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千萬要堅強,千萬要幸福】 如果哪天你死了,能有短暫的時間可以回到陽間,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呢?是吃念念不忘的麻辣鍋?還是去你最討厭的人面給他一巴掌?還是跟你最思念的人訴說愛意? 疫情之下,我能感受把一分鐘活成一小時的緩慢感,正因為既定的計畫都不能執行,才能慢下來去與生活細微末節的自己對話,閱讀跟感...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 在 樂讀 | Keep Calm & Read A Boo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6:32:57

樂讀│靈魂契約│2O18.O3.21 -- 最近閱讀的書籍都比較偏理論型,所以接觸到《靈魂契約》的時候,才驚覺很久沒有閱讀靈性類的書籍了。這一本書是我老闆推薦的,上班時稍微看了幾頁作者序,了解作者Danielle MacKinnon 是因為寵物溝通進而接觸到靈魂契約這一塊,內心就暗自murmur:這...

  •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22:19:58
    有 1,027 人按讚

    【千萬要堅強,千萬要幸福】

    如果哪天你死了,能有短暫的時間可以回到陽間,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呢?是吃念念不忘的麻辣鍋?還是去你最討厭的人面給他一巴掌?還是跟你最思念的人訴說愛意?

    疫情之下,我能感受把一分鐘活成一小時的緩慢感,正因為既定的計畫都不能執行,才能慢下來去與生活細微末節的自己對話,閱讀跟感受時間緩緩的流逝。

    剛剛睡飽之後我就躺在了床上,好幾次我都這樣,睡夢之間我常在想「是不是該睡到明天早上呢?」腦海裡突然出現了幾個身影,朋友的臉龐,心想現在的他們到底在做什麼呢?該打電話?還是不?等我起身已經又是一個小時半的事。

    時光大把大把就像丟到海裡,緩慢的不知道漂流到何年何月,突然間想到!阿!還要來去看人間條件二。

    昨天昨日看了 #綠光劇團 的人間條件一,雖然已是十幾年前的舞台劇的影音記錄版,但劇本故事卻沒因為時間而與現在格格不入,正因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對於每個人物跟發生的劇情都格外感同身受。

    一個開六合彩組頭的里長家中,脾氣暴躁的里長父親、精神反反覆覆又愛看劇的妻子、以及做什麼都受不的肯定的女兒,這個家庭週邊圍繞一群活在底層的小市民鄰居們。偶然間,因位女兒小美去掃墓,意外讓死去的祖母靈魂回到了陽間,短暫的陽間之旅,阿嬤展開了與家人的和解之旅,也終於見到念念不忘的那個人。

    最後場景是阿嬤完成心願,跟著鄰里的每個人暗聲道別,說著「千萬要堅強」、「千萬要平安」、「千萬要幸福」,我眼眶中泛了淚光,心想上一輩的人經歷風風雨雨,最終還是想把最好的留給下一代。

    的確,居家無法外出生活總讓人感到胸口悶悶的,彷彿時鐘被多啦A夢百寶箱中的慢速光照射,不管你多想百米衝刺,都會變成慢動作進行,外國的朋友告訴你「這樣的生活我們已經度過一年有餘。」

    想想,如果發生在三十年前的台灣,疫情狀態下又會變得怎樣呢?那時候只有電話,只有老三台,還有卡帶。那時候議論的平台只有一種聲音,一種管道,還有幾家報紙。那時候愛一個人,應該是很純粹的才是。

    想自己擁有的,能有的,便能學會知足了。

    ✈ 紐西蘭 Akaroa 阿卡羅阿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讓你找回自我肯定!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MOMO:https://reurl.cc/Xe1O4j

    #看人間條件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

  •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10 20:00:03
    有 1,603 人按讚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

    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取自《人初千日育兒全書》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欣賞鄭老師的地方,就是她不吝於分享個人辛苦的經驗。即使是「專家」,從理論的清晰原則,走向複雜多變的實務,依然可能手忙腳亂。所有我們之前學習的訊息,要全部打掉重練都有可能。

