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者社交孤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者社交孤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者社交孤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者社交孤立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079的網紅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週三到礁溪德陽社區說故事給爺爺奶奶聽時,臨時得知因疫情緣故, 星期三的畫畫課 將停課至六月初,當下閃過念頭的是爺爺奶奶們的長青食堂怎麼辦?午飯吃不到了?沒上課的爺奶們是否有家人陪伴?後來縣府發佈消息將以送餐服務替代長青食堂,至少在飲食上的供應沒有斷炊。 . 就在爺爺奶奶們提早回家前,姚老師特...

長者社交孤立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9 02:41:33

西貢,旅遊以外,還可以有什麼想像? 疫症令更多人在周末假期出行郊外,西貢作為「城市後花園」,更是人潮不絕。但在山水之間遊樂之際,相信很多人其實沒有想過,西貢其實也面對著不少社區問題,其中老齡人口的照料、基層家庭的支援、自然環境及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育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但作為一個面積廣袤,擁...

  • 長者社交孤立 在 維多叔叔的故事歡樂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5 00:03:23
    有 208 人按讚

    本週三到礁溪德陽社區說故事給爺爺奶奶聽時,臨時得知因疫情緣故, 星期三的畫畫課 將停課至六月初,當下閃過念頭的是爺爺奶奶們的長青食堂怎麼辦?午飯吃不到了?沒上課的爺奶們是否有家人陪伴?後來縣府發佈消息將以送餐服務替代長青食堂,至少在飲食上的供應沒有斷炊。
    .
    就在爺爺奶奶們提早回家前,姚老師特別叮囑,可以在家練習畫過的畫,聽來是維持畫畫筆觸的吩咐,弦外之音是老師對於將短暫失去社交接觸的爺爺奶奶們的擔憂,盼他們能繼續在家延續畫畫的日常,降低因疫情而被迫面對的孤離感。
    .
    當初洛杉磯封城沒多久,即有社福單位憂心長者們因疫情而感受長期孤立無援,除了心理諮商專線還有建置緊急救援服務,期盼類似的社會安全網絡也能在台灣完善,並未雨綢繆關注長者的情緒起伏、關注因居家避疫的孩童失去同儕陪伴的孤獨感、關注女性因疫情被迫犧牲工作而返家照顧幼年子女的無助。
    .
    台灣疫情升溫之際,有些過去在洛杉磯疫情期間的防疫心得藉機分享。提醒乖乖與乖乖的家人們,從此刻開始,我們將一起面對一場未知的戰役,不知敵人的所在之地、更不知道戰役將延續多久,但我們仍能積極作為,為自己與家人做好防疫,也是你對台灣與他人最好的祝福。
    .
    1.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基本作為,請隨時攜帶酒精乾洗手,只要觸碰公共場合的任何物件,請不厭其煩用酒精或乾洗手清潔手部。
    2. 務必記得,手在沒有清潔的狀況之下,絕對不觸碰臉部。
    3. 購買食物、用品時,如果憂心環境有被病毒污然的疑慮,就儘量挑選包裝好的食材,方便進家門前在外面先行沖洗,或者用酒精紙巾全數擦拭過,可以的話,先擱置幾小時後再去取用,也別急著冰冰箱。
    4. 長期對抗疫情需要保持心情穩定,所以定時定量看新聞,不要全天候接收疫情消息,固定一段時間更新疫情狀況即可,過多資訊量讓人更焦慮。
    5. 找個人群少的地方或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下,保持散步、跑步,維持適當活動量與運動量,讓心情保有彈性不緊繃。
    6. 善用科技與親友保持聯繫,不要讓自己被疫情孤立、阻斷人際網絡,尤其是疫情期間許多長者面臨最重症威脅,因此足不出戶,這時更要聯繫問候。
    7.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換下外衣外褲,沖澡盥洗後再進行居家活動。
    8.因疫情而被限制行動的日常變成無常,是很好檢視日常細節的時刻,也好好檢視自己與家人、與社會的關係,像繪本「愛花的牛」教會我們的事,了解自己、愛自己,能使心靈豐盛抵禦外在的紛擾。
    .
    P.S.照片分別是德陽社區的爺奶的畫作精選,另外,昨天傍晚散步時,看見一位中年男子推著老爸爸的輪椅、陪著老媽媽一起散步,那是無常裡最美的日常,因為陪伴。

