
    而閱覽一家公司的財報時,要一次看最近5年的資料,才能看出一家公司是否具備【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損益表」:公司是賺錢,還是虧錢的報表。營收多少?成本多少?費用多少?稅後淨利是多少?
    「資產負債表」:公司在做這門生意時,擁有哪些資產、借了哪些負債,以及股東出資多少錢等資訊。
    「現金流量表」:了解公司是否有能力把獲利,轉換成現金流回公司,提供持續成長運作之所需動能。

    3.「資產負債表」:
    【左邊】放的是資產相關類別的會計科目。
    【右上角】放的是負債類的會計科目。
    【右下角】放的是股東權益科目。
    資產(左邊)=負債(右上角)+股東權益(右下角)。
    負債(外面欠人家的錢=外部資本)與股東權益(股東出資的錢=自有資本)中間的【那根棒子(橫線)】,就是「財務槓桿」。
    當「財務槓桿」往上移,表示股東出資增加,全體股東對公司未來有好的看法。當「財務槓桿」往下移,就代表借貸資金來源佔大多數,股東們不願意出錢投資,只能透過增加負債來經營,這時公司可能就會出現財務問題。

    4.不同行業別的公司,應收款項週轉率的數字會明顯不一樣,但只要是現金交易的行業,其【平均收現日數】通常小於15天,而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也會很少。
    大部分一般台灣企業的平均收現日數,約在60~90天之間才算正常,表示應收帳款在60~90天之內會變成現金,若遇到較特殊之行業別,就不能只單純看個別公司的數據,必需從行業的平均表現進一步分析。
    如果一間公司經營穩健,【平均收現日數】也會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起伏。但少部分心術不正的公司高層,為了美化損益表的獲利情況,進行假交易,使業績營收看似大幅成長,不過銷貨出去的貨品,是無法變成現金回流,而這些假交易幾乎都是在【應收帳款】這個會計科目上動手腳,此類公司的財報會有五項明顯特徵:
    ◎營收會有大幅成長的假象。
    ◎稅後淨利也會大增。
    ◎應收帳款的金額會大幅增加。
    ◎因為是假銷售額,故現金無法等比例大幅成長。
    ◎平均收現日數也會越拖越長。

    5.【平均銷貨日數=平均在庫天數】,表示存貨平均在公司倉庫待得越少天,在庫天數越短,其產品就越暢銷。
    ◎平均在30天內銷售出去,代表這家公司非常優異,如Alppe公司。
    ◎平均介於30~50天,通常屬於流通業的模範生,如7-11、好市多,或擁有熱銷產品的品牌公司,如UNIQLO,或存貨管理能力相當優秀的公司,如鴻海。
    ◎平均介於50~80天可賣出,也算是經營不錯的公司。
    ◎平均介於80~100天的行業,如化工、塑膠、農產品等。
    ◎平均介於100~150天,多屬工業性或原物料產品,如工業電腦、鋼鐵、石油,其需求比較不旺盛,客戶久久才下單一次。
    ◎平均大於150天,則表示公司經營能力不佳,或屬於較特殊行業,如造船通常大於250天、飛機製造通常大於300天、精品業Tiffany大約在400天以上、房地產業幾乎是1000天起跳。

    6.一家公司從買材料到投入生產,到產品製作完成放入倉庫,再由業務賣出產品,最後到收回客戶貨款,整個流程就叫「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平均銷貨日數(存貨在庫天數)+平均收現日數】=【應付帳款付款天數+缺錢天數(現金週轉期) 】。
    假如整個「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小於35天,表示這間公司經營能力非常出色的,因為基本上向供應商進貨所需之【應付帳款】,平均在40~60天後才需要付款,如果做一整趟生意的天數,不超過付給廠商帳款的時間,表示只要靠供應商給的錢就能週轉營運,公司不用再傷腦筋籌錢經營,假如要突然倒閉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

    7.公開資訊觀測站之財務報表取得: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05st22_q1。
    輸入「公司股票代號」後之閱讀順序:
    Ⓐ「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流進公司的現金越多,公司的底氣就越充足,氣力就會越長,才值得長期投資。
    Ⓑ「經營能力」-翻桌率,越高越好,一年幫公司做越多趟生意,表示經營能力越好。
    Ⓒ「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毛利率是否夠高?毛利越高,代表這真是一門好生意。毛利越低,代表這是一門艱困的生意。如果毛利是負的,那就代表真是一門爛生意。
    Ⓓ「財務結構」-那根棒子(橫線),位置越高越好。能夠看出一間公司股東們,對這家公司的普遍性看法,是否會出錢投資?
    Ⓔ「償債能力」-欠人家錢,有能力還嗎?能還越多越好。