    鄭老師強調的重點,是專注在自己跟寶寶身上,讓寶寶成為我們的老師。觀察、傾聽,是關係中的基本動作,可是腦中念頭紛雜的我們,常常靜不下來,沒辦法好好跟對方在一起,甚至沒辦法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像直播時,鄭老師提到的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運動、好好按摩,我們自己就不見得做得到,更何況要對對方進行—不管對方是寶寶還是伴侶。在最基本的地方都照顧不好自己與對方,這時談愛就像天方夜譚!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我特別節錄了一段重要摘文,放在一起討論。我是期待媽媽明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內在有各種情緒糾結交雜,這沒有對錯。講白一點,不是當了媽媽,內心討厭孩子就是不應該。

    整理好我們的情緒,再重新選擇適合情境的行為表現出來即可。感覺不好,不代表我們很糟糕!

    祝願您,能常常告訴自己,我們可以傷心委屈,我們會陪著與愛著自己!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47864985784195/

    ……………………………………………………………..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文/ 鄭宜珉】

    我出生成長於一個平凡但穩定的家庭,在那個女性永遠以家庭為重的年代,我有個偉大的母親,在父親工作和收入穩定時,她扮演擔負全部家庭照顧責任的家庭主婦,讓我的家天天都有溫暖的飯菜香;然而,在父親工作遇到瓶頸時,母親又無縫接軌地成為職業婦女來分擔家計,讓我們在成長階段雖沒有富裕可言,但也不致於成為「高風險」家庭。

    當時,社會上還沒有所謂「保母制度」存在,不過或許是我母親典型且具傳統婦女美德的母職角色模範,在育兒方面的成果廣受親友肯定,記憶中母親也接續為不少家庭擔任照顧嬰幼兒的角色,讓我在成長過程裡從沒缺乏過和嬰幼兒相處的經驗。我也一直認為自己是非常喜愛孩子、樂於和他們相處,學生時代更曾在多間幼兒園與幼教機構打工,在「母職工作」上的實務職前訓練資歷還算完整且豐富。就讀研究所時,我的主修就是教育,並專攻幼兒教育,更對當時才開始萌芽的嬰幼兒研究興趣深厚。我就讀的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不但是名列前茅的世界名校,教育學系更是首屈一指。這樣完整的學歷也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在擔任母親角色上絕不會有問題。

    就在這樣自以為準備十足、萬分期待的心情下,我第一次成為人初千日母親。我以為一切應該理所當然的美好,但整個孕期竟只有「吐」一個字可以敘述;最戲劇化的一次經驗是在大雪紛飛的芝加哥道路上,我不得不停下車,在來不及套上外套的窘境下,頂著零下低溫,穿著短袖衝下車,吐了一雪地後,在天寒地凍中崩潰痛哭。

    當時的我已經懷孕七個半月,仍孕吐不止,所以那些看著可愛寶寶照片、滿心歡喜的想像寶寶樣子的孕期經驗,真的只是非常偶爾才會出現的情節。

    雖然很幸運的,我的第一個兒子是個還算好帶養的寶寶,不過也是「後見之明」,因為如果沒有比較過第二個寶寶,永遠不會知道心中那把尺究竟該放在哪裡。在我第一次成為媽媽時,你大概可以想像我為他繪製了多少教養藍圖,畢竟我是個「專家」,不是嗎?但可惜他不是非常買單我的專家意見,畢竟那些學歷和經歷他都看不懂,我過去在學業和工作上早就習慣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模式,在他身上也不盡管用。如果不想為難他、為難自己、也為難另一半,我就得把一切砍掉重練,只能從他身上扎實地從頭學起。於是他成為我母職修煉場上最佳的親密夥伴和靈魂伴侶,衷心感謝有他,我的母職之路才沒有因此崩解,更有勇氣在十年之後迎來第二個寶貝。

