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雄三 飛彈缺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雄三 飛彈缺點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雄三 飛彈缺點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本文原刊登於2000年三月間) 作者︰FLAK 今年一月底,多家媒...

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本文原刊登於2000年三月間)

作者︰FLAK

  今年一月底,多家媒體突然刊登出據聞是國防部重大施政報告「雄三飛彈系統研製
測試評估」的部分內容。根據勁報的報導,國防部所屬中山科學研究院積極研發測試評的
雄風三型A飛彈,去年首度測試時「失效」。

  不過,文中描述的雄風三A是由『以原雄風二型飛彈進行研改』,這點似乎值得商榷
,因為傳聞中的雄三飛彈為超音速飛彈,其氣動力設計與次音速的雄二飛彈幾乎完全不同
,反而是由中科院研究開發的超音速衝壓『擎天』實驗載具所發展而來的說法較為合理。
而『擎天』載具的四具超音速進氣道,細長的超音速氣動力外型,甚至耐熱金屬的外殼…
等特性與雄二飛彈都幾乎沒有相同之處。

  另外,文中也提到『中科院積極將Mark4整合渦輪衝壓引擎,設計上希望在維持雄二
掠海、具轉折點性能,以二馬赫倍音速速度巡航。』其中『渦輪衝壓引擎』一詞應是記者
誤植,因為衝壓引擎的特性就是省略了渦輪壓縮機,既然有了渦輪壓縮機就不會叫做衝壓
引擎。另外,文中描述Mark4卻是『編號為Mark4的衍生型,這是將雄二修改為空對海、空
對地遙攻飛彈,攻擊導引中途採慣性導航或整合式INS/GPS導航,終端採用被動雷達巡標
器或影象式紅外線,加裝Date Link裝置。』似乎與雄三飛彈的特徵又有些不同,因為長
射程超音速衝壓飛彈極難縮小到一般戰機可以攜載的地步,似乎剛開始研究超音速衝壓飛
彈的我國可以一蹴可及,則『空對海、空對地遙攻飛彈』似乎不是雄三飛彈。相反地,傳
聞中我國研製的射程加長型雄二飛彈,反倒有可能作為空對地用途,符合文中的描述。故
該報導中所指的『雄三飛彈』究竟是『長程型的雄二飛彈』還是『超音速衝壓飛彈』,就
令人陷入五里霧中。

  但本月份,媒體又傳出雄三飛彈研製成功的消息:『中山科學研究院自力研發的「雄
風三型」超音速攻艦飛彈邁入新里程;由於突破了衝壓引擎「縮裝」瓶頸,雄三的構型及
大小尺寸應已確定,並委由聯勤總部研製貯存兼發射箱,目標是兩年內完成研發。』前後
兩個新聞對雄三研製狀況的報導幾乎是南轅北轍。不過,既然雄三飛彈有可能研製成功,
就讓我們由擎天飛彈的外型來推測其性能,以及所帶來的意義。

  擎天載具的進氣道是以四個楔形進氣口方式環列在彈身周圍,利用楔形進氣口的斜
震波進行進氣加壓,相對地,俄羅斯的3M80飛彈雖然用的是進氣錐,不過一樣採用四進氣
道的方式。

  其實衝壓飛彈最理想的進氣方式應該是類似飛機的彈腹雙進氣道方式,轉彎時可以採
用類似飛機傾斜轉彎的方式,使進氣孔可以維持在迎風面穩定進氣,而不會在背風面吸到
機身的亂流。四進氣道設計理論上可以省卻傾斜轉彎的控制方式,因為不管轉那個方向,
總有一兩個進氣道會是在迎風面。所以彈體可以朝任一個方向轉彎。

