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項羽老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項羽老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項羽老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項羽老婆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舊作選篇(之21,22,&23) 關於粵語的小品 (自一月開始,「維多利亞*齋講」用標準和鏗鏘的廣東話朗讀我的專欄文章已近一年。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風靡台灣、大陸、東南亞,使廣東話這種地方語言也成為香港以外地區的時尚語言了。1997以來,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普教中」,香港出現了語言爭...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阿紅RedKai_遊戲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課金首選刷Visa ,MyCard 雙禮超給力! 詳情請看:https://reurl.cc/5lxaY6 煙幻的殺戮往昔 往事如煙 地獄級 楚顏殺姬 ‧ 虞姬 ►從今天訂閱阿紅👉https://goo.gl/raOeW8 ►實況使用設備:👉 https://e.lga.to/redkai 神魔之...

  • 項羽老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5 20:24:37
    有 312 人按讚

    舊作選篇(之21,22,&23)

    關於粵語的小品
    (自一月開始,「維多利亞*齋講」用標準和鏗鏘的廣東話朗讀我的專欄文章已近一年。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風靡台灣、大陸、東南亞,使廣東話這種地方語言也成為香港以外地區的時尚語言了。1997以來,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普教中」,香港出現了語言爭霸現象。翻看舊作,找到2007年寫的幾篇有關粵語的小品,修訂增刪後在此重刊。)
    語言爭霸 - 李怡
    2007.03.22
    我對寫文章的要求首重讓人看得懂。若是看不懂的文章,不管作者自稱研究多麼深入,學問如何博大精深,都無意義。講得更明白一點,如果一個人自稱很有學問,但又不能把他的學問用通俗易明的語言表達,我還真有點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已把他的學問搞懂。
    我由於小時候在北平居住,覺得國語的口頭語言與書寫語言接近,年輕時看書和寫作,腦子裡旋轉的是國語。但寫作並不排斥方言,更覺得文章中沾一點方言,就像畫圖中多着一點顏色,會使文章更生動。而閱讀中國古詩詞,粵語更鏗鏘傳神。六七十年的居港寫作,粵語逐漸佔據思考中的主導地位
    台灣在蔣家管治時期,推行國語,學校及公開場合禁止講台灣語(閩南語)。到了解嚴以後,鐘擺就擺向另一邊,社會上大講台語,文章中也摻進許多台語,最近當局更有「去國語化」的措施,不懂台語的人,若感在台灣旅行不便,自然就少去了。
    去年(2006),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多次下令,封殺各地以方言播出節目,並嚴禁娛樂節目用語「港台化」,還把播新聞帶台灣腔的一些新聞主播撤換。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節目,卻充斥大量北方俚語方言,而上海話、廣東話等方言,在晚會中就成為被調侃取笑的對象。
    近幾個月來,大陸各地網民出現了反對「普通話霸權」的聲音。上海市學者與人大代表呼籲要「保護上海話」,廣州學者也說要「力挺粵語」。有廣州網友貼文抗議「北方方言佔據廣州報紙」,說「政府叫我不要講廣東話,報上大行其道的卻是北方土話」,「為甚麼這麼不公平?」
    上海、廣州發出捍衞本地方言的聲音,其實和台灣的台語一樣,都是執政者壓制地方方言,卻毫不壓制北方土話所引起的反彈。如當局對各地方的方言寬容一點,另方面提倡書寫時要用人人看得懂的中文,就不會出現中央與地方的語言爭霸現象啦。
    講起捍衛粵語,我從書中讀到過一段關於我父親的往事。這件事父親生前從沒有同我提過。
    中文大學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講到1930年代有聲電影日漸流行,而當時的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就在1935年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書中寫:「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我父親)……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電影協會(父親任秘書長)派代表5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父親是其中之一。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 - 李怡
    2007.03.23
    語言本是一種溝通工具,但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因此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霸權」,是把對方列為與自己同一族類或非我族類的衡量準則。「非我族類,其志必異」,會一下子把對方排拒在外。
    中國內地推行普通話教育五十多年,台灣稱之為「國語」也推行了六十年。無論是國語或普通話,推行幾十年都有好處,就是讓講不同方言的各地的人可以溝通。另外,普通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也幾乎完全一樣,說普通話的人,寫起中文都會較為流暢,但不等於好,也不等於不囉嗦。自小講地方話的人,寫書面語言就得另下工夫。
    不過,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通過教育或行政措施,推行國語都有不大妥當的做法。台灣過去是嚴禁講方言,包括閩南話或客家話,在學校,同學之間講方言還會受罰。而在大陸,普通話常常摻雜進北方土話,進佔文字媒體,而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則常拿人們說上海話、廣東話來取笑。因此,台灣解嚴後,就有了對國語的反彈,終導致最近的「去國語化」。所謂「去國語化」,就是當局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去掉了國語、方言的概念,而把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話、原住民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實際上是取消了過去「全國」(中華民國)通行的「國語」。
    至於大陸,改革開放後,控制鬆了。去年與今年,上海與廣州都有人在網頁發出「保衞上海話」、「力挺粵語」的聲音。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

