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雷切結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雷切結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雷切結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雷切結印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具有深度的報導,可以重溫——《報導者》疫情報導分析與科普知識整理】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從雙北社區感染、苗栗移工群聚到北農市場風暴,《報導者》持續記錄疫情下每一刻的考驗與警訊,傾聽醫療、檢警、消防員等第一線人員的聲音;看見在「防疫優先」大旗下,可能被忽視的求救訊號;也透過圖文,以淺白文字整理疫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JUKSY 街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中二病把你逼到瘋了!ØZI 化身火影忍者,FREE FALL降臨大明星小教室,氣勢十足殊不知一秒破功。 ØZI不只會唱歌還會忍術!中二轉學生大爆走!美麗老師扛不扛得住!宣傳班長凱西,氣得助教阿鑫差點翻桌,節目組準備超ㄎㄧㄤ墨鏡本想惡整ØZI,沒想到ØZI都能完美駕馭,竟意外發現新的代言商機! ...

雷切結印 在 李明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1:02:30

. 和團隊一起默默策劃,編製了一本像海一般、波光粼粼的書,不只書衣封面閃亮著絶美藍銀,內頁每一則文章、詩篇,每一張照片、繪圖,都溢散著大海的氣味。 感謝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精彩撰文的十三位作家、老師,以及長期合作的最強攝影夥伴邱大花。 能把一本委製的政府出版品,做好做滿到這個程度,我沒有懸念,抬頭...

雷切結印 在 P̆̈????☀︎︎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22 14:30:51

這次來到金門體驗了一趟懷舊復古輕旅行 白天跟著大家一起單車環島拍拍文青美照📷 晚上走訪西方街感受濃濃的復古眷村氛圍 真的是以為搭了時光機來到金門✈️  特別推薦大家來西方老街的 @carnival0927 吃冰喝酒聊聊天看看表演 親切熱情的老闆娘為我們介紹了好多金門在地文化與飲食 真的...

  • 雷切結印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2 16:43:54
    有 881 人按讚

    【具有深度的報導,可以重溫——《報導者》疫情報導分析與科普知識整理】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從雙北社區感染、苗栗移工群聚到北農市場風暴,《報導者》持續記錄疫情下每一刻的考驗與警訊,傾聽醫療、檢警、消防員等第一線人員的聲音;看見在「防疫優先」大旗下,可能被忽視的求救訊號;也透過圖文,以淺白文字整理疫情、疫苗與變種病毒的科普知識,期盼以理性分析降低恐慌。

    台灣即將進入微解封階段,我們將過往兩個月來所有相關深度報導、評論與Podcast,分成八大主題,希冀能去除雜訊、傳達疫情下社會不同族群的聲音,攜手面對長期抗戰:

    ❤️【實用派】

    COVID-19疫苗關鍵問答 https://bit.ly/2TFeFX0

    台灣+國際疫情即時脈動整理 http://bit.ly/2HMR2T6

    從Alpha到Delta,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 https://bit.ly/2UsxWeK

    /知識文
    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 https://bit.ly/3wwFbQg

    COVID-19痊癒者身上藏有解藥「單株抗體」?混合用、早點用才有效 https://bit.ly/3r10F6y

    /Podcast
    抗疫的另一場戰:謠言後面的劇本、對抗謠言的工具、該如何不被騙? https://bit.ly/3eZg6YD

    🧡【關鍵政策與事件】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 https://bit.ly/2Uh9kp6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 https://bit.ly/2UGtj0q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 https://bit.ly/3wt5Iya

    我好像一個犯人──從移工禁足令、違法切結書看疫情加重的歧視爭議 https://bit.ly/3vRIDV3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 https://bit.ly/3vhVe4l

