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長秈米蓬萊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秈米蓬萊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秈米蓬萊米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農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米一時代 米飯喜好從口感Q黏到鬆軟】 日常三餐所遇到的米,無論是自家煮的飯、便當店與小吃店供應的米,大多是咬起來口感Q黏,米粒呈橢圓狀的粳米(蓬萊米)。但不滿百年之前,先民們碗中的可不是這一味,取而代之的,是與各式鹹粿同樣材料,米粒細長、口感鬆軟的秈米,也就是俗稱的「在來米」。 - 🤜...
長秈米蓬萊米 在 營養師Feib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3 02:57:09
👆🏻tag 愛吃#飯 的朋友🍚米有好多種 營養大不同 - - - 🍚我們一般吃的#白飯 是#粳米 ,也就是俗稱的#蓬萊米 ,形狀比較圓,而#秈米 又稱#在來米 ,則常用來製作碗粿、蘿蔔糕等等,形狀比較長 🍚為什麼大家都說要吃#糙米 、#五穀米 呢,其實熱量跟白米都差不多,但是卻富含更多營養素跟...
長秈米蓬萊米 在 營養師杯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9 00:50:56
【米類營養一覽】#杯蓋生活 大家平常主食都吃什麼呢❓ (吃飯+1,不吃+2,讓杯蓋統計一下吧🤣) 誤:蓬萊米是粳米,在來米是秈米(長的),圖片位置放錯‼️ ●米飯是台灣的主食 這邊將各種常見米的營養素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右滑👉🏻可以看看 歡迎大家分享,平常都怎麼吃「飯」 ●...
長秈米蓬萊米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9-07 14:00:01
台灣因氣候溫潤暖活,全年皆為作物生長季,有利農耕,所以很早就發展稻米、糖和茶葉等內銷與出口事業,成績斐然!其中,米飯不僅是日常主食,更衍生出各式具代表性的米食製品,像是粥、米糕、米粉、米苔目、粿條、碗粿、粽子、湯圓等 大眾食用的白米飯又稱梗米或蓬萊米,米粒圓潤透光,口感微黏軟Q,樸實風味令人難以抗...
長秈米蓬萊米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米一時代 米飯喜好從口感Q黏到鬆軟】
日常三餐所遇到的米,無論是自家煮的飯、便當店與小吃店供應的米,大多是咬起來口感Q黏,米粒呈橢圓狀的粳米(蓬萊米)。但不滿百年之前,先民們碗中的可不是這一味,取而代之的,是與各式鹹粿同樣材料,米粒細長、口感鬆軟的秈米,也就是俗稱的「在來米」。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蓬萊米 #稻熱病 #末永仁 #秈稻 #在來米 #梗稻
長秈米蓬萊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食加選物 #本月主打星 #取了好吃名字的米
認識 #茂生米糧,是因為「知果堂」的緣故。天氣還熱時,知果堂來我家拍攝酪梨料理,帶著攝影師拜訪的行銷窗口,正是茂生米糧的老闆,林茂生。二人剛脫好鞋,茂生就客氣地雙手奉上:「這是我們家的米,也請妳試試看。」
三包米,沉甸甸擺出來,我眼睛一亮:熬粥米、越光米、炒飯米,好特別的命名呀!相較於一般看到的台粳XX號、台農XX號,以品種作為名稱,茂生米糧依據米的特性與長處,直接點出最適合的烹調方式,不僅一目瞭然,彷彿也能看見米飯炊煮完成的美味畫面。
當然,三種米背後仍對應了品種與風味。
#熬粥米,就是台農71號,也是大名鼎鼎的「益全香米」,淡雅的芋頭香氣圈粉許多人,米粒短圓飽滿,口感黏彈爽口,且蒸煮米粒含水度高,蒸煮糊化效果好,也因此適合熬粥。
#越光米,就是台農77號,農委會利用日本越光米的父本、母本在台培育成功的新品種,2011年發表,2016年上市,非常受到歡迎。米粒晶瑩油亮,口感Q黏香甜,足以媲美日本越光米,是各種下飯菜的好搭擋。
#炒飯米,就是台農秈22號,與上述二者的粳米(蓬萊米)不同,屬於秈米(在來米),米粒纖長幼秀,口感舒鬆分明,散發宜人蓮花香,因為相對不具黏性,所以適合炒飯。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秈米的直鏈澱粉較高,口感會較硬(想想印度香米),台農秈22號的直鏈澱粉卻偏低(僅約17.5%,一般秈米約26%-32%),因此口感柔軟。
#茂生米糧的用心
以上三種米,市場上都有許多生產者,茂生米糧有何獨到之處?
