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雷射二極體發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雷射二極體發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雷射二極體發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雷射二極體發展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優分析UAnalyz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唐(4919)第2季每股大賺2.36元 下半年供需續吃緊 新唐本周公布第二季財報,受惠業外業內表現,毛利率及EPS都獲顯著成長,大摩在法說後對於新唐目標價由155上修至200元,主因是看好明年新唐將獲利超過一個股本。 💯第2季財報佳績 1. 毛利率40.91%,較第1季提升約2%。 2. 稅後...

  • 雷射二極體發展 在 優分析UAnalyz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17:26:08
    有 140 人按讚

    新唐(4919)第2季每股大賺2.36元 下半年供需續吃緊

    新唐本周公布第二季財報,受惠業外業內表現,毛利率及EPS都獲顯著成長,大摩在法說後對於新唐目標價由155上修至200元,主因是看好明年新唐將獲利超過一個股本。

    💯第2季財報佳績
    1. 毛利率40.91%,較第1季提升約2%。
    2. 稅後9.39億,季增246%、年增182%,單季賺超越2020全年獲利。
    3. 單季EPS為2.36元,累計上半年EPS達3.06元。
    🚀獲利成長原因
    1. 微控制器市場、筆記型電腦需求強勁,產品報價調漲使毛利率提升、業外方面有股利收入。
    2. 併入日本 Panasonic 半導體(更名 NTCJ),完成價金調整,有一次性收益認列,且併購效益也逐漸顯現
    🥸下半年展望
    1. 半導體仍供應不足、MCU需求續強,下半年市場不會一下就出現供需反轉。
    2. 新唐產品價格相較同業較晚才跟漲,所以漲價效益尚未完全反映;接下來毛利率也不會有太大下降變化,維持在高檔水準。
    3. 車用和工業產品貢獻預期會再提升,中國半導體自製化也帶動對新唐MCU的需求。但要注意風險是同業調整價格、美金持續貶值的問題。

    📚新唐小學堂
    1. MCU是啥?
    MCU全名為Micro Controller Unit,中文稱作微控制器。MCU會將CPU、記憶與運算功能整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微型的電腦,有一個完整的電腦架構,能夠搭配在任何規格、等級的電子產品上。 

    它的用途非常廣泛,從吹風機到洗衣機各種家電、遙控器、玩具,甚至倒車雷達、物聯網都會用到。MCU又可以分為四個等級,最低是4位元、最高是32位元,像是遙控器、計算機等只要用到4或8位元就好;過去台灣MCU業者主力都在低階的8位元產品,近年才開始積極研發32位元的產品,而新唐就是台灣32位元高階MCU指標廠。

    新唐產品多應用於筆電、教育筆電Chromebook,以及工控、物聯網、醫療電子、智慧家電等高效能MCU,且是往生命週期較長的產品發展,在遠距需求的帶旺之下,也為電腦類應用產品增添動能。

    2. 新唐近況
    華邦電持有約61%股權的新唐,為台灣MCU晶片廠,同時從事IC設計與晶圓代工製造,擁有一座6吋晶圓廠,大部分是用來生產自有IC產品,小部分接單供客戶使用。

     IC設計占營收87%、晶圓代工則是10%;IC設計產品以通用型和特殊應用型的微控制器(MCU)占最重,其他像是影音IC(AUDIO)及雲端運算PC相關IC。

    2020年第3季併購日本松下Panasonic半導體部門(後更名為NTCJ),加入6吋、8吋兩座晶圓,還新增影像感測器、微控制器技術、MOSFET、射頻及雷射二極體等產品;為新唐加強了感測、影像處理和電池管理系統的業務,而且在NTCJ加入後,產品應用端方面也有很明顯的變化,車用與工控占比快速成長,也有助於新唐之後在車用的布局發展。

    #新唐

  • 雷射二極體發展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9 13:59:54
    有 16 人按讚

    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洪瑞華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與晶呈科技成功開發磁性 Micro LED 轉移方案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洪瑞華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和晶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科技部產學計劃,已成功在特殊的銅磁基板上開發微形發光二極體(Micro LED),具有超薄(僅50微米)免研磨且可使用化學蝕刻進行晶粒分割,此技術將使得Micro LED 晶粒本身不再脆弱,並可使用磁性探針卡進行巨量微整預排列與巨量轉移,ㄧ舉突破傳統的空氣吸取晶粒限制,有機會大幅降低目前Micro LED 顯示器價格居高不下的製作成本,成爲台灣顯示器產業彎道超越的新契機。
    (資料來源: 交通大學、晶呈科技)
    洪教授特別提到Micro LED 顯示器為跨領域之科技, 必須整合LED晶粒結構、電路設計、IC驅動、巨量轉移、顯示科技等異質整合技術,為因應此一產業發展, 交通大學特別成立「先進電光技術與系統技術整合中心」,希望透過此一中心提供異業整合與人才培訓之服務平台,進而提升國內相關產業的電光科技水準,成為世界級研發與製造電光元件/系統中心。

