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focus.hk 】【龔成專欄】月入八千也可變成百萬富翁 目標、計劃與毅力是致富關鍵
.
【引言】不少人都夢想成百萬富翁,遺憾的卻是鮮有付諸實際行動。財經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指,能否制定儲蓄及理財目標後,再依照計劃按部就班嚴格執行,是能否致富的關鍵,一時之間的工作收入多與少反是次要。...
【@marketfocus.hk 】【龔成專欄】月入八千也可變成百萬富翁 目標、計劃與毅力是致富關鍵
.
【引言】不少人都夢想成百萬富翁,遺憾的卻是鮮有付諸實際行動。財經書籍作者兼股評人龔成指,能否制定儲蓄及理財目標後,再依照計劃按部就班嚴格執行,是能否致富的關鍵,一時之間的工作收入多與少反是次要。他憶述自己早年月薪只有八千元,但當他定下要「月儲一萬元」這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後,憑着四出找兼職、找補習、投稿及做小買賣增收入,結果成功月儲一萬元,慢慢積累了第一筆資金。至23歲時他再訂下「5年內賺100萬」的目標,並嚴格執行,最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他勸勉讀者只要大膽寫下目標,全力去實踐,便有機會成功,但必須有毅力,亦要控制支出。
.
《80後百萬富翁》
.
【思維篇--打造你的金錢世界】
.
致富對每個人來說,絕對不是遙不可及,但當然又不是一步登天。無論你心中渴望賺到的財富是否很大,只要有目標、有計劃、按部就班去實行,任何目標你也可以達成。
.
在致富的道路上,訂立明確目標非常重要,沒有目標就如同沒有方向,連自己要行哪一條路都不知道,又怎會到達終點呢?
.
人類往往存有惰性,無論目標是儲一筆錢,或者是創富,若不訂下任何目標、漫無目的,結果是甚麼都不能達到。甚麼是目標?舉個簡單例子,若燈神出現在你面前,你對著燈神許願說:「我要很多錢!」燈神也不會知道如何實現你的願望,甚麼是「很多錢」呢?
.
因此,你希望得到心中的財富,你就要定出清楚明確的目標,例如「今年儲$50,000」、「收入增加一倍,由現時的$10,000增至一年後的$20,000」、「30歲擁有$1,000,000」,並且要將目標寫下,令自己能經常重溫,提醒自己。
.
筆者當年在薪金只有$8,000的情況下,訂下「薪金$8,000、月儲$10,000」的目標,看起來好像是不大可能,但要成功的話,我們便需要膽大、目標也要大,要相信自己,今天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明天可以視為正常不過的事。
.
當年訂下這目標後,筆者便開始想方法增加收入,找兼職、找補習、做小買賣、自行投稿到雜誌社……找尋每一個可以賺錢的機會,再加上控制支出,幾個月後,我成功達至每個月儲蓄$10,000的目標。當第一個月達成目標之後,往後便感受不到困難。
.
以上的儲錢計劃屬於中短期目標,因此可比較「實際」。至於長期目標,正是筆者於23歲時訂下的「5年內賺$1,000,000」這個目標。經驗告訴筆者,目光一定要遠大,甚至訂下「不可能」的目標,因為只要大膽定出並寫下,相信自己,決心追求,就能完成目標。
.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若遇到任何困難,挫折,失望,便會拿起那寫下了目標的那張紙,然後大聲讀出。這些小小的問題,與目標相比下,根本不足為懼,亦絕不放棄。
.
目標愈明確,成功機會愈高。
.
===============================================
龔成老師簡介
.
‧ 暢銷書《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作者
.
‧ 理財真人Show節目擔任致富教練
.
‧ 曾接受多個傳媒訪問
.
‧ 過往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多年
.
‧ 曾在萬多元月薪狀態下,憑股票累積數百萬財富
.
‧ 於網上分享投資心得,瀏覽量過百萬,為人氣博客,解答網友理財問題逾20,000條
.
‧ 專欄作家
.
‧ 證券業持牌人士
.
‧ 股票課程導師,學生人數逾4,000人
.
‧ 過往10年投資成績,過半能獲利超過1倍以上
.
Facebook專頁「龔成」粉絲人數超過200,000人
.
若然你有問題想向龔成老師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
.
===============================================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
#bf投資專欄
.