/產地/
茂生米糧與深耕 #苗栗西湖 田地間超過 60 年的農夫世家--吳亮寬團隊--攜手合作,從育苗、插秧、收割、烘乾、碾製、包裝儲藏,都由茂生口中的寬哥親自完成,全程掌握品質,避免過程中施藥,或混米的情形發生。
/一年兩期檢驗/
茂生米糧每半年由 SGS 檢驗公司定期到西湖取樣檢驗,農藥殘留檢驗項目高達 473項, 今年七月更通過-德國騰德姆斯(Tentamus)檢驗,檢驗項目由標準從473項提升 到559項。全數零檢出。
/不假手他人的米/
茂生說,農夫寬哥不太喜歡被控制安排,喜歡按照自己的步驟管理,所以靠貸款慢慢建構一座設備完善的碾米廠,還有 #新型穀物烘乾系統,採收完隨即烘乾保存,不像舊型烘乾機因燃燒不完全而排放油氣,多少附著稻穀表面而影響米的品質。最後置於 #恆溫10℃ 的專業冰箱內冷藏保存,免於日光照射及受潮等因素影響品質,讓米保持在最新鮮美味的狀態。
#台灣人吃米
也不是說熬粥米就只能熬粥,炒飯米就只能炒飯,三種米都可以炊成白飯、做成其他料理,都有各自的風采與魅力。但若要問我最喜歡哪一種,可能和一般台灣大眾喜歡的黏Q口感不同,我偏愛秈米。
大家知道嗎?在日治時代以前,台灣人吃米、種米以秈米(在來米)為主,日人治台後卻吃不慣這種乾鬆的米飯,才由台灣帝國大學的磯永吉教授引進蓬萊米品種改良。台灣人如今愛吃短圓Q彈的米,是因為這段歷史。
不過,我卻是吃秈米長大的。我的父親來自香港,他習慣的米的口味是茉莉香米,以前他還常回香港時,非得手扛茉莉香米回來(噓)。我被養成的米飯口味,也因此是鬆鬆爽爽、散發花香的粒粒分明。於是,和台農秈22號邂逅,我一嚐鍾情,那鬆爽的質地、清幽的香氣,有人形容為蓮花香但我認為像班蘭葉,讓我愛不釋口。
我家有粳米也有秈米,端看當天吃什麼菜,決定煮什麼米。如果是日式料理、強調米飯的彈性、必須吸附湯汁的菜色,如馬鈴薯燉肉、親子丼、麻婆豆腐,就是粳米為宜;若是帶有港式、南洋風味,強調乾鬆口感,例如煲仔飯、臘味飯、海南雞飯、印度咖哩,就是秈米為宜。
茂生米糧一網打盡粳米與秈米,我家三款米輪流煮,什麼場面都能應付。
#美食加的口袋名單 歡迎飯桶們(嗯?)來逛逛: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22637727923039
長秈米蓬萊米 在 Taster 美食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美食加選物 / #茂生米糧 /
#本月主打星 #茂生米糧 #Liz說食話
#取了好吃名字的米
認識「茂生米糧」,是因為「知果堂」的緣故。天氣還熱時,知果堂來我家拍攝酪梨料理,帶著攝影師拜訪的行銷窗口,正是茂生米糧的老闆,林茂生。二人剛脫好鞋,茂生就客氣地雙手奉上:「這是我們家的米,也請妳試試看。」
三包米,沉甸甸擺出來,我眼睛一亮:熬粥米、越光米、炒飯米,好特別的命名呀!相較於一般看到的台粳XX號、台農XX號,以品種作為名稱,茂生米糧依據米的特性與長處,直接點出最適合的烹調方式,不僅一目瞭然,彷彿也能看見米飯炊煮完成的美味畫面。
當然,三種米背後仍對應了品種與風味。
#熬粥米,就是台農71號,也是大名鼎鼎的「益全香米」,淡雅的芋頭香氣圈粉許多人,米粒短圓飽滿,口感黏彈爽口,且蒸煮米粒含水度高,蒸煮糊化效果好,也因此適合熬粥。
#越光米,就是台農77號,農委會利用日本越光米的父本、母本在台培育成功的新品種,2011年發表,2016年上市,非常受到歡迎。米粒晶瑩油亮,口感Q黏香甜,足以媲美日本越光米,是各種下飯菜的好搭擋。
#炒飯米,就是台農秈22號,與上述二者的粳米(蓬萊米)不同,屬於秈米(在來米),米粒纖長幼秀,口感舒鬆分明,散發宜人蓮花香,因為相對不具黏性,所以適合炒飯。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秈米的直鏈澱粉較高,口感會較硬(想想印度香米),台農秈22號的直鏈澱粉卻偏低(僅約17.5%,一般秈米約26%-32%),因此口感柔軟。
#茂生米糧的用心
以上三種米,市場上都有許多生產者,茂生米糧有何獨到之處?
