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雪泥鴻爪比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雪泥鴻爪比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雪泥鴻爪比喻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01的網紅小孩畫畫媽媽制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展品介紹:雪泥鴻爪盤🌨❄️🦅🐾 這件「雪泥鴻爪盤」較為特別的部分是展場唯一一件孩子親手直接寫上土胚的作品(其他作品是透過媽媽轉刻圖像輪廓)。猶記當時長子小一被指派參加學校硬筆字比賽,開始練習寫字,讓他練習寫的其中一篇便是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就像老鷹將指印暫時留在雪地裡的瞬間,蘇軾...
雪泥鴻爪比喻 在 Yen Yi-tz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10:19:00
◾️展品介紹:雪泥鴻爪盤🌨❄️🦅🐾 這件「雪泥鴻爪盤」較為特別的部分是展場唯一一件孩子親手直接寫上土胚的作品(其他作品是透過媽媽轉刻圖像輪廓)。猶記當時長子小一被指派參加學校硬筆字比賽,開始練習寫字,讓他練習寫的其中一篇便是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就像老鷹將指印暫時留在雪地裡的瞬間,蘇軾...
雪泥鴻爪比喻 在 Elis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08:37:49
went through my camera roll and found these shots when there was no snow 人生如雪地行走 一直以來,我以為這句話取的大抵是雪泥鴻爪的意思,無論當下留下的足跡再怎麼深刻,時間一久,終究會被新雪覆蓋。 直到前天清晨踩在鬆厚柔軟...
雪泥鴻爪比喻 在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展品介紹:雪泥鴻爪盤🌨❄️🦅🐾
這件「雪泥鴻爪盤」較為特別的部分是展場唯一一件孩子親手直接寫上土胚的作品(其他作品是透過媽媽轉刻圖像輪廓)。猶記當時長子小一被指派參加學校硬筆字比賽,開始練習寫字,讓他練習寫的其中一篇便是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就像老鷹將指印暫時留在雪地裡的瞬間,蘇軾將漫長的生命瀟灑地比喻為不需拘泥的一瞬,我相當佩服,因此也向長子介紹這首詩,並讓他練習書寫。這件作品試著由孩子未受訓練的書寫痕跡再現一位詩人的人生體悟。
展覽已悄悄過了一半的時間,今日起至週日展場自12:00開放至21:00,歡迎您抽空到展場看看實品😉
*提醒您,為配合防疫,進入書店請記得配戴口罩😷謝謝🙏
✦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陶器創作展 ✦
2021.4.30-5.30 @好樣本事 VVG Something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創立於2019年。從事陶藝創作的媽媽發現五歲兒子平日在計算紙上隨意留下的塗鴉造型奇特,描繪的生物在結構或動態不同於成人的邏輯:譬如有四隻腳的孔雀、長得像蝌蚪的豆腐鯊或是長得像馬來膜的大象...。媽媽決定透過陶藝創作,將兒子的作品轉畫、保存在媽媽自己手捏的陶瓷器表面,藉以留下孩子看世界獨特的眼光。這些陶器燒製完成後,媽媽再帶著兒子到市集展售兩人合作的作品。本次品牌同名個展,將展出品牌創立至今的母子合作,以及媽媽自己的創作。
展覽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四11:00-20:00
週五~週日12:00-21:00 (週一公休)
#小孩畫畫媽媽制器 #collaborationbetweenmomandson #ceramic #craft #ceramicplate #clay #pottery #handmadeceramic #陶 #陶藝 #陶芸 #陶器 #盤 #plate #kiddrawing #陶展 #exhibition #ceramicexhibition #展覽 #陶瓷 #好樣本事 #好樣書店 #書店 #bookshop #東區書店
雪泥鴻爪比喻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李蕪〈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上)
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這本詩集時,我們會注意到其中不少的詩作似乎倒映著作者生活的片面,同時也溶入她自身的經驗及感思,一段歲月的軌跡及其蹤影,在文字裡留下了雪泥鴻爪。先引詩集裡頗獲好評的詩作〈醒在果核上〉,這一篇亦可看出作者的慧黠:
李蘋芬〈醒在果核上〉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感情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的採訪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所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其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醒在果核上〉這類的詩作,因此還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李蘋芬 創作,Instagram:pingfenli
#李蕪 選篇、詮釋,粉專 蕪地芳草
#林依儂 手寫、襯圖,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所襯照片,亦為依儂拍攝)
※聆聽 #鹿人乙 朗讀,請至:https://youtu.be/Yict-M2afs0
※收錄於《#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每天」今日分享詮釋之全文(含三首詩),我們拆成上下篇,明晚分享下篇;我們曾於2019年6月分享〈醒在果核上〉,此次與「每天」合作,詮釋上有所增補,並更換手寫段落。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
※林依儂(手寫者)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