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雪球效應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雪球效應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雪球效應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雪球效應例子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析事件前中後,全方位調節情緒 情緒不會突然出現,不會和過去的事情以及對未來的期待毫無關聯。一個情況會導致另一個情況,某個時候的情緒會引起一個行動,進而產生變化,然後又觸發新的感覺。我們的情緒,會依生活環境的變化流動,而別人的情緒與感受,也會影響這動態過程的一部分。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葛羅斯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麻煩不煩」第11集重磅邀請醫師界資深rocker、全民金頭腦冠軍、書田診所精神科大頭目、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公開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 孔繁錦醫師來到節目中。 我們在第9集節目中,跟發起「百位醫師挺大麻」連署的新科醫師賴醫師(Dr. KIANG)聊過關於西醫界對於大麻的看法。而孔醫師在醫界打滾數十...

雪球效應例子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4 00:02:22

我平時去旅行同網購都習慣信用卡付款 因為好方便又可以儲分。 我自己就習慣每個月都清晒所有數, 以避免利息滾存。 卡數要月月清係人都了解,但原來申請信用卡,有好多點要留意。 今日打算同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可以享受到信用卡帶黎既方便,又吾會吾小心洗大左。 1. 好多信用卡既近新優惠都好吸引, 又吾需要...

  • 雪球效應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07:15:00
    有 2,055 人按讚

    ▍分析事件前中後,全方位調節情緒

    情緒不會突然出現,不會和過去的事情以及對未來的期待毫無關聯。一個情況會導致另一個情況,某個時候的情緒會引起一個行動,進而產生變化,然後又觸發新的感覺。我們的情緒,會依生活環境的變化流動,而別人的情緒與感受,也會影響這動態過程的一部分。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葛羅斯描述的情緒調節策略,並不是基於某個瞬間而已,而是基於一系列的事件。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情境,來增加自己希望的情緒,或減少不喜歡的情緒。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可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調整它,並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件事的某部分上,來增加或減少自己的特定情緒。在體驗某種情緒時,我們則可以調整,或重新評估自己對它的認知。

    而當事情過去,我們便可以調節最終的反應,來減緩緊張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覺,或參加任何有助於調節情緒的相關活動。由圖表7,我們可以更清楚這整個過程。

    了解自己從情緒開始之前,到它結束之後的過程是如何運作的,是一件重要的事。以下我會分階段來帶大家看看情緒的運作。

    ■ #事前,選擇適當的人和情境

    先問問自己,我們會選擇使自己感到良好的情境嗎?會向自己相處得來的人尋求陪伴與支持嗎?當感到不堪負荷的時候我會尋求幫助嗎?會去接受那個幫助嗎?

    另一方面,我們會迴避讓自己不開心的有害情境嗎?會保護自己不落入適得其反的情境當中嗎?當必須面對它們的時候,會採取預防措施嗎?就算勝算不大或收獲不多,也會投入每一場戰役嗎?當某個情況或某段關係變得有害時,我知道如何離開它嗎?

    甚至,我們是否會刻意傷害自己呢?當知道某件事物對自己有害時,還會去追求它嗎?

    如果要和一個不懂得傾聽,或不了解我們的人聊自己的問題,解決辦法不是減輕這種不安的感覺,而是去改變以前發生的事情。找另外一個更適合的人談話,並和前一種人保持距離或維持表面關係,會更有意義。有些時候迴避是必須且值得的,露西亞的情況就是如此。

    案例中的露西亞在日常生活中,以及開始考慮換工作的時候便會這麼做。在她利用閒暇從事與製圖及設計相關的事情時,便不會感到維持她經濟收入的那份工作所帶來的沮喪。當她開始探索其他的工作選項時,日後就可不必一再忍受老闆的壞脾氣。這些轉變可以讓她避免未來再度經歷那天的事。伊凡雖然也要換工作,但那是被自己造成的情境所逼,而並非基於事前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深刻的理解所下的決定。因此,那並不會避免下次再發生類似的情形。

    ■ #事中,聚焦在能改善的部分

    思考看看,如果處於複雜或困難的情況中,我們是否會做一些事情來改善它,或讓自己心裡好過一些?現在所做的事情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嗎?或是你什麼都不會去做?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資源能改變事情的走向,就很有可能會讓它爆發,像是在狂風暴雨下,無從遮蔽也無法穿雨衣一樣。