  • 長者社交孤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1 07:30:00
    有 20 人按讚

    ◉權威醫學期刊指出 「40%失智來自於12項危險因子」: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失智症是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四的長者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不只讓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下降,也往往會衝擊家人的生活,如果可以預防失智症自然是最好。(資料來源:【註1】)
      
    ■什麼是失智症?與正常老化有何不同?
    相信超過40歲以上的朋友,偶爾出現健忘時總忍不住會這樣滴咕:「最近經常忘東忘西,是不是失智了?」究竟什麼是正常老化?什麼才是真正的失智呢?「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任」表示:「失智其實並非單一病名,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
      
    ■一般來說,失智症主要分成「退化性」、「非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分病人皆屬「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型、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而「非退化性」失智症,則是過去曾有腦傷或中風過的人。
      
    ■就症狀不同,則可簡單分成「認知功能」與「非認知功能」:
    ▸「認知部分」:是大家都知道的記憶力、方向感、注意力等執行功能
    ▸「非認知部分」:是指精神狀態的變化,絕大部分會有憂慮、焦慮或幻覺產生等精神方面問題
    (資料來源:【註2】)
      
    ■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
    失智症並非單純正常老化或記憶減退,而是一種大腦功能喪失的疾病,大多發生於65歲以上長者,造成記憶力及其它神經功能減退。
      
    其症狀有記憶力減退和認知功能(語言、空間感、計算、判斷、抽象)思考等能力退化,因此可能會同時出現情緒、妄想、幻覺等干擾行為,嚴重時會影響其人際與工作,導致逐漸喪失自我照顧的功能,生活需要他人協助才得以進行。
      
    在失智症早期,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以記憶力喪失的層面來說,失智症和正常老化的差別在於:
    ▸正常老化的人通常可經過提醒而再度想起
    ▸失智症患者即使經過提醒也還是不記得
    ▸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勝任過去很熟悉的事物或技能,但正常老化的人卻不至於會有此反應。
    ▸失智症患者也常有服藥嚴重不規律的情況,例如整整1個月忘記吃藥,但也有時也會出現1天吃完1週藥量的現象。
      
    ■老化 VS 失智
    ☑正常老化
    ▸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若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
      
    ☑失智症患者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甚至完全忘記自己做過測試。
    (資料來源:【註3】)
      
    ■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雜誌在今年(2020)的委員會,根據新的研究計算,顯示有40%的失智來自可避免或治療的12項危險因子。這些因素包括【註4】:
    ▸缺乏教育
    ▸聽力損失
    ▸腦傷
    ▸高血壓
    ▸過量飲酒
    ▸肥胖
    ▸抽菸
    ▸憂鬱
    ▸社交孤立
    ▸缺乏運動
    ▸糖尿病
    ▸空氣汙染
    (資料來源:【註1】)
      
    ■失智症十大警訊
    「失智症十大警訊」若出現這些症狀,請及早就醫確診。
    ▸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洧。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如:過馬路不看紅綠燈。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失智症預防
    (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多動腦
    2.多運動
    3.均衡飲食
    4.多社會互動
    5.維持健康體重
      
    (避凶):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
    1.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2.避免頭部外傷
    3.不抽菸
    4.遠離憂鬱
    (資料來源:【註3】)
      
    面對這樣的疾病,「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蔡主任」直言:「預防失智吃藥沒有用,大家可以做的,其實是所謂的『趨吉避凶』,換句話說,就是好的事情多做,壞的事情少做。」好的部分是指健康的飲食,搭配多運動、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避凶是指控制好三高問題、治好憂鬱症、避免菸酒、避免頭部外傷、避免聽力受損。如果到了中年,聽力有問題,最好及早去矯正治療。
      
