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非洲飢餓兒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非洲飢餓兒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非洲飢餓兒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非洲飢餓兒童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25的網紅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如何在團隊中做自己】 「Teamwork 團隊合作」被譽為現今職場上十大必須擁有的核心職能之一。那對你來說,你覺得自己擅於團隊合作嗎?你喜歡團隊合作嗎?在你心目中,團隊合作又是甚麼? 回想自己剛進社會工作的頭幾年,我對團隊合作的理解,大概就是願意為他人付出,願意多走一步為團隊作出貢獻,願意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萬的網紅台客劇場 TKsto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支持我們創作並記錄更多值得被看見的人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你對飢餓了解多少呢? 這次我也要來體驗30小時的飢餓。 住在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雖然目前有缺水缺電...

  • 非洲飢餓兒童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5 15:59:59
    有 10 人按讚

    【如何在團隊中做自己】

    「Teamwork 團隊合作」被譽為現今職場上十大必須擁有的核心職能之一。那對你來說,你覺得自己擅於團隊合作嗎?你喜歡團隊合作嗎?在你心目中,團隊合作又是甚麼?

    回想自己剛進社會工作的頭幾年,我對團隊合作的理解,大概就是願意為他人付出,願意多走一步為團隊作出貢獻,願意換位思考⋯⋯

    然而,當後來認識了Human Design人類圖後,開始覺得沒有甚麼比做自己更重要。「活出自己」的堅持,無可避免地跟以往一直信奉的價值觀有所衝突,形成很大的矛盾。一方面我很擔心自己需要為了合作而犧牲「真我」,但另一方面又不禁擔心偏執的「活出自己」會影響自己在職場上的表現,阻礙了職涯發展。

    花了幾年的時間,我開始慢慢在這黑與白之間,摸索到屬於我的灰色地帶,一個更好的平衡點,讓我能夠在做自己的同時,仍可以在職場上好好運作,為團隊作出貢獻。

    在我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職場應用哲學中,我認為「Teamwork 團隊合作」的核心在於Co-creation,在於共同創造價值。換句話說,團隊合作的重點,從來並不在於你願意犧牲多少,也並不在於努力維持關係中的和諧,而是最終能夠為整體創造出甚麼價值。

    在Human Design 人類圖的世界觀中,每個人皆擁有獨一無二的角色設定和天賦才華。當每個人都能夠做回自己,這個世界自然能夠良好運行。相反,世界的混亂往往源自於我們「越俎代庖」,擅離自己的崗位,卻去管別家的事,做自己不擅長的功夫。曾經玩過遊戲Overcooked(胡鬧廚房)的朋友大概都能夠瞬間秒懂。

    正因如此,Co-Creation的第一個要點,便是認清自己的價值。只要認清好自己的價值,你自然能夠站在對的崗位上。

    在合作過程中,或者在任何人際關係中,我們容易作出妥協和犧牲,往往源於我們根本還沒搞清楚自己的價值是甚麼,真正能夠為團隊貢獻的是甚麼。於是,我們選擇了配合他人的願景,卻委屈了自己。

    (延伸閱讀:【找回你的職場微特質】https://bit.ly/3b2gJy5

    然而,若要能夠從合作關係中做到 Co-Creation,單單認清自己的價值還不足夠。同樣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價值和獨特性,開放接受他人跟自己的不同。換句話說,就是同時讓對方也可以展現出自己的價值。這樣就能夠發揮出1+1 > 2 的協同效應。

    尊重,並不等同於禮貌,而是讓對方如實的做自己,尊重對方跟你擁有不一樣的想法與做事模式。尊重,也並非說你必須喜歡對方的行為,而只是單純接受對方就是這樣,不去嘗試把對方改造成你渴望他成為的樣子。

    尊重對方,任由對方做自己,需要擁有很大的信任,過程中也因此會有很大的不安。但只要你願意相信自己的價值與能力,相信自己即使遇上任何難關皆能夠迎刄而解,那就沒有甚麼需要害怕。相反,這種尊重與放手,將反而能夠讓你有更多意外失獲。

