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太平山「跨界」山毛櫸國家步道之旅 昔日「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為台灣三大林場,在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太平山與阿里山各據不同的高山領域,有相近之處,也有屬於各自的特色。 太平山真的離我非常非常遙遠,第一次造訪是三十多年前的學生年代,再來就是2018年2月5日的見晴古道雪景 (https://www...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 在 · ᴇᴠᴇʟʏɴ ᴡᴀɴɢ 小渝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4 18:28:57

[北港一日遊] ⚠️日環食記錄請見下一篇🔅 好一陣子前就想著,2020/6/21這天一定要事先計畫到澎湖吉貝渡假⛱️順便看日環食。不過事實證明工作太忙了不好請長假,於是根據經驗和天氣預報,選擇了「雲林北港」為目的地! 原本還打算熱血騎腳踏車去的🚴‍♀️,但一日來回似乎有點超出個人體力範圍,就搭乘台西...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 在 Esme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5 02:00:09

早安,雨天的台北。說好的兩日好天氣,其實也只有星期五的上午有陽光露臉....再來也分不清楚是陰天,還是被霧霾所籠罩住的天氣🤔?也因為氣象預報的準確度高,所以才有昨日一早的北宜追風看日出的行程。清晨的北宜被濃濃的的霧所籠罩著,車輛往來是很少。但是能見度約10公尺的距離,騎車起來全身還是非常緊繃的😅。還...

  •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9 06:30:01
    有 4,328 人按讚

    太平山「跨界」山毛櫸國家步道之旅

    昔日「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為台灣三大林場,在國家森林遊樂區內,太平山與阿里山各據不同的高山領域,有相近之處,也有屬於各自的特色。

    太平山真的離我非常非常遙遠,第一次造訪是三十多年前的學生年代,再來就是2018年2月5日的見晴古道雪景 (https://www.facebook.com/alishan.fans/posts/2043759738987008),第三次則是2020年10月27日的台灣山毛櫸步道之旅。

    這些年來,其實好多次都想來太平山體驗不同的山林之美,但是考量到諸多因素未能成行。這次官方粉絲團發布最新的變黃率超過五成後,加上天氣好轉,決定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因為經驗告訴我,再遲疑,上山的遊客會更多,屆時可能就會變成山毛櫸菜市場了。

    同樣身為國家森林志工,這次從阿里山來到太平山的跨界之旅,臨時起意當然訂不到住宿(翠峰山屋是首選),所以我是從羅東出發(可以順便逛夜市),單程導航到山毛櫸步道停車場約2小時20分左右,因為出發時間早(當作是看日出),來到停車場竟然是八點左右,遊客不多,停車位也很多,途中經過見晴路段,果然如 #雲海人StratuSea 預測出現雲海大景,不過雲層有點高,所以就不耽擱繼續趕路。

    這次時間有限,所以只選一個目標,就是山毛櫸國家步道(下次應該是翠峰湖),單程步道3.8K約3-4小時,前段2.5K都是平緩路徑,跟特富野古道的情況類似,2.5K之後就是下切步道(回程就是氣喘吁吁步道),到了3.1K左右,來到山毛櫸的稜線步道,沿途到3.8K就是一路的山毛櫸路段。

    氣象預報降雨機率雖然只有20%,但以來過N次的阿嬤山友表示,太平山的雲霧是出名的,沒下雨就是好天氣,遇到藍天白雲出太陽就是超級幸運。為了一睹山毛櫸的冰河時期孑遺植物之美,此行我帶了四顆鏡頭(15-30/f2.8、20-35/f2.8、24-70/f2.8、80-200/f2.8),內行的應該知道連同Nikon D850數位單眼相機加起來有多重,不過就當作是散步拍照,沒有想太多,揹久了就習慣了。

