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難道反問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難道反問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難道反問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難道反問句產品中有7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先學一學康納曼模式,用他的模板做開場: 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學習,以下有兩個人,用簡單粗暴來概括,你會選擇跟誰學習: ❶博覽群書20年的人; ❷有20年實戰經驗的人; ❶和❷的選項是沒有任何細節,只有憑直覺快思的選擇。 有的人喜歡❶,有的喜歡❷,沒有任何細節資訊都是直覺的評估。 但,這些二選一...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難道反問句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9:25:30

《#疾厄》名叫蓋博瑞的恐怖惡魔 (8.4/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疾厄》是一部懸疑恐怖電影,由溫子仁執導,演員為安娜貝爾瓦莉絲、英格麗畢蘇、麥肯娜葛瑞絲,劇情講述因為時常在...

難道反問句 在 寫小說的人,光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09:30

【小日小文】#在深夜想事情 ⠀ 思考人生,在深夜最適合了。特別是遠方安靜的小鎮,連狗吠聲都能傳到公里外的小鎮。 ⠀ 最近在讀《蘇菲的世界》,又看了電影《愛·欺》、日劇《Grand Maison 東京》(上述三個都是值得一看的作品),思緒全纏在一起,像黑色的毛線球。 ⠀ 專心寫作後,思考與迷惘大概沒有...

難道反問句 在 Knox Yang 阿泰&呆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23:50:16

有時候會聽到一種問句:「你們把山都爬完了吧?」這句話始終讓我覺得不太對勁,反覆思索著把山都爬完了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把每一座有名稱的山都爬完了嗎?那沒有名字的山呢?難道只是走到山頂就算爬過了嗎?有沒有試過別的路線或在不同的季節上山呢?一座山千變萬化的容貌都看清楚了嗎⋯⋯ 我的疑惑是:「山怎麼可能被爬完...

  • 難道反問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2:29:44
    有 25 人按讚

    先學一學康納曼模式,用他的模板做開場:

    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學習,以下有兩個人,用簡單粗暴來概括,你會選擇跟誰學習:
    ❶博覽群書20年的人;
    ❷有20年實戰經驗的人;

    ❶和❷的選項是沒有任何細節,只有憑直覺快思的選擇。

    有的人喜歡❶,有的喜歡❷,沒有任何細節資訊都是直覺的評估。

    但,這些二選一的直覺評估遊戲,亦可看出個人的喜好之區別。

    如讀書20年的人,有可能是讀死書的人,也有可能是把書讀活的人;
    如20年經驗的人,有可能是他的20年是經歷,不是真的是經驗,也有可能是對方將經歷琢磨得像寶玉一般光滑鮮麗。

    用喜好的評估,我當然是選擇❶,我選擇的評估,已經假設了這個人是把書讀活的人,我還假設了20年博覽群書的人,是「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我是假設了讀活書,用活經驗——看明白我說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這句話嗎?

    當然,❷也有可能有20年經驗的人,甚至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一旦我們將經驗與讀書,變成對立之後,我們很有可能看不到這四個層面的可能性了,這是思考的偏差。

    因為言不盡意,選擇題突出了A是博覽群書,聽者和閱者,沒受過“去偏”的思辨訓練,很自然因為心中的喜好認知,而有了選擇的偏差和刻板的印象:讀書20年,就是書房派的。

    反之,20年經驗的刻板印象是實戰派的,而沒有考量他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在儒家内修的角度,「去偏」加上「清心」之後,才比較容易做到「窮理致知」的明理效應。

    什麼是認知的偏差呢?

    用這個案例做例子:我曾經遇到的一位老前輩,話説老前輩看到我問博學和尚教孩子的方法,老前輩事後就開始教育我:「……教小孩子,你怎麼會去請教一位和尚呢?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套用直銷商最喜歡說的,「要成功就要問成功的人」——「要問對人」!