    💛【SOS訊號,收到請回答】

    [圖文故事] 美麗華罷工,一場疫情三級警戒下看不見的耐力賽 https://bit.ly/2TUSyfM

    失業流離的疫情長浪來襲,如何拉住無家者和弱勢居住族群? https://bit.ly/2TRCcod

    通訊心理諮商開放緩不濟急──大疫當頭,上萬名個案誰來承接? https://bit.ly/3e7SYGa

    防疫與家庭照顧壓力的歪斜天平──醫療降載下「非急迫」病家的身影 https://bit.ly/3xtV7nv

    「很多家庭快撐不住了!」社區據點因疫情關閉,失智者照顧雪上加霜 https://bit.ly/3xymnBm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https://bit.ly/2Vok3OW

    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 https://bit.ly/3xdZqTI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長期照顧者的獨白 https://bit.ly/2Us5uJC

    /Podcast
    走進兒童專線裡的世界,聽見疫情下的家庭地雷 https://bit.ly/3vBsrqK

    💚【待在家大挑戰】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落差──看見疫情下的教育不平等 https://bit.ly/3k7nSSZ

    [圖文故事] 暫放在雲端的畢典紀念 https://bit.ly/2UG9oPe

    [圖文故事]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https://bit.ly/3k8SXG8

    在家防疫懶人包|移動受限的期間,你該學會的事 https://bit.ly/3pgnr9v

    /評論
    疫情下的家事勞動與女性蒼白 https://bit.ly/3e6XdCb

    /Podcast
    封城一年半後,我變成烘焙跟泡菜大師,度過疑似確診和憂鬱的難關 https://bit.ly/3ukDP9V

    一封來自視障者的信,給疫情下的我們:「如果你也感覺被遺忘,要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 https://bit.ly/3ivH6kD

    孩子停課我該怎麼辦?一位家長的兩年經驗談:https://bit.ly/3ykNRv1

    💙【我們也會怕,只是沒有時間】

    送行者的防疫告白──我們維護確診死者最後尊嚴,卻深陷感染風險 https://bit.ly/36xcyHM

    疫情死亡前線──從檢警到法醫,如何安全相驗遺體、傾聽亡者之聲?https://bit.ly/3rayB0v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2UACGPo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yWV8l0

    【投書】面對COVID-19疫情的醫療倫理衝擊,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https://bit.ly/3AQVnio

    /Podcast
    防護衣下的消防生活:從SARS到COVID-19,我們學會什麼? https://bit.ly/3yxK6l8

    💜【疫苗、EUA與信任之戰】

    COVID-19國產疫苗信任危機走火關鍵──比臨床試驗更需要「解盲」的決策過程 https://bit.ly/3uZtFMk

    疫苗解盲幕後——緊急授權標準最後一刻出爐,高端二期成功、聯亞月底揭曉,但得和AZ做療效PK https://bit.ly/3wDrz5w

    獨家披露合約內容——國產疫苗二期期中報告出爐後兩大難題:專家委員利益衝突爭議、交貨期程排到年底 https://bit.ly/3AVccZq

    敗部區疫苗的逆襲──從賽諾菲到國光,傳統疫苗大廠為何栽跟斗?有復活機會嗎?https://bit.ly/3xMyg6V

    /評論
    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要提出證據取信於民 https://bit.ly/3wzxubZ

    疑似疫苗不良反應死亡案件,政府應全面解剖鑑定、即時公開 https://bit.ly/3wDr8Iq

    民眾因黨派立場影響疫苗廠牌偏好,不利於科學防疫 https://bit.ly/3yMO9KC

    /知識文
    真的假的?中央可統籌分配疫苗,法源來自《COVID-19特別條例》?https://bit.ly/3wtmpcg

    🤎【國際他山之石】

    德國翻轉第三波疫情的解封歷程:打疫苗、升高防疫決策層級、每週免費快篩 https://bit.ly/3AWciQI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 https://bit.ly/3i3Mlrv

    當學生消失不見、心理健康惡化,英國如何因應疫情對教育的長期衝擊 https://bit.ly/3k8HBBW

    /評論
    紓困4.0薪資補貼不足,應提高維持雇用的誘因與彈性 https://bit.ly/3r29PQ9

    小國如何打COVID-19生技「世界盃」?從新加坡中和血清抗體試劑代表作說起:https://bit.ly/3k56oXl

    🖤【從觀景窗見證新日常】

    致我們還能這般生活的日常系列──台灣社區疫爆35天 https://bit.ly/36zb4g4

    曹雨昕/三級警戒下的花蓮:海風靜日 https://bit.ly/3wAU6IO

    高仲明/我在台灣的隔離記事 https://bit.ly/3r1vCaJ

    陳文宏/疫情邊緣 https://bit.ly/36wuEtq

    森爸/正常2.0 https://bit.ly/3rb9ECg

  • 雷切結印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2 14:10:12
    有 5,429 人按讚

    分享媒體人曾韋禎紀錄下「潛艦國造」的一段國會折衝歷史,值得大家讀一讀!

