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陳永泰再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陳永泰再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陳永泰再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陳永泰再婚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Yoyo Sham 岑寧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婆婆媽媽的故事。謝謝曉蕾。 劉天蘭 空難之後 一架阿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從香港起飛,原本要到泰國曼谷。 那年,劉天蘭只有四歲,書香世家:爸爸是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總編輯,打字機逹逹逹逹,打出一篇篇英詩和散文;媽媽在《新晚報》主編副刊,廣結左派文人;家裡煮飯打掃都靠傭人萍姐,照顧十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超夯影集播到第十集,原本很會猜劇情的我們也傻眼了! 🔥反派不是反派,大魔王早就虎視眈眈? 🔥離婚就能自由?結婚就能幸福?第二次機會在哪?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剛追完第9與第10集的朋友們,應該會跟我們一樣,被它『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的刺激劇情給嚇傻了!就連看過很多電影與影集的我們都想大喊『我真是猜...

  • 陳永泰再婚 在 Yoyo Sham 岑寧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4-11-23 15:48:07
    有 161 人按讚


    ...婆婆媽媽的故事。謝謝曉蕾。

    劉天蘭 空難之後

    一架阿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從香港起飛,原本要到泰國曼谷。
    那年,劉天蘭只有四歲,書香世家:爸爸是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總編輯,打字機逹逹逹逹,打出一篇篇英詩和散文;媽媽在《新晚報》主編副刊,廣結左派文人;家裡煮飯打掃都靠傭人萍姐,照顧十四歲的哥哥天均、八歲的姐姐天梅,還有小狗噹噹。
    晚上十一時,飛機應該降落在曼谷機場,卻失了蹤!
    終於泰國空軍在緬甸山區發現飛機殘骸。四歲的小女孩去媽媽的房間,看見媽媽哭得死去活來,旁邊幾個同事在安慰,包括陶傑的媽媽。「當時小女孩不知道媽媽為何會這樣傷心,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好久都沒看見爸爸,好久。」劉天蘭在自傳裡寫道。
    爸爸劉芃如是四川成都人,在四川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媽媽楊範如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因為父親重男輕女不能讀大學,改請劉芃如來家教英文。課堂間情愫蔓生,兩人結婚,生下兒子天均。爸爸已是大學講師,獲得獎學金入讀倫敦大學研究英國文學。一九四九年爸爸本來計劃回國出任副教授,途經香港時被老師勸說留下,加入《大公報》,媽媽就帶著天均來香港,加入《新晚報》,相繼生下天梅、天蘭。
    「爸爸媽媽最初住在摩利臣山道的房子,同屋共煮的頭房中間房尾房住了好多人,包括查良鏞先生……隔壁房間還有叮噹馬頭的梁羽生先生。」兩大武俠(小說)高手,劉天蘭小時已經常喚作查伯伯、陳文統(梁羽生真名)叔叔。
    梁羽生也寫過劉爸爸,形容他是「學兼中外的才子」,蕭紅在香港過身,亦有份奔走。梁羽生說他雖然在報館曾經負責要聞版,但更愛文學創作:「聽報館的朋友說,有一次報館要劉芃如寫一篇有時間性的文章,他遲遲未交,報館朋友催他,他突然大發脾氣,說道:『你們都是才子,我是劉慢,我不寫了!』」
    劉天蘭聽了大笑:「『劉慢』是爸爸的花名,他們都愛笑他寫得慢!」然後輕輕收起笑容:「這些關於爸爸的往事,我其實知道得很少,他公幹遇上空難時我年紀太小,我和哥哥姐姐也不敢在媽媽面前再提起爸爸,媽媽有很多情緒。」