    有時,我們知道自己的言行會使對方的反應惡化,而自己也會感覺很糟糕,但卻認為自己停不下來,因此也就不會去嘗試。有時,我們會讓事情爆發,甚至告訴自己:「還能怎樣?」以此發洩所有的感受,這能讓內在的壓力得到某種釋放。但是那些沒有處理的情緒,會蒙蔽我們的雙眼,以至於結果如何已經不重要了。這就是伊凡的糟糕日子所經歷的。

    我們也有可能過度聚焦在最讓自己困擾的事情上,而不是嘗試去忽略那些會使自己崩潰的事,並盡快擺脫困境。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別將它放在心裡不斷重複,讓自己的負擔越來越重。這會讓處理情緒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差。相反地,我們也可能會被事情的細節給分散了注意力,被它帶到不同的方向,而忘了自己應該優先處理的事務。許多人都有這種問題。開頭案例中的露西亞是個正面的例子,她將注意力轉到客戶上面,這幫助她冷靜了下來。

    馬提亞爾和伊凡把注意力放在所受到的委屈上,這導致他們變得越來越憤怒。阿爾瑪則專注於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麼,因此增加了痛苦和羞辱感。在所有事情中,即便是不好的經驗,都有許多不同的層面,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思緒導向其中的一些,或者什麼都不做,讓它被其他事物帶走。將注意力集中在哪,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狀態。

    ■ #事後,接受一切並採取行動

    當事情過去之後,你會去回想那個狀況嗎?如果那件事讓情緒很強烈,會這麼做是正常的,但是可以到什麼程度呢?有時我們會花好幾天,對某件事情鑽牛角尖,責怪自己有或沒有做什麼。然而卻不會從當下的處境去分析情況,嘗試理解或尋找解決方案。這種圍繞著「怎麼可能會」之類句子打轉的循環,是一種反芻思維,會使我們對事件的不安感持續得更長,而這對未來同樣的情況,也不會有任何幫助。案例中的馬提亞爾和伊凡有著各自的困難,為了接受現實,他們耗費了很多時間在這種無謂的循環上,卻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結論。因此對「怎麼可能會」之類的問題打轉,只會使不適感加劇而已。

    我們也可以轉向尋求抑制情緒、消除情緒反應,並告訴自己不要在乎,或者自己不會被影響。有些人會壓下情緒,並相信情緒自己會消失。但其實,這些情緒只是去了地下室,無論自己是否有意識到,它們終究會由下往上施加壓力。一旦消除了所有,能夠告訴我們現況訊息的情感線索,便無從了解事情,而這對於我們的情緒發展沒有幫助。這就是貝爾納多在面臨糟糕日子時所做的。他的系統設計,使他會麻醉大部分的感受,但是那天的情況觸發了不適感,他只好轉向尋求「沒關係,沒那麼嚴重,沒事的」來麻醉自己。

    如果我們不擅於將情緒藏到意識深處,就可能會在情緒出現的時候,努力地迴避它們,用各種方式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無法從內在迴避它們,就可能會嘗試迴避任何相關的情境,或者會讓自己回想起它的事物。但這會帶來負面影響,一旦遇到類似狀況,所迴避掉的情緒,會讓我們的處境變得更糟。正如潘多拉的案例中,她的糟糕日子引發了滾雪球效應;迴避的事情使不適感加劇,甚至持續了好幾個月。最糟的不是她那天的反應,而是後續的效果。

    接受事情發生就發生了,允許自己漸漸地去感受在其中所產生的情緒,慢慢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方式,這能讓所發生的事情,變成一種學習資源。事實上,這對於露西亞來說是一個轉機。那些經驗讓她能夠成長與學習,處理事情的方式會變得越來越有效率。