    註:相片為示意圖,非上述協商場景。
    #值得閱讀分享
    #潛艦預算會守住_不用擔心_過程也是要詳實記住

    ——以下分享自曾韋禎 ——

    馬文君確實就是在惡意阻擋潛艦國造

    老實說,馬文君絕對是國民黨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最醜陋、惡劣的立委。她最近因為浮濫提案杯葛潛艦國造預算,還被挖出過去出席祕密會議拒絕簽署切結書,引發爭議。

    她自認是因為海軍信口開河,問心無愧,還罵這是空白支票。

    我在這邊告訴大家,馬文君不是今天才在惡搞潛艦國造,而是兩三年前都在惡搞了。

    這裡是2019年1月7日朝野協商的會議紀錄。當時已經是晚上了,進行到潛艦國造的部分。

    我印象中是柯建銘總召當時身體微恙,又多日操勞,所以先回辦公室休息,開啟直播,遠端監看。

    2019年度的潛艦國造預算是75.1億元。

    馬文君就提案刪減75.1億元。也就是馬文君要全數刪減潛艦國造預算。全數刪減,全數刪減,全數刪減。

    海軍參謀長海軍李宗孝解釋,2019年度的預算很重要,攸關廠商信心、國家信譽,目前執行進度很順利。

    馬文君就大罵,因為台灣想要潛艦已經十幾二十年了,也不差這一兩年。預計2020年才會設計好,為什麼2019年就要75.1億元?

    馬文君更不爽,蓋船塢總預算要80億元,難道一定是台船得標?

    李宗孝解釋,世界各國的首艘潛艦,都是國家包到底。

    馬文君接著就罵海軍,設計圖都還沒拿出來,憑什麼要預算。接著說,美國、日本川崎三菱那些蓋蒼龍的船廠,都不是政府出錢蓋的,所以政府要出錢蓋船塢很不合理,她不能接受。

    這我上週已經解釋過了,日本的蒼龍號不只是蒼龍級首艘艦,而是日本戰後的第46艘自製潛艦,而且日本還有百年的潛艦製造史;美國的潛艦製造經驗,恐怕又是日本的十倍以上。

    所以可以拿美國那些能造SSGN、航空母艦的船廠,日本的川崎、三菱來與台船比嗎?這是什麼居心?

    李宗孝趕忙解釋,這個船塢是蓋在國有地上,是國家的財產,不是台船的;還強調,全世界各國首艘潛艦的那個船廠,都是政府出錢的;蒼龍是後續艦,不是首艘艦。

    這時候已經很晚了。立法院長蘇嘉全受不了,請馬文君說個數字,留到院會去表決。

    但馬文君還是要盧下去,堅決要杯葛到底。

    柯建銘總召這時候趕過來罵人。他強調,我們就是這樣做,少在那邊東拉西扯。還直接問馬文君,不然希望那間船廠得標,乾脆說出來給大家聽。

    馬文君被戳破後,馬上暴跳如雷,什麼給台船做就是圖利財團這種鬼話都說出來了。

    柯總召大罵,這是國家的事,船塢蓋在國家的土地上有什麼問題?