    粵語怪聯與怪詩 - 李怡
    2007.05.02
    清末廣東舉人何淡如,喜以廣東方言作對聯,自成一派。其中最著名的是:
    「一拳打出眼火;
    對面睇見牙煙。」
    以「對面」對「一拳」,以「牙煙」對「眼火」,真是妙手天成,而這副屬流水對,上下一氣呵成。廣東人一看便覺有趣。
    另外,他又以一句唐詩配一句粵語作對,如:「有酒何妨邀月飲;
    無錢那得食雲吞。」
    以「雲吞」對「月飲」,極妙。
    《大公報》的陳凡與陳文統(梁羽生)亦喜收集這種以粵語方言對一句唐詩的對聯。其中可供玩味的有:
    「徒令上將揮神筆;(李商隱詩)
    慣見霸王搭電車。」
    「水緊一聲齊走鬼;
    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詩)
    黑燈跳舞可揩油。」
    「赤柱有食兼有住;
    汀洲無浪復無煙。(劉長卿詩)」
    廖承志之叔父廖鳳舒,則以寫粵語怪詩而獨擅。他寫的「詠項羽」一首堪稱佳作:
    「又高又大又囉唆,臨死唔知重唱歌。三尺多長鋒利劍,八千靚溜後生哥。既然廩氹爭皇帝,何必頻倫殺老婆。若果烏江唔鋸頸,漢軍追到屎難疴。」
    另一首詠民初新女性的《自由女》,亦饒趣味:
    「姑娘呷飽自由風,想話文明揀老公,唔去學堂銷暑假,專嚟旅館扮春宮。梳成隻髻鬆毛狗,剪到條辮掘尾龍,靴仔洋遮高褲腳,長堤日夜兩頭舂。」

  • 項羽老婆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8 17:08:59
    有 182 人按讚

    20200908 黃偉民易經講堂

    香港的警察好忙,因為,滿街都是敵人。

    十二歲的小女孩,大肚婆,老人家,年輕人,殘疾人士,區議員,急救員,社工,醫生,護士,律師,教師,巴士司機,還有可惡的記者……

    警隊只有三萬人,卻要對付社會上三、四百萬不法份子,他們面對幾百萬搞亂香港,收了美國錢的暴徒。

    所以,他們執勤時,要蒙面,藏起警員編號,不能有一絲跡象給人認出。滿街都是黑記,會影響他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

    一位警員,不小心在家弄傷了自己,去急症室求診。

    等了四個多小時,心中一直都很忐忑不安。他很害怕,給醫護知道他是警察,會有什麼後果?

    他老婆還在走來走去,囉囉唆唆:等咁耐,點做嘢的?又話分流,止血都沒有……

    他大喝一聲:
    你坐返低,唔好走來走去,阻住人地做嘢啦!