    諸位看官的明公大德,兄弟朋友:

    如果這句話讓你覺得很有理的話,是因為你的評估判斷主導了你。

    實際上直銷商這樣跟你說,是因為更想你問回做直銷內部的人,因為一旦你衹是問做這家直銷公司成功的人,你未必有更全面的資訊,而做出更加客觀的判斷。

    ——說得難聽一點,直銷公司至所以想你「問對人」,就是想幫你洗腦,以及杜絕任何不利他們的資訊,不想你聽到這些額外之聲,不想你聽到更客觀的現實資訊。

    當我聽到老前輩用反問句說,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既然是反問句,背後暗地裡埋伏著,要問有教過小孩經驗的人,才是問對人!

    當然,我沒有任何爭論,因為我和老前輩是在社交,老前輩從小到大都是在教育我的。

    不過,我內心裡面,其實也是有反問句的:「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小孩的經驗?」

    譬如,博學和尚在寺廟內,有看過帶孩子來做三天兩夜義工的父母是怎樣“教”孩子的?
    這個可能是涉及了“看”過,一定是比“親自教“差嗎?

    先提一個可能”親自教“的爸爸媽媽,教孩子時是走打壓和羞辱路線的,那麼“看的人”有反思,甚至對看到的狀況,進行「窮理致知」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請問這個和尚的看到,難道會比親自上陣教的人差嗎?

    至於看和親自上陣教的細節就此打住不詳細對比之,否則就很長了。

    再反思問,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的經驗呢?
    譬如:寺廟裡面,博學和尚是做師父的,他會有年長的徒弟,年輕的徒弟,幼年的徒弟,和尚一教,三個年齡層的教育經驗都有了,你這麼過于早和很草率,就匆匆下一個「沒有教小孩的經驗」之判斷呢?

    當然,這裡又得打住,不繼續討論這個關卡,因為這裡是可以延伸出去討論的話題!

    我用這個角度,才說老前輩的反問句是有思考的偏差(快思慢想的用語,不是貶詞)。

    對我而言,喜歡閱讀,大量閱讀,對埋首書堆的人而言,我只看到博學和尚教得精彩,教得有深度,教得有層層佈局和千里伏線,萬里貫穿,而不是散錢無串的教,所以,我從來沒有用經驗論來看博學和尚教我的方法。

    思考一下,如果你看到我天天埋首教養孩子的書堆,看了一本又一本儒家內修教養孩子的書,然後我又有一子一女,一旦我引用了書中的見地,你能不能説我是書房派,而沒有實戰經驗呢?

    不要被我天天埋首書堆,開口成章而忘記了我有一子一女,難道我學這些都不是用來實戰的嗎?

    再說,如果明白我套用康納曼的思考模式來看「評估的偏差」這回事,那麼,讀書假如會落入書房派的書生之見,經驗主義者,其實又會不會有經驗的框架呢?

    如果經驗主義者,有機會跳出經歷的框架,相同的,讀書人,也一樣有機會可以沒有書生之見的!

    而且我還是始終很懷疑,一個人的生命侷限在時間線和空間點上,還有你的機緣遭遇上,更有現實的客觀條件,你的經驗又能有多豐富呢?

    我從做藥物銷售員,還有去農場做藥物銷售員,再到開塑膠袋工廠,再到開成衣業工廠,我見過的公司,估計是已經超過一千家以上的,或者更多。

    我的業務經驗佔了90%是流水作業,僅僅是10%是精彩絕倫的,也僅僅是少數的經驗是寶貴的。

    對比一個人用古人的訓練方式去讀一本《史記》,只要讀《史記》的人,方法用對了,訓練是正確的話,讀一本《史記》得到看人的經驗,是不會比見過一千位顧客的我之經驗少的。

    如果明白這句話,你們就會感嘆教我下棋的師父,他在當年就告訴我:「下棋經驗?你能跟多少人對弈,多少人是優質棋手?你的生活圈子,一本名人對局,隨時就贏過你跟身邊的人下棋十年經驗了!」

  • 難道反問句 在 錯別字-賴正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9 22:55:31
    有 488 人按讚