    媽媽才三十出頭,用爸爸的撫恤金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買房子,早上在《新晚報》編副刊,晚上還得寫稿賺稿費,是萍姐照顧三個孩子。「我媽媽,有很典型左派文人的一面,也有不典型的一面。」劉天蘭開始說故事:灣仔的《新晚報》她從小就熟悉,副刊組在四樓,她放學後偶然會去找媽媽,等媽媽七點看完「大樣」(最後排版)後一起回家,七樓小食部還有乒乓枱,媽媽同事的孩子會在那裡一起打乒乓,報館經常有聯歡會,員工都是一家大小來──陶傑便記得六歲時,聽過「楊範如阿姨」表演相聲。
    「小時我個個都叫姨姨、叔叔、伯伯,長大後才知道『威猛』!」劉天蘭說媽媽最要好的兩位手帕交,吳阿姨是羅孚太太吳秀聖,楊阿姨是黎小田母親楊莉君,而嚴浩爸爸嚴慶樹伯伯、陶傑父母曹驥雲伯伯、常婷婷阿姨、畫家黃永玉、作家葉靈鳳等等,都是媽媽的同事。
    「報館就是社群,同事大多是外省人,教育、文化、思想都非常貼近,很多不懂說廣東話,也不需要學,自己就成一個圈子。」她記得爸爸剛過身,幾個同事輪流天天來陪媽媽;哥哥青春期學結他有點吵,這些姨姨叔叔又輪流來訓話。

    可是,在劉天蘭眼中:媽媽並不全然是典型的左派人士。她看著媽媽的老照片,細細形容:媽媽上班穿旗袍,或花或素,都是淡雅的顏色;正式場合搭上西式外套,大方得體;郊外踏青,穿的是翻領翻袖白襯衣、七分褲、平底鞋、方形手錶和蝴蝶形墨鏡,活脫脫一位「柯德莉夏萍風格的中國少婦」。
    「如果爸爸不是突然離世,媽咪可能更加獨立。」天蘭說媽媽曾經想在銅鑼灣買一間小鋪開文具店,可是被同事勸停:「你一個女人,看店安全嗎?」為了三個孩子,媽媽選擇繼續留在報館。
    「我媽媽是聰明女子,懂人情世故,有很多好朋友,她的責任感很強,說要『堅頂三天』,把哥哥天均、姐姐天梅和我帶大。」雖然生活圈子全部都是同事左派人士,但天蘭覺得媽媽更喜歡文學和文化,而不是政治:「哥哥讀拔萃、姐姐真光、我在聖保羅,都不是左派學校。我沒有問過媽媽,但我估『不言而喻』。」
    一九六七年暴動,哥哥考入香港大學,但選擇往加拿大升學,並留下工作,姐姐也接著去,七四年媽媽帶著中四的天蘭,終於全家移居加國。當時的中國,是火紅的文化大革命。

    哥哥劉天均在溫哥華開設電台節目《華僑之聲》、電視節目《華僑之夜》,姐姐和天蘭輪流上電視報新聞,媽媽也幫忙編輯電視雜誌。一九七七年天蘭剛入讀大學傳理系,暑假就受哥哥所托向無線電視採購節目,十九歲少女獨個兒回到香港,開心得彷彿飛起來。
    媽媽放心?「她那麼多死黨,會照顧我啊!」天蘭去找媽媽的好朋友楊阿姨,楊阿姨的丈夫在麗的電視工作,就叫丈夫帶天蘭去參觀。天蘭大膽開口,竟然有機會做暑期工;楊阿姨也打電話給兒子黎小田,天蘭於是也上了小田的節目伴舞伴唱。有一次,天蘭還被安排跳單人舞,配合一位男歌手──那是剛出道的張國榮。
    暑假結束,天蘭帶著無線節目的放影版權和多姿多彩的回憶返加拿大,翌年她參加華埠小姐得到冠軍,之後回到香港簽約無線。「媽媽很開明,給我很大自由度。」她說媽媽在《新晚報》當副刊編輯,經常報導長城鳳凰新聯三家電影公司,天蘭自小便有機會跟著媽媽去試片間,也許無意中埋下演藝的種子。
    天蘭回港參與台前幕後大量不同崗位的丄作,姐姐又接著回港選美,連哥哥也回來做律師,媽媽卻寧願留在加拿大,閒時四處旅行。
    「媽媽快要六十歲,突然對我們說想結婚,問大家是否贊成?」劉天蘭說三兄妹都舉手舉腳贊成,爸爸過身後,媽媽也有追求者,但都為了孩子婉拒。
    「媽媽的新娘妝,是我化的!」劉天蘭笑著說。
    媽媽回四川探親,重遇朋友許先生,四十年代許先生和劉先生一起追求楊小姐,許先生輸了,直等到一九八零年才可在一起。