    結果,輪到他,他連呼吸都唔敢。結果令他很意外:
    沒有問我職業。

    醫護態度都好好,好專業,點解外邊成日說,急症室的人西口西臉?

    他覺得自己好運氣!

    剛過去的星期日,他的同僚,大批警察,沒有他好運。他們在大熱天時,全副武裝,包紮得像山西趕屍的殭屍。

    9月6日本來是立法會的投票日,大批市民,不自覺的走上街頭,悼念《基本法》寫下的,但已經失去的投票權利。

    學生因為星期一開課,在購買他們的上學文具。

    星期日下午的旺角,滿街滿巷都是人群,警察們都很緊張,因為都是暴徒,危機四伏。

    山西趕屍都有背後指揮的道士高佬泉周吉,警隊指揮要他們不能鬆懈,因為美帝搞事,阻我中共崛起,滿街都是收錢搞事的暴徒,假主婦,假學生,假市民。

    心想事成,大衝突如願出現了,犯人塞滿了紅磡警署和秀茂坪警署。

    當市民都是敵人,幾多警察,幾多警署,都是不夠的。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廿一章:
    滕文公問曰:
    齊人將築薛,吾甚恐。
    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
    昔者太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
    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如哉?
    彊為善而已矣。

    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故事,是周朝創立的過程。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八百年;滅六國,結束周朝的秦朝,則只歷二世,十四年。

    原因在那裡?

    周朝經歷八百年,根基深厚,在於他們的立國基石,將人民當作資產;秦朝只歷二世,因為他們立國,以防民為主,將人民當作敵人。

    孟子說,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在邠這個地方,當商朝的諸侯,飽受野蠻民族——狄的侵擾。

    百姓不勝其擾,太王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問題,德行不足,管理不善,才給老百姓帶來這許多痛苦。

    所以,他決定下台,放棄家族經營幾代的邠地,帶領他的家族離開,類似今日香港人移民,向西面拓荒。最後落腳於西山,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岐山。

    邠地的百姓,捨不得這位領導人,大都放棄基業,跟著這位太王,跋涉山河,走到陝西的岐山腳下。

    太王在岐山安頓,從零開始,號召天下,反對商朝的暴政。

    天下有志之士,都走到岐山,籌備推翻商紂。最後由孫子文王和曾孫武王,帶領群英討紂,戰于牧野,紂死商亡,建立八百年周朝基業。

    這段王道政治的歷史,引伸出當人民喜歡他們的政府,他們的領袖時,無論他去到那裡,他們就跟到那裡,期望繼續接受他的領導,人民就是政府的活資源,東山再起的基礎。

    這也是民為邦本的歷史詮釋。民心,是政權的最大資產。

    強秦立國,與民為敵,以防民為立國基石。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名。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質而誰何?

    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誰知幾個基層,連武器也沒有,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再發展出項羽兵團和劉邦兵團。苛政強兵,只捱過了十四年,秦朝就覆亡。

    周朝之後秦朝,互相對照,就見到立國基石,愛民如子,與民為敵,兩者的結果了。

    《論語.子路篇》第三章:
    子路對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
    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停留的日子最長。衛靈公很尊重他,但礙於國內的政治現實,不敢用也。

    有日,師生討論政治的原則問題,子路問:
    假如衛靈公請老師你出來主政,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呢?

    孔子說,第一件事是正名。

    子路聽了,吓,唔係嘩!有是哉!意思是,正名有無咁重要呀?人家說你迂腐,真的沒錯啊!

    孔子說的「正名」,不單是指名稱,是一個國家的立國基石,價值追求。

    孔子意思,先確定了國家的價值追求,才能施政。

    子路的反應是,價值追求很抽象,有什麼都搞的?

    孔子罵他:
    你這傢伙真是無文化,唔識就唔識,唔好扮識,蓋闕如也。

    一個政權追求的是什麼?是霸道政治,還是王道政治?視人民如父母子女,還是防民如仇敵?