    陰天加起霧的山毛櫸其實不好拍,因為效果會有點黯淡,建議有興趣拍攝的朋友,可以讓曝光過度些,機身設定先調整好,試拍OK就一路拍下去。

    還有,官網不斷提醒要穿雨鞋,我的建議是「高筒雨鞋」最好,山毛櫸步道配合太平山的濕涼天氣,泥濘路況是絕不會客氣的,因為泥巴會被鞋子勾起,除非有擋泥板,否則雨鞋後方的褲管照樣噴濺,最後來到出口有簡易沖水設備,但還是提醒大家,穿雨鞋保障行走安全。

    最後感謝您願意花時間看到這裡,山毛櫸國家步道目前是最熱門的賞景路線,強烈建議平日到訪(請假也值得),輕鬆慢走最適合,我下午兩點左右離開時,沿路看到停車的車輛延伸至少一公里以上,這還是星期二的平日,假日更不用說了,好不容易停好車,準備就緒進入步道,才發現滿滿的都是遊客,所以這就是我要提早出發的原因了。

    分享的照片為2020年10月27日阿里山到太平山的「跨界」山毛櫸國家步道之旅全紀錄,回程有經過太平山莊順拍紫葉槭,然後下山又在國道五號大塞車,最後疲憊不堪就在台北過夜。

    如果您問我,值得嗎?那是當然的,因為我在阿里山拍不到山毛櫸啊!有機會,下次還要再來!歡迎按讚分享交流!

    #步道2K以後手機進入無訊號空間
    #台灣山毛櫸是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四種珍貴稀有植物
    #請衡量個人體力及可用時間
    #記得要穿高筒雨鞋

    更多台灣山毛櫸的資訊(現況、路線圖及Q&A)都在這裡!
    https://tps.forest.gov.tw/TPSWeb/wSite/ct?xItem=2974&ctNode=289

  •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6 07:49:06
    有 142 人按讚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7 預報有很多的限制~】

    去年中受邀到交通部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研討會,分享【台灣氣象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我提到氣象法中有限制預測 Forecast, Prediction
    Forecast 有明顯的限制,Prediction 則沒有~
    【但對大眾而言是分不出來的】
    但實質上,我們專業人員是必須有責任,根據我們所學專業素養及工具來預報 Forecast
    預言 Prediction,誰都可以,任何人也都可以拿到專業資料來預言,但閱聽者必須要理解預言者的專業程度。我提到社會上對此辨別度不高,專業人士無法受到重視的問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台灣是全球少有,是能將氣象預報與否,列入法令的國家。幾年前立法院曾經修改氣象法,在之前曾招開公聽會,由葉宜津立委主持,在邀請的15 位代表發言中,三位贊成修正,三位適度修正,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非氣象局相關的人都贊同開放(例如民間與政府外圍的法人機構),有趣的是氣象局本身保持中立,但與氣象局關係密切者都反對開放。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3725879741988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66913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629 罰科技不罰迷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氣象法》

    這個議題已經不是新議題,超過十年了,但事後來看,這麼多年下來,不開放的結果有讓許多學者覺得的失序更好嗎? 沒有,因為在網路的社會下,有太多的漏洞與空間,也無法可管,這也變成,氣象人員就會受到氣象法預報限制,非氣象人員沒有申請預報資格者,反而有很大的空間。

    換言之,例如某一個人或是團隊願意窮極一輩子的能量,研究極端暴雨可能危害,如果他是對的,他唯一的方式只能提供給氣象局使用,無法做其他的應用,這在全球科技進展來看,是非常狹隘的一個制度思維。
    當時氣象局前局長辛在勤也曾出國考察國際氣象產業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ileDownload/C10500461/001
    不過很可惜,從未聆聽台灣產業的心聲,不知道氣象法在實務上對產業的限制
    https://tw.news.yahoo.com/%E8%BE%9B%E5%9C%A8%E5%8B%A4-%E6%B…