    8.從Ⓐ「現金流量」破解公司的存活能力:
    Ⓐ①以「大於100/100/10」的觀念來分析。
    第一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流動負債】>100%比較好,代表公司真正賺進來的現金,足夠償還對外的短期負債。
    第二個100,指的是【現金流量允當比率=最近5年度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最近5年度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額+現金股利)】>100%比較好,代表公司最近五個年度不需要對外借錢融資,所賺的錢已經能自給自足,不太需要跟銀行借錢或股東增資。
    第三個10,指的是【現金再投資比率=(營業活動淨現金流量-現金股利)÷(固定資產毛額+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10%比較好,代表公司手上真正留下來的現金,最低應佔總資產10%以上。
    Ⓐ②手上是否有足夠的現金,能否安全渡過不景氣時的危機時刻?
    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現金與約當現金最好佔公司總資產的25%以上,最少也應該大於10%,尤其是屬於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現金佔總資產比例最好要高於25%。
    Ⓐ③公司銷貨過程中,是否能即時收回現金?
    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一般來說,只要小於15天,基本上算是收現金的行業,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鐵路運輸、航空等,或其產品價格波動很大(一日三市),如原物料的金、銀、銅、鐵、石油、農產品、DRAM等。
    閱讀財務報表順序為Ⓐ①>Ⓐ②>Ⓐ③,但三個指標重要性是Ⓐ②(占70分)>Ⓐ①(占20分)>Ⓐ③(占10分)。

    9.從Ⓑ「經營能力」破解公司做生意的真本事:
    Ⓑ①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大於1以上還不錯,但如果小於1,代表是資本密集(燒錢)的公司。
    Ⓑ②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如果是高資本密集公司,它的現金占總資產比例,最好高於25%以上。
    Ⓑ③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而手上缺現金的話,那至少得確保這家公司能天天收現金,最好是在15天以內。
    為何公司有現金會如此重要?就是因景氣時常會有波動,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像黑天鵝意料之外的壞事發生,假如當下身邊沒有足夠現金週轉,很容易在這時間點引發財務危機。所以,碰到高資本密集的公司,閱讀順序為Ⓑ①>Ⓑ②>Ⓑ③,才能避開投資到爛公司的可能性,而不會出現資產歸零的慘況。

    10.從Ⓒ「獲利能力」破解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①損益表中【毛利率】,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越高越好。
    Ⓒ②損益表中【營業利益率】,有沒有賺錢的真本事?越高越好。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
    【營業費用】小於10%,代表這家公司在此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或是在該行業市占率前三名,如台積電、大立光。
    【營業費用】小於7%,代表這家公司不但具有很大規模,且在經營上的費用也相當節省,如台塑、鴻海。
    【營業費用】若大於20%,有可能是自有品牌公司(如HTC、阿瘦皮鞋)、尚未具有規模經濟的公司(如生技、醫療)、需不斷做促銷活動的流通業(如超商、屈臣氏、全聯)、或餐飲業(房租、水電、人事費用)等。
    Ⓒ③【經營安全邊際】=營業利益率÷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獲利的寬裕度越高,抵抗景氣波動的能力越好,對於面對殺價競爭時可以撐得比較久,如果大於60%以上最好。
    Ⓒ④看「獲利能力」中【淨利率(純益率)】,越高越好,看稅後是否有賺錢,至少淨利率應大於資金成本,通常要大於2%~3%以上。
    Ⓒ⑤看「獲利能力」中【每股獲利(EPS)】=淨利÷總股數,越高越好,股東才能賺更多。
    Ⓒ⑥看「獲利能力」中【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利÷股東權益,相對於股東出的錢,能獲得多少的報酬率,越高越好,最好是10%~20%以上,如果小於7%就得小心觀察。