    #我到凌晨五點才睡這是33年來第一次失眠​

    失眠的緣由回溯到三天前,我去看了 #身心科,原因是近期 #做惡夢 頻率很高,七月底到八月中,我兩天做一次惡夢,每次是嚇醒在凌晨四、五點,至於這種睡不好的狀況,其實持續很久。​

    老婆說要不去看身心科,恰巧有天騎車發現家裡附近有一間,當時還在猶豫,結果跑完 #璨樹颱風 的第二天,晚上做一次,第二天午覺再做一次,當晚就去掛號了。​

    外觀安安靜靜的診所,一進去像防疫前的星聚點大廳,能坐人的地方都坐滿人,只差盆栽裡沒站人,我拿到24號。​

    第一次掛號收500,我找個沙發邊邊坐下,旁邊坐了一位30初的姑娘,長髮白T米色長裙,包包放在大腿上抱著,時不時後仰嘆氣又或單手撐額頭閉眼,我希望不是因為我坐在她旁邊,才有這樣的反應。​

    剛好她是我前一號,進去後一待就是快20分鐘,我利用這時間把自身狀況像新聞連線在心中說個兩遍,隨後就滑滑NBA,看看76人隊的Simmons到底被交易沒。​

    長髮女孩出來後護理師叫了我名字,進房只有一位醫師看著我,彼此中間隔著一片透明塑膠布幕,口罩面罩後是一副細銀框眼鏡,很年輕,打個招呼後我把所有狀況說了一遍,接下來等他回饋​

    #但彼此陷入一陣沉默​

    我想,我只不過連續做了惡夢,不至於氣氛凝重到腦癌末期一般,醫生想了想再開口​

    「你都做怎樣的惡夢?」​
    「殺人跟親友過世,很悲痛的那種。」​
    「恩…」​

    我以為他會針對我的夢境做分析,但失望了,他說了一些我不記得的話,會不記得應該就是沒重點的內容,記者很容易忽略沒重點的話,因為那些都是不會掐進新聞裡的訪問。​

    醫師手指持續在空氣畫圈圈,我性子急,職業病重,問了醫師我想聽的答案​

    「請問…怎麼會有這樣的狀況?」​
    「壓力太大。」​

    #這四個字讓我想起大學畢業去行天宮拜拜​

    當時我對未來迷惘,於是去行天宮問神,出來後廟宇屋簷滑落雨滴,天空跟我的未來一樣看不清,我躲雨躲到地下街,一整排算命攤的老師齊頭看向我,我想,要不算算也好,挑了一間放了潘瑋柏合照的男老師。​

    我坐下來,老師說話客氣但口氣不好,那是韭菜水餃跟大蒜的味道。​

    我給了生辰八字跟疑問,他從抽屜拿出個龜殼丟了三枚古幣搖啊搖 #喀拉喀拉 聲迴盪整條算命街,隨後古幣甩在桌面,他用食指推了推古幣,又拿出一個銅製小碟,他捏起蓋子要我捏一把米,我捏出來撒在桌上,老師算了算有幾顆,開始跟我解釋。​

    手指在空氣畫圈圈,我性子急,直接問老師​

    「那我未來該注意什麼?」​
    「苦盡甘來」​

    #一樣四個字一樣收500​

    醫師打斷我的思緒「要不開個藥,這藥可以讓你比較不會做夢。」​
    「藥的副作用是什麼呢?」​
    「會想睡覺。」​
    「會影響到我第二天的工作嗎?」​
    「吃了才知道。」​

    拿了藥,看了手錶,進去出來不到10分鐘,有點太快了。我查了一下藥名, #抗焦慮 #治癲癇,最後還是在睡前吞了一顆。​

    藥丸像女兒玩沙雕的城堡,遇水後化掉攤在我的舌頭,其實不用喝水也能吞下。​

    #結果那晚上還是做夢但不是惡夢​

    鬧鐘比平常多設一個,一起床整個世界都在晃動,感覺黃立行在客廳唱「音浪 太強 不晃 會被撞到地上」​

    十幾年也有一樣的狀況,我為了追一個女孩一晚喝了一排tequila,那是我一年的酒量,第二天起床差不多也是這樣,老婆餵完奶看我坐在床上不動,問我好不好,我說不好,現在眼前出現三個老婆,可惜都是同一個,她要我再睡一下千萬別騎車。​