    本技術使用的銅磁基板為晶呈科技的產品,而磁性巨量維整預排設備、磁性探針卡巨量轉移設備、Micro LED 雷射修復機則為中科園區「創新服務(股)公司」所提供。晶呈公司表示此銅磁基板材料應用在LED產業,結合了精密機械、LED磊晶、IC Driver、顯示器產業等龐大產業實力,未來三到五年內有機會為台灣創造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的 Micro LED 顯示器產值。
    訊息來源
    https://m.ledinside.com.tw/node/view/36974.html

  • 雷射二極體發展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06 19:50:13
    有 157 人按讚


    交大光電系王興宗教授新書出版
    「#共舞雷射」--開創台灣雷射研究的先鋒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致力於雷射物理研究而有所突破的三位科學家;實際上,雷射(LASER)發明於1960年代,超過半個多世紀以來,以雷射相關的研究已多次榮獲諾貝爾獎的肯定,這說明了雷射技術的演進不僅加快了全球科技發展的速度,更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便利發明。台灣在雷射科技的發展中並沒有缺席,而且交大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共舞雷射」一書由交大光電系王興宗教授撰述其一生參與雷射技術發展之盛世並於其中創造其盛的故事,王教授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一字一句堆積出與雷射共舞的驚奇之旅。

    王興宗教授致力於雷射技術超過五十年,從最早的台灣第一支自製雷射、世界上第一套白光雷射、研製美國第一顆砷化鎵面射型雷射,到近期於交大研製全球第一顆藍光氮化鎵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Blue GaN VCSEL)為其最著名的代表,王教授的研究領域廣泛,其中包括氣態、固態以及半導體雷射等具有開創性的成果,對學術界與產業界均有極大的貢獻。

    交大光電系主任盧廷昌教授指出:王教授於1965年在交通大學的博愛校區建立台灣第一間雷射實驗室以及製作出台灣第一套紅光氦氖雷射,並發展雷射與光電相關課程,先期培育出許多雷射光電的人才,奠定台灣在雷射光電科技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雷射」一詞的中文名稱是由王教授最早提出的。此外,王教授於1971年在美國使用中空金屬陰極放射管發明並製作出世界上首套氦鎘白光雷射,可以同時產生紅藍綠三色同調光,在全球榮獲二十件專利,世界公認為「白光雷射之父」。王教授於1995年從美國返鄉在交通大學光電所建立半導體雷射實驗室,擔任教育部卓越計畫與國科會國家型奈米計畫的總主持人,致力於氮化鎵奈米光電元件的研究,首先成功的製作出全世界第一顆藍光氮化鎵面射型雷射,並率先使用雷射剝離與奈米柱等技術大幅提升藍白光發光二極體的操作效率,已大量應用於顯示、面板與固態照明等節能光源中。

    王興宗教授一生鑽研雷射技術,發表論文超過兩百多篇,在許多專門的領域上仍維持技術的領先,在學術界受到高度的肯定;此外,在台灣所培育的無論是早期的雷射光電人才或是後期的發光二極體(LED)、半導體雷射光電元件等領域,超過一百位博碩士畢業生,對於台灣的學術與產業的發展,貢獻良多!

    「共舞雷射」一書由五南出版社編輯發行,全書由王教授以平實的口吻娓娓道來,似乎在不經意中的過程,卻屢屢成功完成許多雷射技術的世界第一的精采故事,相關章節還輔以雷射技術講座,簡介如雷射、白光雷射、半導體雷射、VCSEL等原理,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在人文、歷史與科技等領域上獲得人生發展的啟發。新書發表會由交通大學光電系與田家炳光電中心共同舉辦,發表會場面熱鬧溫馨,許多王教授曾經教過的學生攜家帶眷的前來參加,前國科會主委暨交大榮譽退休教授魏哲和、前交大校長暨交大講座教授吳重雨及晶元光電總經理周銘俊等皆出席共同推薦,期許開創台灣在雷射光電技術上一片嶄新的天地。

    #為世界之光
    #白光雷射之父
    #共舞雷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