    馬文君接著心虛瞎扯,台船資本額才30億元,哪有資格做潛艦?還說,就開國際標,標給外國船廠做。

    蘇嘉全眼看吵不完,直接決定,潛艦提案都送到院會處理,不要再討論了。

    馬文君,她對潛艦國造的關心、介入、干預,是遠遠超過其他立委的總和,從杯葛預算、窺探機密,她都是國民黨的指標、主導人物。到底是為什麼,我不懂。只知道她是非常惡質的爛立委。

    https://www.facebook.com/grant0516/posts/4088586701158691
    白癡才拿蒼龍比潛艦國造
    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8/15/LCIDC01_1081502.pdf
    立法院公報第108卷第15期 頁145-頁149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54687
    決戰總預算藍營提12意見 凍促轉會預算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260472
    潛艦國造75億 全額通過
    https://tw.nextmgz.com/realtimenews/news/468802
    拒簽保密切結書 藍立委質詢潛艦惹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22035259/posts/4107580559259305/?d=n

  • 雷切結印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5 07:58:06
    有 8 人按讚

    【金融時報】疫情之下的年輕人處境不佳

    儘管年輕人罹患新冠重症的風險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更沉重打擊。FT全球調查顯示,疫情之下的年輕人對父輩產生不滿。

    今年3月,27歲的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和22歲的妹妹梅格(Meg)離開她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回到父母家。當時她們帶了足夠穿兩周的衣服。

    結果一待就是幾個月。瑪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就像是回到了在家上學的年代:沒有男孩子,沒有一起玩的夥伴,沒有地方可去——除了家和賣酒的商店。」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加劇,大學停課,繼瑪麗和梅格之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也回到家中。用他們的母親洛麗(Lori)的話來說,他們把父母在新澤西州華盛頓的四居室房子變成了一個「美食廣場、麵包店和健身房」。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有數百萬年輕人搬回父母家,芬尼根家只是其中之一。在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數據顯示,儘管學生和年輕員工罹患嚴重COVID-19的風險較低,但與其他人群相比,他們受到疫情引發的經濟衝擊波的更沉重打擊。新冠疫情還放大了過去的一些趨勢,包括低工資、就業市場停滯和學生債務上升。

    英國《金融時報》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800多名16歲至30歲人士回復了調查——顯示,這些困難正轉化為對老一輩人與日俱增的不滿,後者不僅境遇更好,而且在政治上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我們並不是共同面對困難,千禧一代不得不在當前處境下付出最大的代價,」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30歲的波琳娜•R(Polina R)說。「如果你們不注意,不去確保我們最終不至於失業和變窮,我們為什麼要保護你們?」

    以下是他們向英國《金融時報》講述的疫情期間的經歷:

    「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自今年8月畢業以來,來自韓國大邱的25歲的李菊妍(Juyeon Lee)遞交了幾十份工作申請。儘管她接受過幾次面試,但她對空缺職位不斷減少日益不安。

    「我不想被感染,因為如果我感染了,找工作就更難了……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永遠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儘管在面試時我是一個自信的大學畢業生。」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25歲以下人群因疫情而失業的可能性是26至64歲年齡段的2.5倍。研究還表明,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可能會對工資產生持久的傷痕影響。

    根據經合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在仍在工作的人中,近一半的人報告收入減少,其中年輕女性和從事低收入工作的人受到的打擊最大。許多寫信給英國《金融時報》的人表示,他們不得不放棄商業計劃,並動用自己的儲蓄。

    在發展中國家,失業往往意味著無法養活家裡的幾代人。來自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28歲的科馬爾•卡達姆(Komal Kadam)是家裡唯一掙錢的人——直到今年3月她失去工作。

    「我害怕一切……我能找到新工作嗎?我怎麼償還貸款?現在我有很多煩惱,」她說。

    「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調查的許多人表示,他們害怕感染或傳播新冠病毒,但也有其他人承認自己抱有一種比較無所謂的態度——政治領導人已經批評這種行為是夏季過後歐洲和美國疫情復燃的原因之一。