    在飲食上,蔡主任表示,地中海性飲食確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像是藍莓、草莓、五穀類以及堅果類,另外像茄子、番茄和深海魚類,搭配適量的紅酒,地中海式飲食其實是一套飲食方法,而非單一飲食,這是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只是,目前失智症最讓人感到困擾之處,在於很容易將正常老化與失智搞混。因此,蔡主任也提醒我們:「當無法判斷是正常老化,或不正常的表現加速惡化時,就必須就醫來確診了」(資料來源:【註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早安健康「權威醫學期刊:40%失智來自12項危險因子!控好血壓降2成風險」:https://bit.ly/2U8ZXV2
      
    ∎【註2】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究竟什麼是失智症?榮總蔡佳芬醫師:主要分成這兩類」:https://bit.ly/3kbxrgi
      
    ∎【註3】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失智症防治」:https://bit.ly/38r0Voa
      
    ∎【註4】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Gill Livingston, Jonathan Huntley, Andrew Sommerlad, David Ames, Clive Ballard, Sube Banerjee, Carol Brayne, Alistair Burns, Jiska Cohen-Mansfield, Claudia Cooper, Sergi G Costafreda, Amit Dias, Nick Fox, Laura N Gitlin, Robert Howard, Helen C Kales, Mika Kivimäki, Eric B Larson, Adesola Ogunniyi, Vasiliki Orgeta, Karen Ritchie, Kenneth Rockwood, Elizabeth L Sampson, Quincy Samus, Lon S Schneider, Geir Selbæk, Linda Teri, Naaheed Mukadam,
    The Lancet. 396. 10.1016/S0140-6736(20)30367-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註4】
    圖說: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失智症追蹤診斷新生力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https://bit.ly/3p95b1m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刺胳針 #Lancet #失智 #失智症 #正常老化 #台北榮民總醫院 #老年精神科 #蔡佳芬 #阿茲海默型 #路易氏體失智症 #額顳葉型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健康的飲食 #搭配多運動 #多動腦 #多參加社交活動 #控制好三高問題 #治好憂鬱症 #避免菸酒 #避免頭部外傷 #避免聽力受損
      
    The Lancet /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長者社交孤立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3 12:07:54
    有 48 人按讚

    西貢,旅遊以外,還可以有什麼想像?

    疫症令更多人在周末假期出行郊外,西貢作為「城市後花園」,更是人潮不絕。但在山水之間遊樂之際,相信很多人其實沒有想過,西貢其實也面對著不少社區問題,其中老齡人口的照料、基層家庭的支援、自然環境及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育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但作為一個面積廣袤,擁有全港最美景致以及悠久歷史文化的的鄉郊地區,西貢也潛藏著各種可能性。在1970年開始便開始服務區內的西貢區社區中心,一直嘗試實踐另一種服務鄉郊的模式,例如邀請行山人士作義工,去探訪行動不便的鄉郊長者,建立社區支援網絡以維持他們的生活與尊嚴,令他們可以在居家安老;讓區內基層家庭連繫彼此,增進他們的社會資本,突破生活及社交的孤立無援; 為銀齡人士轉身尋找第二職涯發展;在古老村落去實踐環境復育與人文承傳; 以至為青年締造在鹽田梓承傳古老產業並發展永續事業的機會。這些故事和背後的人文關懷,都一一收錄在即將進行義賣的《深入鄉郊,連結社區》西貢區社區中心50周年紀念刊物之中。

    若了解到當區居民如何在交通、醫療、就業以及各樣社區配套都不足夠的情況下怎樣生活,或者會令人對這個後花園有更深入的理解,亦對鄉郊的價值提供另一種可能。

    詳情請參考#西貢區社區中心網站/ FB 。

    #社區 #鄉郊 #永續 #西貢區社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