    先要把文化思想,價值追求,搞清楚立國基石。

    為政的重心,名不正則言不順,價值目標不清楚,沒有清晰的信念,理論上便講不通了。

    講不通的政策,連自己都不信的,又怎會推行成功?

    沒有文化信念的政權,無法建立社會的核心價值。

    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無法成立一套,大家都信服遵守的制度和法律。

    沒有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和社會禮法,老百姓就無所適從,好似手腳都唔知放在那裡好。

    所以,為政的重點,始終是確立好價值取向,社會的追求。

    信念定了,價值追求定了,行政上,政策才能推行,人民才能跟隨。

    這樣施政,不是單叫口號,為人民服務,是邏輯上站得住腳的。

    無所苟而已矣,不能隨便說一些無法實行,好似階級鬥爭,什麼以牙還牙,什麼內循環之類的政治口號。

    孔子說的,是中國政治哲學的大原則。

    今日特區政府的政令不行,就是缺乏了一套政治信念,價值取向,與香港人過去的追求,完全不合。

    官員以為只要聽命指揮,應酬上意,雖然無功,起碼可以無過免禍,含混過日吖!

    但山西趕屍的道士,也在手忙腳亂,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往那裡去?

    欺凌香港,喚醒了全世界,原來文明危機已逼在咫尺。

    突開內蒙戰線,要滅人種族。現在好了,有藏獨、疆獨、台獨、港獨,又加了蒙獨。五獨抬頭,此起彼落。

    南海戰雲密佈,美軍航母戰鬥群,連同其他國家戰艦集結,在等東風導彈。

    雪山上中印邊境,印度軍人枕戈求戰,一觸即發。

    無故拉周庭,將日本自民黨的派系聯合起來,日本官民合一,面對強鄰,不再迴避。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外交天才王毅,又整合歐洲,和他們一直抗拒的美國聯手。

    還有台灣海峽,美國的官員一個比一個高級的走入蔡英文的總統府,等你武統台灣。十一月三日大選前,會製造高潮,是蓬佩奧訪台麼?

    即將走入下元九運,天地變色了。

    https://youtu.be/QcBN2gUmXNQ

  • 項羽老婆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7 09:34:23
    有 150 人按讚

    【戰國名將生死錄】匡章─才運兼具的人生

    歷史通常留給勝利者較為正面的描述,比如在戰國時代,身為最終勝利者的秦國似乎自商鞅變法後就一直維持進攻的態勢,打的關東六國毫無喘息之機。
    但在先前濟西之戰的描述中,老ㄕ有提到,身為東方霸主的齊國曾屢敗秦國,以至於秦國有段時間不敢出兵關東,齊國這段鼎盛時期,有賴於一位橫跨三朝的齊國名將。
    匡章,《戰國策》中的齊之名將。他的一生征戰,不僅樹立齊國的霸權,也將為我們後人詮釋戰國列強間的複雜鬥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仕威王,桑丘之戰

    匡章在史書中的初次登場,是在齊威王末年,那時秦國向魏韓兩國借道進攻齊國,齊威王命匡章領軍迎戰。
    當兩國軍隊在桑丘相遇搶占陣地時,雙方軍營出現犬牙交錯的情況,換言之,雙方彼此都有據點特別突出以至於離對方陣勢特別近,甚至陷入包夾之中。這時匡章實施一波極為詭譎的操作,那就是趁開戰之前雙方會派使者團進行交涉時,讓部分齊軍變更旗號混雜到秦軍之間,其目的就是在兩軍對戰時,讓潛伏的齊軍攪亂秦軍的佈陣。
    於是匡章麾下的齊軍日漸減少,這不只迷惑了秦軍,連來到前線視察的齊國官員都不明白匡章的調度,於是向齊威王報告:「匡章放任士卒逃亡,他根本無心領軍只怕要帶兵降秦呀!」
    眼看每一位視察官員都告發匡章,收到報告的齊威王倒是蠻不在乎的已讀不回,這讓朝中大臣心急如焚地建議:「這麼多人都說匡章背叛,看來一定是真的,大王還不趕快發兵攻擊他?」
    然後威王表示:「安啦,匡章絕對沒有背叛,相信我吧。」