    曾有媒體記者問我,為什麼要開放氣象法,這樣會很亂ㄟ。我反問他,那台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報紙,而且都是民營化,照你的邏輯,不是靠中央社、政府新聞稿就好了.....我們乾脆仿效北韓,一家國營電視台、一家航空公司所有都是國營就好了。他馬上接受我的觀點。把媒體亂象、氣象預報能力...等混為一談,這實在是不同問題。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氣象法有趣的歷史,早在十多年前台大大氣系柳中明教授曾提出過幾次看法,各位可以看看當時的思維如何。

    -\-\-\-\-\-\-\-\-\-\-\-\-\-\-\-\-\-\-\-\-\-\-\-\-\-\-\-\-\-\-\-\-\-\-\-\-\-\-\-\-\-\-\-\-\-\-\-\-\-\-\-\-\-\-\-\-\-\-\-\-\-\-\-\-\-\-\-\-\-\-\-\-\-\-\-\-\-\-\-\-\-\-\-\-\-\-\-\-\-\-\-\-\-\-\-\-\-\-\-\-\-\-\-\-\-\-\-\-\-\-\-\-\-\-\-\-
    聯合報 民意論壇
    氣象預報 何不民營化
    【柳中明】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卡玫基颱風對氣象預報的挑戰,與造成多處破紀錄降雨的事實,和令人悲痛的人員死亡與財物損失,令人不得不提出三點呼籲。
    首先是廢止氣象法,並重整中央氣象局 ,讓專職氣象、海象、地震與天文監測的部門獨立於預報部門之外,並民營化氣象預報作業,讓企業自由競爭精神活化台灣氣象預報工作。如此,預報失敗者必須承擔責任,不再以過去成效來掩飾當下失誤所造成的民眾損失,同時讓其他更有預報創意者出頭,提供民眾與各級政府在因應氣象災情時,更多的參考資訊。這將是多贏的局面。
    未來,設若有五家氣象預報公司出現,各自獨立預報,各自訂定收費標準。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必須選擇其中至少一家,與之簽訂合作契約,在平日與氣象災害發生期間,取得氣象預報資訊,並提供各級民眾、員工與媒體使用者。如此,一、提高氣象預報者之收益,以刺激其預報創意與承擔更高責任;二、付費者取得最佳服務,並能直接了解專業資訊詳情,作出直接與有效的應用與判斷;三、不影響一般民眾取得氣象預報的機會,反因預報公司、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間之競爭,獲得最全面與及時的氣象訊息。
    其次是建立多層次防救災應變體系,並讓第一線的民眾直接與最上位的預報體系連結。關鍵在於:氣象可以發生意外、驚奇,人命不可以發生意外、驚慌。作法則需由下而上,各鄰里與社區委員會必須在每次可能發生氣象災難時,動員起來,在第一線掌握民眾與環境變動狀況;然後,往上與區級、鎮級、鄉級、縣市級與中央級的防救災中心取得聯繫,隨時掌握最新訊息,並直接通報第一線需緊急應變的民眾,更要以鄰里合作勝過外援的精神,來對抗災難。
    目前,防救災指揮體系是由上而下運作,較有效率。但在氣候變遷趨勢下,破紀錄的意外將隨時發生,單線作業非常容易失靈,而集中救災資源的作法,更不如分散準備來得快捷。換言之,甲地出現災情,再由乙地派出援助,不如訓練甲地民眾,就地取得救援設備,立刻進行當地救援。所以,由上而下的作業仍要維持,但若不能由下而上動員,將會出現救援趕不上災情的慘劇不斷重演。
    最後,所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工程必須將氣候變遷的趨勢影響納入考量,以免徒然浪費公帑,卻無法發揮長治久安的功效。

    【2008-07-21/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

    法規鬆綁氣象預報良性競爭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個人非常同情氣象局專業人士於颱風期間,廿四小時堅守崗位,提供最正確的氣象資訊與研判,以期降低全國災難損失的努力。

    但是,個人長期堅持氣象局應該主動修正氣象法,刪除掉其為全國唯一能發布颱風預報資訊的保護傘,如此才可能降低氣象局每次颱風預報都受到放大鏡檢視的壓力,也才可能產生颱風預報的良性競爭狀態,讓全民取得最佳的防災資訊。