    劉天蘭在香港,可算是見證三十多年來的創意工業發展史:無線藝員、時裝模特兒、蕭芳芳助手、電影副導演、唱片歌手、雜誌執行編輯、電視台電台高層、形像設計……最近在忙服飾精品店TINA’s Choice,銅鑼灣利園和PMQ都有店鋪。「我很幸運,對很多事有興趣,同時也得到多機會,可是各個崗位其實都離不開創意工業。有時回想自己彷彿在織一張布毡子,好花樣好多質地,效果幾得意,好多層次,好豐富。」
    而媽媽,變成她的大後方。媽媽再婚後十年,許先生癌症過身,媽媽獨自住在加拿大,自得其樂,年紀很大還在學英文,直至跌斷手骨才搬回香港,當時天蘭女兒岑寧兒Yoyo在唸中學,正好在家作伴。
    「我很開心有五、六年可以和媽媽一起住,Yoyo有婆婆,似一個家。」天蘭說當日離婚,不少人覺得她帶著女兒是「單親家庭」很「欠缺」:「欠缺什麼呢?我不明白,但之後才明白,我是在沒有欠缺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本身因為爸爸的猝死,沒有安全感,有時看事情比較負面,可是她把我們三兄妹帶得很好,讓我們仨都自信心爆棚,我也就能學著媽媽,獨自把YOYO帶得好好的。」
    二零零二年媽媽突然背痛,姐姐馬上陪著去醫院,醫生說是大動脈內壁撕裂,然而年紀大,不主張做手術,安排上病房觀察。大家陪到夜深,媽媽叫各人去睡,第二天一早,天蘭買了粥來看媽媽。「我站在床邊,看著姐姐拿著枕頭從門口進來,姐姐突然臉色一變,我回過頭,媽媽的儀器指數大亂。護士慌忙請醫生,醫生未經便出來說:『走了。』」天蘭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深刻:「稍稍慶幸是,媽媽沒有受苦,前後僅僅二十二小時,好快。」
    喪事辦完,三兄妹聊天,都覺得媽媽非常本事,當年父親不在經濟應該是拮据的。「但你有沒有覺得少了什麼?」「我真的不覺得!」三人互問,都覺得童年過得很好,有屋住、有飯吃,傭人萍姐懂得買布做衣服,三個孩子漂亮體面,健康成長。
    「媽媽守寡時才三十多歲,她常說自己一事無成,唯一成就就是養大三個孩子,我自己當上媽媽,才知道這句話有多艱難。」天蘭不禁說。

  • 陳永泰再婚 在 Tina Liu 劉天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1-23 15:17:24
    有 10 人按讚


    劉天蘭 空難之後

    一架阿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從香港起飛,原本要到泰國曼谷。
    那年,劉天蘭只有四歲,書香世家:爸爸是英文月刊《東方地平線》總編輯,打字機逹逹逹逹,打出一篇篇英詩和散文;媽媽在《新晚報》主編副刊,廣結左派文人;家裡煮飯打掃都靠傭人萍姐,照顧十四歲的哥哥天均、八歲的姐姐天梅,還有小狗噹噹。
    晚上十一時,飛機應該降落在曼谷機場,卻失了蹤!
    終於泰國空軍在緬甸山區發現飛機殘骸。四歲的小女孩去媽媽的房間,看見媽媽哭得死去活來,旁邊幾個同事在安慰,包括陶傑的媽媽。「當時小女孩不知道媽媽為何會這樣傷心,然後不知道為什麼好久都沒看見爸爸,好久。」劉天蘭在自傳裡寫道。
    爸爸劉芃如是四川成都人,在四川大學外文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媽媽楊範如是當地的大戶人家,因為父親重男輕女不能讀大學,改請劉芃如來家教英文。課堂間情愫蔓生,兩人結婚,生下兒子天均。爸爸已是大學講師,獲得獎學金入讀倫敦大學研究英國文學。一九四九年爸爸本來計劃回國出任副教授,途經香港時被老師勸說留下,加入《大公報》,媽媽就帶著天均來香港,加入《新晚報》,相繼生下天梅、天蘭。
    「爸爸媽媽最初住在摩利臣山道的房子,同屋共煮的頭房中間房尾房住了好多人,包括查良鏞先生……隔壁房間還有叮噹馬頭的梁羽生先生。」兩大武俠(小說)高手,劉天蘭小時已經常喚作查伯伯、陳文統(梁羽生真名)叔叔。
    梁羽生也寫過劉爸爸,形容他是「學兼中外的才子」,蕭紅在香港過身,亦有份奔走。梁羽生說他雖然在報館曾經負責要聞版,但更愛文學創作:「聽報館的朋友說,有一次報館要劉芃如寫一篇有時間性的文章,他遲遲未交,報館朋友催他,他突然大發脾氣,說道:『你們都是才子,我是劉慢,我不寫了!』」
    劉天蘭聽了大笑:「『劉慢』是爸爸的花名,他們都愛笑他寫得慢!」然後輕輕收起笑容:「這些關於爸爸的往事,我其實知道得很少,他公幹遇上空難時我年紀太小,我和哥哥姐姐也不敢在媽媽面前再提起爸爸,媽媽有很多情緒。」