    威王的回覆讓大臣著急到抓狂:「我們大王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呀?如此漫不在乎,只怕我齊國子弟要慘敗於秦人之手了。」
    過一段時間,前線戰報傳到齊王廷:「捷報!匡章將軍向秦軍發起進攻,日前相傳逃亡的士兵,其實是潛入秦軍之中,並在關鍵時刻發起襲擊,秦軍在內外夾攻下潰敗回國!」

    這個消息對朝中大臣簡直是雙重震撼,一是看起來怯懦的匡章用兵竟如此高超,二是看起來狀況外的威王竟洞悉真相,大臣們彼此相賀的同時,也忍不住詢問威王:「大王何以認定匡將軍不會謀反?」
    這時威王說:
    「你們不知道,匡章的父母曾因失和,結果他的父親把老婆殺了並埋於馬棧下。後來匡章父親死了,我曾告訴匡章:『若是打了勝仗,就為你母親改葬。』可匡章拒絕了,他告訴我:『父親生前並沒有吩咐我可以為母親改葬,所以即便有大王的好意,我也不能擅自做主。』匡章為人子,尚不欺死父;為人臣,又豈會欺生君哉?」

    好吧,我說真的,即便威王有所解釋我依然不懂這其中的關聯。我只能先提醒大家:每個時代的價值信念都有所不同。
    比如:以前男尊女卑,關鍵在於生產方式下,是因為體力較好的男性承擔較多經濟壓力;時間來到現代,生產方式有所改變,體力不再是賺錢最重要的考量條件,男尊女卑也就站不住腳。
    很多人會覺得讀歷史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將前人的判斷是做自己的依據或經驗。我不能說這是錯的,但這概念卻非常危險,因為幾乎沒有人會與自己的處境相同,更何況時間相隔甚久的前人?因此對於前人的考量或決策,我認為一定要先放大眼界去了解當時人事物的條件,如此能較不容易與現實脫節。
    所以對於威王,我會以結果論來解讀:「他能洞悉細節並正確解讀以此達到知人善任的好領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宣王令,伐燕破楚

    威王在桑丘之戰後數年內過世,其子接班,後世稱為齊宣王。在齊宣王六年,燕國爆發內亂,齊國乘機派匡章以救援的名義進軍燕國,由於燕國當時內耗嚴重,加上老百姓急迫的希望有人可以穩定局勢,結果匡章僅用50天就攻占燕國首都。
    本來匡章已經立下不世之功,可是被勝利沖昏頭的齊宣王竟下令齊軍開始在燕國大肆劫掠,這激起燕國百姓反抗,而其他國家也因畏懼齊國吞併燕國實力會過於強大,所以組成聯合軍對抗齊國。
    為了確保戰果,匡章連忙聚集軍隊與聯軍對抗,沒想到當聯軍發動攻勢時,本來屬於齊軍盟友的宋國軍隊竟臨陣脫逃,導致齊軍陣型露出破綻,聯軍因此大敗齊軍,齊國副將戰死,身為主將的匡章落荒而逃之後集結殘軍撤回國內。這場戰役被後世稱為「濮上之戰」,也成為匡章履歷上的污點,同時也讓列國爭霸的形勢變得更為複雜。

    當時一級強國有三,分別是:自商鞅變法後富國強兵的秦國、擁有漁鹽之利而經濟實力強大的齊國、土地最廣人多勢眾的楚國。
    這三國之間,時而倆倆結盟,時而又背盟跳槽,而齊宣王時期本來與楚懷王結盟,但後來在秦國相邦身兼超級嘴砲的縱橫家─張儀的忽悠下,楚懷王決定背棄齊楚同盟,這讓齊宣王火冒三丈,於是命令匡章統御韓、魏、齊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