    在春季封鎖的高峰期,蒙特利爾的波利娜曾經讓來訪的朋友留宿。「我沒有遵守建議。」她說,「我兩次出國旅行,去過十幾次酒吧、餐館和劇院。」

    「我的風險承受力很高,在沒有人拿得出一份計劃、而掌權者並沒有與人民同甘共苦的時候,我拒絕停止享受生活。」

    在許多地方——尤其是美國,但也有歐洲和南亞——許多調查回復者指出,違反公共衛生規定的往往是老年人。

    28歲、來自印度欽奈的阿吉塔(Ajitha)表示:「老一輩人相信互聯網告訴他們的一切。他們被WhatsApp轉發和YouTube視頻誤導了。」

    年輕人的原話

    「我確實違反了規定。疫情期間,我和一個女孩約會過好幾次。我不知道哪一個更可怕,是我媽媽發現我和其他人見面,讓所有人都暴露於感染風險,還是害怕被警察抓住」

    胡安(Juan),25歲,哥倫比亞

    「大家的態度讓我想起高速公路上司機的態度:比我快的人是瘋子,比我慢的人是弱智」

    托阿德爾•馬特奧克(Toader Mateoc), 28歲,美國

    「就在我剛剛認識『現實世界』時,卻不得不逆轉一切,感覺有點突兀」

    馬克•安吉洛•費利扎爾多(Marco Angelo Felizardo), 22歲,菲律賓

    「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許多調查回復者表示,他們對本國領導人失去了信心,並認為抗疫方式很糟糕——除了一些歐洲人和亞洲部分國家的回復者。

    來自法國阿訥西(Annecy)的23歲的安東尼(Anthony)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我們都因為一場領導力危機而受到指責。」

    從巴西聖保羅家裡的廚房餐桌兼辦公桌上,29歲的達尼洛•文圖拉(Danilo Ventura)看著他的國家自疫情爆發以來換了三位衛生部長。他說:「全世界都在說A,而巴西政界卻在喊Z。」

    這種方向感缺失造成了代價:巴西的死亡人數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達尼洛和他的妻子按照地區政府的指示在家隔離,即便巴西的民粹主義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仍出席擁擠的活動。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經合組織公共治理局(Directorate of Public Governance)的負責人埃爾莎•皮利霍夫斯基(Elsa Pilichowski)表示:「他們對公共機構的信心,以及他們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政治影響力和決策代表權的觀感都停滯不前。」

    尤其是在美國和英國,許多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們覺得政府自相矛盾,行動遲緩。

    「機場開放時間太長了。有關口罩的訊息傳達簡直丟臉。我直到6月中旬才得到一個口罩,」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28歲的約翰(John)表示,「我認為,雖然比美國強一點,但我們的抗疫工作實在做得很糟糕。」

    益普索(Ipsos)高級研究副總裁瑙米•哈克(Naumi Haque)表示,新冠疫情加深了政治上的希望幻滅。他說:「Z世代和千禧一代比老一代人更有可能覺得自己國家的情況正在失控。」

    「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

    聯繫英國《金融時報》的很多人聲稱,他們考慮過自我傷害。「失業、精神健康問題,以及有關這一切何時結束的不確定性,都讓人對前景非常絕望,」來自倫敦的30歲的詹姆斯表示,他補充說:「我一度考慮過自殺。」

    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稱,新冠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影響,在持續時間上將超過新冠病毒造成的感染威脅,數百萬人在對付抑鬱、焦慮和孤獨。英美開展的研究顯示,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18至29歲的年輕人在此期間經歷的痛苦更嚴重。

    回到新澤西,自從疫情開始以來,在芬尼根家的10個子女中,有5個開始接受治療。瑪麗表示:「有人差不多每周崩潰一次。」

    25歲的瑪利亞•羅德里格斯(Maria Rodriguez)來自西班牙,但住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她表示,她決定寧可冒感染COVID-19的風險,也不要因為孤獨而陷入抑鬱。

    「我不怕去咖啡館,也不怕見很多人,因為我不會感染家人,」她表示,「我選擇精神健康,而不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感染新冠。」

    5月,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教育心理學講師奧拉•德姆科維克茨(Ola Demkowicz)對數百名英國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其中很多人表示,在適應人生中的這些不確定性時,他們經歷過「很多非常複雜、強烈的感受」。她表示:「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這似乎確實是一項巨大挑戰。」

