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靜態活動有哪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靜態活動有哪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靜態活動有哪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靜態活動有哪些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78的網紅護理師媽咪。凱薩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只能說現在孩子真的很幸福 市面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富有質感且有早教意義的遊戲 我們小時候都沒有這些呀~~ 感官盆、遊戲盆是我一直想讓豆寶接觸的 起初是因為他熱愛挖土機,我心想能幫他放一些動力沙之類的在盆中,讓他能夠去操作 後來還發現能夠在裡面模擬農場!種菜放小動物 真的很吸引我~ 「選童心」中有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MotoBuy 摩托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8:34:57

上週想說要參加武嶺KRV制高點活動,順勢把MotoBuy便當號小銀升級一番!沈澱一週之後,分享一下改裝後的騎乘心得。還有還有,聽說下週會分享活動採訪影片喔😁 _ 首先,我們把前叉換上全新對應的GJMS TCD2000,雖然一開始感覺前叉油壓靜態時壓起來特別重,實則在KRV143公斤的車身重量下,調整...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4:48:25

👨‍🔧保存火車頭的方法有哪些? 隨著鐵路現代化,現在大多有噴煙的蒸汽機關車在鐵道上來來去去,那你知道這些退休的機關車們現在去了哪裡嗎? 有許多蒸汽機關車在退役之後,都面臨了拆解的命運,不過還是有留下來一些,讓我們現在還可以看得到它們,懷念當時的風采。 保存蒸汽機關車的方式一共有兩種,動態保存與...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斜槓空姐Cind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42:19

【還在厭惡疫情期無聊嗎?】 推薦這三位退役空姐,讓你的防疫生活有更多選擇! #心娣飛行趣 📌疫情期讓你在家做了哪些事? ❶ 躺在沙發上吃東西看劇! ❷ 坐在椅子上讀上一本書! ❸ 滑著新聞關注疫情動態! ❹ 躺在床上滑IG玩串聯! ❺ 電腦桌前遠距工作! ❻ 點外賣點到森七七! 📌防疫新...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護理師媽咪。凱薩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21:28:29
    有 11 人按讚

    只能說現在孩子真的很幸福
    市面上不斷地推陳出新
    富有質感且有早教意義的遊戲
    我們小時候都沒有這些呀~~

    感官盆、遊戲盆是我一直想讓豆寶接觸的
    起初是因為他熱愛挖土機,我心想能幫他放一些動力沙之類的在盆中,讓他能夠去操作
    後來還發現能夠在裡面模擬農場!種菜放小動物
    真的很吸引我~

    「選童心」中有許多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戲組合,我覺得都很棒!

    專屬凱薩琳活動🈵️滿千送百!!
    https://www.dayandlifetw.com/products?sl-ref=katherine

    早教中強調感覺統合,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父母陪伴引導孩子對觸覺、 視覺、 聽覺、 嗅覺、味覺的探索,藉由不同的遊戲,讓孩子們可以簡單的玩出各種不同的創意。

    媽媽我私心選了很想玩的 #調色組合 藉由藍紫黃三色入浴錠 一起玩,看可以調配出哪些顏色呢!!
    沒想到豆寶超喜歡🥰意猶未盡一路玩到不想讓我收~只好端到廁所引誘他休息

    這款幾乎每個韓國媽媽都有入手
    是和韓國的教育機購和美術中心幾乎都合作的品牌
    提供媽媽安心孩子好操作的教具
    全部都通過韓國檢驗合格

    還有為了豆寶的挖土機做選擇的 #12MM荷木小立方木兒

    倒入盆中,豆寶就自然而然的把它熱愛的車子們放到裡面一起玩了!
    一下裝載卡車、一下挖土機出動
    正方形的設計還能訓練小手指肌肉動作
    玩疊疊樂!
    每個立方塊表面都經過細緻的拋光處理,不怕孩子刮傷手。

    #太空系列八大行星彈跳球

    除了是小男生與生俱來會有的太空人、宇宙的吸引力,再來是球型設計他們也會很感興趣!可以當趣味壓力球,在玩樂中增加手部握力,

    在感官盆中可以請他猜猜最簡單的地球🌍是哪顆,刺激他對色彩的想像和記憶力。

    除了靜態,他最喜歡和爸爸玩動態你丟我撿的遊戲~
    採用最優質的環保無毒填充海綿,可以安心的觸摸

    要說在家和孩子玩什麼凱薩琳非常有心得
    這三個月以來居家防疫我也默默整理了一區遊戲學習空間!這次幫豆寶入手感官盆我真的非常滿意
    未來也會針對他的年齡和能力去慢慢增添更多不同刺激的早教教材遊戲~
    都會再分享給你們🧡

    🛒購買頁面在這裡 https://www.dayandlifetw.com/products?sl-ref=katherine
    專屬凱薩琳活動🈵️滿千送百!!