    以上兩點要同時做到,說易行難,而差距往往在於我們的自以為是:自以為了解對方,認定了對方就是某個樣子,所以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我們自以為能夠易地而處,換位思考,但卻忽略了,其實我們永遠無法真正做到。

    我們很多時候都容易自以為是地以為自己清楚知道他人的想法,而事實上是我們永遠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就像我們根本永遠無法確切感受到,非洲飢餓兒童的痛苦,或者路邊浪浪的真實想法。

    因此, Co-Creation的最後一個核心要素,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一個,便是溝通。唯有透過溝通,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彼此的需要與界限。

    當然,溝通並非萬能藥,還是不足以讓我們完全理解對方的所有,但至少能夠盡量縮窄彼此之間的鴻溝。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我們將能夠與對方產生更大的信任和尊重,為進一步的合作奠定好基礎。相反,越害怕溝通,越害怕面對問題本身,那問題必然會越滾越大,讓那關係中的小裂縫,擴張成一道無法翻越的鴻溝。

    到了今天,團隊合作仍然是我人生中一個不容易的課題。我還在一直體驗跟學習,但我相信,只要保持察覺,過程中的每個經歷必定能夠讓我在生命中學到更多。

    這也是Human Design 人類圖有趣的地方。我們從來都沒有一個目標要達到。這一切只是一個旅程,一個自我成長與探索的旅程。真正重要的,從來並非結果,而是過程中的風景、經歷與體驗。

    我相信你也一定能夠在團隊中做回自己,在生命旅程中享受不預期的風光。只要你願意,只要你相信的話,你一定可以。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 非洲飢餓兒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3 20:47:11
    有 870 人按讚


    凡是我們假裝它不存在的東西,必會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利用我們、把我們消耗掉。

    我們必須願意去正視自己內心自私、貪婪、與憤怒的部分,但同時也要把正向美好的那部分餵飽。

    原本,我們的信念系統無關乎對或錯,只是一種制約;然而,一旦我們對這些制約產生認同,它就會變成我們的「習性」,從而對我們形成「限制」,限縮了我們的真實面目。

    取自《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這篇摘文,講到「小我」的功能。我曾經說過,「小我」、「高我」、「大我」的說法,不用一定要「懂」。多閱讀、多感受,自然能對應到我們的生命經驗。

    這些說法,我也是這幾年為了方便,慢慢採用的詞彙。因為當我要描述的經驗越來越廣泛,甚至要「超越」一般大腦運作的方式,描述一種後設認知的歷程,還有共同生命體的假設,我很難不使用這些詞彙來進行討論。

    這些詞彙本身也不用太執著,因為本來就有些武斷性,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說法。文字是用來描述某些概念或現象,那些概念或現象被我們觸及到了,文字的使用就可以彈性。

    「認同」這個詞,我自己也使用「相信」來替換。一個信念,我們得要「相信」了,這信念才會變成指揮我們運作的程式。可是,人類的小我很有趣,我們表面上說出來的信念,不一定算數,我們在心理面,常常抱著另一種信念,而我們自己不一定知覺。

    像是「我不值得被感謝」、「我不值得被信任」,這種帶著些自我否定意味的信念,在我跟某些朋友經過一番問答之後,才浮上意識層面。然而,在最一開始,這些朋友還可能完全沒有覺知,自己竟然抱著這樣的信念過生活。

    內心世界相當奧妙,我探索多年,依然饒富趣味。可是,有些人卻接受了制約,不願試著去看見真實的自己。

    所以說,有些人的死亡,並不是埋葬那一刻,他早就在停止探索自己的時候,生命進入了某個終結。

    祝願您,帶著慈悲與同理,有勇氣跟自己在一起!