    相對於哥哥,我的第二個兒子就來得有些驚喜了。那不算是一次計畫性懷孕。當時,我也已經不是可以好整以暇、專心感受生命美好奇蹟的研究生了。我的工作生涯正如火如荼開展,和大部分職場女性一樣,一天可以分配的二十四小時中,除了不得不用來睡覺的時間外,沒有多餘時間可以使用了。不過這次孕期就相對地幸運且順利許多,除了一般想像得到的不適外,沒什麼在孕期英勇事蹟比賽中可拿來說嘴的內容。所以即使忙碌,我還是很努力地額外撥出不少時間,幫自己營造許多二寶媽心理建設,包含幫已經期待很久的大兒子做了很多當哥哥的心理準備。當時的我更有種準備十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外加上我十年的母職實戰經驗,和已從事人初千日工作七年之久,我的從容感和準備度比起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生命的安排往往比你更有創意,我的小兒子是嚴重過敏伴隨高需求的寶寶,常用的「磨娘精」一詞已不足以形容他在寶寶時期為整個家庭帶來的挑戰。因為嚴重過敏,他幾乎完全無法擁有正常的睡眠品質;睡眠嚴重剝奪也影響他的情緒,處在很容易隨時崩潰的狀態,當然也因此嚴重影響他的學習。這些難以預期的挑戰,完全打破了我自認已經為他量身訂做且「極盡所能保有彈性」的教養藍圖。和哥哥的雪地孕吐比較起來,弟弟應該可以輕易奪得戲劇化比賽冠軍。因為在弟弟大約四足歲之前,不分日夜,睡覺時一定要有成人抱在懷裡,才能勉強擁有還算正常的睡眠品質,不會因為搔癢驚醒,抓得滿身血痕後陷入無法停止的哭鬧。感謝當時我的母親和先生,和我一起度過那段艱難時光。我們把夜晚分成三個班次,晚睡的先生負責上半夜抱著他睡,我負責中間醒來輪班抱他,早起的外婆則負責清晨那一班,直到他的過敏狀況在四足歲漸漸好轉,可以有能力自己入睡為止,才停止了這三班制的抱睡工作。

    即使如此,我仍很確定,我自己的人初千日故事絕不是最戲劇化的那一個。如果開放讀者投書,我定然可以收到包含你的故事在內,各種難以計數的起伏劇情。你或許會認為,我之所以能安然度過這些無比艱難的生命危機,是因為我擁有一個還算漂亮的教養專家學經歷,而沒有相同學經歷的你,就需要我的或其他和我一樣的專家所提供的救贖。不過我想告訴你,在這過程中,當然過去的學習有幫上一點忙,但在所有該感謝的人事物之上,我最感謝的專業學習就來自這兩個生命的禮物—我的兩個孩子。他們是我在教養這件事碰上的唯二真正專家與導師,只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任何人在教養上都可以得到舉足進步與巨大突破。

    喔!別誤會,你不需要來我家拜訪他們,因為你的專家就在你家,要能在教養上建立起前面所說的人初千日父母四大智能,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而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

    ^分開看待情緒與行為^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把情緒與行為分開處理。例如,如果你因為不能購買某個名牌包而感到失望,這種情緒是正常而中性的,應該獲得同理;但如果你因此而去盜刷別人的信用卡,這種行為就是「不適當」的。所有的行為,特別是成人的表現,無論背後的情緒是什麼,都要能放在「社會」這個大架構來檢視。

    再舉一個典型的寶寶案例:有個一歲半的幼兒跟著媽媽到超市,看到一包糖果吵著要買,被媽媽拒絕後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打滾。請問在此情境中,有哪些是情緒?哪些是行為?包含了哪些人的情緒和哪些人的行為?

