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拜登拋美電動車王國夢 十年後拚銷售占美5成車市》 1.帶頭全球對抗暖化效應,美國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王國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簽署行政命令立下目標,希望美國能在2030年,讓電動車在...

  • 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0 17:00:53
    有 488 人按讚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拜登拋美電動車王國夢 十年後拚銷售占美5成車市》
    1.帶頭全球對抗暖化效應,美國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王國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簽署行政命令立下目標,希望美國能在2030年,讓電動車在美銷量達到整體車市的一半,而為了展現他的決心,同時宣布將收緊在川普時代放寬的汽車排氣量標準,會推出嚴格的法規,來加速淘汰目前大量燃燒汽柴油的傳統汽車,且拜登在這天,還邀請了美國三大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泰蘭蒂斯,三家車廠都表示願意配合政府大量生產電動車。

    2.但要讓電動車占到全美車市銷售的一半,可能實現嗎? 目前,電動車在美國車市的銷售占比僅僅2%~3%。如何要能在十年後達到25倍的數字,許多專家一致的看法是,美國人對傳統燃油車的喜好很難改變,加上電動車購入後的前期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不少美國車主卻步的原因之一

    3.拜登當然知道這是一項挑戰甚鉅的目標,因此他早在今年四月提出基礎建設預算案時,就在電動車建設預算上,給出比造橋鋪路這些基本建設更高的金額,因為要讓電動車普及化,就必須做到讓充電站,如同街角加油站一般的方便,才有可能讓電動車從小眾走入主流,拜登的目標,是要在全美廣設50萬座充電站。

    4.拜登劃時代的宣布,某種程度上雖是站在氣候變遷的環保角度,希望重塑美國汽車工業未來,但還有一點,就是想對抗中國電動車崛起的威脅,保障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因為美國目前不管在電動車銷量,還是電動車電池的製造量上,都輸給中國。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市,是拜登並沒有邀請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加入他的電動車王國大計,光從這點就足見拜登,是想保住美國傳統車業的未來。

    5.況且還有政治上的現實等著拜登,他所提出的基礎建方案算,雖然已在近期完成兩黨協商在參院通過,但規模只剩下一半,電動車預算,更從一開始的1740億美金到只剩下50億美金。民主黨對此金額高度不滿,揚言還要再追加,可想而知,這又是一場政治拖延賽。

    {內文}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熱衷開車,我可曾是優良駕駛

    拜登是道地車迷,收藏50年的超跑汽車雪佛龍Corvette,去年曾在總統競選廣告中亮相,當時他勾勒夢想執政藍圖,盼美國有朝一日,能從汽車王國轉型電動車王國。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深信美國能重掌21世紀的車市,只要我們轉往發展電動車

    入主白宮逾半年後,拜登把夢想升格為政治野心,親自駕駛油電混合吉普車繞行南草坪這天,喊出「電動車才是美國汽車業未來」,只能前行沒有退路。

    美國總統 拜登:一個有遠見的未來,將開展在我們眼前,就是一個屬於電動車的未來

    美國總統 拜登:不管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燃料電池車,全都是電力發動 不會回頭了,問題在於美國未來是領先還是落後

    美國總統 拜登:因此,汽車業員工及領導人,州及地方官員,今日集聚一堂,要替美國的故事寫下新頁

    拜登簽下行政命令,拉出近十年時間軸,希望傾美國政府之力,推廣國人購買使用電動車,同時宣布未來將搭配收緊汽車排氣量規範,針對小客車卡車制定更嚴格標準,以激勵美國車廠提高電動車產量,美國三大老牌車廠通用 福特 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受邀參與白宮活動均表態全力配合,共同訂下2030年讓電動車,登上全美車市五成市占的目標,但美國國內不少分析,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都直言,縱使總統擘劃美國電動車大國夢的背後,有著決心降低國內溫室氣體碳排量的規劃,和冀望對抗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崛起的盤算,還是總歸一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通用汽車廣告:有了通用全新的鋰電池,我絕對能超越那些笨蛋

    PBS新聞片段:要讓電動車,簡稱EV車在美普及化障礙重重,不妨看看電動車採用率,也就是全美有多少人購買電動車,就會明白絕對是挑戰,想改變民眾的駕車習慣非常困難

    美國環保經濟學家 Joshua Linn vs.PBS記者:目前電動車在美國的市占率約莫2%-3%也就是美國每年賣出的新車,2%-3%是電動車,這比例太少,實在太少,少歸少,但已經增加了,十年前可是零