    🎁 我的Instagram有抽獎活動唷!
    https://www.instagram.com/p/CUC5mbtP8Xm/?utm_medium=copy_link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15:46:25
    有 65 人按讚

    《教學隨記》脖子卡住。後彎頭痛

    學生反應前陣子似乎落枕,脖子活動度受限,而且練習後彎也會不舒服,這到底該怎麼辦呢?

    上肢的問題,簡單評估方向可從頭頸動作,胸椎動作,以及肩胛動作去著手,詳細的細節也可以上CAK學習。

    時間有限,先選擇評估學生的頭頸動作以及肩胛。

    因為左邊緊,所以右側彎一定卡,但可以透過旋轉來拆解是哪些可能的肌肉,發現左旋明顯限制,加上觀察學生的靜態姿勢明顯頭前引,第一可能兇手先鎖定SCM胸鎖乳突肌。

    SCM走在頭的側邊,可做出同側側彎,對側旋轉,而在矢狀面讓兩個端點互相靠近,其實是包含下頸椎的屈曲跟上頸椎的伸直,頭也自然被往前帶。

    其實這個增加頸椎弧度的功能,往下看我們的腰大肌在腰椎上也有類似作用呢!

    同時在左側肩膀也發現下沉做不好,而加上前突時候也有點差距,也懷疑左側的提肩胛肌需要注意。

    針對SCM,先指導學生用擺位方式降低張力,再搭配動作,最後鍛煉深層頸屈肌。

    而提肩胛肌在使用一些伸展後,依然回到正確的肩胛練習。

    最後重測頭的動作已正常。

    也相信找回頭頸穩定,才不會在後彎中過度啟動頭後側伸肌,而造成過大的壓力。

    當然評估的時候不一定每次都能找到完美解,這必須依靠當下的觀察與經驗,而萬一猜錯了也沒關係,重點是知道為何猜錯而再度修正一次流程,這樣就會越來越上手啦。

    #CAK
    #教學隨記
    #教學隨記真的是隨便記
    #kensyogalife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07:30:41
    有 25 人按讚

    牛津大學今年初發佈的一份研究顯示,封鎖措施造成的壓力,使父母的壓力、沮喪、焦慮暴增,許多人感到難以放鬆、焦躁易怒、絕望、對事物失去興趣、恐懼與擔憂、沒耐性[1]。
     
    家長在面臨生活工作兩頭燒與疫情焦慮,同時還承受長時間和孩子關在家的教養壓力,心力交瘁的情況下,於社群媒體上貼出體罰照片既是取暖也是抒發怨氣,似乎也不用特別嚴肅的看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6月25日媒體報導屏東縣社會處統計,今年與去年5月15日至6月20日升級3級警戒期間,兒少保護通報量從275件下降至142件,減少近5成,這是代表兒虐事件減少嗎?
     
    社會處表示,由於過去通報來源學校約占43%、警察占23%、醫療院所占7%,而親友鄰居只占不到1%,當孩子沒有到校,學校無法察覺即無法通報,社區居民間又因為互動與接觸減少,社會處憂慮是否有不少兒少虐待案件黑數藏在家裡沒有被發掘。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 防疫期間親子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體罰與兒虐的距離:用管教合理化暴力
    在社會處提出憂心警告,呼籲鄰里間多關心鄰家小朋友,一起擔任社會安全網守護者的時候,對比之前的網路「¬罰站照片」蓋貼文大樓,我們不禁要嚴肅提出一項關聯:根據2019年出版的《異常的正常家庭》書中內容(作者為韓國作家金熹暻,曾參與國際兒童救護組織,現為韓國女性家族部副部長):「當大家和整個社會皆認為,父母或養育者體罰孩子在所難免時,對於虐待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在有大約一半社會成員接受可以對特定年齡層、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暴力的社會裡,被視為無關痛癢的體罰會如同毒菇般,茁壯為更趨嚴重的暴力,沒有任何遏止的方法。」作者語重心長表示,體罰跟兒虐的距離並不遠。
     
    日前台中一名遭重摔27次的7歲柔道男童於6月30日傳出不治,各界悲痛,這些都是以管教或訓練為名,由輕而重變得不可挽回,那條碰觸孩子身體的線必須畫下,這是對權勢下的弱勢者必要的保護,他們身體弱勢,表達弱勢,心理上更是恐懼威權。
     
    ➤「世界上大部分的虐童事件均是一般人偶發性的體罰失控造成的結果,而非極度不正常的人蓄意行使的暴力。」[2]
     