    年輕人的原話

    「當我與上了年紀的父母一起在家裡生活時,我對自己要求嚴格。如今,在做了6個月喝酒的修女之後,我要冒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再次約會」

    瑪麗•芬尼根(Mary Finnegan),27歲,美國

    「每天都要通過Zoom收看數小時的大學課程,學費一分不少,但學位卻貶值了,就業前景黯淡,擔心年邁的長輩,見朋友或結交新朋友的機會(如果有的話)變少。這足以讓任何人都覺得有點毫無意義」

    威爾(Will),23歲,美國

    「老師的期待大幅上升,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比平時好上好幾倍,因為考官會懷疑——而且預期——有作弊行為。過去六個月,這種壓力越來越大,但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壓力也會消失」

    Alistair Woo,16歲,香港

    「年輕人希望做一番事業,每一個年輕人都希望變得更優秀,但這場疫情毀滅了一切,限制人員流動,學校關閉,一些企業破產」

    維多利亞•希迪貝雷(Victoria Chidiebere), 22歲,尼日利亞

    「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不過,幾位調查回復者表示,疫情讓他們得以與家人和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也讓他們勾掉了願望清單上的一些事項。

    26歲的約書亞(Joshua)來自英國。他表示,8月的一個早晨,他把行李裝上汽車前往西班牙,告別一間小公寓和有毒的辦公室環境。

    「我現在一個人租了一間靠海的三居室,而租金是工資的不到三分之一。有兩個朋友來看過我,但我基本上過著遠離社交的單身生活。」

    今年2月,泰國研究人員對新冠病毒始發地中國武漢的一群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如何應對抗疫封鎖。他們發現,其中一些人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德姆科維克茨博士在英國也發現類似的證據:首次封鎖讓青少年有機會決定如何規劃他們的一天,而不必理會社會義務和學校作業,她表示:「他們可以……探索他們想從人生中得到什麼,自己去發現成長和發展的途徑,並重新評估他們的人生方向。」

    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中,來自澳大利亞阿爾伯里(Albury)的30歲的安德斯•弗茲(Anders Furze)表示,他發現,疫情之前他在透支自己:「我以前每周有5個晚上出門:吃飯、看電影、看話劇演出。」

    最近,他反思了自己的事業,報名攻讀了一個法律碩士學位。他表示:「感覺好像它打開了一扇通向很多新天地的大門。」

    #社會 #人生 #衛生 #家庭

  • 雷切結印 在 JUKSY 街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26 18:00:00

    這個中二病把你逼到瘋了!ØZI 化身火影忍者,FREE FALL降臨大明星小教室,氣勢十足殊不知一秒破功。

    ØZI不只會唱歌還會忍術!中二轉學生大爆走!美麗老師扛不扛得住!宣傳班長凱西,氣得助教阿鑫差點翻桌,節目組準備超ㄎㄧㄤ墨鏡本想惡整ØZI,沒想到ØZI都能完美駕馭,竟意外發現新的代言商機!

    好勝心十足的ØZI,玩起嘻哈黑白切,身手像個靈魂刺客,不料卻慘遭”美麗”滑鐵盧,最後ØZI 也預告即將推出新專輯!地球人把手借給我,持續關注JUKSY街星&大明星小教室,就能擁有最新潮流資訊的元氣彈。

    本集贈獎:ØZI簽名板X1 美麗本人簽名板X1
    贈獎資訊:
     1️⃣訂閱JUKSY官方Youtube帳號
     2️⃣YouTube影片下方留言
     3️⃣抽獎截止時間 12/10(四) 18:00

    #大明星小教室 #記得打開CC字幕
    #Ozi #新樂園 #美麗本人

    影片章節:
    00:00 精彩預告
    00:20 節目開場
    02:42 手機檢查
    05:20 中二賓果表
    17:23 嘻哈黑白猜
    20:20 課堂下課

    -- STAY CLOSER WITH US --

    訂閱下去 | Subscribe: http://bit.ly/2Clb69W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uksyma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uksy_mag/
    LINE@:https://bit.ly/2I9qb6A
    潮流基地 | Website : https://www.juksy.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