    首先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全國第一高的碳排量,來自交通運輸占比29%,想扭轉大眾購車習慣減少污染量,拜登確實提出了治本之道,但從現實面來看,這項政策最大阻礙之一,其實就落在美國民眾對電動車接受度裹足不前,因為油價低廉讓購買汽油車,不管是休旅車卡車或轎車,都比擁抱環保來得划算省錢。

    PBS新聞片段:一項名為消費者報告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猶豫購買電動車提出了幾個理由,例如擔心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跑多少里程數,昂貴的前期成本,即便研究顯示,消費者其實可隨時間,省下更多無須加油的成本,還擔心充電站數量不足

    美國總統 拜登(2021.05):當前,中國可是在這場比賽中取得領先地位,我不是信口開河,這是鐵錚錚的事實,中國以為他們會獲勝,但我想中國最好搞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贏得比賽

    再者,拜登把中國視為美國電動車產業最大假想敵,若想超車領先,太多差距需彌補太多進度得追上,以2020年為例,全球賣出324萬台油電車及純電動車,美國僅占1/10 32萬8千輛,中國則繳出133萬台,些微輸給歐盟139萬台,是美國四倍之多,位居全球第二的亮眼成績,就連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美國僅有4座電池生產廠,而中國則是30倍120座,便有分析師以通用為例,解釋美國想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國」,不僅是一條漫漫長路,根本是不同量級的一場對抗。

    新聞片段:這是一項震驚許多人的宣布,全美最大車廠之一通用,誇下海口要在2035年時,達到只銷售電動車的目標,分析師:通用絕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妨讓大家對通用的全球銷售有點概念,去年,通用在全球賣出660萬台車,猜猜當中有多少屬於純電動車,只有4萬9149台

    且在充電站設置率上,全美包含公共及私人總數不超過十萬座,中國55萬8千座,
    光是上海北京就各有5萬座,且對比美國明星車廠特斯拉,近年推出的超級充電站,
    5分鐘可續航120公里,中國新興電動車廠蔚來,是花相同時間就能滿電上路。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車子快沒電了,只能再開42公里,所以我得來這裡充個電了

    新聞片段:當肖先生要重新替車子加燃料時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師傅你要來嗎

    新聞片段:他不必跑到加油站,他甚至不是替電動車充電的那個人,反而他去的是一座電池交換廠,只要5分鐘,他的電動車就能被裝上充飽電的電池,最高可開(260英里)418公里,對這位42歲每天開車的上班族來說綽綽有餘了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vs.充電站人員:好了是吧 好了 謝謝啊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電動車王國夢充滿理想目標遠大,早在今年四月,拜登提出總規模2兆美金基礎建設投資案時,為求大力發展國內電動車產業,力拚2030年前廣設50萬座充電站,便擬出比用1150億美金造橋鋪路,更高的預算1740億美金,因為倘若不讓充電站,像街角加油站一樣無處不在,電動車就無法從小眾蛻變為主流,四個月後基建方案,雖然終在歷經兩黨討價還價數月後闖過參院,但預算規模已砍半縮水,其中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經費,僅剩75億美金,民主黨喊出必須再追加850億美金,只怕又是場政治拖延賽下,全美環保專家率先表達了失望之情。

    CBS記者:若是與氣候專家對談,他們都覺得這樣的進展太過緩慢,專家們其實非常沮喪在這份基建案中,氣候變遷相關預算,因為兩黨角力而遭大砍

    紐約時報說,這是拜登的打地鼠遊戲,眼前目標太多,想一網打盡難度甚高,在擊退氣候變遷的全球浪潮下,想達成排碳大國的減碳承諾,在美中科技對抗未完待續下,企盼轉型國內汽車工業,變革生產製造鏈保住美國就業,把氣候議題結合抗中,拜登想一箭雙鵰的政治設想,端看美國人能否放下對燃油車的矜持,投向電動車懷抱。