/產地/
茂生米糧與深耕 #苗栗西湖 田地間超過 60 年的農夫世家--吳亮寬團隊--攜手合作,從育苗、插秧、收割、烘乾、碾製、包裝儲藏,都由茂生口中的寬哥親自完成,全程掌握品質,避免過程中施藥,或混米的情形發生。
/一年兩期檢驗/
茂生米糧每半年由 SGS 檢驗公司定期到西湖取樣檢驗,農藥殘留檢驗項目高達 473項, 今年七月更通過-德國騰德姆斯(Tentamus)檢驗,檢驗項目由標準從473項提升 到559項。全數零檢出。
/不假手他人的米/
茂生說:「農夫寬哥不太喜歡被控制安排,喜歡按照自己的步驟管理,所以靠貸款慢慢建構一座設備完善的碾米廠,算是一種任性吧。」
茂生又說:「我覺得稻米好吃的關鍵在於 #烘乾,大多數的農民並無烘穀機,需委由附近碾米廠幫忙烘乾,收割季或氣候因素先搶收,等待排隊的農民很多,一般碾米廠都會將烘乾溫度提升,趕緊消化,通常高溫烘乾的米,容易乾裂,影響口感品質;寬哥自家碾米廠有 #新型穀物烘乾系統 #新型穀物烘乾系統,採收完隨即烘乾保存,不像舊型烘乾機因燃燒不完全而排放油氣,多少附著稻穀表面而影響米的品質。最後置於 #恆溫10℃ 的專業冰箱內冷藏保存,免於日光照射及受潮等因素影響品質,讓米保持在最新鮮美味的狀態。」
#台灣人吃米
也不是說熬粥米就只能熬粥,炒飯米就只能炒飯,三種米都可以炊成白飯、做成其他料理,都有各自的風采與魅力。但若要問我最喜歡哪一種,可能和一般台灣大眾喜歡的黏Q口感不同,我偏愛秈米。
大家知道嗎?在日治時代以前,台灣人吃米、種米以秈米(在來米)為主,日人治台後卻吃不慣這種乾鬆的米飯,才由台灣帝國大學的磯永吉教授引進蓬萊米品種改良。台灣人如今愛吃短圓Q彈的米,是因為這段歷史。
不過,我卻是吃秈米長大的。我的父親來自香港,他習慣的米的口味是茉莉香米,以前他還常回香港時,非得手扛茉莉香米回來(噓)。我被養成的米飯口味,也因此是鬆鬆爽爽、散發花香的粒粒分明。於是,和台農秈22號邂逅,我一嚐鍾情,那鬆爽的質地、清幽的香氣,有人形容為蓮花香但我認為像班蘭葉,讓我愛不釋口。
我家有粳米也有秈米,端看當天吃什麼菜,決定煮什麼米。如果是日式料理、強調米飯的彈性、必須吸附湯汁的菜色,如馬鈴薯燉肉、親子丼、麻婆豆腐,就是粳米為宜;若是帶有港式、南洋風味,強調乾鬆口感,例如煲仔飯、臘味飯、海南雞飯、印度咖哩,就是秈米為宜。
茂生米糧一網打盡粳米與秈米,我家三款米輪流煮,什麼場面都能應付。
加入 #美食加的口袋名單,食好米👉https://reurl.cc/odKg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