    ■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家暴陳情案件變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停課,學生通通在家遠距教學,沒想到親子多了時間相處,關係卻變得緊張,讓平常實施愛的教育的家長,都開始體罰了。
     
    縣議員張雪如表示,疫情警戒間一般陳情減少,不過家暴陳情案件卻變多,而且還是兒童家暴,近一個月就有4起,陳情對象為國小3年級到5年級男女生都有,一位小五男童表示,玩電動太久被爸爸用衣架打了3下,覺得被家暴,所以打來服務處陳情,一位小四女童說,因為遲了10分鐘開電腦上課,就被媽媽打耳光,她覺得媽媽平時都不體罰,怎麼突然打巴掌,覺得被家暴了。
     
    張雪如說,原來男童父母因疫情失業在家,父母多次因為他玩遊戲太久不寫功課斥責,最後爸爸受不了,拿起衣架對他體罰,他訝異平常都不會這樣,想到曾經上過反家暴演講,出現拿衣架打人畫面,所以看到爸爸拿衣架打人,就認為是家暴。
     
    而小女童家父母工作正常,但常三催四請要女兒起床上課,最後疑似情緒失控才打耳光,而女童想到家暴畫面最常出現的就是打巴掌,覺得委屈才跟她陳情,不過也說,媽媽最後有跟她道歉。
     
    張雪如表示,不過了解後,這4起案件體罰程度尚輕,也非常態施暴等,學童們也覺得是自己沒做好才被懲罰,都能體諒父母,也承諾會好好在家上課。她指出,疫情警戒期間,本應是親子相處最多最好的時機,可是教育、經濟等問題,易讓家長情緒起伏不定。
     
    ➤建議家長可跟子女一起做家事、烤蛋糕或是玩桌遊等互動遊戲,來增進親子關係。[3]
     
    ■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
    一場突如其來的傳染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更悄悄改變了人際互動的樣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升溫,愈來愈多公司採取遠端上班制度、社交聚會、公開活動陸續取消,出國工作、讀書的年輕人紛紛回台。一家人齊聚的時間變長,摩擦和衝突卻也增加了。
     
    「享開心身心診所黃惠琪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是全面性、不分世代的。一來,疫情天天都有變化,大家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也得時時留意健康狀況,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造成自己或家人的恐慌。另一方面,疫情衝擊下,也讓許多人擔心工作受影響,收入可能減少、求職更加困難等。
     
    每個人壓力都不小,卻又不得不關在家裡長時間共處。即使是一點小事,都可能變成衝突的導火線。針對特殊時期的家人相處模式,她提出幾點建議:
     
    1. 劃分空間用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時間」
    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年輕世代本就更重視隱私。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上班族開始在家辦公,需要不被打擾的獨立空間。醫師建議,如果家中的空間有限、無法做到「每人一間房」,不如制訂時間表,分配空間在不同時段的用途。例如,客廳早上是長輩看電視專用、下午孩子可在此安靜工作,晚上才是全家人共餐的時間。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也建議,如果家中不只一個人需要遠端工作,大家每天早上可先確認彼此的行程,確保你們不會相互干擾。
     
    2. 約法三章,家事不只是父母的責任
    疫情期間,不少父母會為了兒女改變原本的生活方式。例如幫忙顧孫子、為全家人採買、煮飯、洗好幾人份的衣服、多倒幾次垃圾等,「孩子本來已經獨立了,現在又回來跟爸媽討救兵,確實讓他們比較辛苦。」
     
    黃惠琪醫師也指出,過往的家務分工往往是家庭成員權力角力下「不成文的默契」。像是爸爸要聽媽媽的、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就由吵輸的人去做。趁著所有人都在家,這段時間正好能讓大家約法三章,討論合理的家務分工方式。
     
    3. 健康是個好話題,創造自然的親子互動
    有趣的是,在這波疫情當中,很多50後世代的爸媽累歸累,卻也因為能被孩子依賴而感到欣慰。不少人到了50、60歲,工作屆臨退休、子女都獨立搬出家中。卸下職場和家庭的重擔,反而讓人感覺無所適從,好像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樣的擔憂也促使他們頻頻詢問孩子:「我還可以為你做什麼?」
     
    她認為,藉著這次機會,父母可以學會肯定自己,放下「不被需要」的恐懼。孩子雖然大了,但父母的協助和生活智慧仍幫得上忙。平常怕被嫌嘮叨、不知該怎麼和孩子聊天,這波疫情也剛好創造許多話題,討論買口罩的方法、關心彼此的身體狀況、一起檢查家中的酒精存量,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比起詢問孩子心情如何,現在關心他們的身體更容易創造對話。」黃惠琪指出,人有時候很難向他人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心情。但以健康為引子,家人之間可以自然地關心彼此。像是防疫期間該採買哪些物資、怎麼吃才能增強免疫力、彼此喜歡吃什麼等,對話輕鬆又不尷尬。
     