  但事實上,由於四個進氣道最終通往同一個燃燒室,雖然不管轉那個方向,總有一兩
個進氣道可以維持迎風向,但也總有一兩個進氣道會在背風面。背風面的進氣道吸入的彈
身亂流會擾亂燃燒室的氣流狀況,即使迎風面進氣穩定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四進氣道的衝
壓引擎飛彈的轉彎攻角所受到的限制一定比彈腹雙進氣道方式來得大,這就是為什麼講究
高攻角轉彎性能的空對空飛彈(例如Meteor以及AMRAAM的衝壓版)皆採用彈腹雙進氣道,
而對機動性要求較低的對地飛彈才會採用四進氣道設計(俄羅斯的Kh-31以及AA-12的衝壓
型為了降低轉彎控制的難度,仍然採用四進氣道設計,由上可知其機動性能必定會被這種
設計所拖累)。

  然而,掠海超音速飛彈即使想要採用彈腹雙進氣方式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彈體以低
空超音速飛行時,高大氣密度以及高速氣流可讓彈體產生巨大的升力,彈體攻角的些微改
變都會產生巨大的升力去改變飛彈方向。所以,如果在超低空飛行中,企圖先傾斜再轉向
的話,彈體傾斜的角度就會造成升力的巨大改變,可能導致飛彈突然爬高,或更嚴重地:
突然降低高度導致墜海。故世界上迄今仍沒有一種超音速低空飛彈有自信可以控制系統維
持傾斜轉彎時的高度變化,而採用彈腹雙進氣道的。低空飛彈中唯一採用雙進氣道方式的
飛彈是法國的ANF飛彈,但其雙進氣道仍然不是在彈腹,飛行時是在上下兩側,所以左右
轉彎時不先傾斜而是直接左右轉向,進氣道都不會在彈身的背風面。但是進氣道仍然是以
『側風』方式進氣,不是正常的正攻角進氣,所以仍然不是最佳進氣方式。由此可知,雖
然ANF是目前最先進的低空超音速飛彈設計,仍然無法採用最佳化的彈腹進氣方式,而且
這個計畫也已經因為經費因素而被法國政府腰斬。

  由上可知,空超音速飛彈的一個特徵是可以產生巨大的升力,這就是為什麼中科院
形容雄三飛彈是一種『終端動作靈巧』的武器。飛行物需要進行高G動作,就需要巨大的
升力。例如9G動作的飛機就表示其機翼產生的升力達到八至十倍(視轉彎方向而不同)。
而升力來源主要有四:速度、攻角、翼面積、大氣密度。一般的次音速反艦飛彈為了節省
空間,翼面積通常極小,所以其產生的升力相當有限,則所進行的動作G值也有限,最多
只到三到四G。而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速度可達兩倍以上,故產生的升力也可達數倍。一般
的超音速反艦飛彈都宣稱可做到10G以上的動作就是這個原因。不過要注意的是,相同G值
下,轉彎率與速率成反比,所以雖然超音速反艦飛彈的G值可達兩倍以上,但因為速度也
是兩倍以上,所以其轉彎率與次音速飛彈相差不大。
  超音速反艦飛彈一般宣稱的優點是目標艦的反應時間短,以掠海高度20公尺計,假設
目標艦的雷達高度為15公尺,則飛彈冒出水平線的距離是28公里左右,理想上,一枚秒速
300公尺的反艦飛彈要花93秒才能擊中目標,然而一枚秒速660公尺的超音速飛彈只需要42
秒。如果天候惡劣,雷達自動標定能力不佳的話,目標可用的預警時間只會更短,使其根
本來不及攔截超音速反艦飛彈。

  不過,瞭解國際反艦飛彈市場的話,可以發現願意投入超音速反艦飛彈研究的國家是
少之又少,因為次音速反艦飛彈的威力仍然可以提昇。前面假定的飛彈掠海高度是以20公
尺計,這也是目前超音速反艦飛彈的高度極限,高度壓得更低的話,由於低空超音速震波
反射影響,加上高度控制器的反應速度極限,目前似乎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然而,
次音速反艦飛彈的掠波高度還可以再壓低。以法國的飛魚飛彈為例,早期的AM-39年代宣
稱的掠波高度是15-20公尺,但是最新的MM40 Block2利用先進的適應控制技術,可隨海象
變化將高度壓到10公尺以下,則冒出海平面的距離變成24公里,目標的預警時間就縮短成
80秒。目前宣稱掠波高度最低的是瑞典的RBS-15Mk3,宣稱在平靜的波羅地海試射時,最
低曾經達到一公尺高,則冒出海平面的距離變成16公里,目標的反應時間只剩下48秒,便
與超音速反艦飛彈相差無幾。然而,一公尺掠波高度可怕之處在於,還沒有任何一種防空
飛彈的近發引信宣稱可以攻擊這種高度的目標。