    最重要的是:預報能力佳的專業人士,將能取得合乎其才的收入與地位,而非是在齊頭式平等,或是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下,反至令人擔憂氣象預報是否將每下愈況。

    氣象法是依動員勘亂時期國防概念所訂定的產品,雖然於二○○三年修正時,已略為鬆綁,但仍堅持氣象局才能發佈災害性天氣預報,更詳定各類罰則。但是,氣象局可以制止國內精英提出颱風預報,卻無法制止CNN與各國氣象單位同時預報颱風動態,更無法處罰國內媒體時時刻刻比較各預報資訊的優劣,以及大眾、名嘴、政府官員等據以評論氣象局的表現。這恐怕是所有氣象大老們,所從未想過的。

    設若全國各媒體及大學教授們,都在颱風期間自行發佈預報,難道全國防災行動將會大亂而至更為失敗嗎?個人非常懷疑。最重要的,這是資訊暢通的時代,任何失敗的預報,都會被嚴厲的責難,反之任何成功的預報,都會被予以英雄式的歡呼。但若僅有氣象局的預報舞台下,反成預報成功是應該,預報失敗卻被譏諷的狀況。這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

    氣象法不改,氣象局員工無論如何賣命,都將無法取得大眾們的尊敬。若能讓颱風預報自由開花,反將凸顯氣象局預報的專業與權威。
    【2009/10/09 聯合報】

    -\-\-\-\-\-\-\-\-\-\-\-\-\-\-\-\-\-\-\-\-\-\-\-\-\-\-\-\-\-\-\-\-\-\-\-\-\-\-\-\-\-\-\-\-\-\-\-\-\-\-\-\-\-\-\-\-\-\-\-\-\-\-\-\-\-\-\-\-\-\-\-\-\-\-\-\-\-\-\-\-\-\-\-\-\-\-\-\-\-\-\-\-\-\-\-\-\-\-\-\-\-\-\-\-\-\-\-\-\-\-\-\-\-\-\-\-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
    2009-09-09莫拉克颱風的震撼與省思
    柳中明/任教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1996年7月31日賀伯強烈颱風侵台,在阿里山下了1094.5毫米的雨量,當時氣象界多認為這樣的紀錄不會在近期內再現。13年後,莫拉克中度颱風在8月7日晚間登陸花蓮,8日下午出海,卻在8日與9日間於阿里山分別下了1161.5毫米與1165.5毫米的雨量。原來大自然更新紀錄,是不需要30年、50年或100年的時間,更不會遵守什麼規定如:強烈颱風才會下大雨,中度颱風不會下太多雨。

    降雨量破紀錄與氣象預報能力

    雖然,高雄與屏東的山區也累積了大量的雨,但是這些測站都是自動雨量站,且僅設置約20年,所以無法進行至少50年的長期資料比較。至於在那些已有50年氣候資料的測站中,2009年8月8日的降雨量,在台南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一,在東吉島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二,在高雄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三,在恆春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四,嘉義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五。大範圍地區的破紀錄降雨,顯現整個南台灣所承受的雨量是如何地驚人。

    中央氣象局在預報颱風降雨方面,8月6日上午8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10時提出高屏山區將降下800毫米;8月7日發現颱風移動速度忽然減慢,上午7時將雨量預測提高到1100毫米,下午4時提高為1400毫米,然後不斷提高到8月8日上午8時預測的2000毫米,9日清晨4時提高為2700毫米。有人認為:預測值不斷上修,顯示預測能力不足,事實大概是過去根本沒有類似經驗,所以缺乏預測能力。