    這種對事前、事中、事後的分析,也可以套用在產生正面情緒的情境上。問自己:我們會積極地去尋求它們嗎?當處在其中時,你會允許自己享受它們嗎?當它發生的時候,你會滿意自己的狀態嗎?有很多人不允許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當好事發生時,會去抵制它,或者認為花時間在自己身上是很自私的。開頭案例的索利達便從來不會去尋求美好的事物,因此她的心情越來越低落。愉快的體驗是天然的抗憂鬱藥,卻沒辦法進入她的系統,即便偶然遇到了這些體驗,她也不會去接受它們。其他人則因各自不同的問題,在這方面也有困難。貝爾納多各個層面的情緒都被麻醉了,因此無法辨別哪些是正面的,也就無法享受任何事物;潘多拉會迴避一切不尋常的事情,以免自己感到緊張;阿爾瑪被害羞剝奪了豐富的情緒體驗;馬提亞爾則過度關注該做的事情,卻忽略了自身感受。

    ■ 小心情緒的連鎖反應

    無論產生正面還是負面的感受,重要的是要將我們的改變,導向序列中最需要調整的那一點,例如:如何尋找或迴避特定的情境?當它發生或結束時我們會怎麼做?序列中必須談由恐懼或難過的情緒轉向憤怒。或許憤怒是我們一直處理不好的一個情緒,因為過去曾經和脾氣很差的人相處過,自己不想要變成他們那樣,便出門喝酒或抽離一下,結果卻使感覺變得更糟。然而,我們只感覺到最後這個不適感,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觸發這一系列反應的源頭是什麼,當心情不好時要追溯到源頭,了解在這之前發生了什麼事?第一個感受是什麼?那才是最應該要去調節的情緒狀態。一旦找到了源頭,並做出能夠幫助自己的事情,就能避免一連串情緒的骨牌效應。

    .

    本文摘自《#壞情緒_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

    作者:安娜貝爾.岡薩雷茲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事前、事中、事後,都能因應情緒。我們不希望情緒壓力太大,事前就可以規劃。

    事前預防的成本最小,效果最好,但有賴於長期清楚的覺察所累積的經驗。像是有些人肚子餓了之後,情緒就會變糟,隨身帶著小點心就能有幫助;有些人知道自己不喜歡面對某些情境,透過外包,可以緩解自己的情緒壓力,把精力放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地方。

    所以常常覺察情緒,養成習慣之後,我們的生活可以好過很多。情緒調理好,身體健康與關係,都能相應改善。

    祝願您,能從基本功開始練習,遇到境界考驗會更有機會化險為夷!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

  • 雪球效應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4 07:15:01
    有 2,020 人按讚

    ▍黑特青少女用嘴巴就能殺死一個人?

    ◤青少女容易捲入暗黑較勁的社交套路,
    適時引導孩子覺察,盡早偵測到惡念存在,就能避免負面社交習慣。◢

    家有青少女的爸媽最常提出的社交問題是,女兒與手帕交激烈的友情變奏曲。前一個月還是連上廁所都要手牽手一起去的史上最強閨密,這個月因為有人在男同學圈子太夯而絕交、斷LINE。
    有個媽媽說,小女生小鼻子小眼睛也就算了,但是,她女兒的遭遇讓她徹底體會什麼是最毒婦人心。
    班上有一個眾女生都非常愛慕的小帥哥,不僅幽默風趣,又很會帶動氣氛,再加上就讀數理資優生,又拉一手好琴,所以女生為了這個男孩,紛紛暗自較勁、爭風吃醋。
    本來女兒和閨密聚在一起無話不聊,當然,有關這男孩的動向更是她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好像不聊個幾句他說了什麼爆笑的話、什麼舉動很有事,那一天就不算過完似的。明明每個女孩都愛在心裡,但說出來的,都變成這男孩既白目又可笑、對誰有意思、明天要怎麼對付他。聊八卦是兩個小女生最快樂的消遣,也是兩人感情最好的魔幻時刻。

    ■殘酷的青少女社交世界
    因為朋友的女兒長得可愛、笑容可掬,功課不是頂尖,但人緣不錯,男孩子都滿喜歡她,也常傳聞有別班男生想來告白。正好音樂課她跟話題王子分在同一組,多了互動機會。
    音樂課規定,每一組要籌備一小段十分鐘的音樂節目,任何形式、樂器不拘。男孩拉琴一把罩,而朋友的女兒則從小練鋼琴,就被湊成該組的主軸演出。
    女孩個性和善溫柔,男孩則是幽默帥氣,練不好時,男生都故意開玩笑,惹得女孩不停傻笑,男孩愈看女孩愈可愛,在動人的旋律中似乎燃起小小火花,彼此雖沒明白表示,但下課總是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說說笑笑。
    沒想到,這為女孩和閨密的友情投下了震撼彈。閨密明顯感覺到女孩下課較少來找她,又看到她和話題王子走得這麼近,也說不清楚自己心裡到底是痛恨朋友見色忘友,還是嫉妒白馬王子愛的不是她?再加上每晚私 LINE 時,女孩都會把她和男孩之間開的玩笑、曖昧的感覺,毫不保留地跟閨密分享,讓閨密愈聽愈不是滋味。
    不知何時開始,閨密對女孩愈來愈冷淡,而這冷淡的感覺,從兩人之間蔓延開來,女孩發現好幾個原本還不錯的女同學都不太搭理她,看她的眼光都帶著不屑。