    案例中的寶寶很明顯地因為提出的要求沒被滿足,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包含失望、憤怒、傷心等,於是用哭鬧、在地上打滾這些行為來表達原始情緒。這時成人的角色就很重要,請記得成人在此時也有情緒和行為兩個面向需要探討,在面對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時,成人也會有情緒,可能包含憤怒、焦慮、困窘等,而在這些情緒感受下,每個成人則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有些人會強力拉走孩子、當場動手處罰孩子,或是立刻買東西給孩子,或是在現場說理,試圖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對的……。

    孩子和成人雙方的情緒和行為會相互牽動。此時只有中腦成熟、而大腦還沒發展完全的孩子,在大量負面情緒淹沒之下,成人要先溫暖包容地同理他們的情緒。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像是成人可以先進行幾次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在意圍觀者,要先關照自己的內在情緒,等自己平靜後,蹲低身體,用比較低沉、平穩、緩慢的音調,有節奏地輕拍寶寶身體,提供寶寶如在子宮中聆聽媽媽心音的經驗,重複用具體的情緒字眼,幫助寶寶也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此時寶寶不成熟的大腦需要你這樣滋養。你可以說:「寶貝,我看到你在哭,你看起來很傷心、很失望。我知道你的感覺,你可以傷心和失望,我會愛著你和陪伴你。」雖然這時往往會發現寶寶不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可能哭得更大聲,不過此時的哭常會轉成一種抒發性質的哭泣,這時成人只需持續陪伴,直到寶寶哭聲轉成比較接近抽咽聲,甚至主動尋求你的抱抱,此時就可以溫暖地抱抱孩子,牽起孩子的手離開現場。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成人沒有先關照自己的情緒,並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分開處理,只是因為不適當的行為發生就立刻處罰孩子,孩子可能會一直處在失落狀況下,即使表面上的行為處理了,但在成長過程中,當碰到更多人生困境時,當年的情緒沒被滿足的孩子,就會帶著傷成為大人,並不時出來主宰人生。相對的,成人若一味滿足孩子,孩子也將失去在人初千日發展關鍵期學習的契機,無法意識到人生並不能永遠「跟著感覺走」。作為群居動物的一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的行為永遠會放在社會架構上來檢視是否適當,被一味滿足而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行為失控,進而產生人際問題或是社會適應困難。

    .

    以上文字取自
    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決定孩子一輩子生命品質的1000天
    https://bit.ly/05100130-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誠品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5 07:15:29
    有 2,002 人按讚


    ▍變瘦、變美是一個人的戰場,是生活的自律、自信與自愛

    我們努力去改變自己,不是為了力挽狂瀾,讓那些不愛自己的人、討厭自己的人喜歡上自己,而是讓我們的靈魂更加獨立,讓生命因為更好的自身而充滿意義:我不為取悅別人,只為我自己。

    記住,你努力變瘦、變美,不是為了配得上誰,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塑造更美好的自己。而自律與自愛,將讓你擁有你本該有的自由與遼闊。

    ▍怪社會太殘酷前,先放下你手裡的薯片
      
    身材、顏值無法用來評斷一個人,但是它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審美品味以及對理想人生的野心。而有時,學會對美食說「不」,也是成長的意義。

    這本書不教你如何瘦身,卻能讓你羞愧掩面、放下手中洋芋片,往健身、運動的路邁進。

    當你終於能在飲食、運動、生活上自律,你去除的不只是贅肉,還是對生活的抱怨、不堪和苦痛。你獲得的也不僅是胸肌、腹肌和馬甲線,還有對生活的自信和鬥志。

    ★看完本書,若你還想來一份炸雞,
    那我只能說:加油寶貝,你是最胖的!★

    取自《過了二十歲,要有瘦一輩子的本事》

    *********************************

    各位姊姊妹妹們,年初一早💕,恭賀新禧🧧 🧧 🧧~

    是我,心理甜心💝,超級喜歡走路的寶可夢訓練大師💪!