    當時齊楚雙方隔著沘水駐扎並僵持6個多月,因為雙方主將都很清楚,如果貿然主動進攻,那防守方很容易實施「半渡而擊」的戰術,也就是趁敵方一部分上岸,但其餘部隊還在渡河以至於首尾不接陣型混乱之際,防守方突然搶攻,到時進攻方不僅會死傷慘重甚至是徒勞無功。
    (事實上,無論是古代或是現代,涉水而過的進攻方都要承受極高的風險或是傷亡。
    中國古代較為有名的半渡而擊戰例,是楚漢相爭時,當時項羽的部將─龍且渡河向韓信發起進攻,結果被韓信使用水攻將渡河部隊衝得七零八落,最終龍且部隊全軍覆沒。
    到了現代,涉水而過的「搶灘」的慘烈戰例比比皆是,例如二戰中的諾曼地登陸,當時有4萬多美軍搶攻奧瑪哈海灘,結果遭到8千多名的德軍反抗,在擁有海陸絕對優勢下,美軍曾被打到進退不得,最終損失3000多人才攻下陣地,由此可見涉水搶攻的難度。)
    雖然雙方無戰事,但作戰經驗豐富的匡章自然不會消極待機,而是一直在尋找楚軍佈陣的破綻,準備往敵軍虛弱處搶攻。但在國內大後方的齊宣王卻非常不耐煩,他派使者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結果匡章直接向使者懟說:「大王你可以把我撤職、把我殺了,甚至滅我全家;但你不能要求我在戰機不成熟時要求出戰、戰機成熟時要求不戰!」

    知道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什麼事情最容易讓他們爆氣嗎?那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由此可見,宣王不及其父威王呀。

    雖然匡章對齊宣王撂下狠話,不過他也清楚:「王上對我有懷疑了,若是再打不出戰果,對我乃至對全軍的情勢發展都堪憂呀。」
    於是匡章配人偵查尋找容易渡河之處,問題是:沘水視野開闊,守備的楚軍也不是瞎子,當然想盡辦法阻攔。於是負責偵查的士兵,往往快到合適的觀察點時,立馬遭到楚軍放箭攻擊而慌亂撤退,使匡章完全蒐集不到有用的情報。
    就在匡章都一籌莫展時,一位當地人這麼說:「你們這些士兵怎麼那麼死腦筋?要想知道哪邊容易渡河太容易了。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一定是容易渡河的水淺之處;反之,楚軍兵少的地方,那就是水深難渡之地,就不明白你們幹嘛傻呼呼的渡河觀察被人射?」此話傳到匡章耳朵,他不由得大喜過望:「有道理,還是鄉親們看透徹,這下敵可破矣!」

    夜幕降臨,楚軍主將唐眜準備和衣而眠,大部分將士也仗著沘水的天然防禦而放鬆戒備,畢竟最近齊國偵查兵看來一無所得,而自己也需要適當的放鬆才能面對不知何時結束的戰爭嘛……

    殺!!!!!!

    伴隨殺聲,齊軍從水淺之處趁夜渡河突襲,並瞬間攻破大營。楚軍被打得大敗而逃。這場敗仗對楚國影響極深,因為除主將以及2萬多士卒戰死,甚至有楚軍將領直接領導敗軍掀起叛亂並一度攻下楚國首都,楚國因此陷入一段分崩離析的亂局,自此國力大衰。
    (順帶一提,為後世締造端午節的屈原,就曾經勸告楚懷王千萬別背棄齊楚盟約,但懷王依舊選擇背棄盟約,好獲得張儀口頭許諾的600里土地。結果楚國被齊國打的國家動盪,而張儀還很不地道的後來毀約,這讓懷王怒而功秦,結果又被秦國殺的損兵折將,只能割地求和。
    也難怪屈原後來負能量大爆發,回想懷王的前任─楚威王,曾建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一級強國威勢,如今卻因決策失誤而使楚國一蹶不振,他又怎能不痛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揚威於湣王,函谷關之戰