    個人自8月5日上午就持續追蹤氣象局預報,發現氣象局在當日就正確地判斷莫拉克將直撲台灣,優於美國、日本、南韓、中國、香港等地所提出的颱風將撲向東海的預測。在7 日上午,個人曾向台大大氣科學系的同仁們發函,指出氣象局預報所以能夠有優秀表現,是因為其預報與數值預報一致,顯示該局對其所長期發展的數值預報系統越來越有信心。該局公布的細網格(15km×15km) 模式預測資料,更將當時位於香港西側的柯尼颱風(爾後下降為熱帶低壓),所引致的雙颱牽引效應,明顯地顯現出來。

    但是,莫拉克接近台灣後,各項觀測顯示其結構與過去具明確颱風眼的中度或強烈颱風不同,數值預報模式在錯誤假設下,預測颱風在24小時內就會快速移動進入台灣海峽。顯然,在缺乏飛航觀測資料的協助下,沒有任何電腦預測模式,能夠正確地將莫拉克的變化有效掌握。所以,7日後氣象局必須倚賴傳統的人為判斷能力,來預測緩慢移動的颱風對台灣的影響,也自然會受實際降雨數據的變化,而出現預測值不斷上修的現象。

    未來,政府可能面對更多移動怪異的颱風,以及再度出現的破紀錄降雨的威脅;我們也可能面臨氣象局提心弔膽地事先預測降雨量破2000毫米,實際降雨量卻出現大幅落差的尷尬場面。若天真地以為,光憑現有的設備,不需要增進颱風的飛航觀測能力跟改進電腦預測能力,就能掌握下一個莫拉克颱風的風雨預測,那就真是癡人說夢。希望科學界、企業界與政府高官們,能夠注意到改善氣象預報能力的重要性,並全力投入經費與人力進行之。

    不過,能力的改善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要經過競爭才會出現突破的,並非單靠慘痛教訓或投入大量資金,就能出現改變。氣象局長期倚賴氣象法保護其權威,特別是在颱風預報期間。而現今各項資訊公開,專業氣象預報人員出錯的機率已顯著下降,人腦預測仍具決勝關鍵。

    若希望氣象預報出現明確改進成效,氣象局必須放棄傳統保護心態,立刻修正氣象法,大量開放民間自組氣象諮詢公司,並且絕對不能因為其颱風預報與氣象局不同,就要處分民間公司。氣象預報必須納入自由經濟市場的競爭精神,才可能出現巨幅改進。

    面對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加強「人」的素質

    我國長期推動國家防災研究計畫,並設置國家災害防救中心與近期的颱洪中心,更主導國家防救災體系的建置與運作。但是,災難在破紀錄事件不斷發生的同時,從未間斷過,損失也未因為學界長期投入心力而下降。顯然,傳統的制度運作與工程設置,在人為管理失調下,會在面對突發巨變時,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科技治國與救國的理念確實非常崇高,但是「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人的管理失衡,會導致山區大量開發與水土保持失調,也導致海岸區地層下陷顯著而海堤卻越蓋越高,更別說防救災體系的不堪一擊。或許,我們可說是降雨已打破所有工程設計的規範,因此損失大是理所當然。但是,面對未來仍可能隨時出現破紀錄事件發生的可能下,我們必須真正提出改革的方向,好好研究如何管理「人」。

    法律規範與組織改造是必定要走的方向,如緊急撤離法,如國土規畫與保育法,如工程設計規畫,如防救災總署,如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等,許多體制內的設計都需進行改變。人的素質若不進行改造,許多工作都將枉然。

    在此所指的「人」,包括所有階層的人。如上位者如何引導全國邁向永續,如執法者如何平衡法與情,如民意代表如何不謀私利,如企業經營者如何不要過度耗損台灣資源,如民眾如何懂得保護自家的生命財產。這類崇高素質的培養,才是高度脆弱的台灣能夠永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面對充滿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台灣可以承受任何挑戰的保證。

    民眾是可以教養的,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何況,人口持續老化,受過良好教育者的比率也將持續提高,普羅大眾的教育投入必將出現有效回饋。問題僅在於:應該如何教,才可能由認知轉變為行動?才可能由少數人的改變,轉變為多數人的認同?

