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看了一場電影,片名叫菜英文沒在怕,名字不吸引人,預告卻很有趣,也登上韓國電影票房冠軍,於是我饒富興致的進影廳觀看這場電影。
先說結論,超級好看。
它的劇情很好理解,是講述三個高中畢業的女生進到韓國的龐大電子企業公司工作,付出了八年的青春,卻始終處於無足輕重的職位。而就是這樣的小人物,無意...
前幾天去看了一場電影,片名叫菜英文沒在怕,名字不吸引人,預告卻很有趣,也登上韓國電影票房冠軍,於是我饒富興致的進影廳觀看這場電影。
先說結論,超級好看。
它的劇情很好理解,是講述三個高中畢業的女生進到韓國的龐大電子企業公司工作,付出了八年的青春,卻始終處於無足輕重的職位。而就是這樣的小人物,無意間發現了公司不當排放汙水進入村莊的違法勾當,以微薄的力量打算揭發這個腐敗的秘密。
電影開場沒多久就是身為女性的三位主角在公司泡咖啡的場景,穿著性感緊身卻不舒適的包臀裙,還必須熟記每位理事、部長的口味習慣。
「知道為什麼女性能走出家庭進入職場嗎?因為她們便宜、乖巧、順從。」
開頭就說了這句話,讓我沉思了好久。
職場上的她們,因為身為女性,不被重視,因為只有高中畢業,哪怕是奧數天才也被當成整個辦公室最好欺負的對象,若提到裁員,這群弱勢的女性也會是第一個開刀的對象,哪怕她們的年資很可能比剛進入公司的年輕男代理多了許多年。
還記得女主角一開始跟身邊的人訴說她看見的景象,所有的人都告訴她應該要三緘其口,免得惹禍上身,她仍舊秉持著善良,堅信著自己謹守的信念。
每次當我以為她就要成功揭發的時候,劇情又會急轉直下,甚至到新聞媒體大肆報導時,我才知道一切都是公司在幕後悄悄操控。
「以『我不知道。』為基礎,發揮你們的創意來回答。」
事件爆發後,公司高層下令每一個人閉上嘴巴,被要求封口、演練謊言、克制唇舌、收斂情緒,在道德與利益之間,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電影進行到中間,女主角們被高層陷害,頂著「吹哨者」的罪名,她差點就放棄了,只是最後她仍舊倔強地在大街上哭喊:
「劍都拔出來了,就應該要有所作為!」
最後,她們也靠著各種小聰明和努力獲得了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我實在是不想暴雷,因為它很好看所以希望你們自己去看!真的很精彩)
綜觀整部劇,除了精彩的情節和對峙、好笑的對白和黑色幽默甚至是近年韓國電影很擅長的諷刺手法,它還多了一些東西。
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
這個利益糾葛的世界,其實沒有真正的好壞之分。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裏頭主要角色的性格都很鮮明,人物設定也很立體,我超喜歡奧數天才女主角,她的個性好可愛(雖然三位女主角我都很喜歡,但特別喜歡奧數天才女主角的單純善良!)
真的很推薦你們去看這部電影,雖然是被邀請去看的,但這大概是最近我看過最好看的電影了吧!(摸著良心不會痛)
唯一的小缺點可能是韓式英文讓我頗出戲
還有位子有點偏看得不是很舒服
希望下次能夠坐到後排中間一點的位子😂
@garageplay.tw
謝謝邀請!電影很好看!