    **************************

    【文/ 黛博拉.艾戴爾】

    不要畏懼事實真相

    我們的眼睛要張得夠大、心也要夠敞開,才能去注視如漣漪般層層蔓延的各種現實紛爭。寫到這段的時候,又有一間學校發生了殺人事件,而且是到目前為止最血腥的一次。世間充滿各種煩惱苦痛、各種恐怖惡行。我回顧自己的人生,非洲飢餓兒童的照片、越戰中的軍人殘酷屠殺影像、還有尼加拉瓜動亂中一位母親的面容,都曾深深撼動我的心,推動我去實踐慈悲的義行。假如我把這些影像照片都藏起來,不去正視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的心要如何成長?如果我們閉上眼睛,我們的生命就會建立在錯誤的根基上。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害怕去面對真相。

    我去過第三世界旅行,在那裡,我發現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會被藏起來。老的、病的、垂死的、飢餓的,都不像在我們美國那樣被排斥、被隱藏。Svadhyaya,「自我探究」這條守則,邀請我們也這樣做;不要隱藏我們生命中不愉快的部分,要以仁慈與悲憫心將它們承擔下來,因為你知道,上帝也住在其中。

    我記得有一位記者訪問甘地,問他是否曾經對壓迫他的人感到憤怒。甘地很嚴肅地回答說,沒有,因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內在風景是什麼。他不畏懼去正視自己內心情緒的全貌,而且,因為不害怕看見自己內在的真實生命景象,所以能夠帶著仁慈和悲憫心來展現勇氣。甘地知道,如果否認真相,我們就無法看見自己的完整真實面貌。

    北美印第安切羅基族(Cherokee)有一個這樣的故事:祖父用一個例子來向他的孫子做解釋,他說有兩隻動物同時住在他心裡面,一隻是狼,一隻是小羊。孫子就問祖父,那你要怎麼辦?祖父回答:「餵飽那隻小羊。」這個故事非常美妙地描繪了我們內心的實相。我們要尊敬自己心裡的那隻狼;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可能會變成一個自以為是的人,而且會變得非常脆弱,隨時會被那隻狼吃掉。凡是我們假裝它不存在的東西,必會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利用我們、把我們消耗掉。但我們可以選擇餵飽那隻小羊,讓自己成熟、長大,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都更有悲憫心、更仁慈的人。我們必須願意去正視自己內心自私、貪婪、與憤怒的部分,但同時也要把正向美好的那部分餵飽。

    ***

    小我的角色

    小我 (ego,或稱私我) 是我們心智頭腦的一種功能,目的在於將它自己組織起來變成「我」(I)。小我並不是一種壞東西;因為如果沒有小我,我們就無法生存。小我的功能是把身體的感官覺受帶進意識覺知當中,並將它變成一種個人化的東西。比如說,身體的感官覺受會帶入訊息,讓我們知道有一隻狗狗正在吠叫。然後小我會將這個訊息「個人化」,比如:「我聽到一隻狗在吠叫。」接著,這個訊息會進一步與我們對那件事的「價值判斷」結合起來。然後我們就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開始對那隻狗的吠叫產生「意見看法」。我們會對那個吠叫聲感到生氣,或是因為過去曾經受到狗的攻擊而嚇得發抖。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很快跑過去拍拍那隻狗,因為想起自己童年時候養過的寵物。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小我是如何對一個原本中性的經驗取得所有權,將它變成「我的」,然後根據過去經驗的盒子,來為它塗上顏色。

    上述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心智頭腦的運作方式,這樣我們才能讓每一個經驗獨立存在,比如:在公園散步、品嚐美味巧克力、或是跟朋友通電話,這些獨立存在的經驗都是小我運作的結果。如果事情全部搞在一起,那是因為小我忘記了它的功能在於組織自我 (the self),開始把自己當老闆所致。如果發生這種情形,我們就會卡在分裂的「我」(I)當中,結果,我們的信念系統就會變成我們的「現實模型」。原本,我們的信念系統無關乎對或錯,只是一種制約;然而,一旦我們對這些制約產生認同,它就會變成我們的「習性」,從而對我們形成「限制」,限縮了我們的真實面目。