@marketfocus.hk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長照雜誌投稿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時吳爵宏醫師所說的退稿按鈕彷彿向你揮手,只要按下去,再湊三條理由就可以結束審稿的痛苦,想想造成讀者痛苦的稿件還真是死有餘辜。』
⠀⠀
蔡校長過去曾吞了五次退稿的經歷才起飛,現在 MEPA 課程用一天的高濃度資訊,拉著學生起飛一遍,提點可能的錯誤,也難怪有那麼多人在這門課程後,論文數目就不斷高飛。
⠀⠀
【讓 Reviewer 輕鬆審稿,也是作者不可迴避的責任。】
⠀⠀
再來説說其他感想。以前我認為編排稿件、處理表格與圖片的格式是出版社的工作,作者專注於文章的科學性就好。所以送出的原稿,應該只要將文字分段、raw table and figure 貼上去就算完工。
⠀⠀
但資淺如我也當過幾次 reviewer(學會所發行的 SCI 雜誌),當看到作者從統計軟體或 Excel 直接拷貝出來的素顏圖表,即使一次只審一篇,耐心還是很難撐到文章結束。換作是一分鐘幾百萬上下的學界大老,手上有一堆稿件待審想必是更加痛苦。這時吳爵宏醫師所說的退稿按鈕彷彿向你揮手,只要按下去,再湊三條理由就可以結束審稿的痛苦,想想造成讀者痛苦的稿件還真是死有餘辜。
⠀⠀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全新梯次|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深覺得,錯誤的方法可能有一千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作開始。
⠀
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
「這堂《#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多一些對論文寫作的了解,以後也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這種課程真的是要好好推廣,尤其是在剛進入住院醫師的階段,就應該來上課才對。現在來上課總是有種相見很晚的感覺。」
⠀
作為研究新手,老是深陷論文卡關、常被退稿的瓶頸,面對統計圖表總是手足無措,連投稿期刊都有選擇困難?眾多校友突破困境,最高單月 77 篇,單一個月甚至超過 10 位校友突破從 0 到 1!
與其將寶貴時間浪費在摸索試誤上,不如透過高效系統化的學習,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克服學術起步的障礙,讓您寫作功力大增,跑統計不再求人!
⠀
▌ 登上 PubMed 的過來人都怎麼說?
⠀
▪ 為自己的文章找歸宿,拚出 SCI 級的升等論文!
(朱淯銘 醫師)
⠀
▪ 運用課程所學,住院醫師生涯尾聲成功發表第一篇!
(周逸群 醫師)
⠀
▪ 新思惟的教學,讓我在找到題目後能順利完成論文!
(陳沛甫 醫師)
⠀
▪ 懂寫論文、找到資源,從 0 到 1 成功起步!
(彭啟豪 醫師)
⠀
▪ 終於克服這相當漫長的過程,成功從零到一。
(黃婷愉 醫師)
⠀⠀
⠀⠀
▌ 平均每天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
▪ 2021 年 08 月 PubMed(SCI),共有 90 篇!
▪ 2020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689 篇!
⠀
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從 0 到 1 突破困境、得到被挖角機會,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而你,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快速拼出自己的 SCI,2021 最後一班。
➠ 全新梯次|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長照雜誌投稿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啓蒙的王子雜誌半月刊;208、209期;民國64.10.01-16出版)夸父收藏。
【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長照雜誌投稿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手找研究題材與方向
🔎 大醫院裡的小 young V 免不了要到處支援,如何在完全沒有連續性照顧病人的時間下,找到可以作研究的方向與題材?
⠀⠀
🗣答:(吳昭慶)研究方向最好能與自己平常的臨床工作高度相關,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
➡️從臨床工作找方向
⠀⠀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專科都還有次專科,每個次專科都還有許多專精領域。所謂的醫學研究(論文)其真正的目的是,把最尖端的醫學知識再往前推進,所以只要能在自己最專精的領域提出最新的見解、用科學方法証明,就能在很好的雜誌刊登出來;反之,如果拾人牙慧,或是僅發表個人行醫的經驗(如某大老號稱開刀一輩子沒有合併症),這種就很難刊出。
⠀⠀
建議新手可以先確立方向,專注觀察自己的臨床工作,想想如何把手上的病人照顧得更好,設法把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更往前推進,持續努力,累積資料,當有心得的時候,就可以寫成論文,跟全世界的專科醫師分享,幫別的醫師省一點力氣。
⠀⠀
⠀⠀
➡️「困難」,就是最好的主題。
⠀⠀
到處支援、在各地行醫,如此很難長期追蹤病人,因此也很難做出需要追蹤的臨床研究,若欲突破這種困境,建議進行不需長期追蹤的研究(例如:探討某疾病的診斷、或手術後短期的併發症),亦或是使用其他資料庫(例如:健保資料庫)。
⠀⠀
最適合研究的主題其實就是平常臨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建議遇到難題時先搜尋文獻,若確定文獻中無法找到解決之道,而我們卻頗有心得,那就是值得努力、也適合我們所處的環境的研究主題。
⠀⠀
--
⠀⠀
👍 從寫作到投稿,初學者如何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大幅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搶下一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