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陶鍋 烘豆 曲線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陶鍋 烘豆 曲線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rabbit85115 (brian047)看板Coffee標題[器材] 陶壺烘焙分享時間Sun...
最近在網路上買了一個名人陶鍋輕量版
https://i.imgur.com/4p9ZfQh.jpg
烘了四五個月左右 ,從不能喝到帶澀感再進化到最近感覺烘的風味已經不亞於許多自烘
店
https://i.imgur.com/FCRFdPR.jpg
https://i.imgur.com/VLCin13.jpg
初期前幾次的烘焙(忘記哪支豆子了)
到最近的成品
雷利達藝伎水洗(淺焙)
https://i.imgur.com/G8kT2jr.jpg
https://i.imgur.com/BUqKPSH.jpg
黑豹曼特寧(二爆密集15-20秒)
https://i.imgur.com/vdYD44D.jpg
https://i.imgur.com/XUR4P96.jpg
https://i.imgur.com/zLH2lSb.jpg
雖然表面差異沒有很大,但整體的乾淨度與透度是落差一大截(以上都現烘現磨因此色度
較淺)
之間的差異在於可能以前總把陶鍋與火焰的距離拉很高,造成烘焙的時候手很燙(還帶兩
層手套)、搖個半死,但溫度爬升沒有預期的高(有插溫度計)
一開始受到一個日本人有分享關於陶壺的YouTube 影片https://youtu.be/QJBtnYd_hzY,
鐘內疚完成一鍋的烘焙,而且還是深烘焙。
這幾個月下來請益了一些烘焙達人,不論是虎記商行推薦的邊境13還是其他亦師亦友的玩
家們,得到一些心得
—
1.其實火不用太大
2.溫度能當參考,但不能依賴
3.依感官去烘焙
—-
一開始的火力跟我現在的火力相差兩三倍,因為起初壺與火焰的距離大概抓10公分,
雖然溫度上的去但感覺四周環境溫度也很高,手受不了持續烘焙的凌虐;大概三週前一直
陷入在烘不好又得自食惡果的我決定去請益前輩,也就是當時推薦我購買名人陶鍋的人,
他隨手拿一隻剛到貨得水洗耶加以及迷你瓦斯爐(rk4208)開始烘焙,一開始很難相信畢
竟這樣的火力與我在家用瓦斯爐的落差實在很懸殊,但15分鐘後下豆,冷卻完的沖煮讓我
醒悟了,原來火不需要大,熱進得去豆子才是重點,同時前輩也建議我把溫度計拿掉,他
說「溫度是一種工具但也是一種束縛」,我想我的確是被溫度綁架了,畢竟我只要溫度卡
著我就催火,也因為溫度的存在讓我時不時注意著升溫率而忽視豆子現在的狀況,我曾經
留意的是溫度的曲線而非豆子,溫度跟時間的配合我以為我抓的很好,但沒注意到的是豆
子得變化與狀況。
後來我拿掉了溫度計。用手(離壺五公分)與嗅覺去抓入豆溫;依豆色的變化與時間去
修正脫水段的火力(觀察豆子何時開始冒煙,若太早就先調降熱能;反之太晚就加點火力
);等待豆色轉黃完成、氣味開始從濕悶的味道變化成淡淡得烤麵包味後,開始催火發展
,做熱衝力;一爆時,聽爆聲得疏密度,悶響度去調整發展時間以及收火的幅度;最後觀
察顏色與氣味得配合,若上色已到心想的色度,即離火滑行等氣味的發展。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其他陶壺的玩家,想聽聽看其他前輩們的經驗分享與其他不同樣式陶壺
的心得,最近想入手不一樣款式的陶壺玩玩,另外手機排版若有疏失請見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26.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82422786.A.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