    當我們一層層將信念系統的盒子拆開,強烈而痛苦的情緒就會在這過程中被釋放出來。這些情緒感受經常跟記憶有關,而記憶就是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拿來建構現實世界的東西。就像我們剛旅行回來,就要把物品從行李箱一件件取出來一樣,當我們開始拆解禮物包,我們也要逐一檢視每一層盒子、以及每一項經驗背後隱藏的情緒,因為就是這些東西把我們層層包覆了起來。我自己的經驗是,這個鬆綁、釋放的過程可能會很不舒服,有時甚至像是在糞肥裡游泳。但我知道,當下這些令人沮喪的情緒都只是表象,它真正的面目是為了淨化、是為了攤開真相。

    成長之路並不是一通到底的直線;它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會是我們認為應該的那個模樣。事實上,我們的信念系統所認為的「成長」,恰恰就是阻礙我們成長的東西。我們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因此不再虛心詢問。佛家提醒我們,要具備一顆「初心」(初學者之心);要知道我們其實一無所知。正是這個謙虛的心態,開啟了學習與啟示的大門。

    能夠在生活中以「旁觀」的角度來看事情,就能走出小我的局限,發現更廣大的實相。你會發現,你是一個靈魂體,你有能力去打磨、淬煉你的小我,讓它成為靈魂的一個功能,這樣你的生命就不會只有小我在運作。斯瓦米韋達(Swami Veda)如是寫道:「因為順服於河岸的限制,河流才能成為廣闊的海洋;不畏懼丟棄自我的飾品,方能得著恩典的鑽石。」培養自己旁觀的能力,你就已經啟程。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420

    .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非洲飢餓兒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13 20:47:11
    有 867 人按讚

    凡是我們假裝它不存在的東西,必會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利用我們、把我們消耗掉。

    我們必須願意去正視自己內心自私、貪婪、與憤怒的部分,但同時也要把正向美好的那部分餵飽。

    原本,我們的信念系統無關乎對或錯,只是一種制約;然而,一旦我們對這些制約產生認同,它就會變成我們的「習性」,從而對我們形成「限制」,限縮了我們的真實面目。

    取自《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這篇摘文,講到「小我」的功能。我曾經說過,「小我」、「高我」、「大我」的說法,不用一定要「懂」。多閱讀、多感受,自然能對應到我們的生命經驗。

    這些說法,我也是這幾年為了方便,慢慢採用的詞彙。因為當我要描述的經驗越來越廣泛,甚至要「超越」一般大腦運作的方式,描述一種後設認知的歷程,還有共同生命體的假設,我很難不使用這些詞彙來進行討論。

    這些詞彙本身也不用太執著,因為本來就有些武斷性,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說法。文字是用來描述某些概念或現象,那些概念或現象被我們觸及到了,文字的使用就可以彈性。

    「認同」這個詞,我自己也使用「相信」來替換。一個信念,我們得要「相信」了,這信念才會變成指揮我們運作的程式。可是,人類的小我很有趣,我們表面上說出來的信念,不一定算數,我們在心理面,常常抱著另一種信念,而我們自己不一定知覺。

    像是「我不值得被感謝」、「我不值得被信任」,這種帶著些自我否定意味的信念,在我跟某些朋友經過一番問答之後,才浮上意識層面。然而,在最一開始,這些朋友還可能完全沒有覺知,自己竟然抱著這樣的信念過生活。

    內心世界相當奧妙,我探索多年,依然饒富趣味。可是,有些人卻接受了制約,不願試著去看見真實的自己。

    所以說,有些人的死亡,並不是埋葬那一刻,他早就在停止探索自己的時候,生命進入了某個終結。

    祝願您,帶著慈悲與同理,有勇氣跟自己在一起!