    莫拉克颱風的震撼,使得一般大眾產生求知的欲望,想要多了解颱風的一切跟因應對策。但光是吸收知識,並不會轉化成正確的行為。科學界要面對的可能不再是好好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以期有朝一日能成為中研院院士。而是要研究如何與民眾互動,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並可以廣為運用的教育方式,以增加民眾的知識,改變民眾的情操,更強化民眾採取正確行為的意志力。關在象牙塔內的教授專家們,何不走出來,好好研究如何提升台灣人的素質?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 阿里山天氣預報十五天 在 一起去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1-22 09:50:51
    有 3,138 人按讚


    阿里山、有機會,有機會 ^_^

    2016/01阿里山雪景全攻略(第5次更新!!!)

    -------以下為第5次更新:-------

    14、阿里山23日晚上九時溫度為6.4度(比部分平地還暖和),可是原本氣象預報是3度,落差至少3度左右,個人判斷是逆溫現象造成溫度下降緩慢。

    今晚五時以後,雨勢已經緩和,甚至不再下雨,隨著水氣逐漸轉乾冷,明日降雨機率降低,但是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氣象預報卻是中午12時至晚上9時會下雪,這是最後的機會,大家一起祈禱吧!

    九時以後,雷達回波顯示,南方水氣往北抬升,阿里山又開始下雨,溫度逐漸下降中!我在小笠原山!

    -------以下為第4次更新:-------

    13、交通管制最新資訊(資料來源:省道即時交通資訊網):

    13-1、嘉義縣阿里山公路57K+300(巃頭)~87K+985(阿里山遊樂區)路段本(23日)19時實施預警性封閉。
    13-2、台21線新中橫公路145K(塔塔加)至台18線公路90K(自忠)路段降雪結冰機率高,於今(23日)19時至明(24日)7時實施預警性道路封閉。
    13-3、台21線新中橫公路110K(草坪頭)至145K(塔塔加)路段於今(23日)17時30分至明(24日)7時實施常態性道路封閉。

    所以今晚(23日)19時起,阿里山公路只能到巃頭、隙頂,包括石棹、十字路至阿里山都無法上去。要去奮起湖的應該還是可以,改走大華公路或從梅山瑞里、雲林草嶺就可以了。但是石棹以上就會被管制,無法再到阿里山。

    台21線公路更慘,阿里山只能到自忠,塔塔加完全被關起來,草坪頭以上照慣例17時30分關門至翌日清晨7時。

    -------以下為第3次更新:-------

    12、阿里山22日晚上開始飄細雨,惟溫度尚未下降,維持在9度上下,仍是一貫的夠濕不夠冷,夠冷不夠濕的典型氣候。不過23日霸王寒流南下,將會有很大轉變!

    -------以下為第2次更新:-------

    8、阿里山今日(22日)陰天,沒有下雨,溫度介於8~9度,有日落雲海,尚無下雪的跡象。

    9、有關下雪鐵公路是否停駛,阿里山森林鐵路祝山線、沼平線、神木線等三條支線均正常行駛,如遇下雪,會視積雪情況,當鐵軌被積雪覆蓋後,就會停駛列車。所以全台獨家的阿里山雪景小火車肯定成為熱門景點。至於公車是否停駛,則要看公路局省道管制措施,目前也都正常行駛。

    10、根據最新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阿里山下雪可能會出現在24日上午九時起,如果水氣配合,可能一大早就會進行交通管制。

    11、雲端小叮嚀!大家都想拍美美的雪景,所以只留美景、不留垃圾,不屬於阿里山的,請大家自行帶走!