    我傳LINE給長官,說我晚點進公司,一小時候起來有好那麼一點點,騎車不至於騎上分隔島的好,不過在公司一整天都是飄飄然,雙手一拍就可以飛上天。回到家後精神莫名的好,跟女兒玩都不累,到了晚上就睡不著了,凌晨一點、三點、四點都有起床,然後就是回到第一行。​

    #我到凌晨五點才睡這是33年來第一次失眠​

    最後闔上眼睛,我還記得聽到雨停後有小鳥在叫。​

    如果說醫師是為了治療我做惡夢的問題,乾脆就讓我失眠就不會做夢,那他真是高明。​

    後來診所打來問吃藥的狀況怎樣,我直接回答很糟,她要我提早回診換藥吃,說真的,免了。​

    我不知道身心科醫師是怎麼看診,但總期待會有一來一往的問答,針對我的問題與困惑提出解答,至少給個建議,而建議不是那種 #要放輕鬆別給自己太大壓力不要太累,這些我女兒都會跟我說。 ​

    我相信看到這,應該有些人會懷疑 #我是不是卡到,坦白說我去鬼屋回來還沒做惡夢,是上班太累才會做惡夢,我剛剛說了,七月底到八月中是支援奧運新聞的時候,一天做兩次惡夢剛好是跑颱風新聞之後。​

    #所以大長官是不是比鬼還恐怖​
    #這是疑問句不是肯定句​

    說到這,很多時候我覺得 #算命師 跟 #心理醫師 很雷同,都是對於心靈上給予治療,如果說一年算一次命,每次算命師都會提點你​

    #今年二月注意口舌​
    #今年四月注意車關​
    #今年五月六月注意身體狀況​
    #今年九月過後有財運但要小心投資​

    每個月都記下來,每個月都注意,那就是件好事,難道沒算命就不用注意口舌車關身體狀況理財投資嗎?要注意,差別在於老師沒算給你看,你不會乖乖聽話。​

    如果說都是花500,那我寧可是 #苦盡甘來 也不是 #壓力太大。​

    #靈異錯別字 #錯別字

  • 難道反問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0:44:47
    有 2,943 人按讚

    「一句話惹毛對方—你已經很幸運了」

    我的學生最近因為男朋友入伍,心情不好,我坐在餐桌前打字安慰她。

    我兒子當過兵,而且是那種給大兵日記回信的那種兵,對於這類的傷心很有經驗,我就問他說,反過來,大兵想念女朋友,他是怎麼處理的?

    兒子說:「我會在大兵日記安慰他說,現在只需要當四個月的兵,像我得當一年的兵,以前的人有當兩年的,也有當三年的兵,而你只要跟女朋友分開四個月,已經很幸運了。」

    我說:「這樣他不會覺得被打槍嗎?」

    兒子說:「人不是要比較才知道自己很幸福嗎?」

    我說:「是沒錯,不過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在學校被老師罵,我跟你說,你那算什麼?我們以前都是被用藤條打,你已經很幸運了,我想你大概會火冒三丈。

    不過,你說得也對,人都是比較之後才知道自己是幸福。

    到底要怎麼說才不會讓人家覺得我們在打槍,又會因為經過比較,感恩自己的幸福呢?」

    我和兒子討論了半天,最後我提出我在專業工作上的作法:「我自己的經驗是,幼兒會因為手上的三明治被剝成兩半而放聲大哭,即使你一直跟他講說,被剝成兩半還是沒有少啊,或是剝成兩半哪有什麼關係,他只會更生氣,哭得更大聲,更不會停。

    可是如果你懂他很難過,讓他有機會哭一下,哀悼他的失落,等一下有新鮮的事情發生,他就比較不會一直執著在我的三明治被剝成兩半沒人懂,一下子就忘記了,咚咚咚的跑到別的地方去玩。」

