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非洲經濟發展低落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非洲經濟發展低落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非洲經濟發展低落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非洲經濟發展低落原因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8的網紅江佩津 PeiChin Chi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幾個月在讀《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無後人們的樣貌,以及能如何好死?在這本書裡面也被好好的討論了一番,雖然當時迦納的黑人抬棺舞還沒被各種模仿(甚至也還沒被川普發在推特上),但那總是我覺得最理想的葬禮模樣。 -- 「如果這件事情有SOP就好了。」我常這樣想,舉凡...

  • 非洲經濟發展低落原因 在 江佩津 PeiChin Ch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5 22:37:44
    有 37 人按讚

    前幾個月在讀《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無後人們的樣貌,以及能如何好死?在這本書裡面也被好好的討論了一番,雖然當時迦納的黑人抬棺舞還沒被各種模仿(甚至也還沒被川普發在推特上),但那總是我覺得最理想的葬禮模樣。
     
    --
    「如果這件事情有SOP就好了。」我常這樣想,舉凡遇到工作不順、感情不睦、學習效能低落,總是希望能夠找到前人拆解過的歷程,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安心破關——或許吧。有些路,是來自前人希望後人路少走歪了一點,好省去許多折磨。在《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這本書裡,受到不孕症所苦、無法生育的作者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因著自己的際遇,前去訪談因各種原因而無後的女性,並描述無後的女子會面臨到的各種考驗,身體上的、宗教上的、社會觀感上的,幾乎是各種想像得到的威脅恫嚇,都由作者來一一拆解,告訴無論是基於甚麼原因而沒有生孩子的女人:妳不孤單,也無需因此擔驚受怕。
     
    生小孩作為一種社會責任
     
    除了描述西方社會中對於「不是母親」身份的女性處境描述,作者寫下了應對指南,來回應各種可能在社會中遇到的不友善言論,英文原書名寫成Do You Have Kids?: Life When the Answer Is No. 在西方大小聚會場合的small talk,有時也就像是在東方社會中年節團圓時,總是會遭遇到的殷切問候,甚至是有些過來人給予的諄諄教誨:「妳覺得自己不想生小孩,但妳會改變想法的。」或是「老了誰來照顧你?」其實,不只是女性,就連是男性,或許都能從中學到如何回應這些善意、卻總是帶有刺點的問候。
     
    前陣子,在新加坡留學上地緣政治(Geopolitics)時,教授與來自各地的學生討論世界各國生育率,不同於早就面臨少子化問題的台灣,來自印度的同學驚訝地發現,仍列在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生育率從過去的5降到2.3胎(World Population Review: Total Fertility Rate 2020),往已開發國家如美國的1.886胎直線逼近。如果服膺於生育率經濟理論,那麼許多國家的經濟衰退都將被歸咎於少子化,那些不婚不生的世代。同時,也有許多研究,提醒著已屆生育年齡的女子們去測體內荷爾蒙,如AMH激素:「讓妳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顆卵子。」常有年輕女性一測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卵巢早衰,彷彿自己的身體就此失去器用。
    占星學把子女宮當中也包括了毛寵物,說若是養了寵物,就形容有了子女——反過來說,代表將來不會生育小孩,因為在宮位的條件已然被滿足。如果沒有生小孩,誰會是你的家人?「當妳決定不生,或妳發現自己不能生,從那一天起,妳就開始學著擔起照顧自己的責任。」理解到「無後」這件事情,或許才能說是真正成人。
     
    理想的老後與好走
     
    我總是喜歡點開台灣殯葬資訊網,裡頭羅列了各種流程,甚至還有「好書共享」專區,讓人從故事中去理解臨終是怎麼一回事。只是在走向最後的終點前,總有許多迂迴的可能,諸如失智、失去行為能力,可能動輒數十年的臥床時光,無後的人們能如何自行處理這一切?安樂死可以解決部份問題,只是法條依舊在抵達的路上,若是想要不麻煩他人的老去,需要仰賴充分的準備。總是忍不住想起日劇《金八老師》的老哏名言:「『人』這個字是相互支持才成為了人。」如果追求好死一途,儘管我們不想麻煩親人(或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親人),最終仍是需要人的幫助,無論是從社區中的照護、臨走的請託,都得有人支撐。足夠的存款、保險,或許可以帶來更多幫助。好走,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想像起一個人們可以一起老去的社會,在《彩虹熟年巴士:12位老年同志的青春記憶》記述了老同生活,而早有預備的日本社會,也有《一個人的老後》系列書籍來給予充分的引導。這些過程中,你需要幫自己做醫療決定的人、可以幫忙掌管金錢的人,以及一份具有效力的遺囑,這些繁雜瑣事要是處理起來,說實在的、也是十分費神,只是為了不給人添麻煩,做好這樣的預備也並無不可。
     
    創造是許多人生命的其中一項動力,或許承襲自造物主的意志,我們也想對自己的生命有掌握的權力。可能是前去創造出怎樣的作品,文章、音樂、豐功偉業、屬於自己的一座無人島,或是一個自己的部分複製品,只是並非所有人都想延續自己的基因,或實則無法,而許多物質最後在人離開後就不具意義,要怎樣證明自己來了這麼一遭?這陣子,黑人抬棺舞(Dancing Pallbearers)從國外迷因(meme)流行到台灣,雖然初看會有種宛如地獄哏的違和,但這組來自非洲大陸迦納的葬儀社則是讓人在最後一刻創造了價值——快樂與喜悅。無論有沒有子嗣,只要能笑著在每一個當下,直到自己被送走,或許就已經是最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