    直到有一天在補習班,一個別班的女生無意中跟她說,現在很多女生都討厭她,覺得她是騷貨,為了引起「王子」的注意,笑得很假掰,走起路來還扭來扭去的,噁心極了!女孩這才知道,她被排擠在一個新群組之外,而這個群組幾乎都在講她和男孩的八卦。
    短短一個多月,女孩沒了閨密,更成為女同學共同的笑柄與仇敵。每天到學校,除了「緋聞對象」和幾個比較有話聊的男同學,幾乎沒有女生願意靠近她。她甚至隱約感覺到,下課時間總有一小群人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刻意遠離她,不知道她們是不是在講她的壞話。形單影隻的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心情非常沮喪。
    這就是青少女的社交世界,溫暖起來讓人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倒下,但是殘酷起來,會讓人直想了斷與世界的關聯。

    ■小心八卦上癮
    青少女的社交世界有幾個微妙又邪惡的心理元素:羨慕、嫉妒、恨。八卦事件像是照妖鏡,會讓這些潛伏的微妙元素攤在陽光下,化為拉攏、結盟、排擠、孤立等社交招數。說穿了,女孩們玩的社交鬥爭把戲都是老哏,都有SOP。
    女孩與女孩之間隨時都可能在暗自較勁,如果自覺擁有的資源與受到的矚目差不多,頂多就是你偶爾羨慕我、我偶爾羨慕你,算是達到平衡的狀態。但是,如果其中一人受到的矚目與資源明顯高於另一人,那麼「羨慕」的強度就會增強成為「嫉妒」;而如果嫉妒心沒有轉化成提升自己的正向力量,或者無法靠著修為與智慧調整心念,內心的落差感就會浮上檯面,「嫉妒」就會惡化成為一股力道強勁的「恨」。
    女孩的恨意需要釋放的出口,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能成為火種,讓攻擊者藉機展開各種操作,手法不出:誇大對方的負向特質、醜化其人格、扭曲事實,然後像發射子彈一般到處放出攻擊言論,這就是女生慣用的伎倆──八卦化。
    八卦,可說是女生世界的精神「零食」,解饞又排悶,一口接一口,一個傳一個,就這樣完成了女生的聯盟動作。但是,八卦愈傳愈多人、愈傳愈離譜,結局必定以決絕撕裂作收。

    女孩加入八卦集團的目的不一。有的純粹享受咀嚼「八卦零食」的痛快滋味;有的是為了拉出敵我、找到同儕的歸屬感;有的則也是在同溫層裡消化自己的嫉妒與恨,磨掉自己不如人的挫折感、維持優越感。但在女孩世界裡,若沒有一股正義的煞車力量適時出現,八卦負能量將如同滾雪球般愈滾愈巨大,其殺傷力可能超過一把利刃,殺人於無形。
    因此,家有青少女,最怕她們毫無自我覺察,捲入、甚至內化了這種暗黑較勁的社交套路。在她們人格轉化與固化的青春期,不斷重複、負向增強,最後發展出愛嚼舌根、攪是非的「八卦人格」。
    要是你家女兒願意聊聊班上同學八卦,可以問問她:「如果你是她,被好朋友講成這樣,你有什麼感覺?會不會覺得好朋友背叛了你?會不會對友誼失去信心?你覺得怎麼做對每個人都比較好、也比較公平?」這是青少女友誼世界中需要特別修練的功課─檢查自己是否染上了負面的社交習慣,喜歡妄下判斷、主觀認定、誇大其辭?爸媽閒談時透過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去覺察自己的良心、反思自己的念頭,只要能在最開始就偵測到惡念的存在,便能無痛拔除。