    媽媽才三十出頭,用爸爸的撫恤金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買房子,早上在《新晚報》編副刊,晚上還得寫稿賺稿費,是萍姐照顧三個孩子。「我媽媽,有很典型左派文人的一面,也有不典型的一面。」劉天蘭開始說故事:灣仔的《新晚報》她從小就熟悉,副刊組在四樓,她放學後偶然會去找媽媽,等媽媽七點看完「大樣」(最後排版)後一起回家,七樓小食部還有乒乓枱,媽媽同事的孩子會在那裡一起打乒乓,報館經常有聯歡會,員工都是一家大小來──陶傑便記得六歲時,聽過「楊範如阿姨」表演相聲。
    「小時我個個都叫姨姨、叔叔、伯伯,長大後才知道『威猛』!」劉天蘭說媽媽最要好的兩位手帕交,吳阿姨是羅孚太太吳秀聖,楊阿姨是黎小田母親楊莉君,而嚴浩爸爸嚴慶樹伯伯、陶傑父母曹驥雲伯伯、常婷婷阿姨、畫家黃永玉、作家葉靈鳳等等,都是媽媽的同事。
    「報館就是社群,同事大多是外省人,教育、文化、思想都非常貼近,很多不懂說廣東話,也不需要學,自己就成一個圈子。」她記得爸爸剛過身,幾個同事輪流天天來陪媽媽;哥哥青春期學結他有點吵,這些姨姨叔叔又輪流來訓話。

    可是,在劉天蘭眼中:媽媽並不全然是典型的左派人士。她看著媽媽的老照片,細細形容:媽媽上班穿旗袍,或花或素,都是淡雅的顏色;正式場合搭上西式外套,大方得體;郊外踏青,穿的是翻領翻袖白襯衣、七分褲、平底鞋、方形手錶和蝴蝶形墨鏡,活脫脫一位「柯德莉夏萍風格的中國少婦」。
    「如果爸爸不是突然離世,媽咪可能更加獨立。」天蘭說媽媽曾經想在銅鑼灣買一間小鋪開文具店,可是被同事勸停:「你一個女人,看店安全嗎?」為了三個孩子,媽媽選擇繼續留在報館。
    「我媽媽是聰明女子,懂人情世故,有很多好朋友,她的責任感很強,說要『堅頂三天』,把哥哥天均、姐姐天梅和我帶大。」雖然生活圈子全部都是同事左派人士,但天蘭覺得媽媽更喜歡文學和文化,而不是政治:「哥哥讀拔萃、姐姐真光、我在聖保羅,都不是左派學校。我沒有問過媽媽,但我估『不言而喻』。」
    一九六七年暴動,哥哥考入香港大學,但選擇往加拿大升學,並留下工作,姐姐也接著去,七四年媽媽帶著中四的天蘭,終於全家移居加國。當時的中國,是火紅的文化大革命。