  雖然超音速反艦飛彈從海平面冒出的時間極短,但也不表示目標艦艇可用的偵測時間
就一定比較少。超音速反艦飛彈為了維持高速,需要龐大的衝壓引擎產生推力,這具引擎
產生的紅外線訊號也相當可觀。理論上,短波長的紅外線只能偵測到噴嘴的高熱金屬,但
是中波長以上的紅外線可以偵測到飛彈的高熱廢氣,在地平線之下,衝壓飛彈的大量高熱
廢氣可能就會被靈敏的紅外線追蹤器發現。故歐洲新一代防空戰艦已經在桅頂最高處裝上
紅外線搜索追蹤器,以因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威脅。我國的田單級原本也有類似裝備,後
來不但田單級的小神盾計畫流產,連紅外線追蹤器計畫也惹來軍購弊案的傳聞。

  除了容易被紅外線標定外,超音速反艦飛彈也難以在雷達上匿蹤。一方面是超音速反
艦飛彈的體積太大,雷達截面積本來就明顯,另一方面是次音速飛彈可以利用多稜角的構
形大幅縮小雷達截面積(例如,挪威與德國合作的NSM飛彈)。而目前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為了降低阻力,減少氣動力設計難度,仍然是傳統的圓柱彈體,圓錐彈頭,沒有跡象顯示
哪一個國家可以引入匿蹤設計的。

  超音速反艦飛彈不但容易被紅外線標定,另一個缺點是不能使用紅外線尋標器。因
為紅外線尋標器需要降低尋標器附近的熱噪訊才能提高靈敏度,然而超音速彈鼻受到超音
速震波衝激,溫度不容易降低,使得設計一具可用的紅外線尋標器相當困難。這可能就是
雄三飛彈放棄雄二飛彈的『主動、影像紅外線導引』改採『主動、被動雷達導引』的原因
。不過改用被動導引的雄三飛彈也可能作為反擊對岸雷達站之用。

  故,超音速反艦飛彈面對老式人工接戰的戰艦而言幾乎是致命武器,但面對下一代多
目標接戰,高速反應的防空戰艦而言,其效能的提昇未必如此明顯。事實上,現代海軍最
主要的反反艦飛彈武器仍然是『軟殺手段』,雖然反艦飛彈已經擊沈過不少軍艦,但仍沒
有一艘軍艦在完成電戰反制、誘餌拋射的動作後仍然被反艦飛彈命中的。例如在福島作戰
中,被命中的雪菲爾號是當時唯一沒有進行電戰反制作業的軍艦,其他收到格拉摩根號的
警報而進行反制作業的軍艦,都沒有被命中。

  或許,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的威脅是一擊必殺的破壞力,傳統反艦飛彈並不容易擊沈
敵艦,例如被命中的雪菲爾號是因為引發的火災而放棄的,而史塔克號即使挨了兩發,仍
然沒有沈沒,可以回港修理。而超音速反艦飛彈的巨大動能,宣稱可以一到兩發之間擊沈
巡洋艦以下的艦隻,無形間對敵軍官兵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故,一般的報導中,賦予超音速反艦飛彈過多的『神話』。事實上,超音速反艦飛彈
並不是不可反制,甚至不一定比較難反制。但這仍然無損於其相對上的軍事意義:縮短對
手的反應時間,無論如何都縮短對手思考的時間,也讓對手官兵犯下的錯誤更缺乏時間去
彌補。而一擊必殺的摧毀威力,也使得被命中的『萬一』造成更大的壓力。故,超音速反
艦飛彈科技仍有其值得發展的意義,但仍然不是每個國家都認為值得發展,因為次音速反
艦飛彈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http://www.diic.com.tw/comment/news-old/000306.ht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