    ■青少女社交特訓:拒絕加入八卦集團
    所謂物以類聚,磁場相近的人會聚在一起,正向社交的人會吸引正向社交的人,寬大厚道的人會吸引寬大厚道的人,三姑與六婆,當然就一拍即合,最後都窩在同一鍋。
    如果知道女孩團體裡已經流竄著言語流彈,可以找孩子談談,鼓勵她拿出勇氣來擔任「八卦終結者」:建議孩子試著改變話題,或是找機會幫對方說幾句客觀的公道話,甚至勇敢反問帶動的朋友,同樣的事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怎麼辦?在團體裡,找到能夠理性思考和溝通的朋友,先踩下煞車,再慢慢擴大這股正向的效應。
    如果孩子自己就是被中傷的主角,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問題帶到檯面上來解決,直接去找放話的主腦好好溝通,放在心裡只會不斷猜疑與怨恨,而使對峙的力道愈來愈強烈、人數愈捲愈多、手段愈用愈壞,傷痕愈裂愈大。
    開誠布公邀請當事人騰出時間來當面聊聊,不建議用網路溝通、傳 LINE,因為文字的攻防戰通常只會愈描愈黑,淪為大家各自表述、只問立場、不問對錯的對立狀況,讓事態更加惡化、沒完沒了。找一個舒適、私密的地點,在適當的時間,讓彼此能安靜下來、不被打擾。
    要怎麼溝通比較能達到效果呢?回到一開始的案例,被孤立的女孩誠懇地把閨密約出來,首先,可試著用最客觀的方式來敘述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我們本來是好朋友,但這陣子我們不僅沒有互動,我還聽到很多對我的批評。

    再來,則是表達對這個事情的感受:
    這個事件讓我失去你這樣一個好朋友,我覺得很可惜,很遺憾。
    聽到一些好友批評我是騷貨、只想討好男生,這讓我覺得很受傷、很屈辱。

    最後,則要提出對彼此友誼的期望,或是怎麼來解決彼此的衝突:
    我很珍惜和你過去的那段時光,我希望我們能夠像過去一樣,還是好朋友。
    如果我有什麼地方讓你看不慣,希望你告訴我,讓我有機會改變。

    面對彼此的誤解與衝突,溝通的步驟很簡單,就如同上面所敘述的三個步驟:
    敘述發生的事情→表達這件事情帶來的感受→提出期望與解決的方法

    當然,單純的孩子會以為,自己誠心想要溝通,對方就得善意回應,最後應該要喜劇收場才對。但是,女孩子之間的暗黑競逐心理複雜難測,帶著誠意去溝通,最後熱臉貼冷屁股、鎩羽而歸也不意外。
    藉由這一次次的經驗,就能看懂女孩的社交套路,也就學會更小心翼翼地避開女孩社交的「黑特」地雷。在成人前,摸透雌性世界裡的機伶處世之道,絕對是件好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

    本文摘自《#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作者:彭菊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幾天聽到了一個例子,能感覺到分享這件事的朋友,難掩心傷。

    那是關於一個青少女。她很多事都不跟爸媽說,但什麼心底話都跟閨蜜講。不知何故,閨蜜翻臉,聯合其他同學展開關係霸凌,青少女一時無法承受,選擇自我傷害,最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青少年攻擊人的力道,不管是肢體暴力或者言語攻擊,排擠、抹黑的手段,都可以很有殺傷力。所以我特別想分享這本書,希望幫助辛苦的父母,也關懷壓力山大的青少年。

    祝願您,能學習愛自己,那永遠是停止霸凌的根基!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雪球效應例子 在 溫國信的價值投資園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4 16:59:30
    有 279 人按讚