#菜英文沒在怕
#車庫娛樂
#電影
韓國代理是什麼職位 在 愛亂叫的哈士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許長仁解職風雲
2016.09.27柯文哲突然將許長仁從北農董事長的身分解職,解職原因眾說紛紜,今天剛好許長仁發臉書描述當天狀況,藉此機會稍微整理一下個人之看法
1.2016當年其實已經有風聲張榮味要『教訓』許長仁,這點可以由許長仁8/27臉書上寫到蔡璧如來找他說張榮味要殺他得證
2.這點其實這也呼應2016年底,農委會本來要由派任至北農監察人劉光華發動臨時股東會改選董監事,但事到臨頭劉光華表示壓力很大,堅持辭去監察人職位不願召開股東會,若有必要他寧願退休金不要,連農糧署公職一並辭去,這種不尋常的做法也可得知有不明勢力之威脅
3.至於為什麼許長仁自認為張榮味好友,但卻有風聲張榮味要動他,其實可以從段宜康 2016.10.20臉書文字中可見一般,摘錄如下:『許長仁本來是張派人馬;新政府上台後向政府派投誠,因而觸怒張派。』
4.也就是說許長仁被新潮流從張派中策反,配合新政府要在2016.09.28董事會直接解職韓國瑜,這點嚴重得罪張榮味,放話修理他的風聲就其來有自了
5.另外柯文哲對於韓國瑜的規劃是讓其自請離職,給個體面的下台階,但身為下屬的許長 仁卻是配合新潮流要在董事會上直接解職,違背上司安排,這點可能也是柯文哲決定出手拔除許長仁的考量點之一
6.許長仁被拔除後由陳益宗代理董事長,此人張派色彩濃厚,段宜康也多次砲轟此人為『菜蟲』哄抬菜價,2016檢調搜索完北農後還以背信罪起訴陳益宗,但後續吳音寧接任北農總經理後多次接受陳益宗款待,國民黨控訴吳音寧結盟大尾菜蟲時,北農還發文為其辯護批評國民黨惡意指控,陳益宗出面力挺吳音寧等等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韓國代理是什麼職位 在 厭世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是哪個黨把人民的權益給奪走了
【中國黨與民眾黨抹殺了質詢監委適任與否的機會】
本次的監察委員名單,各界有諸多質疑,坦白說,台灣基進與我,也認為名單中,對部分的監委被提名人存在疑慮,因此我們針對質詢的內容,準備了很久。然而,在中國黨與民眾黨猛攻陳菊、甚至破壞議場、動員助理逞兇鬥狠下,立委在國會殿堂上質詢被提名的權利,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
為了避免中國國民們模糊焦點,誤導了廣大的台灣人民,我只好在這邊,先將我質詢內容中的質疑提出來,免得這樣的內容,被他們反民主的行為所掩蓋!
原本,我要質詢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景峻先生,在他過去的公務生涯裡面,經歷過幾件非常重大的政治操作,令人非常憂慮,陳景峻先生是否重視「捍衛長官」,重於「超然中立」;是否甘於坐視境外勢力囂張造謠,也不敢澄清事實,不平而鳴?
2017年的時候,陳景峻先生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也就是柯文哲市長的副手,並且兼任北農董事長,當時的北農總經理,是出身彰化溪洲的吳音寧。
當時,北農拍賣蔬菜後,都會留下許多殘菜作廢,吳音寧不捨浪費,拿出自己的業務推廣費買下,捐給家鄉大庄老人公益食堂等社福團體,作為老人共餐食材,未料卻被檢舉不法,大庄老人公益食堂與社福團體等人為她辯護,卻反被留言攻擊,甚至被告毀謗。
那些共餐老人、農民朋友那時曾哭訴「不懂網路,筆戰戰不贏人家」。歷經兩年多調查,在2020年6月29日北農案簽結,吳音寧不起訴。
但不起訴的結果是否能撫平那些抹黑、造謠引起的對立傷口?