    兒子說:「所以無論我認知這件事是如何的不值得難過,還是要懂他,不要急著教他?」

    我說:「看起來人性是如此。」

    兒子說:「難道不能教會一個人看到自己有多幸運,知道要感恩?」

    我說:「可以,不過不能在對方情緒當頭的時候強要他轉念。他轉不過來的。

    要等他平靜,進入一個省思的狀態,這時候,或許可以用問句來引發他思考,看到他其實挺幸運的。」

    兒子問:「怎麼問?」

    我說:「我們可以等對方感到自己說夠了,被充分了解後,用一種懂他的痛的方式來問他說,分離真是很撕裂的事情啊,不曉得以前那種當兩年兵、三年兵的人是怎麼熬過去的。」

    兒子說:「誒!媽媽高明。」

    別人正在難過時,就算他只是丟了一百元,你都不能說,人家還有年紀輕輕就得癌症的,你丟個一百元算什麼?

    別人正在難過時,最重要的是懂他,接納他用他的方式哀悼失落或失望。

    教育不是不能做,也不是怕講話踩到雷就什麼都不能說,而是在對的時機,用一個感同身受的方式來問問題,引發當事人超越自己的觀點,看到更寬廣的世界。

    轉念無法無法硬轉,或你叫他要轉。

    轉念是被了解後,願意抬起頭來看世界而自然發生的。

    ~[時時正念]line貼圖(文字版)~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84967/zh-Hant
    ~[時時正念]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10111/zh-Hant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 難道反問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01 19:00:0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難道反問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14 19:00:01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生長在台灣的你我,我們都已經很習慣,我們每兩年會有一場大選。

    也因為這樣子喔,我們對於很多的政治人物,還有他們的政治語言,我們都已經聽了很多;感覺起來我們好像已經免疫了。

    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哦,你可能就在過去的這幾年的時間裡,又經歷過了好幾次充滿希望,然後不斷失望的循環裡。

    有時候想一想,莫非真的應驗了那句話,叫做「群眾的智商只有7歲」;而你我也是群眾的一員。

    為什麼很多我們平常接受的理性的訓練,這些訓練有素的思維判斷的邏輯,一碰到了政治,或者是一參與了政治人物的場合。

    無論是他的演講、他的造勢;總而言之啊,好像自己的智商,就會自動的降低,然後自己的言行舉止、思維認同,就會跟群眾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關於這個現象,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有一群研究人員,他們就使用核磁共振MRI的掃描,去記錄了很多受試者,聽到政客演說的時候的大腦活動。

    他們就發現喔,人們在聽到撼動人心的演講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會一起反應;就這些所有聽的人、參與的人,他們的反應會是同步一致的。

    不同個體的大腦活動,會完全一致的起伏,同時大笑、同時摒息,然後每一個不同的大腦,它的作用的位置,是一模一樣的;就像大家都被同步化一樣。

    其實這個觀察,或許不令人感覺到太意外。好的演講,本來就會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如果所有人都專注的,聽同樣一個人講話;那觀眾的大腦模式,也會相當的類似。

    然而,只要演講內容有一點枯燥,每個人的腦海裡,就會游離到自己的想像裡;這種「同步化」很快的就會被打破。

    只是在這裡喔,更值得我們投入興趣的就是,到底這些政治人物的演說裡,有哪些要素,會造成群眾的「集體同步化」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位於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他們在2004年,就做過一個相關的實驗。

    他們找了一群受試者,躺在核磁共振的掃描器裡,讓他們一邊看經典的西部片,然後一邊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記錄。

    結果他們就發現喔,當電影開始之後,第一次讓所有人的大腦,產生類似反應的,是這個情節出「現意外轉折」的時候。

    而第2次是大爆炸,第3次跟第4次是槍戰,然後再來還是槍戰;然後再次的爆炸,他們觀察到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模式。