    打敗火箭隊,救出寶可夢,是我平時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如果有人問我(其實沒人問),為什麼這麼執著要在各個道館鍛鍊武功,我會說,其實也沒為什麼!!! (喂~)

    沒有啦,我超喜歡走路啦🦶,走路的時候,有個目標也不錯。最近打道館的時候,有個國小的寶友,跟我一起合作打道館。

    他輕輕地呼喚:「葛格,你是哪一隊的?」

    「黃隊!」我用著一副道貌岸然的表情👽👽👽,堅毅又簡短地回答他,我一點都不為他這種過於誠懇的言詞所打動。

    「我也是耶~」他喜不自勝。在很短的一剎那,我像是在他眼中,看到了高中時期,那喜歡跑步🧗‍♂️打球🏀的我!

    這時,我依然維持著自己高冷的外表,還有不知不覺越來越輕快的腳步,再次抓到席多蘭恩(沒有色違,可惡~),還有原蓋海龜(很稀有喔),大勝回巢。我衷心祝福這位國小的寶友,領了紅包錢之後,能去檢查一下視力👁!!!

    總之,講了這麼多運動的好處(有嗎?),現在來說點心裡話。

    在我煩躁不安的時候,我走路;在我想跟大自然🌳🌱🌿🍂學習的時候,我走路;在我想去小7的時候,我走路;在我要倒垃圾的時候,我走路(其實有時候會小跑步~)……。走路,真是我的良伴,超級好朋友。

    祝願您,能自律與自愛,擁有你本該有的自由與遼闊!

    *********************************

    為什麼堅持運動的人,更容易升職加薪

    【文/ 慶哥】

    某期的綜藝節目討論減肥與自制力之間的關係時,主持人非常精闢地總結說,窮人的自制力就是比富人低,他們是最先放棄自己形象的人。
    乍一聽,覺得他對窮人有太大的偏見,憑什麼說窮人的自制力就比富人低?但聽他接下來的分析又有點意思:他說人的意志力跟生理能力一樣都是有極限的,當一個人白天工作太累太苦,晚上就容易失去自制力,放縱自己的食欲和身體。
    我反思了一下我自己的人生經歷,確實我最胖的時候,就是我最窮最累的時候。
    當時大學一畢業,在公司裡從底層做起,天天有處理不完的客戶電話、文案、資料整理,還有主管交辦的額外任務,下班後還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地鐵轉公車,簡直累癱。
    晚上八點半吃完晚飯,真想在沙發上坐到天長地久。這就導致畢業後的兩年裡,居然胖了五公斤,欲哭無淚。
    上天是不是有眼無珠啊,我那麼累、那麼窮,怎麼還那麼胖啊?不是愈辛苦愈瘦才符合邏輯嗎?
    看來那句話得到了印證:意志力都被日常工作消耗了,晚上根本不想運動,只想用吃和躺來補償自己的身體,於是愈補愈胖。
    那時候又窮又苦的我,確實在身材的發胖中愈走愈遠。不能控制自己身體的感覺,就像把命運交到別人手上一樣,會認為自己很失敗、很沮喪。

    * * *

    可是那些在狗血的生活裡,依然能控制住身體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這種控制感能夠打敗那些令人不快的小確喪。
    同事K生完小孩一年後回歸崗位,坐在我正對面。
    她哪有初為人母的心寬體胖啊,簡直就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瘦,穿著西裝套裙昂首挺胸的姿態,秒殺眾多未孕未婚的女同事。
    有人說,一孕傻三年,很多新手媽媽回歸職場後,眼眸裡充滿不安和迷茫,可是她眼裡閃著精光。
    我忍不住問她保持苗條的祕訣。她說,生完小孩後半年就開始健身,每天把小孩交給母親帶兩個小時,而自己就去健身房運動。
    她說自從小孩出生,自己的生活就忙得雞飛狗跳,從來沒試過睡完整覺,一晚起床五、六次是常態。所以每天都頂著熊貓眼,非常疲勞。
    可是她依然堅持抽空健身,每天都去健身房跑三十分鐘跑步機,跟著教練舉機械。她的優美線條可真來之不易。