    4. 做全家人都喜歡的事,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疫情期間不方便出門,正好適合家人一起發展共同興趣。喜歡靜態活動的人,可以嘗試學習烹飪、在陽台種香草、多肉植物、用精油幫彼此按摩等。不只紓壓療癒,還可以造福家人[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天下雜誌)「在家防疫你吼過小孩了嗎 爸媽如何不崩潰?」: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948
    [2](蘋果新聞網「從罰站照到柔道男童離世 疫情下顯露的兒虐隱憂」: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701/JVL4OZPSRZCCLDBZCEGRBYECFA/
    [3](自由時報)「家長防疫火氣大,兒童陳情家暴變多」: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91814
    [4](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在家時間變長,易互看不順眼?新冠肺炎下親子共處的4個技巧」: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17840
      
    ➤➤照片
    [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體罰 #虐童 #家暴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下雜誌
    蘋果新聞網
    自由時報
    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17 19:58:15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2-12 19:57:43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古碧玲 主編、黃柏勳 同學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 靜態活動有哪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18 19:00:07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先前的「一天聽一點」當中,曾經有好幾次,跟大家分享關於「內向者」的特質。包含「內向者怎麼樣能夠做好外向的事情」,或者是對「內向者」而言,為什麼運動這麼的重要?

    那很多朋友開始問我,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我也是個「內向者」,那我可以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更適合我、更能夠讓我這樣的一個性格跟特質,透過運動能夠得到一個好的充電呢?

    那今天呢,我就跟你分享,關於適合「內向者」到底有哪些運動?

    分成幾個部分喔,第一種運動,叫做「耐力型的運動」。事實上,對「內向者」而言,對於那種需要身體近距離接觸,而且要同時揪集很多人才能進行的;那顯然這樣的運動,不太合適於「內向者」。

    那種可以自己一個人,就去進行的「耐力型的運動」,就非常適合「內向者」。比如說,像健行啊、健走啊、慢跑啊、騎自行車…我個人很喜歡騎自行車哦!游泳,這些部分都很合適。

    而且這樣的一個運動,能夠有效的刺激你的心肺功能。當你慢慢的養成這樣的習慣的時候,你不僅可以透過這樣的運動,享受獨處的時光。而且對於疲勞的恢復也很有幫助。

    那第二種運動形態,就是「重量訓練」。熟悉「重量訓練」的朋友你就會知道,其實在做「重量訓練」的過程當中,你不太需要跟其他人互動;頂多你跟那些輔助的器材互動,這樣就可以了!

    其實,對於安靜的「內向者」來說,這種「重量訓練」讓你長肌肉,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預防骨質酥鬆、降低骨折的風險。對於喜歡長期靜態活動的「內向者」而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就是「重量訓練」的部分。

    而第三種活動,就是「團隊運動」。這裡所謂的「團隊運動」,其實前面已經有提到了,對於那種籃球啊、足球啊;這種需要一大群人,而且跟其他的夥伴,要很近身的這種運動項目,顯然不太適合「內向者」。

    可是,對於那種身體距離,不需要那麼靠近的;比較遠身的這樣的活動,就很適合你。比如說桌球、網球。所以,如果你是「內向者」,你也很喜歡桌球或網球,那這樣的一個運動形態,也是你可以選擇的。

    而最後一種運動形態,就叫做「身心協調式的運動形態」。這樣的運動形態,可以幫助你心情沈澱下來,而思考力更集中。比如說太極、合氣道、皮拉提斯,或者是瑜伽這一類,都是很好的選擇。

    那當然,如果你本身也很喜歡接觸大自然的話;那麼散步、在山林裡面健走,這樣的活動,也可以幫助你身心協調。

    那麼談到這裡,跟你分享了這麼多的運動形態之後,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什麼時候「開始運動」啊?

    我想如果你願意的話,在聽完這一段錄音之後,起碼給自己一個「開始」;因為「起點」是很重要的哦!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明年的3月9號跟3月10號;我們有一個工作坊,是由國際級的心理咨商師哈克,為大家帶來的一個工作坊。

    叫做「翻過來看世界,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這兩天的工作坊,會幫助你認識自己,並且找到最適合自己,生命發揮的調整與道路。

    我們很難得的,邀請到哈克開設這樣的工作坊,所以,希望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盼在3月9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