    大腦會出現很強烈共同的傾向,那都是電影裡的情緒張力,非常高的時候;面對大懸疑啊、意外啊,和興奮的場景的時候,人的大腦會呈現類似的狀況。

    情緒這個因素,幾乎綁架了大腦的所有活動,而且還是以統一、一致的方式來進行。仔細想一下喔,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

    情緒的反應,就是我們的身體在告訴自己,誒~現在有很重要的事情發生,而我們必須要做出相關的回應。

    甚至於我們的大腦,都會撥出大部分的區域,讓我們消化這件引發情緒的事情,然後作出相關的反應。

    當情緒性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大腦裡的「杏仁核」,它是主導情緒的重要部位就會啓動,杏仁核會發送信號給大腦的其他區域,立刻改變當時正在進行的其他活動。

    不管你的身份、背景、所接受過的訓練是什麼,基本上我們的大腦,在面對情緒的時候,都會被設計成,幾乎會用一模一樣的反應來應對。

    所以你看哦,為什麼有人會說「群眾的智慧只有7歲」? ,並不是因為群眾每個單獨的個體,智慧、智商都有問題。

    而是在於我們只要是人類啊,我們面對到情緒的刺激的時候,我們的杏仁核就會警鈴大做。

    而有另外一個名詞,就很傳神的說明這樣的狀況,叫做「杏仁核劫持」。就是喔,我們杏仁核的反應,把我們大腦其他的運作區域,全部劫持走。

    讓我們用一種幾乎沒有理性,甚至於是有一點反制的,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吶喊、一起謾罵…。

    這個的背後,其實就說明了,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裡,政客永遠可以操縱群眾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我們的政治制度,已經演化到現代,但是我們的大腦,其實還停留在演化的某個時間點裡。

    情緒的作用,會把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拉到同樣一件事,產生類似的心理狀態,促使我們用相同的方式回應,跟看待世界;因此就造成了大腦的同步化。

    那麼當你理解到這邊,難道我們面對政治人物的操弄,我們就只能無助的承受嗎?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在演化裡,情緒給我們這麼大的影響,那麼我會用的方法,就是把情緒的反應,和這一個政治人物,去撩起我情緒的程度,當作是一個反指標。

    「反指標」的意思,就是當一個政治人物,他用越多的力氣,在刺激我的情緒,無論是正向的情緒,還是負向的情緒。

    而這裡講的「負向情緒」,可能是一種負面的訴求、恐怖的訴求。

    比如說,有些政治人物,就會不斷的明示、暗示,告訴我們說,如果不投給他,就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

    我想這在台灣裡,任何一個政營的政治人物,都很常幹這件事。當他越是努力的做這件事、越是認真的恐怖訴求,那麼我再決定自己的票,是否要投給他之前,我可能就會越審慎。

    我所相信的是,演化的大腦我們沒有辦法跟它對抗;因為情緒的反應,是沒有辦法被消滅的。然而凡是我們沒有辦法跟他對抗的事情,都可以把它當成是生命當中的警報器。

    當警鈴大作的那一刻,我們所需要去做的是去留意,到底真實是什麼?甚至於,到底是誰不斷的用恐怖訴求,來綁架我們的大腦呢?如果群眾的智慧只有7歲,那麼你的智慧算得上幾歲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提到的內容,當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很多訊息。

    很多個人都企圖想左右我們、影響我們的時候;這個時候到,底哪些才是真正關鍵的判斷點?

    我們怎麼樣跳脫出演化的大腦,給我們進行的操控,能夠讓我們長出真正判斷的智慧?

    無論是從對方的行為變化,還是口語表達的變化當中,聽出、看出真正關鍵的言下之意;透過這一層理解,加上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去化解那些可能是難以跨越的差異。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前進的話,歡迎你可以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有效的學會,真正看懂、聽懂你的對象;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10月15號的這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難道反問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17 19:00:04

    【相關課程】《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2019.06.15 開課!】《學「思」~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第五期~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97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你會推動一個禁止自己產品廣告宣傳,這樣的法案嗎?

    你乍聽之下,你可能會想喔,我又不傻!怎麼可能自廢武功呢?
    可是如果真的有人明擺著,他廢掉武功給你看,你除了覺得他傻了、他瘋了之外,難道他沒有其它目的嗎?