    **************************

    【文/ 黛博拉.艾戴爾】

    不要畏懼事實真相

    我們的眼睛要張得夠大、心也要夠敞開,才能去注視如漣漪般層層蔓延的各種現實紛爭。寫到這段的時候,又有一間學校發生了殺人事件,而且是到目前為止最血腥的一次。世間充滿各種煩惱苦痛、各種恐怖惡行。我回顧自己的人生,非洲飢餓兒童的照片、越戰中的軍人殘酷屠殺影像、還有尼加拉瓜動亂中一位母親的面容,都曾深深撼動我的心,推動我去實踐慈悲的義行。假如我把這些影像照片都藏起來,不去正視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的心要如何成長?如果我們閉上眼睛,我們的生命就會建立在錯誤的根基上。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害怕去面對真相。

    我去過第三世界旅行,在那裡,我發現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會被藏起來。老的、病的、垂死的、飢餓的,都不像在我們美國那樣被排斥、被隱藏。Svadhyaya,「自我探究」這條守則,邀請我們也這樣做;不要隱藏我們生命中不愉快的部分,要以仁慈與悲憫心將它們承擔下來,因為你知道,上帝也住在其中。

    我記得有一位記者訪問甘地,問他是否曾經對壓迫他的人感到憤怒。甘地很嚴肅地回答說,沒有,因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內在風景是什麼。他不畏懼去正視自己內心情緒的全貌,而且,因為不害怕看見自己內在的真實生命景象,所以能夠帶著仁慈和悲憫心來展現勇氣。甘地知道,如果否認真相,我們就無法看見自己的完整真實面貌。

    北美印第安切羅基族(Cherokee)有一個這樣的故事:祖父用一個例子來向他的孫子做解釋,他說有兩隻動物同時住在他心裡面,一隻是狼,一隻是小羊。孫子就問祖父,那你要怎麼辦?祖父回答:「餵飽那隻小羊。」這個故事非常美妙地描繪了我們內心的實相。我們要尊敬自己心裡的那隻狼;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可能會變成一個自以為是的人,而且會變得非常脆弱,隨時會被那隻狼吃掉。凡是我們假裝它不存在的東西,必會在我們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利用我們、把我們消耗掉。但我們可以選擇餵飽那隻小羊,讓自己成熟、長大,成為一個對自己、對他人都更有悲憫心、更仁慈的人。我們必須願意去正視自己內心自私、貪婪、與憤怒的部分,但同時也要把正向美好的那部分餵飽。

    ***

    小我的角色

    小我 (ego,或稱私我) 是我們心智頭腦的一種功能,目的在於將它自己組織起來變成「我」(I)。小我並不是一種壞東西;因為如果沒有小我,我們就無法生存。小我的功能是把身體的感官覺受帶進意識覺知當中,並將它變成一種個人化的東西。比如說,身體的感官覺受會帶入訊息,讓我們知道有一隻狗狗正在吠叫。然後小我會將這個訊息「個人化」,比如:「我聽到一隻狗在吠叫。」接著,這個訊息會進一步與我們對那件事的「價值判斷」結合起來。然後我們就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開始對那隻狗的吠叫產生「意見看法」。我們會對那個吠叫聲感到生氣,或是因為過去曾經受到狗的攻擊而嚇得發抖。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很快跑過去拍拍那隻狗,因為想起自己童年時候養過的寵物。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小我是如何對一個原本中性的經驗取得所有權,將它變成「我的」,然後根據過去經驗的盒子,來為它塗上顏色。

    上述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心智頭腦的運作方式,這樣我們才能讓每一個經驗獨立存在,比如:在公園散步、品嚐美味巧克力、或是跟朋友通電話,這些獨立存在的經驗都是小我運作的結果。如果事情全部搞在一起,那是因為小我忘記了它的功能在於組織自我 (the self),開始把自己當老闆所致。如果發生這種情形,我們就會卡在分裂的「我」(I)當中,結果,我們的信念系統就會變成我們的「現實模型」。原本,我們的信念系統無關乎對或錯,只是一種制約;然而,一旦我們對這些制約產生認同,它就會變成我們的「習性」,從而對我們形成「限制」,限縮了我們的真實面目。

