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離職預告不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離職預告不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離職預告不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離職預告不足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預告離職,需要良心嗎?】 你覺得離職大概要多久前提才算合理?內心有一個預告期間,但卻又怕又任何變數,搞到自己心情七上八下,遲遲無法定論。 讀者私訊問我,他預計明年中離職,按照獎勵辦法會有不少的績效獎金,大概會在過年後提離職,然而適逢年後將是公司人力最荒缺季節,如果前一個月才說要走,感覺難免落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1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WrL6FQ1KN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離職預告不足 在 健身查德|私人教練銷售攻略 |教練成功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44:23

「為什麼健身房一直倒閉?」 這是台灣最大的連鎖健身工作室倒閉時, 寫的分析文章,那時候我正是這間公司的區經理。 最近又有不少工作室倒閉, 就再拿出來分享了。 可能有些人會很疑惑? 開健身房這麼難賺嗎? 如果想開健身房的話, 這篇會給你一點方向。 「想開健身房或工作室嗎?」 請你一定...

離職預告不足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47

#Workforce勞動力量特別企劃 嗨嗨大家,我們跟法律百科 @legispedia_tw 合作的貼文,很快的就來到第四篇了🙂在這篇文章中,想跟大家分享關於雇主「合法解僱」的問題,過去我們在部落格中曾經整理過「好聚好散這麼難?關於勞動契約終止的15種方式」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讓勞資雙方遇到契約終...

  • 離職預告不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8 14:35:12
    有 757 人按讚

    【預告離職,需要良心嗎?】

    你覺得離職大概要多久前提才算合理?內心有一個預告期間,但卻又怕又任何變數,搞到自己心情七上八下,遲遲無法定論。

    讀者私訊問我,他預計明年中離職,按照獎勵辦法會有不少的績效獎金,大概會在過年後提離職,然而適逢年後將是公司人力最荒缺季節,如果前一個月才說要走,感覺難免落人口舌容易被人議論。

    離職是必然,但問題是
    A, 提前預告,必須面對主管強力慰留。
    B, 提前預告,老闆逼你現在就走,然後獎金飛走。
    C, 前一個月預告,被人落人口舌說沒有職場道義。
    D, 提前一個月預告,但老闆堅持要你留到年底。

    陷入了天人交戰的他來問我的意見,我只能淡淡地說:「職場不是講道義的官場!只是一群為了利益結合的團體,所謂的道義早已經明白記載在勞基法跟公司章程中。如果這公司的人真的要搞你,相信一開始就會搞你。」

    不過通常要離職的人就像落入了迷霧森林,尋尋覓覓多年總算找到了出口,卻也怕離開之際會發生,想當初我要離職也是同樣的窘境,心想「到底幾時要提離職才恰當?」直到幾次離職之後才發現「我不該把老闆應該承擔的問題跟責任放在自己身上,畢竟離開之後我跟這家公司就沒有利益關係的來往,頂多還有道義上的互相幫忙,既然是道義上!那麼離職前老闆就該對我好一點,不然他應該還怕我弄他才是。」

    想當初三十歲準備離職去打工度假,我也是糾結了半年才跟老闆提出,最後老闆給了另一個方案「留職停薪」,於是我就停職一年半載去國外旅行生活,旁人都覺得我很幸運,一開始也覺得感動不已,碰到一個知人識人的老闆!不過剝絲抽繭後發現,而是明白我在這位置上有難以被取代的功用,包括多年為公司打下的客戶基礎,以及絕佳溝通協調能力。

    回國後當然回前公司效勞,畢竟留職停薪最大的誘惑就是「年假仍有保留。」爾後我也證明自己寶刀未老,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認為目前的公司是間清爽迷人的小廟,而旅途回來的我變成胸心壯志的大佛,有句俗語說「小廟裝不了大佛」,那到底該走?還是繼續停留?

    第二次離職我就沒有什麼太大情感糾結,我認為「離職是必然,就不需要裝模作樣,彼此都耗費了時間跟空間,只是最後不適合繼續下去而已。」不過好心分手,就是幫彼此找退路,我提前預告離職,也找合適能接手的下一個夥伴,我給出了一個時間的緩衝,已經不再接受任何慰留。

    離職後,刪了大半同事的聯絡方式!既然沒有利益團體的糾葛,那我只需要留下「合適舒服」人,偶爾還是會聽到前同事間討論我,有褒有貶,有好有壞,但那都與我無關,也不需要大方祝福。我也承認自己並非大氣之人,接下來部門會不會一蹶不振,都與我,無關。我能不能走出人生另外一條道路,也與前公司無關。

    回到主題,預告離職到底要多久?要怎麼做才比較好?