    #價值投資 #股票 #ETF #溫國信 #台積電 #雪球股
    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股票實在太強了,台股出現「棄保效應」,熱衷於搶進半導體股票或相關ETF,即使股價已經超越基本面也不在乎,反正搶就對了!
    相反的,許多基本面很好股票卻被無情的砍倉,而把資金移轉到前述半導體股票(或相關ETF)!
    但是,股價漲高就是最大的利空,追高的結果未必會賺到錢,以最近熱門的陽明(2609)為例,貨櫃運輸火紅,陽明近期獲利也很好,但它往年的虧損有待彌平,它短期間無法從股利回報投資人,股價衝到32元風險很大。目前約22元,距離32元的高價,已下跌10元,追高的人,帳上少了32.25%,不知何時才會回來。
    其實,股市賺錢的機會太多了,我舉一個例子,高雄有位學員最近來信告訴我好消息說:
    偶的驊驊(指1593祺驊)順利賣出了,成本價每股49元,
    去年賣5支加股利賺7萬,
    今年1月初88元賣3支賺11萬,
    今天150再賣3支賺30萬,
    合計賺約48萬,好開心喔
    ------------------------------------------------
    過去1年,我的「線上付費專欄」寫了60多篇(個股分析)文章,早期訂閱者一個月一個月付費閱讀,如果您現在訂閱,馬上就可以閱讀全部文章,真是「便宜又大碗」! 歡迎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多多參考、支持。
    我的付費專欄在Dream Player:
    https://www.dreamplayer.tw/projects/intro/102/intro
    有任何問題,可留言或email:arsingoo@gmail.com

  • 雪球效應例子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13 22:13:25

    「大麻煩不煩」第11集重磅邀請醫師界資深rocker、全民金頭腦冠軍、書田診所精神科大頭目、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公開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 孔繁錦醫師來到節目中。

    我們在第9集節目中,跟發起「百位醫師挺大麻」連署的新科醫師賴醫師(Dr. KIANG)聊過關於西醫界對於大麻的看法。而孔醫師在醫界打滾數十年,因一名病患問自己「有沒有聽過CBD?」而腦洞大開,開始認識並研究這株神奇的植物。我們今天就來聽聽這位資深醫師,為何要力戰群雄、公開站出來挺醫療用大麻,並從精神醫學的角度,看大麻二酚(CBD)和醫療用大麻合法化這件事。

    「大麻煩不煩」EP11 重點,五件事:
    1)「大麻在台灣,還是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講三遍知道什麼意思了吼!
    2) 請醫師開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3) 「醫療用大麻合法化」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4)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5) 420遊行相關資訊我們會在鬼島臉書公布歐~敬請期待

    段落摘要:
    00:42 有病要去看醫生啦!
    01:40 大來賓: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 - 孔繁錦
    03:10 TED演講:一個癌末病患讓老醫師對大麻改觀,搖身成為鼓吹者
    04:00 因病患而讓自己大開眼界
    05:30 衛福部怎麼看CBD(大麻二酚)
    06:08 願意開處方籤的寥寥無幾?
    06:37 藝人Makio進口CBD保養品事件
    07:02 處方籤是病人的權利
    08:00 CBD申請進口、或隨交通工具攜帶回國
    08:20 第一位精神科醫學界站出來挺大麻的資深醫師
    09:16 意外獲得全家認同的議題
    10:12 世代議題:35歲以下的醫師九成以上支持?
    10:40 反對的理由?
    11:35 膝反射式的反毒教育
    12:46 滑坡效應:雪球越滾越大?
    13:42 大麻為何被列為二級毒品?
    15:26 抽大麻真的會讓你腦袋壞掉?
    16:37 吸食大麻引發憂鬱症?
    19:33 大麻該被降級?
    21:08 用醫療包裝的戒癮治療
    23:06 合法化後,中西醫搶著開藥?
    23:55 漢麻考察團
    24:22 合法化後的贏家 vs 輸家
    24:55 大麻話題如何引爆醫界討論
    26:36 種漢麻不要重工業
    27:15 鄧惠文醫師怎麼看?
    28:00 不是不了解,而是面子問題
    29:08 政黨轉型的特效藥?
    30:35 禁令解除,世界在變,台灣也該跟上了
    31:35 同婚是個好例子
    32:38 420大麻遊行,敬請期待!

    還有,身心健康很重要,大家不要對於看身心科這件事情有障礙。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當醫生,想說弄個CBD或大麻來治療自己,這樣跟喝符水治武漢肺炎哪裡不一樣啦!有病要看醫生ok?!(武漢肺炎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很辛苦,大家要愛他們、尊重他們好嗎)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嘖嘖集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大麻煩不煩 #podcast #醫用大麻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MEUVF3MFQ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