    -------以下為第1次更新:-------

    1、阿里山24小時即時天氣看這裡:http://www.cwb.gov.tw/V7/observe/real/46753.htm。

    2、省道即時路況看這裡(台18線公路阿里山往嘉義、塔塔加網路攝影機監控畫面):http://168.thb.gov.tw/thb/navigate.do#。

    3、因應寒流來襲路面結冰,公路總局發布未來可能實施路段管制訊息:http://goo.gl/a2ra4N。

    4、台18線阿里山公路沿線加油站:
    4-1、隙頂加油站:營業時間為上午六點到下午十點。
    4-2、石棹加油站:營業時間為上午八點到下午六點。
    4-3、阿里山新加油站:營業時間為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

    5、急難救助資訊(阿里山區警察派出所、醫療單位、汽車修理廠)看這裡:http://goo.gl/oPfpHR。

    6、交通資訊:
    6-1、阿里山公路無販售出租雪鍊,有雪鍊的,請務必帶上山,交通管制時用得到。
    6-2、請盡量避開夜晚上山,以免交通管制受阻。
    6-3、上山前請檢查車輛,特別是零度低溫狀況的應變處理。此刻在阿里山車輛拋錨故障,恐怕很難拖吊下山,勢必要付出更高代價。
    6-4、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往嘉義、南投沿線柏油路會結霜,甚至結冰,沒下雪也會打滑。
    6-5、阿里山往玉山塔塔加沿線手機訊號不佳,如須上網講電話,請在自忠、石山、上東埔、塔塔加、夫妻樹。

    7、賞景攝影資訊:
    7-1、推薦賞景點:
    7-1-1、遊樂區內:腳程好體力夠的朋友,請往對高岳、祝山、小笠原山。腳程不佳趕時間的朋友,請往沼平公園、姊妹潭、香林神木巨木群。
    7-1-2、遊樂區外:二萬坪聯外公路路況較差,欲前往者請先確認路況。阿里山往玉山塔塔加為雙線柏油路面(共約20K路程),坡度平緩,強烈推薦,好停車,視野佳,比較不用人擠人。
    7-2、攝影小秘訣:
    7-2-1、阿里山難得下雪,難得會有積雪可以拍照,所以請務必將阿里山的地景意象入鏡,有圖有真相,看圖會說話,不用解釋,一看就知道是阿里山的雪景。
    7-2-2、低溫電池容易失溫,但不是沒電,遇到電池沒電,取出放在口袋裡回溫,可以再多拍好多張。
    7-2-3、無人版乾淨雪景照難度高,試試看,換個不同拍攝角度會更好。要不然只好最美的風景是人!

    -------以下為本文-------

    拜資訊科技快速傳遞所賜,號稱近十年來最強的寒流將於本周末報到,氣象局及各大媒體均報導阿里山將會下雪,因為阿里山的環境與合歡山、陽明山等不同,謹以2005年3月4-6日三月雪的實況,來分享阿里山雪景的全攻略。

    ★狀況一、真的下雪了!

    當您從媒體、FB、Line得知阿里山開始下雪時,上山已經慢半拍,而且恐怕已經開始塞車了。

    2005年下雪是從3月4日傍晚開始,初雪在台18線公路70K也就是現在的芙谷峨橋開始,當時下雨變成飄雪,而且沒有停過。

    我一路上山,過了海拔1800公尺的暖溫帶林分界點,地面開始積雪,到了現在的阿里山新加油站,路面積雪已經造成車輛打滑現象,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收費站大雪紛飛,遊樂區內積雪愈來愈厚,此刻車輛已經無法通行。

    因應策略:

    2005年台18線公路沒有預警性封閉的關門管制,2016年現在只要有狀況,在不同的路段就會啟動管制措施。也就是說,從阿里山往下,分別在十字路、石棹頂湖路口、石棹加油站、巃頭、隙頂等地,隨時會因下雪路面結冰而進行管制。影響所及就是想要晚上或提前上山等候飄雪的遊客務必注意路況,以免大老遠跑到山上卻因預警性封閉而吃了閉門羹。

    阿里山公路為雙線道路,來往車輛車速快,所以遇到剛下雪路面尚未結冰時,切記以最低速檔行駛,如果阿里山積雪不多,強烈建議往更高海拔的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前進。

    阿里山大門口海拔約2174公尺,塔塔加海拔約2610公尺,以雪況來說,塔塔加占了很大的優勢,而且沿路可停車賞雪。

    ★狀況二、阿里山何處可賞雪?