    我直接告訴讀者,挑你最有利的去做!職場本來就是耍心機,如果你主管是個「必取」,你積恨已深,前一個月預告離職就算給他回馬槍。如果你主管在職場多給你幫助,公司同事也處的很好,提前半年預告離職也可以。

    對!取決這公司怎麼待你,給出最合適的方法,而不是自我糾結。

    雪兒的職場心理不負責諮商時間,隨時為你開張!新書《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也很好看!

    ✈ 冰島 米湖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 離職預告不足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08 15:00:03
    有 329 人按讚

    「禁止移工跨轉為哪樁—移工轉換準則修正草案」公聽會
     
    前天上午,我針對勞動部預告修正 #緊縮移工跨行業轉換雇主 的修正草案,召開公聽會,邀集了 台灣移工聯盟、印尼勞工團結組織、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 Domestic Caretaker UNION、 全國家戶勞動產業工會/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Union、看護工、漁工朋友、 台灣人權促進會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 婦女新知基金會、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Hope Workers' Center (希望職工中心)、 移民移工服務中心,以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等,希望與現場第一線、團體代表及機關進行討論與對談。
     
    ❓什麼是移工跨行業轉換?
     
    對於一般的勞工來說,換工作是憲法保障的自由,在職場上,我們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惡質的老闆,還可以用離職作為最後手段。然而,對於身在台灣的藍領移工,在母法框架下,是無法自由轉換雇主的,他們背負著龐大的仲介費來到台灣,也沒有 #不爽不要做 的空間。
     
    本次勞動部於7月15日預告修正的「 #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則是要針對少數移工,在需要轉出的例外狀況時,於跨行業轉換空間再次進行緊縮的修法。
     
    在法規歷程上,#1992年《就業服務法》立法,禁止移工轉換雇主;#2003年,勞動部制定了轉換準則,開啟了在例外狀況下的移工轉換程序,但同時仍禁止跨行業轉換;#2008年,終於勞動部修訂轉換準則,加入「跨行業轉換」的但書及相關條款,但是相關轉換條件依舊嚴格,只有在持有招募函或遞補函的僱主願意於國內跨行業承接移工時,移工才有可能進行所謂的跨行業轉換。
     
    從這樣的法規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從一開始全面禁止轉換的強制規定,緩慢走向一滴滴開放的方向。然而,勞動部此次預告修正的草案,卻回頭限縮移工跨行業轉換的空間。究竟,本次修法的原因是什麼、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正不正當、採取的手段能多大程度達到目的,以及會造成的代價有多大,有沒有更好的做法,都是需要討論的。
     
    前幾天,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才召開了周年記者會。當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時,我們是要加深歧視而違反人權,還是要往一個更好的方向走,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
     
    在前天的公聽會中,大致可以整理出幾項重點及建議:
     
    🟡根本原因在於家庭看護工至今沒有任何勞動法令保障。
    🟡修法將與國家報告以及兩公約審查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
    🟡面對國際搶工浪潮,持續低落的勞動條件,才是導致外籍看護工缺工的主因。
    🟡以圍堵強迫家庭看護工留在沒有勞動法令保障的勞動環境中,不只侵害移工權利,也將導致政府無法真正面對長照服務不足的事實。
    🟡政府應該要扛起照顧責任,通盤檢討長照人力政策,規劃將家務移工納入長照政策中。
     
    但很遺憾的是,現場的官員似乎雞同鴨講,仍堅持著移工為 #補充性人力 這樣脫離現實的論調,也無法理解外籍家庭看護工惡劣的勞動條件,並以沒有證據及數字為基礎根據的 #怠工 說法,汙名外籍看護工,操弄弱弱對立。
     
    我們很擔心,這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將造成台灣家庭照護需求持續擴大,在公聽會後,我們已將公聽會所有意見及紀錄發文勞動部,請勞動部妥適評估及回應,勞動部在公聽會有提到現場並沒有雇主團體,那就請勞動部於法案預告期間結束後召開雇主團體和移工團體的會議,系統性凝聚討論。
     
    👉公聽會詳細記錄,點開圖片看更多👉
     
    🎥公聽會全場影片:https://reurl.cc/bXr9Nd

  • 離職預告不足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4 00:20:26
    有 582 人按讚

    〈不告別〉 蘋果日報 2021年6月23日

    (因不確定何時會在蘋果網站下架,全文轉載於此)

    友人曾志豪上星期五完成恒常直播電台節目後被即時解僱,他稱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會被調走,惟仍遺憾未能於節目中與聽眾道別。過去一年,香港人經歷了很多告別,和恐怕更多的來不及告別。如何說再見,成為當今香港人的必修科。

    移民潮再起,人和人之間要道別,每晚都有一個又一個要移民的家庭在機場出境大堂和親友說再見。一家人能夠一同離開的,還好。如果同一家庭內意見不合,可能是政治理念不同,又或對未來風險評估有異,甚至是個別家庭成員因為要完全依靠香港的支援網絡照顧而無法離開,輕則家庭內部紛爭,無從解決下甚至家庭分裂。30年前的那次移民潮成為許多情侶分手的理由,這一波會拆散多少對鴛鴦?

