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防震建築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防震建築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防震建築法規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5萬的網紅PanSci 科學新聞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為你的防震措施來個健康檢查!這四大防震任務,你有沒有全部都完成了呢? 【之一:做好防災演練】#身體記憶 強震來襲時,除了家具會劇烈搖晃和掉落,我們可能連站都站不穩,因此,當國家級警報響起,趁著破壞性強的地震波還沒抵達前,就必須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動作。 惟有日常就做好防災演練,將避難動...
防震建築法規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你的防震措施來個健康檢查!這四大防震任務,你有沒有全部都完成了呢?
【之一:做好防災演練】#身體記憶
強震來襲時,除了家具會劇烈搖晃和掉落,我們可能連站都站不穩,因此,當國家級警報響起,趁著破壞性強的地震波還沒抵達前,就必須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動作。
惟有日常就做好防災演練,將避難動作刻入大腦和身體,才能有效提升自我災害應變能力,成功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之二:備好緊急避難包】#一人一個 #半年檢查一次
在輕易取得的地方,我們必須準備一個「雙肩背包」以及下列物品:
緊急糧食和飲水
禦寒衣物
緊急醫療用品
清潔用品
貴重物品(重要證件和影本、現金)
如果家裡有長者、嬰幼兒、寵物或身障人士,則需要考量各自的需求來準備哦!
【之三:固定好屋內家具】
台灣過去有為數不少的地震死亡案例,是因為家具砸落或倒塌所造成的,若能事先固定、適宜的規劃擺放,就可以減少許多災害風險。
除了安裝系統家具,我們也可以使用許多工具和零件來固定家具,例如透過 L 型金屬固定架將家具固定在牆壁,使用鍊條防止燈具落下、以書架橫桿防止書本掉落等等。
此外,也需要注意床邊是否有容易倒塌的櫥櫃或家具,以免在睡夢中躲避不及。
【之四:搞懂自家災害風險】
我們的房子幾歲了?符合當前建築法規嗎?地理位置安全嗎?了解這些資訊,這也是預防災害的重要任務哦!
除了地震本身,地震後可能引發的 #後續災害 也不容小覷,因此像是建築本身的年齡和規範、土壤液化帶、瓦斯管線分佈、活動斷層、淹水潛勢、海嘯災害、坡地災害等各式的災害潛勢資料,也必須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而對於住宅的健康檢查,有許多防災單位、縣市防災網站都有開發相應的資料平台,歡迎大家瀏覽參考,例如: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
https://dmap.ncdr.nat.gov.tw/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有Bear來,個人化防災系統
https://bear.emic.gov.tw
以上,為大家簡要整理了重要的避震防災事項,若希望獲得更詳細的資訊,歡迎參考中央氣象局以及消防署等防災單位的網站~
#110年國家防災日 #國家防災報你知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防震建築法規 在 賴清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傷痛與重生
一場逆斷層型地震,發生在凌晨1點47分15.9秒,芮氏規模7.3,102秒驚恐,奪走兩千多條生命,那個漫長的黑夜,在台灣人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痕,那份疼痛與警示,至今仍清晰如昔。
1999那一年,我剛擔任立委,當年全國之力集結災區,所有單位投入救援,國人及慈善團體捐助物資、出錢出力,搶救現場、提供庇護,也展開漫長而艱辛的重建之路。
我們不會忘記每雙溫暖幫助台灣的手,土耳其是最早往台灣出發的國際救難隊,而美國、日本、新加坡是最快抵達的救援隊,接著聯合國、俄羅斯、香港、韓、德、英、澳…等國家陸續伸出援手,或派員救援、或慷慨捐助,台灣能在傷慟中重建,除了國人堅韌不屈外,國際的支持力量也提供極大的幫助。
要從浩劫中復原,是條漫長艱辛的路,除了災區重建、民眾安置、後續訴訟以及保存紀念外,也改變了我們對面災害應變的態度與策略。
台灣處於太平洋火環帶上,地震、颱風是共同的生活經驗,把防震防災列為教育的一環,各種演習也都每年實際操練;建置防災搜救部隊,提升緊急救難能量;檢討建築法規、更新地震帶資料、建立國家級警報網絡;重視精神輔導與心理諮商…等等措施,這些改善的作為,到現在都還在進行中,災害的樣態不斷變化,防災救難的機制永遠不夠完善,但要盡力去做,才能讓國家有安全、社會有韌性、災害有準備。
再回望歷史軌跡中的921,我看見人性的溫暖、堅韌與勇敢,淚水會乾、傷痕會癒,但不會被忘記,經歷傷痛後的重生,台灣會更安全、更強大、更溫暖。
防震建築法規 在 CNEWS 匯流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台灣防震真的很重要~!!
.
#宜誠團隊 #桃園在地建商 #萬型雙柱SRC
.
#CNEWS匯流新聞網 按個讚!分享好文章!
★更多新聞看這裡:https://c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