    https://youtu.be/OpegN1mhLCY

  • 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9 15:40:09
    有 328 人按讚

    今天與陳椒華委員共同召開「#修法友善電動車回家充電」線上公聽會,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在服務處開線上會議,不過不妨礙討論的熱度。
    ⠀⠀⠀⠀
    在台灣,民眾目前購買 #電動車 之後,不管是汽車還是機車,最重要的就是 #充電 問題。像我們雲林一開始還沒有電動機車的電池交換站,民眾選購電動機車的意願很低,就算2017年環保署規劃充電補助,雲林人是「看得到卻補不到」,最後透過我們質詢、與業者溝通才開始在雲林有民眾願意購買電動機車。
    ⠀⠀⠀⠀
    然而,電動機車還可以有電池交換站,電動車卻沒有,車主必須自己充電。充電時還需要有設備,必須透過「充電樁」牽一條電線為車子充電。如果民眾家裡是自有房屋或是土地,就沒問題,但如果是住在公寓大廈,汽車統一停在停車場、或是有管委會的,想在停車場加裝充電設備,就常會遇到糾紛。
    ⠀⠀⠀⠀
    其中「用電變動」、「費用分擔」、「公共安全」及「環境美觀」,這四項爭議最多。因此今天召開公聽會,要來聽聽各界的意見。邀請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內政部營建署、台電、業者以及車主,共同來探討要如何解決?
    ⠀⠀⠀⠀
    經過一番討論,初步結果,由於電動車是新的科技,相關法規還沒有跟上,我們與陳委員將函請行政院消保處、協調社區充電樁設置問題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法規釐清,並再擇時召開會議協調。
    ⠀⠀⠀⠀
    若您有相關的意見,也可以在這篇文章底下留言,提供給我們做為參考,感謝!
    ⠀⠀⠀⠀
    🔍 建國國會報告

  • 電動車充電站設置法規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3:51:45
    有 22 人按讚

    ”幫助2050年淨零排放達標 我們需要做足哪些準備?(05/26/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IEA上週便發布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文:詹詒絜(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這兩年,國際掀起一陣「淨零」風潮,統計到今年4月,已有44個國家加上歐盟喊出淨零排放目標,加總涵蓋了全球70%的總碳排和GDP。

    但目標喊歸喊,真正將淨零承諾寫入國內法的國家僅不到1/4,可能大家仍在觀望,或摸索該如何達成。國際能源總署(IEA)上週便發布「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帶大家透視達標路線和關鍵里程碑。

    走在2050路徑上 經濟會成長但碳排會下降

    報告一翻開,最吸睛的預測莫過於這套路徑不僅能讓2030年的世界經濟規模比現在多40%,能源消耗也同步減少7%,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耗完美脫鉤!而且到2030年還可以創造1400萬個就業機會,發展更高效能的電器、燃料電池運具,以及建築節能改造上,更額外需要1600萬個工人。

    不過報告也坦承,轉型中會有工作機會流失。2050年化石燃料在目前能源總供給量的占比中會從4/5下降到只剩1/5,隨著大規模的淘汰,估計會減少500萬個工作,此時正義轉型(just transition)就必須進場,輔助工人轉換職場。

    此外,要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乾淨能源技術在2030年能不能被大幅提升及採用會是成敗關鍵,這包含太陽能和風能的裝置容量要提升至現今的四倍,電動車銷售量須為現今的18倍,而且GDP能源強度每年要改善達4%!其中在電力部門去碳化中,若一切順利照劇本走,2050年幾乎90%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就占了70%。

    三大部門減碳關鍵:氫能、電動化、零碳建築

    接下來看能源終端用戶,2030年工業和交通部門碳排會各降20%,建築部門則會少40%;到2050年,三巨頭的減排幅度可以各自來到90%,完整脫碳。

    但是要這麼巨幅削減碳排,工業部門得仰賴氫能和碳封存及捕捉技術。其中2050年氫能的量會是現今的6倍,一半會用於重工業(主要是鋼鐵和化學品生產)和交通上。

    讀者可能會疑惑,氫能又分綠氫、灰氫、藍氫,如果都是用灰氫來生產,怎麼達到減碳效果?對此,報告裡特別強調2050年有2/3的氫能必須是低碳的,也就是用電解方式製造,而且成本會比現在少3倍,以利量產。

    交通部門的去碳則要靠電力化,2030年的車輛銷售有60%會是電動車(2020年電動車銷售僅占5%),公共充電站也要到位,設置將多達4000萬支;其他像是航班數量要減少12%、20-50%的車旅(car trip)轉換成透過公共運輸、自行車進行,都是減碳助力。

    必須要提的還有這次報告在建築部門裡提出一個新概念:準零碳建築(zero-carbon-ready building),也就是計算一棟建築碳排時,需涵蓋建物營運、搭建、和材料生產製造幾大階段;如此要低碳,建築就得具備良好的被動式設計、整合當地的再生能源、使用低碳建材、甚至可以成為分散式能源的一環,為韌性電網貢獻己力。

    扣合著淨零目標,2030年全球應有20%的既有建築需要翻新,2050年超過85%的建築需遵守準零碳建築能源法規,住宅建物翻新速度每年要達到2.5%才行(目前比率小於1)。這樣即使未來全球樓地板面積會增加75%,排放量仍可被完美削減90%。

    最後,就經濟工具來看,少不了用碳定價去刺激各部門的脫碳,不過平均碳價於2030年要達到130美元/噸、2050年250美元/噸,藥效才能發揮到最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269

    IEA : Net Zero by 2050 -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www.iea.org/reports/net-zero-by-20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