    曾經有很多人擔心自己生完小孩後,職位被別人取代,但同事K依然仕途順遂。主管還是喜歡重要計畫讓她參與。
    比如,接待外國專家的事宜還由她主導,因為她經驗豐富,而且形象好,眉眼間透出自信。一年後,她從一般員工晉升為中階管理者,工資也跟著翻倍。
    生產完回歸職場的同事K,身材不僅沒垮掉,反而變得更加纖瘦筆挺,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剛當媽的人,是人生中最苦、最累、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可是她能在這種狀態下沒有放縱自己,反而逆流而上,她在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自制難以想像。
    主管對她繼續重用,看中的大概不僅是她的能力,還有她對自我要求的態度和自律。
    因為對身材自律的人,總比放縱的人看起來更可靠。
    一個人的能力有時不僅體現在她的辦事能力上,還有她控制身材的意志力上。能夠控制住身材的人,才更有潛力扼住仕途的咽喉。

    * * *

    跟自己的意志力做鬥爭,是一輩子的事情,能控制體重和飲食的人,才具備成為菁英的潛力。
    自從深受同事K的刺激後,我開啟了健身模式,心態和體態都有了微妙的轉變。我現在每週都會到健身房至少報到三次。
    每次訓練體能都感覺在突破自己的極限,一開始做平板支撐,我只能維持二十秒,做深蹲三十下已經喊救命,但連續堅持三個月後,簡直愛上多巴胺分泌的快感。
    我一邊聽著澎湃的音樂,一邊踩跑步機,瑜伽和拉丁舞輪番上陣,感覺脂肪在一分一秒間消耗。透過有氧和無氧運動的結合,減了六公斤多,體態也更加挺拔和緊緻,心情也跟著舒暢起來。
    相比以前一回到家就秒變廢柴的狀態,現在健身後更加精神飽滿。以前寫作兩小時會腰痠背痛,現在健身是最好的緩解方式。
    原來運動後,大腦會更加清晰,寫作起來也更有條理,更易爆發靈感,連上班也更精神抖擻,寫文案出現錯別字的頻率也降低了。
    難怪後來主管看我時,嘴角會出現四十五度上揚的微笑。
    健身帶給我的,不僅是身體和精神面貌的革新,還有事業運的高升。
    作家木心先生說,活著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深深認同,活著本來就不易,還要在又苦又累的生活裡改變習慣,就難上加難。
    可是,如果能做到,豈不是又向人上人邁進了一步?反正在我心裡,在又苦又累的日子裡,還能堅持運動,就是了不起的人。

    * * *

    曾有藝人在微博上吐苦水說,女明星為了自己能瘦一點,究竟有多餓沒有人知道。其實不只明星,每個對身體有要求的人都會像他們的人生一樣,時時在迎難而上。
    我見過很多職場上的菁英,他們無論日晒雨淋都能堅持運動。
    我有一位很有毅力的朋友,他每天五點起床,吃過早餐後花兩個小時徒步上班,他說這樣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磨鍊意志,後來他經歷兩次創業失敗,但靠著那股平日訓練有素的意志力熬了下來,現在事業風生水起。
    我曾經的女上司,一到假期就喜歡背著行囊與朋友相約爬山,現在連她丈夫和八歲的女兒都深受她感染,喜歡上爬山。
    這位女上司家庭美滿、事業得意,這離不開她的苦心經營,爬山不僅是她增強家庭關係的紐帶,也更能鍛鍊她在工作上的進取心。

    每個堅持運動的人,背後都隱藏著一顆蓬勃的上進心,這種精神會帶動他們的生活、工作,連面貌也閃閃發光。
    愛因斯坦曾在鼓勵他兒子的信中說:「生活就像騎自行車,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斷運動。」
    深深認同,生活不易,但運動是找到生活平衡點的好辦法,無論你平衡的是身體還是心靈。所以,在我看來,當你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並堅持下來時,你就擁有成為菁英的潛力。

    .

    以上文字取自
    過了二十歲,要有瘦一輩子的本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735

    .

    2/9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2/9台北國際書展.對談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8178876154107/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