被檢舉後,除了網路與特定媒體攻擊外,柯市府也特地派人到溪州來調查,讓共餐的老人感覺像做錯事般,一堆農民朋友也抓著她的手哭訴「他們不懂網路,戰(筆戰)不贏人家」,當時她只能安慰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做錯。然而,當時柯市府針對殘菜案的調查,竟然發生「漏列」關鍵訪談紀錄,而造成整個調查報告被斷章取義為「業務部表示無聯絡社福團體及通知市場處、農糧署」,但明明業務部的手寫業務報告為「業務部表示:因非本部聯絡,故不了解」,且未載原有的「企劃部人員表示:當日有聯絡社福團體,並告知市場處、農糧署」。因爲這樣一份柯市府錯誤的報告,讓吳音寧遭到各方中國黨議員的攻擊。
到了2018年農曆新年,北農曾在前一年即表達連休三日不可行,但最後仍拍板定案。卻因為議員的質詢和各家媒體的大肆報導,終造成了農委會及北市府之間的緊張與矛盾,為此北市府開了記者會,但吳音寧事前告知不會出席,卻直接在採訪通知上列出吳音寧的名字,造成記者會沒有吳音寧,陳景峻先生帶風向的情景,而吳音寧後續更被直指神隱。
而更別說洋酒案、帛琉訪問團、和市場改建案等中國黨台北市議員與特定媒體圍剿吳音寧的案子,在當時,陳景峻前副市長可有憑著良心說過一句公道話? 我只看到陳前副市長加油添醋,例如把北農提出的市場改建簡化成「一群學生畫的圖」等風涼話,對於柯市長、中國黨、中國媒體霸凌吳音寧的亂象,身為北農董事長的陳景峻先生,似乎在「捍衛北農的專業營運」,以及「柯市長的政治目的」這天秤的兩邊,心中有了定見。
誠然,監察委員資格的質詢重點,並非究責,而是希望點出這幾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黨議員大肆扭曲事實地操作,更遑論後續所引發的媒體效應,尤其被直指為紅媒的相關媒體大肆渲染,和中國媒體裡應外合,甚至民間大量的訛傳的訊息還是來自中國的內容農場,甚至牽拖到吳晟,編造吳晟一年領幾百萬總統府薪水的謠言,將吳晟年改議題立場硬是扣連到吳音寧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並不是為人所樂見。
而在中國透過假新聞來打擊吳音寧,暗助韓國瑜的當下,陳前副市長,是否認同這樣的風氣?若不認同,在當時身兼副市長與北農董事長的任內,又做了什麼來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
監察院的功能,在憲改目標上,朝野已經有許多討論,然而,現在的監察院,仍然可以利用其憲政地位和殘餘價值,持續監督行政部門,除了除弊以外,對於行政不力之處,也可以提出糾正。在中國已經對台灣不宣而戰,展開「資訊戰」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透過假新聞,來對他們不喜歡的公眾人物的人格進行毀滅,其實,這也是對個人人權的傷害,如果未來的監委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嚴重問題,那麼代誌就大條了。
檢視陳景峻先生的資歷,我們看到,他曾經在第一現場,目睹了境外勢力夥同代理人,散播假消息,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毀滅,而該阻止的單位,卻噤聲不作為。這樣的案例,讓我憂慮,陳景峻先生作為監委,是否能有效監督政府部門,提出對於中共和台灣內部中共代理人惡意攻擊的有效作為? 我很希望在質詢台上,親口聽聽陳景峻先生分享他的心得,或許在風波之後,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警醒他,對擔任監委的職務有所幫助;也或許,陳景峻先生的回答,會帶給公眾對於他擔任監委適任性的質疑。
台灣已退無可退,好好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拿出對策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很可惜的,這樣在國會殿堂論辯,檢視監察委員候選人適任性的機會,都被中國黨抹滅了!
韓國代理是什麼職位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黨與民眾黨抹殺了質詢監委適任與否的機會】
本次的監察委員名單,各界有諸多質疑,坦白說,台灣基進與我,也認為名單中,對部分的監委被提名人存在疑慮,因此我們針對質詢的內容,準備了很久。然而,在中國黨與民眾黨猛攻陳菊、甚至破壞議場、動員助理逞兇鬥狠下,立委在國會殿堂上質詢被提名的權利,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
為了避免中國國民們模糊焦點,誤導了廣大的台灣人民,我只好在這邊,先將我質詢內容中的質疑提出來,免得這樣的內容,被他們反民主的行為所掩蓋!
原本,我要質詢監察委員被提名人陳景峻先生,在他過去的公務生涯裡面,經歷過幾件非常重大的政治操作,令人非常憂慮,陳景峻先生是否重視「捍衛長官」,重於「超然中立」;是否甘於坐視境外勢力囂張造謠,也不敢澄清事實,不平而鳴?
2017年的時候,陳景峻先生擔任台北市副市長,也就是柯文哲市長的副手,並且兼任北農董事長,當時的北農總經理,是出身彰化溪洲的吳音寧。
當時,北農拍賣蔬菜後,都會留下許多殘菜作廢,吳音寧不捨浪費,拿出自己的業務推廣費買下,捐給家鄉大庄老人公益食堂等社福團體,作為老人共餐食材,未料卻被檢舉不法,大庄老人公益食堂與社福團體等人為她辯護,卻反被留言攻擊,甚至被告毀謗。
那些共餐老人、農民朋友那時曾哭訴「不懂網路,筆戰戰不贏人家」。歷經兩年多調查,在2020年6月29日北農案簽結,吳音寧不起訴。
但不起訴的結果是否能撫平那些抹黑、造謠引起的對立傷口?