    其實阿里山1992、1997、2005、2014這四年都有明顯降雪,其他則是短暫零星飄雪,因為阿里山海拔僅二千多公尺,緯度又偏南,所以融雪速度快,可能遊客還未到現場,雪已經融得差不多了。怎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到達現場呢?

    因應策略:

    首先您要先到阿里山收費站大門,若是遇到塞車或路面結冰等疏導管制,可能走路比開車還快,建議車輛安全停好後,徒步進入遊客區內。

    接著請您冷靜思考一下,設定想要賞景的目標優先順序,因為假日人潮會很多,可能遊客比雪還要多,所以建議先找冷門或偏遠景點,先從最遠、最不容易到達的景點開始。

    2005年三月雪就是如此,為了拍攝無人版的鐵道雪景,我一直往眠月線前進,多走幾步路,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目前遊客(包含陸客)造訪的景點,主要是:阿里山車站、三代木、香林神木、樹靈塔、工作站櫻王、森之道、沼平車站、受鎮宮、神木遺址、阿里山博物館、慈雲觀景台、姊妹潭等。

    遊客較少的景點是:沼平公園、生態教育館、祝山林道、貴賓館、對高岳、祝山觀景台、小笠原山、塔山等。

    ★狀況三、賞雪的穿著要注意什麼?

    很多網站或媒體都會提醒遊客賞雪的穿著,大家可以搜尋一下,這裡主要是提醒大家,下半身特別是膝蓋以下的注意事項:

    一、看到雪High過頭,卻忘了雪是濕的,特別是融雪的時候。
    請多帶幾件保暖快乾的長褲,還有建議穿雨鞋或防水長靴,讓褲子底部不會因為沾雪而溼了。一般球鞋、休閒鞋之類,在雪地行走沒多久就全濕,若沒有及時更換,很容易凍傷,而且您也不可能帶著替換鞋子或衣物賞雪,所以請思考一下,如何讓您的下半身穿著,可以在雪地撐久一點?有GoreTex更好!

    二、根據氣象預報資料顯示,星期六日會轉乾冷,所以頭部、四肢等末梢神經請加強保暖,高山輻射冷卻效應超強,沒有陽光照射的地方溫差超大,覺得很冷,請多曬一點太陽就好,但要注意防曬。有高山反應的朋友,請降低高度或往山下移動,再不行的話,請盡速就醫。阿里山只有簡易衛生室,距離最近的則是20公里以外的石棹聖馬爾定醫療站。

    ★狀況四、難得雪景,如何拍照作紀念?

    台灣下雪不常見,不像日出、雲海、晚霞,多等幾次就會遇上大景。與其失手扼腕,不如多做點功課,才能歡喜滿載而歸。

    因應策略:

    一、備用電池要多準備,沒有也要充飽電。
    二、記憶卡便宜多買幾片,因為雪景難得,您的相機快門可能會按不停。
    三、相機設定要搞清楚,最好先試拍沒問題再帶上山。
    四、雪景先求有、再求好,記得「亮者恆亮、暗者恆暗」,也就是說,雪地反光相機測光會誤判,所以拍亮的雪景要曝光過度,也就是曝光補償「+-」光要往「+」的方向調,反之,拍暗的地方就要往「-」的方向調整,拍完記得瀏覽確認一下,成功了繼續拍。
    五、手機拍照方便,打卡標記請先確認是否有訊號。
    六、拍照最好不要離開步道,因為您不知道地形地物,更不可能確認積雪覆蓋下方是否安全,有時為了取景冒險進入,一旦失足後悔莫及。

    結論:

    安全第一、賞景第二。

    再次分享2005年的阿里山三月雪照片,期待2016年的阿里山雪景重現,大家都能盡興而歸!

    如有疏漏之處,將隨時補充,大家有任何建議,亦請不吝提供,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