    雖然史書並未記錄匡章的年齡,但要嘛他長壽、要嘛他出生時間點非常巧妙,使他在齊宣王過世後,依舊能為齊湣王效力並活躍於一線戰場。也正是在湣王時期,匡章將迎來他在後世中留下最大意義的戰役。

    話說湣王時期,著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田文,回到母國擔任齊相。這位孟嘗君在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事蹟就是雞鳴狗盜,此事的緣由,是秦國原本延攬孟嘗君擔任秦相,誰知後來突然想翻臉不認人,孟嘗君在底下眾多門客使用跑酷(學狗潛入秦功府庫偷東西)、口技(學雞叫騙守關人員以為天亮而放行),這才逃離險境。所以等到孟嘗君擔任齊相,他決定把當年在秦國窩的一肚子火加倍奉還。

    (北宋王安石曾經diss過孟嘗君,認為他不是一個真正懂得用人的領導,原因在於:他只能用雞鳴狗盜之人幫自己逃走,而真正會用人的,應該會啟用英才及良將打爆秦國才對。
    如今看來......王安石歷史沒學好呀,孟嘗君在逃離秦國後是有執行軍事行動的。事實上,這也是我自己讀歷史有時候會陷入的誤區,就是對人事物只存在深刻但片段的印象,而沒有拉長遠去看完整的脈絡,那就難免要鬧笑話了。)

    在孟嘗君的主導下,齊、魏、韓三國聯合攻秦,而聯軍的統帥正是匡章。此戰的過程不詳,但聯軍最終攻破秦國的函谷關,秦國只能求和並歸還魏、韓兩國一些土地。
    為何會說此戰是匡章一生中意義最為重大的戰役?這裡就要先提一下函谷關,這是秦國最重要的門戶,一但攻破此處,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秦軍將再無任何險要地勢可做防守。不過做為最後門戶,函谷關超級難打,甚至有曾經五國聯軍強攻,最後還是慘敗收場,以至於後世不少人認為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天下,與函谷關的強悍防禦有極大關連。而匡章正是整個戰國時代唯一攻破函谷關的將領,換言之,他是最有可能KO秦國的人。

    但也僅止於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一己之見

    函谷關戰役後,史書再無匡章的紀錄,所以匡章應該在樂毅伐齊之前就過世。
    其實對於匡章,我實在很難做總結。從他輝煌戰績,他是位強將,但不像其他戰國名將有留下決定性影響的代表作(比如:商鞅變法、吳起著兵書、孫臏圍魏救趙);他也沒有什麼人格魅力,職場生活幾乎處於順遂狀態,所以也沒有曲折離奇的經歷可做文章。
    除了透過匡章的戰歷突顯齊國曾稱霸一時已及戰國時代歷史,到底寫匡章還有什麼意義呢?想來想去,我的總結是:匡章是個幸運的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不得其時或不得其主?在重重限制下,最終無法展現自己。匡章的幸運在於人生中遇到知人善任的齊威王,或是廣納人才的孟嘗君,並且身處大國崛起的齊國,使他能運用雄厚的資源去支持自身不俗的實力,最終成就一番事業。而且在歷史長河中,他還能留下紀錄被後人討論,所以匡章真不是普通的幸運呀。
    當然,幸運是難以複製的,可自身若無真本事,那即便良機來臨也難以掌握。不只是匡章,戰國時代有太多人都在等候崛起的契機,正如下章的主角,他將在生涯發展中主動改變環境為自己創造機會,最終成為一舉翻轉齊燕強弱之勢的全能型名將。

    圖片為:函谷關位置圖
    函谷關為何重要?因為當時要攻打秦國,如果走北方,必須先經過草原民族的地盤、如果走南方,也就是要從水路進入巴蜀,當時的航運沒有這個能力,況且巴蜀道路狀況極差;所以位於秦嶺及黃河缺口的函谷關,就成為關東各國進攻的最快捷路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