    當我們目睹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你可以怎麼理解它?跟我們的生活,到底又有什麼關聯?

    這就是今天要跟你分享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在我一層一層的跟你分享之前,我先賣個關子,有一點耐心,先用一個故事開始。我相信這個故事結束之後,會帶給你一些思考跟領悟。

    這個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的晚期喔,它在美國的菸草產業,的一個真實的案例。在1969年的7月22號,美國有幾家主要的菸草公司的代表,他們就一起聚在國會的聽證會裡。

    他們極力鼓吹立法,立什麼法呢?叫禁止自己的產品,出現在電視跟廣播的廣告裡。儘管那個時候的研究發現喔,媒體廣告是最有效的促銷方式。但因為這種匪夷所思的舉動,香菸廣告從1971年開始,它就消失在美國的電視跟廣播裡,一直到今天你都看不到。

    那你會想,難道是他們良心發現嗎?良心發現的原因是1964年,發表的一個「美國公衛署長報告」裡,披露了吸菸危害健康的證據,所以呢,為了大家的健康,他就不賣香菸了,這甘有可能?

    這不可能嘛!這些業者怎麼可能會這麼好心呢?他們只是沒有在電視廣播打廣告而已啊,可是在同樣的年代裡,他們卻把所有的資源,挹注在平面媒體啊、運動賽事的贊助、贈品促銷,還有電影的置入性行銷。

    講一個例子喔,當年有一個菸商,叫B&W。這個菸草公司,它就在四年裡面,砸了很多錢,置入了22部電影,讓這裡面的主角,在電影裡面抽他們的菸。

    所以,如果不是菸草業者,突然被耶穌光照到、善心大發,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推動「自廢武功」的法案?我相信你我都很好奇喔。

    這個原因是在1967年,『美國聯邦通訊廣播委員會』,他們規定,他們要求菸草公司,遵守一個叫「公平原則」。就是針對重要性或爭議性的社會主題,給予正反雙方相對等的廣告時間。

    講個白話文喔,就是當30秒的香菸廣告結束之後,就要給反菸團體一樣30秒的廣告,讓你看到黑黑髒髒的肺部,那種畫面。只是這個範圍,僅限於電視跟廣播的廣告。

    這個規定推行了三年之後,美國的香菸銷量,下滑了10%。剛開始香菸公司喔,他們也就按照原本的邏輯,去增加他們的廣告預算。

    可是他們很快的就發現,廣告預算愈高,反菸的廣告就愈多,大眾就愈容易知道,吸菸其實是對他們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傷害。

    那你想想看,這不就根本就是用盡全力,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嘛!你下的廣告預算愈多,大家看到的相反證據、是不利於你銷售香菸的證據就愈多。

    於是呢,這時候菸草公司,他們才去推動立法,乾脆禁播香菸廣告。表面上是自廢武功啊,但事實上,是讓反菸團體,沒有機會宣傳吸菸的危害。

    結果在電視廣播,不再有香菸廣告之後,他們只花了一年的時間,香菸的銷量不只遽增啊,還省下了一大筆的廣告預算。

    從此之後,除了在電視廣播裡,沒有香菸的廣告之外,已經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菸草產業的擴張。

    其實我們現在知道喔,菸草產業成了全美國、乃至於全世界最大的利益團體,而且呢,他們也是最大的政治遊說團體。

    好了,這故事說完了,那跟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邀請你想一想喔,如果有一些人,他用盡一切的力量,阻止別人去認識一些顯然一直發生、一直存在的這些事實跟現象,那他們到底想得到什麼呢?

    就像菸草公司,他們推動禁止電視廣播廣告的立法,他們的目的昭然若揭啊。就是不讓大眾有機會去認識香菸的「真相」,香菸是怎麼傷害你的健康的。

    所以,這時候我來跟你攤開第一張牌。如果有人極力的阻斷訊息,避免大眾知道真相,這背後一定有人會得到好處。關鍵就在於,誰得到好處?