被檢舉後,除了網路與特定媒體攻擊外,柯市府也特地派人到溪州來調查,讓共餐的老人感覺像做錯事般,一堆農民朋友也抓著她的手哭訴「他們不懂網路,戰(筆戰)不贏人家」,當時她只能安慰他們相信自己沒有做錯。然而,當時柯市府針對殘菜案的調查,竟然發生「漏列」關鍵訪談紀錄,而造成整個調查報告被斷章取義為「業務部表示無聯絡社福團體及通知市場處、農糧署」,但明明業務部的手寫業務報告為「業務部表示:因非本部聯絡,故不了解」,且未載原有的「企劃部人員表示:當日有聯絡社福團體,並告知市場處、農糧署」。因爲這樣一份柯市府錯誤的報告,讓吳音寧遭到各方中國黨議員的攻擊。
到了2018年農曆新年,北農曾在前一年即表達連休三日不可行,但最後仍拍板定案。卻因為議員的質詢和各家媒體的大肆報導,終造成了農委會及北市府之間的緊張與矛盾,為此北市府開了記者會,但吳音寧事前告知不會出席,卻直接在採訪通知上列出吳音寧的名字,造成記者會沒有吳音寧,陳景峻先生帶風向的情景,而吳音寧後續更被直指神隱。
而更別說洋酒案、帛琉訪問團、和市場改建案等中國黨台北市議員與特定媒體圍剿吳音寧的案子,在當時,陳景峻前副市長可有憑著良心說過一句公道話? 我只看到陳前副市長加油添醋,例如把北農提出的市場改建簡化成「一群學生畫的圖」等風涼話,對於柯市長、中國黨、中國媒體霸凌吳音寧的亂象,身為北農董事長的陳景峻先生,似乎在「捍衛北農的專業營運」,以及「柯市長的政治目的」這天秤的兩邊,心中有了定見。
誠然,監察委員資格的質詢重點,並非究責,而是希望點出這幾次的事件中,可以看到中國黨議員大肆扭曲事實地操作,更遑論後續所引發的媒體效應,尤其被直指為紅媒的相關媒體大肆渲染,和中國媒體裡應外合,甚至民間大量的訛傳的訊息還是來自中國的內容農場,甚至牽拖到吳晟,編造吳晟一年領幾百萬總統府薪水的謠言,將吳晟年改議題立場硬是扣連到吳音寧北農總經理的職位。這樣的事情,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並不是為人所樂見。
而在中國透過假新聞來打擊吳音寧,暗助韓國瑜的當下,陳前副市長,是否認同這樣的風氣?若不認同,在當時身兼副市長與北農董事長的任內,又做了什麼來保衛台灣的民主制度?
監察院的功能,在憲改目標上,朝野已經有許多討論,然而,現在的監察院,仍然可以利用其憲政地位和殘餘價值,持續監督行政部門,除了除弊以外,對於行政不力之處,也可以提出糾正。在中國已經對台灣不宣而戰,展開「資訊戰」同時,我們已經看到,中國透過假新聞,來對他們不喜歡的公眾人物的人格進行毀滅,其實,這也是對個人人權的傷害,如果未來的監委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嚴重問題,那麼代誌就大條了。
檢視陳景峻先生的資歷,我們看到,他曾經在第一現場,目睹了境外勢力夥同代理人,散播假消息,對特定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毀滅,而該阻止的單位,卻噤聲不作為。這樣的案例,讓我憂慮,陳景峻先生作為監委,是否能有效監督政府部門,提出對於中共和台灣內部中共代理人惡意攻擊的有效作為? 我很希望在質詢台上,親口聽聽陳景峻先生分享他的心得,或許在風波之後,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警醒他,對擔任監委的職務有所幫助;也或許,陳景峻先生的回答,會帶給公眾對於他擔任監委適任性的質疑。
台灣已退無可退,好好面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拿出對策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但很可惜的,這樣在國會殿堂論辯,檢視監察委員候選人適任性的機會,都被中國黨抹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