    機場以外,還有監倉。當因涉及抗爭浪潮相關案件被判入獄成為常態,如何「準備入獄」亦成為一門學問。換用配合監獄規格的鞋履和眼鏡,安排入獄後的閱讀書單,也成為許多等待判刑者告別自由前的功課。而能夠做足準備,恐怕還是相對幸運的。國安法實施後,多少從來沒有參與過街頭抗爭的從政者與知識分子,在某個清晨被警察登門拘捕之後便迎來不准保釋的無限期扣押。在離家之前,他們都沒有機會好好和家人、友好,以及眾多的支持者道別。

    來不及道別,讓人感傷。過去一年來,相信不少讀者都吃過因同事移民離職而派發的「散水餅」,但也有很多朋友選擇靜悄悄的離別,到對方到埗後才發現:咦,原來他也走了。過去一年來,回想數次和政界中人碰頭問好,沒想過下一次已變成在羈留中心的探訪中心隔着玻璃靠對講機說話。

    當然,也會有些人,是沒可能預先道別的。他們身體上雖然沒有離開,但精神價值上已變得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甘心成為強權的奴隸。遇上這種一去不復還的分離,有時更為痛苦。

    生活中各種來不及道別的,又何止於個人。在香港電台當客席主持,近月來每次錄製節目時都會和嘉賓說:說不定這一集就是最後一集,如果不是在播出前已被抽起的話。回想近來香港各傳媒機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這句話不幸言中的概率一點不低。

    然後,來到這一篇過去一年來每周刊登的論壇文章:還會有下一篇嗎?還是連這一篇也不能印出來?下筆之時,也沒有保證。

    無可否認,整個我們曾經熟悉的香港,正在急速離我們而去。去舊迎新,本來不一定是壞事。航向未知,有時也是一種樂趣。但當你懷疑在變得更好之前,將要先經歷一段可能相當漫長的黑暗時期,則難免會對一切和過去相關的事物表現出緬懷之情。

    但緬懷並不足夠。回到2007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要拆掉皇后碼頭,當時留守的抗爭者在碼頭拉起一條橫幅,寫上「不告別」三個大字,表明不想再重演每一次舊建築拆卸前市民蜂擁到現場拍照的儀式化懷念。雖然皇后碼頭最終被拆,但自利東街、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以來一系列的抗爭,卻開啟了香港社會運動的轉化:人文價值、公眾參與、土地正義,成為了新的關鍵詞。

    拒絕告別就要不停創造

    不想止於緬懷,惟有不斷創造。我們可能已在沒有預告下經歷了最後一場的維園六四晚會,最後一次的7.1大遊行,和最後一場公開公正的民主選舉。但是,我們也在不斷創造很多新的第一次。過去兩年來,我第一次看到互不相識的香港人在打壓中互相保護,第一次見證香港人做到「齊上齊落」,第一次相信象牙塔中說了數十年的另類經濟有可能在香港成真,第一次可以放膽說我為我的同區街坊感到自豪。

    同一道理,相對於緬懷個別媒體的終結,我們更需要創造新的意義。媒體形態因外在環境因素而改變,從來都是媒體生態的一部份。然而無論如何改變,媒體的基本功能是傳播意義,沒有意義也就沒有媒體。隨時勢逆轉,我們或許要和個別的媒體告別,但我們不能和意義的建立告別。拒絕告別,就要不停的創造,不停的實踐,衍生新的內容,成就新的意義。只要有燈,就會有人。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 離職預告不足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19 11:00:04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1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WrL6FQ1KN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一年一度的台海兩岸交流平台海峽論壇今日將在福建廈門開幕,今年的海峽論壇卻因台灣最大的參與團體國民黨杯葛而有所影響。國民黨杯葛的表面理由是中央電視台女主播在播報該黨元老王金平將出席論壇的新聞時,用了「求和」的字眼,要求道歉而未果,認為有失尊嚴。但據報道,國民黨內對出席論壇本就有諸多疑慮。事件反映,經過台灣今年選舉以及國際風雲變幻,海峽兩岸、國共兩黨互信已削弱,雙方變得更加敏感、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引發軒然大波。不過,從事後國共兩黨的反應看,雙方仍留有餘地,兩岸交流大門並未關上。海峽論壇是由國台辦、福建省政府及台灣民間團體舉辦的交流平台,自2009年起每年於福建省舉行,是目前兩岸規模最大、參與層面最廣泛的民間交流活動。大陸方面通常由全國政協主席出席致辭,台灣方面則由國民黨高層領銜出席。據報道,今年受疫情影響,台方與會人數由往年的數千人銳減至不足千人。