    當我們一層層將信念系統的盒子拆開,強烈而痛苦的情緒就會在這過程中被釋放出來。這些情緒感受經常跟記憶有關,而記憶就是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拿來建構現實世界的東西。就像我們剛旅行回來,就要把物品從行李箱一件件取出來一樣,當我們開始拆解禮物包,我們也要逐一檢視每一層盒子、以及每一項經驗背後隱藏的情緒,因為就是這些東西把我們層層包覆了起來。我自己的經驗是,這個鬆綁、釋放的過程可能會很不舒服,有時甚至像是在糞肥裡游泳。但我知道,當下這些令人沮喪的情緒都只是表象,它真正的面目是為了淨化、是為了攤開真相。

    成長之路並不是一通到底的直線;它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會是我們認為應該的那個模樣。事實上,我們的信念系統所認為的「成長」,恰恰就是阻礙我們成長的東西。我們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因此不再虛心詢問。佛家提醒我們,要具備一顆「初心」(初學者之心);要知道我們其實一無所知。正是這個謙虛的心態,開啟了學習與啟示的大門。

    能夠在生活中以「旁觀」的角度來看事情,就能走出小我的局限,發現更廣大的實相。你會發現,你是一個靈魂體,你有能力去打磨、淬煉你的小我,讓它成為靈魂的一個功能,這樣你的生命就不會只有小我在運作。斯瓦米韋達(Swami Veda)如是寫道:「因為順服於河岸的限制,河流才能成為廣闊的海洋;不畏懼丟棄自我的飾品,方能得著恩典的鑽石。」培養自己旁觀的能力,你就已經啟程。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420

    .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非洲飢餓兒童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9:00:03

    ➡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支持我們創作並記錄更多值得被看見的人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你對飢餓了解多少呢?
    這次我也要來體驗30小時的飢餓。

    住在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雖然目前有缺水缺電的困擾,及新冠肺炎的威脅,幸好沒有炮火襲擊,無需流離失所。而這世界上卻大約有近八千萬人因為戰爭衝突、氣候變遷、貧窮等原因成為難民,其中一半是兒童及青少年。
    世界展望會主要透過🍚糧食援助、💧水資源暨健康設施、📖教育與心靈關顧這三大項服務工作,幫助難民及流離失所的孩子們生存。

    請持續關注👉 台灣世界展望會IG &FB:
    https://www.instagram.com/worldvisiontaiwan/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VisionTW

    #飢餓三十,搶救難民兒童
    https://bit.ly/2TvvH9L


    台客帶你一起體驗! Carpe the hell out of this Diem!!!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實驗,不管成功失敗,對或錯,總是想帶來美好的改變...
    Enlightening points of view about culture, consumerism, social issues and well-being. We are proud to be Taiwanese.
    ➡每週五7PM 可以期待新影片 (台灣時間 OFCOURSE)



    ➡看更多
    📷#這位台客 https://reurl.cc/NXkMWx
    📷#台客環保 https://reurl.cc/5o6xjG
    📷#台客社會觀察系列 https://reurl.cc/nn93a8
    📷#台客生活實驗 https://reurl.cc/MA84MW

    Director:Al K Lin 林冠廷導演
    Producer: Azuma Chang 東風 製作
    -----------------------------------------------------------------------------------
    商業合作請洽 taikestory@gmail.com
    -----------------------------------------------------------------------------------
    台客劇場 IG & FB:
    https://www.instagram.com/taikestory/
    https://www.facebook.com/taikestory/

    台客劇場也正在尋找更多有故事的台客🔎
    歡迎加入「這位台客」FB社團跟我們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kestory

    #這位台客
    #台客生活實驗
    #台客社會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