    香菸是會上癮的,「上癮」其實就是一種控制,這個控制愈大,利潤、利益就愈多。

    所以,台灣剛經過了一場大選,還有很多議題的公民投票。如果我們從「公投」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議題,其實是很明顯的要「阻斷你的訊息」,那麼這些推動者,想「控制」誰、想「控制」什麼?

    身為現代的公民,我想透過這個機會,邀請你思考一下。

    而第二張牌呢,如果有人自廢武功,他就一定有所圖,關鍵在於他所圖的究竟是什麼?

    簡單一點的邏輯喔,就是用特價品、或者是用贈品,吸引你的那些商家。他們廢掉了自己的某些利潤、甚至於賠錢賣,但他們卻圖到了,你上門之後的其他消費。可能你其它消費對他來說,利潤更高也不一定。

    然而,複雜一點的邏輯呢?這次我們的選舉,看到了一些地區,有所謂「棄保」的概念。特別在台北市,看似被「棄掉」的那一方,從更大的局面來看,他們可能圖到了什麼?這你也可以想一想。

    有沒有可能呢,讓那個被「保住」的那一方,一方面落得因為選務瑕疵的「得位不正」,這樣的污名;而另外一方面,也因為贏得不漂亮,大大的降低他挑戰高位的可能。

    所以,在這邊再說一次喔,「如果有人敢自廢武功,他就一定有所圖,關鍵在於他所圖的是什麼?」這是第二張牌,邀請你思考一下。

    而最後一張牌呢,凡事如果違反你的直覺,必定符合別人的邏輯。怎麼說呢?

    通常喔,我們面對自己「不喜歡」或「不習慣」的事情,最省力的方法就是忽略嘛,假裝這些事情不存在。

    或者是用很強烈的情緒,去攻擊、去否定;然後呢,很快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這樣比較快。

    可是,一個人最難得的素質,就是先願意放下這些情緒,去換位思考。思考什麼呢?

    為什麼有人會做,這些違反自己直覺的事?這些人是誰?他們要的是什麼?如果時間延長,誰會透過這些事情得到好處?然而,又是什麼好處?

    最後呢,事實上「思考」,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思考,卻是讓我們活出獨立自主的唯一途徑。

    今天的分享,其實不是要給你答案,是要邀請你去思考。但我們的真實生活裡,會有很多這種看上去,第一時間非常違反我們直覺的。

    但是,如果我們在生命裡面,想要有更多的自由,我們就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一切。我很希望今天透過這一段分享,開啟你一些思考的可能。

    如果有些事情,違反了你的直覺,必定符合某些人的邏輯。祝福你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考的「成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2019年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其實,如同今天的主題,「凡事違了你我的直覺,那必定符合了某些人的邏輯」。

    所以,在這樣的狀況底下,我們是不是具備有,看出某些事情是不合理的能力,並且去理解這個「不合理」的背後,對方要的是什麼?

    其實,出來行走江湖,每個人都有所圖,你必須接受這件事情,你必須把這件事情,放在道德中立的位置;你才能平心靜氣的,去跟必要的人達成共識。

    所以呢,我在2019年3月8號,開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它會帶給你很完整的幫助。不僅是思考上的開啓,更重要一點是技術上面的提升。

    讓你真正的看懂、聽懂,那不合理之處,並且透過有效的問句,去創造、去理解對方的所圖,並且達成必要的共識。

    那當然,熟悉我很多課程的朋友也知道喔,如果你參與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或者是我另外一門『CIA通達力』的課,那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高難度對話』的進階課程,就是『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

    其實,在我們真實世界的一切,往往是很多方的利益折衝的結果。所以,怎麼樣在思維跟行為的決策上,真正的成熟,讓你看懂這個局,並且找到最適合的位置,你就要先弄懂權力運作的潛規則。

    那麼『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在2019年的6月15號開課。歡迎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因為『策略思考』這一門課,我是每半年才開一期,然後一期也只有16個名額。

    希望你透過學習,活出更圓融的人生,期望我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