    蘋果頭條
    早前一名巴士司機執勤時帶備士巴拿,一度被警方指「藏有攻擊性武器」而遭拘捕,令社會各界譁然。有需帶備「開工架生」上班的從業員工會感到憂慮,表示會員常被截查、不知何時會誤墮法網。《蘋果》統計去年6月至今年2月逾280宗有關「帶有不同物品而被控」的案件,發現有人因帶5條索帶,被控管有攻擊性武器或工具作非法用途;記者根據尋得資料,發現此罪行完成審訊的案件,撤控率達77.3%。大律師黃俊嘉指,部份罪行檢控準則較高,需有不可抗拒的推論才可將被告入罪,「如果檢控一開始睇得仔細啲,有啲案件無必要真係打到最後」。警方最新回覆《蘋果》,由去年6月9日至今年8月31日,共有326人被控藏有攻擊性武器,較早前公佈少1人。早前巴士司機執勤時背囊被搜出士巴拿,一度以「藏有攻擊性武器」為由遭到拘捕,工具變成攻擊性武器,令不少人對「攻擊性武器」的定義存疑,亦擔憂手持工具會「被砌生豬肉」。

    東方正論
    本港司法制度畸形,洋法官在中國領土呼風喚雨,早就令人側目。終審法院外籍非常任法官施覺民本月初突然請辭,特首按法例撤銷其委任,有關消息昨日曝光。外媒引述當事人的辭職原因與《港區國安法》有關,反對派即不失時機地為國安法扣上「傷害法治」的帽子。其實,香港早已不是殖民地,司法刀把子早就不該由洋人把持,更輪不到外人說三道四。現在才有洋法官辭職已是「遲來的敗走」,若離職陸續有來,正是香港之幸,對法治何損之有?合則來,不合則去,本來並無甚麼稀奇,偏偏一個洋法官辭職卻吹皺一池春水,足見香港有些人的奴性仍是根深柢固。當然,外界之所以覺得稀奇,部分原因是特首去年七月才接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建議,將施覺民的任期延續三年至二○二二年七月,距離今次撤任提早近兩年;而碰巧其辭職日期正是林鄭月娥揚言香港沒有三權分立翌日,更令人添上無限聯想,一度以為是特首主動撤銷其委任。

    星島社論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放緩,政府於昨日起放寬關於社交距離的抗疫措施,食肆堂食時間延長至午夜;酒吧、派對房間、卡拉OK場所及泳池等獲准重開。本報記者昨晚前往中環蘭桂坊視察,發現大部分酒吧均座無虛席,有酒吧更以半價優惠價招徠,務求於十二點前盡吸客源,個別酒吧更稱生意勝預期,達疫情前六至七成生意。不過,或因客人過多有部分出現每枱人數過多的疑違規情況。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對有關情況感到憂慮,直言若一人確診,病毒便隨時蔓延開去,籲業界自律。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亦預告,警方及食環署會於今日起展開聯合行動,加強巡查食肆、酒吧等場所。抗疫措施放寬之下,本港逐步回復過往「不夜城」的繁華景象,酒吧、派對房間、卡拉OK及泳池等場所昨日可以重開;食肆晚市堂食可延長至午夜,維持最多四人一枱。重開處所要遵守防疫措施,卡拉OK及派對房間,只有飲食期間才可豁免戴口罩,不得超過四人。

    經濟社評
    13類表列處所昨天起悉數重開,港府同日召開記者會展現繼續嚴格防控疫情的決心,更罕有臚列出抗疫藍圖,為冬天可能爆發更嚴峻的第4波疫情做足準備。本港首現條理清晰的抗疫6部曲,惟不少只是既有政策,要加強新思維,亟需再諮詢集思廣益,填補遺漏。隨着酒吧、泳池等成為最後一批重開的表列處所,食衞局局長陳肇始隨即公布,疫情管理措施要納入社會新常態,在在反映要一邊放寬限制,一邊嚴控疫情反彈。官方正從六大方向着手,包括化驗檢測服務、社交距離措施限制、檢疫設施、開發追蹤技術、跨境管制,以及疫苗採購。有了全民檢測的經驗,港府將可利用公營部門每日逾7,000個樣本的檢測能力,更有效率地替安老院員工、司機、餐廳員工等高危群組恒常化驗。陳肇始特別提醒年輕人要警覺,以免傳染身邊長者,惟反過來,官員也可多走一步,把耄耋長者或長期病患等體弱人士,一併列入可獲恒常檢測的特定高風險群組,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