    哥哥劉天均在溫哥華開設電台節目《華僑之聲》、電視節目《華僑之夜》,姐姐和天蘭輪流上電視報新聞,媽媽也幫忙編輯電視雜誌。一九七七年天蘭剛入讀大學傳理系,暑假就受哥哥所托向無線電視採購節目,十九歲少女獨個兒回到香港,開心得彷彿飛起來。
    媽媽放心?「她那麼多死黨,會照顧我啊!」天蘭去找媽媽的好朋友楊阿姨,楊阿姨的丈夫在麗的電視工作,就叫丈夫帶天蘭去參觀。天蘭大膽開口,竟然有機會做暑期工;楊阿姨也打電話給兒子黎小田,天蘭於是也上了小田的節目伴舞伴唱。有一次,天蘭還被安排跳單人舞,配合一位男歌手──那是剛出道的張國榮。
    暑假結束,天蘭帶著無線節目的放影版權和多姿多彩的回憶返加拿大,翌年她參加華埠小姐得到冠軍,之後回到香港簽約無線。「媽媽很開明,給我很大自由度。」她說媽媽在《新晚報》當副刊編輯,經常報導長城鳳凰新聯三家電影公司,天蘭自小便有機會跟著媽媽去試片間,也許無意中埋下演藝的種子。
    天蘭回港參與台前幕後大量不同崗位的丄作,姐姐又接著回港選美,連哥哥也回來做律師,媽媽卻寧願留在加拿大,閒時四處旅行。
    「媽媽快要六十歲,突然對我們說想結婚,問大家是否贊成?」劉天蘭說三兄妹都舉手舉腳贊成,爸爸過身後,媽媽也有追求者,但都為了孩子婉拒。
    「媽媽的新娘妝,是我化的!」劉天蘭笑著說。
    媽媽回四川探親,重遇朋友許先生,四十年代許先生和劉先生一起追求楊小姐,許先生輸了,直等到一九八零年才可在一起。

    劉天蘭在香港,可算是見證三十多年來的創意工業發展史:無線藝員、時裝模特兒、蕭芳芳助手、電影副導演、唱片歌手、雜誌執行編輯、電視台電台高層、形像設計……最近在忙服飾精品店TINA’s Choice,銅鑼灣利園和PMQ都有店鋪。「我很幸運,對很多事有興趣,同時也得到多機會,可是各個崗位其實都離不開創意工業。有時回想自己彷彿在織一張布毡子,好花樣好多質地,效果幾得意,好多層次,好豐富。」
    而媽媽,變成她的大後方。媽媽再婚後十年,許先生癌症過身,媽媽獨自住在加拿大,自得其樂,年紀很大還在學英文,直至跌斷手骨才搬回香港,當時天蘭女兒岑寧兒Yoyo在唸中學,正好在家作伴。
    「我很開心有五、六年可以和媽媽一起住,Yoyo有婆婆,似一個家。」天蘭說當日離婚,不少人覺得她帶著女兒是「單親家庭」很「欠缺」:「欠缺什麼呢?我不明白,但之後才明白,我是在沒有欠缺的單親家庭長大。媽媽本身因為爸爸的猝死,沒有安全感,有時看事情比較負面,可是她把我們三兄妹帶得很好,讓我們仨都自信心爆棚,我也就能學著媽媽,獨自把YOYO帶得好好的。」
    二零零二年媽媽突然背痛,姐姐馬上陪著去醫院,醫生說是大動脈內壁撕裂,然而年紀大,不主張做手術,安排上病房觀察。大家陪到夜深,媽媽叫各人去睡,第二天一早,天蘭買了粥來看媽媽。「我站在床邊,看著姐姐拿著枕頭從門口進來,姐姐突然臉色一變,我回過頭,媽媽的儀器指數大亂。護士慌忙請醫生,醫生未經便出來說:『走了。』」天蘭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深刻:「稍稍慶幸是,媽媽沒有受苦,前後僅僅二十二小時,好快。」
    喪事辦完,三兄妹聊天,都覺得媽媽非常本事,當年父親不在經濟應該是拮据的。「但你有沒有覺得少了什麼?」「我真的不覺得!」三人互問,都覺得童年過得很好,有屋住、有飯吃,傭人萍姐懂得買布做衣服,三個孩子漂亮體面,健康成長。
    「媽媽守寡時才三十多歲,她常說自己一事無成,唯一成就就是養大三個孩子,我自己當上媽媽,才知道這句話有多艱難。」天蘭不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