    11.從Ⓓ「財務結構」破解公司是否有破產危機:
    Ⓓ①看「財務結構」中【負債佔資產比例】是往上移?還是往下移?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右邊【那根棒子(橫線)】,棒子上方為負債,棒子下方為股東權益,不要超過同產業的平均標準。
    Ⓓ②看「財務結構」中【(長期資金佔不動產、廠房及設備比例】=長期資金來源÷長期資金去路,以長支長,越長越好。如果小於100%,就有可能是以短期資金,去購買長期資產的可能,投資人就得特別小心。
    Ⓓ③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12.從Ⓔ「償債能力」破解公司是否有還錢本事:
    Ⓔ①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流動資產包括現金與約當現金、應收帳款、存貨等三種短期資產。
    一般流動比率大於200%以上就好,但怕少部分惡質公司,過度美化應收帳款與存貨,建議最好大於30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流動比率】,是否大於30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平均銷貨日數】,公司產品是否暢銷或滯銷?
    Ⓔ②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流動負債,越大越好,最好是近三年的速動比率大於150%以上。
    ◎第一先看「償債能力」中【速動比率】,是否大於150%以上。
    ◎第二看資產負債表上【現金佔總資產的比率】,最好是在10%~25%以上,越高越好。
    ◎第三看「經營能力」中【平均收現日數】,是否需很久才能收回款項?
    ◎最後看「經營能力」中【總資產週轉率】,最好是大於1,因為小於1,代表這家公司是高資本密集(燒錢)的行業。
    如果一家公司沒現金,收錢速度又慢,又是經營燒錢行業,用基本常識判斷都知道投資它實在太危險了。

    13.好公司在財務報表的共通性:
    ◎公司經營保守穩健,手中留有很多現金。(現金流量→比氣長、越長越好。)
    ◎應收帳款與存貨的管理非常優異,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又比業界其他競爭者要短。(經營能力→翻桌率,越多趟越好。)
    ◎毛利率高,這是一門好生意;營業利益率高,有賺錢真本事;經營安全邊際高;股東報酬率高。(獲利能力→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不會過度使用財務槓桿,資金來源不會發生「以短支長」的致命錯誤。(財務結構→那根棒子越高越好。)
    ◎短期營運資金充足,對外負債有能力償還。(償還能力→欠別人的,能還越多越好。)

  • 預付設備款轉固定資產 在 免費企業財會諮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8-18 15:22:33
    有 1,705 人按讚


    跟大家分享7/25舉辦的「營建產業集體輔導活動」,當天現場企業先進投票出三大主題(財會、稅務、融資)下的三大問題,以下為專業會計師的精要解答,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唷~~~

    【財會No.1】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1190624497644/
    【財會No.2】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1281707821869/
    【財會No.3】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1281894488517/
    【融資No.1】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2187964397910/
    【融資No.2】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2187671064606/
    【融資No.3】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79485309001509/permalink/1792187454397961/

    大家若有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詢問唷~~~
    會計師會親自現身答覆您喔!!

    【財會主題】:
    第1名:新版商會法實施後,在財務面之會計項目哪些差異較大?

    【解答】:
    在新版商會法實施後,有下列會計項目表達方式改變:

    一、資產面
    1. 本期所得稅資產:新增表達項目,凡預付所得稅或應收所得稅退稅款均屬之。
    2. 遞延所得稅資產:一律為非流動,且不再使用備抵評價會計項目,依遞延所得稅資產之可實現性予以估列。
    3.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原固定資產表達項目,須注意的是,預付設備款因不符合有形資產定義,故應另外於非流動資產項下單獨表達,不可置於不動產、廠房及設備項下。
    4. 投資性不動產:新增表達項目,凡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具,而所持有之不動產均屬之。
    5. 遞延銷售費用無法資本化:轉換至企業會計準則後,企業為促銷產品所進行專案銷售之廣告支出,例如單一工地預售屋之廣告支出,並未取得或產生可認列之無形資產或其他資產,應於發生時認列為費用,此與過去資本化之會計處理作業不同。

    二、負債面
    1. 本期所得稅負債:即應付所得稅。
    2. 遞延所得稅負債:一律為非流動,且資產重估所認列之土地增值稅準備,亦於遞延所得稅負債項下表達。
    3. 負債準備:指不確定時點或金額之負債,區分流動及非流動。企業因過去事件而負有現時義務,且很有可能需要流出具經濟效益之資源以清償該義務,及該義務之金額能可靠估計時,應認列負債準備。

    三、收益面
    1. 建設公司建屋預售視同商品銷售:建屋預售若屬非客製化銷售,則視同商品銷售,應於商品所有權移轉時認列收入,無法採用完工百分比法。

    大家若有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